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回乡记(上)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3 15:45
标题: 回乡记(上)
回乡记(上)

      此次回临河除了看望年迈的老丈人,还有一个心愿,即回一次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农村——内蒙古临河丹达乡永胜十队。从百度地图中查看,由老丈人的住地到生产队有二十多公里,如何前往是我十分犯难的问题。当年人在农村,往返临河县城,除了赶毛驴车便是骑自行车来往。当时年轻,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如今人已六十有五,能否坚持下来心里一直打鼓。酝酿已久,打听长途汽车线路,了解其他出行方式,均觉得不很方便,最终下定决心,以骑车方式尝试一把。
      14日清晨天气晴朗微风,正是出行的好时候。老伴儿一脸不放心的希望与我同行,被我婉言拒绝,临行时少不得备了饮水和食物,还有一堆嘱咐的话。骑行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放眼蓝天,沐浴晨风,顿感心旷神怡,觉得似此道路骑行近百里路也应该可以对付,心里充满了信心。但是事情远不如我想的那么简单。过了马道桥,我按图索骥地踏上了临白公路,骑行了不到一公里,就发现前方油路断了头。只见许多汽车掉头驶入恒远石头城,转向另一条路向北而驶去。我尾随着各种车辆也进入恒远石头城,当我穿过石头城后才发现,前面是一条坑坑凹凹的土路。为了防尘,养路部门在路面上潵了许多水,这样本来干燥的土路一下和成了泥,给骑行带来更大的麻烦。骑行了大约十几分钟后,看看前面仍是望不到头的土路,我当时真有些想打退堂鼓,是不是掉头往回走。但又想往回走也不容易,等于再重复走一遍土路,于是还是硬着头皮向前冲。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挣扎了四十分钟,终于看到了一条跨过土路的高速路,这应该就是在地图上标记的京藏高速了。按图行驶,过了高速路有一条东西向的村路,直行六、七公里就可以到达我要去的目的地——永胜十队了。
      经与路边的老乡询问,我找到了那条有一丈多宽,路面平整的小柏油马路。在这样的路面上骑行,一下子使自己提高了兴致,我低头一个劲猛蹬,自行车象撒了花的儿马奔跑起来。我一路骑行一路想,村村通公路使一个个象散落的珍珠一样的圪旦(村)连了起来,为农民的外出、为外面人进村提供了方便,这无疑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是一大促进。说时迟那时快,转过一座水闸,便看到了一条十分笔直的小柏油路。这条路十分有特点,两侧密密地长滿了白杨树。高大的白杨树拔地而起,直指蓝天,把路面遮盖的严严实实。初冬时节在寒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向阳一侧的叶子还闪着绿色,而背光一侧的叶子已经变得焦黄。在黑色的柏油路的陪衬下,一边是黄,一边是绿,尽显深秋的风彩。
      走进一个村子时,路边上停着一台拖拉机和一台汽车,拖拉机边上有几个人正在交谈着。我想确认一下目前的方位,问一问此处是什么村?于是我跳下车,走上前去向他们打招呼。我向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问道,“老乡,请问一下这是什么村?”他转过身来说,“这是韩家圪旦。”听此言我心里既是惊喜,又是诧异。惊喜的是终于来到了自己原来插队的地方,诧异的是红砖垒起的院墙和房子,完全没有当年旧村的痕记。汉子热情地问道,“你要去哪?”我说,“我就是找韩家圪旦。”“找韩家圪旦?那你找谁啦?”我赶紧亮明身份,说道:“我原来是永胜十队的知青,到这里是故地重游,我叫章欣生。”对方听我报出名号,立刻笑容满面地说:“你的名字我知道。我父亲是唐家,原来是这个队的队长,我是唐家的儿子,我叫唐学忠,小名唐三宝。你们在时,我才八岁,对你们的容貌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你们的名字我都知道。你是最早离开韩家圪旦的。”真没想到,我们知青给乡亲们留这么深的印象,我立刻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唐三宝拉着我的手说,“走,这是我的家,进家里聊吧。”于是,一边走一边向我介绍他自己和周围的几个人。他说,他现在是白脑包镇的付镇长,兼永圣村的村长。他指着旁边正在忙活装拖拉机的女人说是他的媳妇,指着旁边的一个四十来岁的留分头的汉子说也是位付镇长。接着在两位付镇长的引导下,我们在唐三宝家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开始了各自关心的话题。我首先介绍我们小组十个人的大致情况,同时介绍此行的目的。我说,我们小组的这些知青目前大部分已经退休,闲下来不免常常回忆起当年在十队生活的日子,今年我们还以“永胜十队的日子”的名字建立了微信群。大家都期待着在有生之年再回一次临河,再回一次永胜十队,再和当年的老乡共叙一下当年的岁月。我说,我这次是来打前站,了解一下目前村里的情况,准备明年适当的时候来队里走亲戚。唐三宝高兴地说,你们是对村里有过贡献的人,现在村里生活好了,欢迎你们回来探亲,我们理应做好接待。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2001年何碧碧、王阿媛、何正治回来探枧的情景,说你们对十队是有感情的。
      看到唐三宝豁达干练的作派,不由然让人想起了唐队长。我向他们回忆起当年唐队长的一些逸闻趣事:那年夏收时节,唐队长半夜二点钟就吹号带领社员下地割麦子,割来割去割不到天明,连他自己都纳闷天怎么还不亮,原来是自己搞错了时间。另一件事是为了能把队里的牲畜顺利地向后山倒场,唐队长不顾个人身体状况,连续与牧区的五喇嘛喝酒建立感情,最终喝坏了肠胃,从牧区回来后就住进了医院。两位付镇长听得冿冿有味,时而笑得前仰后合,时而惊得一脸凝重。三宝说,当时我还小,这些故事都没听说过,没想到你们还记忆犹新。
      话题转到当年的老乡亲,我问到一个人,他们就介绍一下该人的情况。韩队长因癌症已经去逝两三年了;副队长朱万胜也去逝很多年了,其弟朱志学目前在乌达随其儿子生活;过去与我交往较多、年龄相仿的青年朱喜寿和其弟朱全寿也都不在人世了。凭着我的记忆,我提到的一些人中,徐松山、蔺子花、乔二成、阎洋煥、邱栓等均已离我们而去。说到这里,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应该再问点什么?
      唐三宝接过话茬介绍了一下永胜十队的基本情况。他说,目前取消了公社和乡,将原来的丹达乡和白脑包乡合并为白脑包镇,原来的永胜大队改为永胜村,原十队改为永胜十组。现在乔家圪旦只有七户人家,韩家圪旦的户数也比原来少了许多,不少户把家搬到西圪旦,现在西圪旦长住户数最多。他说目前村里正在落实“十全覆盖”,到处在修路盖房,村子里比较乱,等到明年村里就会大变样,到时欢迎你们回来。最后我邀请两位付镇长一起合影,他们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用自拍方式拍了两张照片。看到他们正忙,我决定自已到村里转转。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10-23 21:50
       回乡真是一举两得,既看望了老岳父,又回到了插队的乡村。虽路途坎坷,但巧遇队长之子,也是天意吧。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好像是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两位付镇长不约而遇也不枉此行喽~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24 08:00
精神抖擞骑车行,
一路折腾回了村,
遇到两位副镇长,
交流座谈好倾心。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0-25 09:14
一举两得的回乡,拜读!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6 13:59
雾梦 发表于 2015-10-23 21:50
回乡真是一举两得,既看望了老岳父,又回到了插队的乡村。虽路途坎坷,但巧遇队长之子,也是天意吧 ...

和老队长的见面真的是一次巧遇,正像您说的是冥冥中的安排。谢谢雾梦的鼓励,老茶这厢有礼了!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6 14:00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0-24 08:00
精神抖擞骑车行,
一路折腾回了村,
遇到两位副镇长,

龙版主的小诗挥洒自如,老茶不胜钦佩。谢谢!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6 14:02
皇城龙狼 发表于 2015-10-25 09:14
一举两得的回乡,拜读!

龙狼兄不知原来在哪里下乡?一定也有老茶一样的感受。谢谢您的鼓励,问安!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0-26 14:58
很羡慕小弟如愿以偿,我能否回自己的第二故乡,还要打个永久的问号。因为唯一的线索也断了。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27 08:05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0-26 14:58
很羡慕小弟如愿以偿,我能否回自己的第二故乡,还要打个永久的问号。因为唯一的线索也断了。 ...

怎么回事?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0-27 15:52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0-27 08:05
怎么回事?

唯一认识的一位下乡时和我们同吃同住的小妹,得知她已经离开北大荒了。所以再没有认识的人了。况且我们一起下乡的55位知青目前只有几位有联系,没有人组织去啊。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28 08:35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0-27 15:52
唯一认识的一位下乡时和我们同吃同住的小妹,得知她已经离开北大荒了。所以再没有认识的人了。况且我们一 ...

可以考虑同附近连队(村庄)的知青联络一下,一起去,然后分散回自己连队(或乡村)。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9 14:16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0-26 14:58
很羡慕小弟如愿以偿,我能否回自己的第二故乡,还要打个永久的问号。因为唯一的线索也断了。 ...

时过四十多年,回到原来下乡的村子里,既陌生又亲切。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无法忘记那里,老乡也没有忘记我们。如果有可能,希望您还是走一次,会有许多感触与收获。谢谢您的鼓励支持,老茶顺问冬安!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29 14:17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0-28 08:35
可以考虑同附近连队(村庄)的知青联络一下,一起去,然后分散回自己连队(或乡村)。 ...

您说得不错,最好一起去,互相有个帮助。谢谢龙版主,老茶问好!保重!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30 08:05
我已经回过原来插队的草原两次了!

这是第一次回乡拍的!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30 08:15

这是第二次回乡时照的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0-30 18:34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0-28 08:35
可以考虑同附近连队(村庄)的知青联络一下,一起去,然后分散回自己连队(或乡村)。 ...

我们是独立大队。不是兵团,是五七干校农场。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0-30 18:36
老茶 发表于 2015-10-29 14:16
时过四十多年,回到原来下乡的村子里,既陌生又亲切。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无法忘记那里,老乡也没有忘记 ...

我们联系上的几位知青,没有人提出去的意思。所以我说能否回到第二故乡,还要打个永久的问号。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0-31 07:50
我下乡的地方也是生产队!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31 18:36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0-30 08:15
这是第二次回乡时照的

谢谢龙版主的照片,真好!看后让人十分激动。问好!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0-31 18:37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0-30 18:34
我们是独立大队。不是兵团,是五七干校农场。

各人情况不一样,顺其自然吧。不要有太多遗憾!保重!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1-1 07:41
谢谢老茶朋友!握手!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11-1 10:56
15年的春天带着工作站的几位朋友路过我下乡的小山村——直罗杜家砭,还好,见到一些与自己曾一同挣工分的村民,那些年龄大一点的还有几位健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清晰的记着我们,感概万千呀!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1-2 08:23
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当年同下地,
齐挣工分忙。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1-2 13:09
直罗老赵 发表于 2015-11-1 10:56
15年的春天带着工作站的几位朋友路过我下乡的小山村——直罗杜家砭,还好,见到一些与自己曾一同挣工分的村 ...

都是一段幸福的回忆,谢谢“直罗老赵”讲的故事。问好!
作者: 老茶    时间: 2015-11-2 13:10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11-2 08:23
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当年同下地,

顺祝龙版主健康长寿,问安!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5-11-3 07:50
老茶保重!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