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中华建筑的瑰宝---古塔寻礼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07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7

五台山塔院寺 

      从显通寺出来往下走就是著名的塔院寺。

      五台山的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7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7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8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8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1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2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2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32

五台山镇海寺之镇海塔

 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那座塔,就叫镇海塔。(这里海拔1600米)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3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34

五台南山寺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

http://player.56.com/deux_127137372.swf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3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3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37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10 17:0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1 07:24

宝云寺

      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寺内有一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宝云塔为砖木结构,底座周长25.6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券门走出塔外,转半圈进入塔内……从塔上望去,方圆数十里内,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塔的第五层以上,为空筒式,在塔内拾级而上,无须步出塔外。关于宝云塔始建于何代,史书所载各异,有说建于隋朝的,有说建于唐朝的,多年来一直未能确定。目前正在维修。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1 07:25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18 20:40

尊胜寺塔

在山西省五台县城北20公里西峡村山峪,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相传唐代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在此拜见文殊菩萨,随之建寺。始建于唐,宋代重修,民国初年又予修葺。寺区古木参天,建筑瑰丽。寺前影壁砖雕精巧,寺内殿堂楼阁皆备,一连五进院落,逐级向上,层迭有致,左右设经楼禅舍,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大雄殿台基高耸,建造富丽。无量殿全部砖构,雕刻精致。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29 08:09

邯郸  北响堂石窟 宋塔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29 08:0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5 09:15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5 09:15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16 07:05
 

武安舍利塔

      位于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市城区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惟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一至二层较高,以上逐层递减,外观挺拔秀丽。各层东、南、西、北辟券门,二、三层设平座,平座及各层檐下均施仿木斗拱,出斜拱,华丽而具特色。塔心结构为塔心柱式,使塔分为内外两层,两层之间为甬道,内设塔梯可环绕登塔。塔基之下有地宫,方形、穹隆顶,内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祐六年重修十方佛记”的题铭。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16 07:0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16 07:0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1-30 08:23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45 编辑

鸡鸣山



<br/> <br/>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2-3 13:26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48 编辑

<p><font color="#0000ff" size="5"><strong>宁武 晓祖庙砖塔</strong></font></p>
<p>&nbsp;</p>
<p>&nbsp;</p>
<p> <br/> <br/></p>


一座气势宏伟四层石塔建于之上,这就是晓祖宝塔,晓祖宝塔为墓葬塔。崇祯皇帝四皇子在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逃亡至此此出家,法号晓安,先于师傅坐化,清康熙壬辰年间(1712)筑塔。塔基原有四皇子的肉身塑像。塔周古木参天,异草生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两日,总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朝拜晓祖,据说还很灵验。
       晓祖宝塔前有一棵高约七米的落叶松,树龄有百年之久,死去已有三十多年,然而在九七年重修栈道之际,它又死而复活,因此人们将此与“晓祖宝塔”联系起来,每月初一、十五这棵树上都挂满“有求必应”红布和牌匾。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2-17 19:42

易县 太宁寺村 双塔庵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2-17 19:43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2-17 19:43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2-17 19:44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1 08:19

 

开元寺塔(血山塔) 

    位于燕下都西侧的今血山村,建于元代中统二年(1261)。 原为佛教寺院之塔,塔上原有玉石佛雕像,寺内有石经幢,因位于血山村名血山塔,传樊於期于此自刎,祀樊於期。樊於期得罪秦王逃至燕国避难,秦王将其全家杀害。太子丹将其待为上宾,为其筑樊馆,该山称樊馆山。他为报家仇和太子搭救款待之恩,让荆轲以己之头接近秦王,并趁机刺杀秦王,毅然自刎。因樊於期血洒樊馆山,而改名血山。该塔为三层。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1 08:19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4-6 11:59
[upload=jpg,河南]UploadFile/2014-4/20144611585926420.jpg[/upload]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5-1 08:59
北京 双塔庆寿寺
     曾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一带有座双塔庆寿寺, 一九五五年四月,拓宽西长安街道路,双塔被拆除。
     双塔寺是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的一座著名古刹,是金朝的庆寿宫,元代改称大庆寿寺。因寺内西南隅有两座玲珑秀丽,巍峨壮观的砖塔,左右相拥矗立,而被百姓们俗称为“双塔寺”。当时的庆寿寺规模宏大,占地百顷,松樾盈庭,完整壮观,香火盛极一时,其秀丽的景色为京师诸寺之首。
     两座秀丽之塔是两位高僧的灵塔。位于右侧的海云和尚塔,(建于1257年)塔高九级,匾额题写:“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塔下的石龛为海云和尚骨灰存放处。位于左侧的可庵和尚塔(建于1258年),高七级,匾额题写:“佛日圆名大禅师可庵之灵塔”,海云与可庵在元代的政治地位显赫,海云和尚更甚之。在海云和尚塔基下发现石函,内葬有海云骨灰的木匣,匣为正方形,盖为覆斗形,上贴着织金紵丝。骨灰用丝绵包裹,外加黄地绣花绸袱,四角皆有金印“香花供养”四字。中绣黄龙,四周绣串枝花。袱内有金属制牙仗,耳挖,宋太平年号铜钱廿二枚和金大定钱一枚。骨灰包上有平金绸质僧帽一顶。另在石函内葬有碑形墓志一方,石质软脆,面涂黑漆,下有龟蚨。墓志上的内容与海云墓塔前元人王万庆撰写的道行碑上所记相吻合。后道行碑移至法源寺内,出土文物则由首都博物馆保存。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 15:26
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砖砌佛塔。密檐式,高40余米,十五层,平面呈十二边角形。塔身下部为平坦壁体,其上施叠涩檐一层;上部角隅各加倚柱一根,有四面辟门,其余八面各砌方塔状壁龛,突出于塔壁外。塔身施叠涩檐十五层。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 15:28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6-2 15:26
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年),为 ...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4-6-3 06:34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5-1 08:59
北京 双塔庆寿寺&nbsp;&nbsp;&nbsp;&nbsp; 曾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一带有座双塔庆寿寺,&nbsp;一九五五年四 ...


只能看老照片了。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3 08:27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6-3 06:34
只能看老照片了。



——记忆中的古塔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6-3 20:09
我总觉得是【古塔巡礼】看着很排场.......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0 16:48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4-6-3 20:09
我总觉得是【古塔巡礼】看着很排场.......

谢谢闲人一个欣赏,共同浏览中华浮屠!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0 16:58
嵩山少林寺塔林
——我国最大的塔林,这里有自唐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砖塔,堪称塔的王国。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0 16:59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5 09:22

嵩山 少林寺塔林中最古老的塔—— 法玩禅师塔(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十月)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5 09:24

嵩山 少林寺塔林


21-嵩山 少林寺塔林-21.JPG (110.68 KB, 下载次数: 4)

21-嵩山 少林寺塔林-21.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16 07:17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0 编辑



嵩山 大法王寺塔
河南登封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塔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密檐式,第一层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层,总高40米余。第一层正面有圆券门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层四面各开一小圆券。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14-6-21 19:26
文华,我万荣孤山上有一塔叫兔刨泉。欢迎你去拍照呀!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5 09:07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6-25 09:10 编辑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4-6-21 19:26
文华,我万荣孤山上有一塔叫兔刨泉。欢迎你去拍照呀!


哈哈哈,你那孤峰山风景区的兔刨泉
     相传,唐时有一僧人,不知何姓名,因山上无水,终日下山挑水,年复一年,感动上苍,玉皇大帝就派遣龙王化作一只小白兔在白衣堂前刨土,好似要觅水喝。开始僧人不以为然,后来一连几次,引起他的疑虑,便拿镢头在玉兔刨过的地方深刨,少顷,一股清泉冒出地面,僧人惊喜,连向上苍顶礼膜拜。从此,人们便叫它兔刨泉。“文革”中,原王亚公社领导求水心切,用炸药炸毁出水层,如今给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思考。

那个塔就叫旱泉塔
    原是槛泉寺建筑之一,也称槛泉塔,是宋宣和二年(公园1120年)创建。塔八级,高11米,方形。四层塔檐,仿木建筑,皆雕斗拱,以上叠涩出檐,各设半拱园门。塔底有拱门,是游客登塔之入口。塔东侧原有70厘米,高37厘米一块石碑,是修建白衣堂的纪念碑,文末用的年号,是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闯王建的“大顺国涌昌元年七月十五日立”,对研究农民起义很有价值,原碑现存山西省博物馆。

——你给发上来让大家欣赏喽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5 09:24
光孝寺
    位于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寺名曾几次更改,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干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干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1]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5 09:25
东西铁塔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这是南汉国在广州遗留下来的古迹。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层。这座塔的基座上有盘龙图案和莲花宝塔,铸造得十分精细,这可算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了。据史书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这座铁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的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5 09:26
瘗发塔
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瘗发塔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在广东省仅存5座,除瘗塔外,还有潮阳灵山寺的大巅祖师塔、龙川县佗城的正相塔、新会市龙兴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镇山宝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6 07:54
敦煌 白马塔
     相传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9月,皇帝苻坚令骁骑将军吕光和陵江将军姜飞,率七万军马西伐龟兹,并嘱咐:“腾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腾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吕光等于384年攻破龟兹,并征服西域30余国后,得骆驼2000多只,文物珍宝无数,并请高僧鸠摩罗什东归传经。当行至敦煌时,鸠摩罗什夜梦他所乘白马托梦说,白马本是上界天骝龙驹,受佛主之命,特送他东行。现已进阳关大道,马将超脱生死之地,到葫芦河将另有乘骑。次日醒来,果然白马已死去。当地佛教信徒遂葬白马于城下,修塔以纪念,取名“白马寺”。塔身共有九层,高十二米,是用土坯堆砌而成,尽管如此仍然呈现了古时候明朝时期喇嘛庙的风格。














GS-敦煌 白马寺-白塔-05.jpg (64.19 KB, 下载次数: 2)

GS-敦煌 白马寺-白塔-05.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28 12:32
沙漠中的塔
   敦煌 莫高窟-佛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6-30 15:57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 10:07
敦煌 沙漠中的佛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 10:15
兰州-白衣寺-宝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07:49
GS 兰州-西宁 白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1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2 编辑

BJ-八大处-二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称“觉山寺”。辽道宗咸雍七年(l071年),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後,定名灵光寺至今。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4
BJ-八大处-二处(灵光寺)-塔院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5
BJ-八大处-二处(灵光寺)-招仙塔基(画像千佛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7
BJ-八大处-三处(三山庵)-砖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8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3 编辑

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白塔庵塔在中国画研究院内。20世纪40年代此处有庵因塔而名。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死后葬于西山,并建衣钵塔,塔讹称建文帝衣钵塔。



白塔庵塔
塔高25米,为覆钵式,塔基为单层须弥座,座上为6层雕刻而成的仰莲,塔身四面均有佛龛 (眼光门),十三天由环形石料垒筑成。塔身为青砖所砌,塔刹部位安置着两吨重的铜制华盖和宝瓶。









BJ-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08.jpg (123.92 KB, 下载次数: 2)

BJ-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08.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4 11:49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6 编辑

白云观-恬淡守一真罗公塔   
      恬淡守一真人塔(罗公塔)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建于雍正三年(1725).塔为石质,通高约10米,形似亭阁,但又育所不同.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得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千年富观,仅此一塔,可见它的珍贵.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0 16:28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8 编辑

房山-镇江营-石塔
     镇江营遗址位于房山区南尚乐乡镇江营村北,东临拒马河。 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50米左右。地表文化遗存大量的红、灰陶片,断壁上暴露出墓葬等。商周遗存发现于50年代,1986年在遗址上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随之发现了一些房址、窑穴,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遗址上还有一座明塔,称镇江塔,塔为覆钵式,通高约13米,通体使用豆渣石料建筑而成。塔座方形,须弥座式。束腰浮雕仰覆莲,覆钵南侧有一个不大的佛龛形门;上部是九重相轮,宝珠刹。塔旁一棵古槐有两人合围之粗。




BJ-房山-镇江营-石塔03.jpg (74.4 KB, 下载次数: 1)

BJ-房山-镇江营-石塔03.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0 16:29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0:59 编辑

北京房山-于庄塔(金代)   
于庄塔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南的土坡上。又称和尚塔。塔建于金代。砖结构,为六角形三级密檐式,通高约8米,周长4.8米。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0 16:29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00 编辑

BJ-房山-塔照村[照塔]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南尚乐乡塔照村。建于辽代,南向,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形秀丽,塔基为须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塔身正面设券门,其它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宝刹。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1 14:07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02 编辑


蔚县 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以寺取名。南安寺曾为燕云名刹,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汉代,疑为北魏所建。塔位于寺院中央,供人参拜,北魏至辽代该寺香火旺盛。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时,南安寺已具有规模。所以,蔚县历来有“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的传说。南安寺塔的建造年代,据《蔚州志》记载:有城已有塔,明洪武初年,指挥使周房拆建蔚州城时,因塔院规模宏大,新建之南城墙、护城河正从寺院中穿过,遂废其寺而存其塔。密檐式砖塔在我国起始于北魏时期,但南安寺塔身第一层横额下垂一周如意头的做法最早出现于辽代,据此分析,南安寺塔应为辽代建筑。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3 07:00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7-13 07:03 编辑

GS-甘肃博物馆-庄严妙相[佛教艺术展]-釉陶塔[唐]



GS-甘肃博物馆-庄严妙相[佛教艺术展]-至正七年绿釉舍利陶塔[元]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3 20:58
定州开元寺塔
   又名“料敌塔”。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成于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塔高83.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享有“中华第一塔”的美誉。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塌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该塔的保护与维修,1985年国家文物局开始对塔专项拨款维修,1988年正式实施开元寺塔全面复原维修加固工程,目前已基本竣工。
 
    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内、外塔体以回廊相连。楼梯从内塔体穿心而至塔身顶部。塔身内部每层均设置一至六个数量不等的佛龛,龛内彩绘壁画。塔身之上为绿琉璃剪边的屋顶,其上为塔刹。由砖雕莲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莲纹铁钵、两个铜制宝珠和一个铜制宝顶组成。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17 10:39













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




BJ-HD-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11.jpg (137.69 KB, 下载次数: 8)

BJ-HD-白塔庵塔(明.建文帝衣钵塔)11.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20 20:24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05 编辑

-丰润-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在明嘉靖二十二年、清康熙十六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1955年、1975年丰润县两次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局部维修。1976年该塔在唐山大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1983年10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文字记录档案。1987年4月--1989年8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在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天宫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维修设计单位为河北省古建研究所。1987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与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建筑进行了测绘。2002年,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丰润区投资1000万元拆迁了天宫寺塔附近的居民商企等建筑,重新垒砌了塔台,建成了绿草覆盖、花红柳绿、景色宜人的天宫寺塔公园。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24 08:19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06 编辑

邯郸 南响堂寺塔

       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南麓,进入景点首先看到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砖塔。这座山不高,现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的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八尊伎乐飞天,堪称时代佳作。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7-24 21:31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08 编辑

邯郸-北响堂石窟- 宋塔
       北响堂山石窟,坐落在和村镇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丽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进深13.3米,面宽13米,高11.4米。内为塔形柱式,柱三面设龛,正面龛主尊坐佛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条火龙为主体组成,十分罕见。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丽列龛,充分展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在刻经洞门前的石壁上有一个清晰的手掌印,地上有一个很像"三寸金莲"的脚印,传说这是鲁班夫人留下的。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9-19 19:45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4 21:12 编辑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
      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初建成木塔,后毁。仍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落成于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
     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9-23 16:43
绿地粉彩番莲纹喇嘛塔(清·乾隆)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9-28 07:39
车轴山三塔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南10公里处,有座小山,因酷似车轴,故名车轴山。山上坐落着闻名中外的三座塔,这便是车轴山三塔。这三座塔历史悠久,雄伟壮观,是丰润境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中间那座为无梁阁,整个建筑采用皆砖瓦、无寸木、无梁架,故此得此名。其它始建于辽重熙六年,初建时只有一层,后增至三层,高达29米,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阁顶为黄绿色琉璃瓦覆盖,各檐翼角起翅,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在无梁阁两侧还各建一座宝塔,东面(右边)那座塔名为文昌阁,灰石结构、高20多米。很久以前毁于雷电之中。西面(左边)为药师灵塔。药师灵塔为八面形圆锥体,密楷实心,十三级,高28米,底座周长36米。药师灵塔各层建有许多佛完,里面各置放一个砖雕佛像。车轴山三塔现为《车轴山中学》所占,山周围都是教室,不许游人参观,为封闭状态,只能远观,但也是很好看!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9-28 07:41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9-28 07:39
车轴山三塔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南10公里处,有座小山,因酷似车轴,故名车轴山。山上坐落着闻名中外的 ...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10 08:39

曲阳 修德寺塔
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境内北岳庙南300米处,始建于宋代。此塔造型奇特,平面成八角形,共七层,通高32米。第二层塔身特别高大,一反传统造塔的阁楼样式与密檐样式,周身砌小型塔龛110座,呈现“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华严法界胜境,建筑界称之为“花塔”。“花塔”实质上是佛教信仰中国化在建筑上的反映,而此种形制的塔类建筑流传下来的的确非常少见。
根据塔内地宫石函铭文“维大隋仁寿元年岁次……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定州恒阳县恒岳寺,奉安舍利,敬修灵塔……”知此塔创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又据塔身所嵌三块碑刻,有“重修塔。维大宋天禧三年(1019年)四月八日……”文字,知其宋代重修。之后明嘉靖十九年和清乾隆三年都对此塔进行重修,如今根据塔的造型特征等,断定现存部分塔体为宋代结构。此塔年代据塔身所嵌一方石碑载:“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一级。”可知此塔始建年代应早于北宋。













修德寺塔层数之谜 
   1986-1987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古建队对北岳庙内德宁之殿落架重修时,对修德寺塔塔基四周曾进行垒砌、修补等加固工作。1994年发现修德寺塔地宫,石函在地宫内保存,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后对修德寺塔地宫进行回填。2006年5月25日,修德寺塔(含修德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7日,修德寺塔三层塔心室又发现《佛顶心大陀罗尼经》一本,保存基本完好。
  有资料记载修德寺塔为七层,佛塔的层数一般也为单数,但实际看到的修德寺塔,却是个六层双数塔,不会是塔下的地宫也算一层吧?有人猜测第二层塔身所以很高,实际上是两层连在一起,只是刻意没有修出塔檐。还有人猜测这座塔为二次修建,原塔为七层花塔,后人在花塔之上又加修了几层楼阁式塔身。加修很有可能,因为遮掉二层塔身的上面部分,修德寺塔就是一座没有塔顶的花塔。但加修的楼阁式塔身为什么只建四层?这样塔还是六层,没有成为单数。
  如果修德寺塔的上下不是同一时期建筑,除底层为一层外,上面花塔为五层小塔,最上面的四层楼阁式塔身总共算一层,这样以花塔为主的塔身就是七层。另外一种猜测就是最下面的一层不被计算在内,花塔的五层塔身加上四层的楼阁式塔身总共是九层,也符合佛塔是单数的传统。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11 08:54
雍和宫-班禅楼-馆藏文物——鎏金宝塔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10-13 06:23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10-11 08:54
雍和宫-班禅楼-馆藏文物——鎏金宝塔

http://www.chinazhiq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10/11/085327khjoh0qtweqyfz7w.jpg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4-10-16 11:33
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
       宝塔位于武昌洪山南坡、宝通禅寺东北面。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后人又称洪山宝塔。该塔七层八面,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4.1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登塔远眺,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三镇英姿尽收眼底。现宝塔已为管理部门修缮一新,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01.jpg (121.56 KB, 下载次数: 1)

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01.jpg

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02.jpg (159.48 KB, 下载次数: 1)

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02.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18 06:55
福山塔(古浮屠)    位于蓟县五百户镇福山之顶,于桥水库(翠屏湖)南岸。始建于辽代。此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也是目前天津市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楼阁式砖塔。这是蓟县辽塔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此塔俗称“段庄子辽塔”、“金庄子辽塔”或“福山辽塔”(福山脚下,西侧为段庄子,东侧为金庄子)。当地群众还称此塔为“鸡鸣塔”。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当地有非常要好得姑嫂二人,相伴苦苦修炼,后来各自得道成仙。二人看到了此地的山水风光,遂起意在此建寺修塔。为各显各自的法力,姑嫂约定个选一座山头,一夜之内姑修寺,嫂修塔,以鸡鸣天亮为限。姑嫂二人通宵忙碌,各显神通。鸡鸣天亮时,嫂子在忙乱中将塔尖砌歪,故称“鸡鸣塔”。修寺的小姑忙乱中连寺门一同砌上,被憋在寺中,后人称之为“憋姑寺”。现在福山塔东北与福山相对的小山上还存有憋姑寺遗址。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福山塔周边的村民曾集资维修过该塔,在塔的南面正中镶入石碑一块,上刻民国三年重修宝塔记事和修缮执事人姓名,另有“古浮屠”三字。落款为“中华民国甲寅乙巳四村敬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此塔受到严重破坏,塔身四层以上全部震毁,塔身东侧震出一条通身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震后残塔高16米。鉴于福山塔岌岌可危的状况,1985年,天津市文物局邀请国家建设部综合勘察技术研究所对福山塔进行了立体摄影测绘,为维修加固此塔作技术准备。1993年3月,国家文物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立项拨款65万元对福山塔进行大修。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26 06:41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0-26 06:44 编辑

河北-景州 舍利塔
    景州舍利塔高63.85米,底座周长50.5米,为密檐八面十三层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刹网三部分构成。塔基由巨石成台,下有一口深井。塔体由砖砌成,每层内砌环行走廊,与东西南北四个洞户相通;层间砌阶梯数百级,盘旋而上,可达塔顶,登顶远眺,有欲穷千里之慨。塔顶为葫芦状,以青铜铸造,高2.05米,铜顶下部罩以铁刹网,高3.3米,四面各悬一铁匾,南面铁匾之上铸佛像三尊,东、西、北三面铁匾均铸有“齐隋重修”字样。刹网、铁匾与洞户被风鼓荡,作水涛声,故有“古塔风涛”之说。
    河北中南部有“沧州的狮子,景州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三大古迹的说法。这景州的塔,指的就是景州舍利塔。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10-26 14:37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4-10-26 06:41
河北-景州 舍利塔
    景州舍利塔高63.85米,底座周长50.5米,为密檐八面十三层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 ...

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27 11:34

涞水 皇甫寺塔[金代]
     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0.5公里处。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现仅一通存县城西岗处)。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 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两层莲花座用砖叠摞手法砌成,没有任何雕刻图案,第二层细腰部分也无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门,高2米有余,内有彩绘图案,一尊汉白玉雕白娘娘神像(抗日战争时期被人推下摔坏),其东、北、西三面有同形砖雕假门,四边有砖雕假窗,雕工十分精致。葫芦形的塔顶由金属铸造而成(铜、铁传说不一)。











HeB-涞水 皇甫寺塔[金代] 09.jpg (62.3 KB, 下载次数: 0)

HeB-涞水 皇甫寺塔[金代] 09.jpg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4-10-27 11:45

皇甫寺塔[金代]再不及时抢修,就要完蛋了。外地还真有不少国宝级的文物啊!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4-10-27 17:24
看望朋友,送上祝福,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27 21:25
孙树禾 发表于 2014-10-27 17:24
看望朋友,送上祝福,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谢谢各位朋友的欣赏!共同浏览中华建筑的瑰宝。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27 21:28
西岗塔    位于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的西岗上,原名不详,后人因地名而称西岗塔。

塔之外观 编辑     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 36 米,须弥座式基 座,下面有八角形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饰腾飞的角柱和问柱,各柱之间为素面壶门。其上 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每面补间斗拱二朵,为重拱计心造五铺座。转角铺作除两侧面各出 45° 斜拱两层外,与补间相同。二层华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头,其上为勾栏的地栿。平座勾栏的华板纹饰为亚字和曲尺形几何图案,盆唇和寻杖之间浮雕出缠枝西潘莲、牡丹、卷草、莲花等,花纹之间各置散斗承托寻杖,平座以上用三层莲瓣承托塔身。
塔身高 5 米,八角施幢形柱,塔身上部浮雕云头垂帐。其上为普柏枋,普柏枋上承托斗拱,补间一朵,亦是重拱计心造五铺作,转角铺作与平座转角铺作做法相同。补间铺作华拱分成 60° 两组向外斜挑出,上托批竹式要头及撩檐枋、榑。塔身的四个正 向辟拱形券门,余四面做扁方形直棱假窗。
     塔身之上共拔檐十三层,除第一层施木制檐椽及砖制飞椽外,其它均为砖制。第二层至十二层檐距相等,出檐长度逐层递减。均用垒涩方法向外砌出七层,代替斗拱檐椽。各层檐转角处用木质角梁,悬挂风铎。十二至十三层檐距较高,正向四面辟有拱形券门。八角各施圆倚柱,下置覆盆式柱础。柱上承托普柏枋、 斗拱,斗拱形制除补间铺作外,其余均与第一层相同,只是材分略小。第十三层檐顶部用布瓦做成八角攒尖式屋面,施有脊兽。攒尖部位置塔刹,现大部分己毁,仅留八角形基座及部分受花。

     塔的内部结构为双层套筒式,由塔壁和塔心柱构成八角环形回廊,楼梯置于回廊和砖柱之中,从塔身可旋至塔顶。该塔建造的确切年无考,但从塔的造型及结构特征,应为辽代遗物。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0-29 08:08
涞水 镇江塔[唐代]
      镇江塔位于涞水县城北偏西 11 公里的娄村乡中水东村西 , 清水河东 岸 , 也称水东塔。
      此塔平面呈正方形 , 边宽 2.7 米 , 身呈棱台式 , 上下收分较小 , 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 14 米 , 第一 层为塔身 , 南向辟拱形券门 , 门楣由 汉白玉雕刻而成 , 其上减地浮雕蔓草纹花边 , 内刻楷书 “ 南无十方诸佛 , 南无万万尊菩萨 , 南元西方极乐世界 ” 等字。券内置青页岩石槛框 , 其右框 上阴刻 “ 万历二十三年重修 ” 字迹。塔内原设佛龛 , 现佛像已不 存。七层塔檐采用叠涩方法托出 , 砖角向外交错砌筑形似莲瓣。 塔刹为八角形刹座 , 上托双层莲瓣及葫芦形刹尖。
该塔始建年代不详 , 据民国初年付增湘、周兆庠所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代先天二年 (713 年 ) 建 , 不知其依据何在 。 近年来众多古建专家考证根据其建筑形制、用料及结构等方面特点 , 认为是唐塔。现己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2 07:53

涞源 文兴塔(泰山宫)[始建唐代]













小小民间传说
     据说,两个受罚的神仙奉命在很短的时间里为,凡间的百姓做好事,他门的任务就是在鸡鸣之前建一座宝塔.
    天空竟是建塔的用料.木头.石头.土.....用量之大竟然遮住了天空,许多老百姓听见了狂风暴雨,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眼看塔就要完工了!就剩塔顶了.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在鸡鸣的一瞬间.两神仙无耐的将塔顶歪歪扭扭的放了上去......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塔顶是歪着的!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5 19:26
HeB-清东陵-普陀峪定东陵[慈禧]-西配殿 金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11 05:53
慈氏塔   位于洞庭湖边西南,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下部塔基用五层麻石铺砌而成,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自第二层起,每层四面均设有小佛龛,共有28个,龛内原供小佛像。每层檐角设小钟,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是用来起稳固和避雷作用的。宝塔巍然耸立,雄视洞庭湖,为“巴陵胜状”之一。塔宏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可惜塔为实心,不能登临眺望洞庭风光。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1-19 20:51
慈氏塔    位于洞庭湖边西南,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下部塔基用五层麻石铺砌而成,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自第二层起,每层四面均设有小佛龛,共有28个,龛内原供小佛像。每层檐角设小钟,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是用来起稳固和避雷作用的。宝塔雄视洞庭湖,为“巴陵胜状”之一。此塔为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但是实心塔,能登临眺望洞庭风光。











慈氏塔的传说
    相传古代,洞庭湖里有水妖作怪,经常出来为害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大家集资,准备修一座宝塔妖。在修塔地点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全家人大都被水妖涌起的恶浪吞没,只剩下一个寡妇,人称慈氏。她听说要建塔镇妖,把多年积蓄下来的一点钱全部捐献出来,还日夜不停地为造塔的人们烧茶送水,来回奔走。不幸塔未修完,她就离开了人世。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塔命名为慈氏塔,并在塔旁修建了慈氏寺,现在只剩有塔了。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2-6 15:54
湖南资阳 三台塔    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他为八方七级楼阁式石塔,顶高31米,外设飞檐,冥角高吊,塔尖饰三星宝顶,转轮塔刹,塔基石刻精美,东西两侧有石梯直登顶层。三台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台塔则是同治八年(1870)重新修建的。那时,益阳大码头的商业水运文化已经崛起,自然,下游的河道也已经疏通,本来在江心贺家洲的三台塔也就到了北岸,但此时,历经多半个世纪的三台塔也快倒塌了,于是,益阳富起来的老板们便自动捐款重新翻修,据载;“修石岸三十丈以围固,塔七层,高二丈,峻丽牢固,雄伟壮观。虚其中,婉蜓曲折,旋至塔顶。上辟四门,纵目远眺,一望无垠,远山近水,皆入眼帘,历历可数”。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2-7 16:04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2-11 07:04 编辑

圣安寺塔(岳阳塔)
圣安寺,又称圣安古寺,为湖南岳阳一座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为高僧无姓所住,宰相杨炎常来往于该寺,后由京兆伊杨凭捐巨资兴建。圣安寺塔又称万佛宝塔(岳阳塔)建在大龟山山顶,亦为镇山之塔。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2-16 09:01
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    塔始建于清嘉庆八年五月(1803)。为砖砌实心宝塔,基座上是一覆钵形塔身,之上是七层密檐结构塔身,各层开有假门,顶置圆形塔刹。塔高十二点五米。由基座、塔肚、塔身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八角形,每边长1.075米,束腰式,高1.03米;塔肚为覆钵形,高2.1米;塔身高9.37米,为七层密檐式,每层边檐有带寿字圆形瓦当。塔肚南面正中有一长方形匾额,书“普亮宝塔”四字。匾额右书“大清嘉庆岁次癸亥年”,左书“甲寅月壬寅日丙午时圆寂”。匾额下及每层塔身皆有一假门。现塔青砖已变黑色。塔身挺拔、简洁,塔下有砖砌一墓。
  据文献载,此墓葬一道人,俗名于成功,排行第五,道号普亮,被杨柳青人尊称为于五爷。墓前挂有于五爷画相,身穿道袍,坐在八卦坐台之上。塔也称于五爷塔。
  于成功生于清康熙年间,自幼务农,三十岁出家学道,对医道、武术、望气、图谶之学造诣深厚。于五爷还俗后边务农边行医,乐善好施,驱灾除害。于五爷八十岁仙逝,人们为纪念他,在他墓南侧建塔。 传说建普亮宝塔是为给于五爷遮荫凉。
  也有说是一座风水塔。以前,杨柳青东南方多洼地,按过去风水说法,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且就性质来说,普亮宝塔应是一座风水塔。由于塔的形状多象笔,这类塔又称为文峰塔。普亮宝塔在杨柳青东南临河而建,很明显是一座风水塔。而这里当年又是于家的菜地,建塔别人不能干涉。于五爷身为道士,又是民间宗教的领袖人物,对风水应该是懂得的。可以推测,当年为于五爷建塔是为了保杨柳青的风水。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2.JPG (156.95 KB, 下载次数: 0)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2.JPG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3.JPG (169.54 KB, 下载次数: 0)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3.JPG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5.JPG (106.26 KB, 下载次数: 2)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5.JPG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9.JPG (127.31 KB, 下载次数: 2)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09.JPG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11.JPG (153.96 KB, 下载次数: 0)

03-天津 西青区 普亮塔-11.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2-17 09:33
本帖最后由 文华胡同 于 2014-12-17 09:35 编辑

宝坻 陀罗尼经幢       位于宝坻县城西街和南街交叉处,是县城内最高处,为辽开泰(1012-1016)时建,距今已近千年,清康熙年被地震震塌后重修。现存石幢中有年代可考的以广州光孝寺大殿前的石幢为最早,建于唐代宝历二年(826)。在广州中山大学的图书馆中,陈列者北魏时期的石幢。其他著名的石幢还有如天津宝坻石幢等,以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的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为最高大,而且造型优美,是宋代石幢的典型作品。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2.JPG (99.65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2.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4.JPG (148.32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4.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8.JPG (119.55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08.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0.JPG (63.93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0.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1.JPG (123.72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1.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3.JPG (139.25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3.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4.JPG (102.04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4.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5.JPG (88.86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5.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6.JPG (76.64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6.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7.JPG (124.6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17.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3.JPG (177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3.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5.JPG (171.65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5.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6.JPG (173.78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6.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7.JPG (176.67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7.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8.JPG (190.02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8.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9.JPG (192.75 KB, 下载次数: 2)

08-宝坻-陀罗尼经幢-29.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0.JPG (186.49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0.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1.JPG (180.57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1.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2.JPG (179.58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2.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3.JPG (185.05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3.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4.JPG (176.41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4.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5.JPG (181.72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5.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6.JPG (190.22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6.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7.JPG (191.69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7.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8.JPG (174.84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8.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9.JPG (190.92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39.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0.JPG (220.13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0.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1.JPG (198.81 KB, 下载次数: 1)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1.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2.JPG (176.63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2.JPG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3.JPG (195.76 KB, 下载次数: 0)

08-宝坻-陀罗尼经幢-43.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4-12-30 12:00

灵山塔
       位于河北三河灵山顶锋,建于辽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分五级,高13米,形为八角,砖木结构。塔基下部砌砖上有牡丹、芍药花样,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塔基上部砌砖有连云图案,其线条曲迎自然流畅。逐层塔角悬挂风铃,轻风吹来,叮当作响,可传十里开外,韵如编钟,悠扬悦耳。塔的四周原有6尺高的围墙,正南面有月亮门通于塔下,但此墙已毁于战乱。1998年三河市委、市政府投资9万元对古塔进行了维修,并在塔的周围加上了汉白玉护栏,更增加了灵山塔的庄严与雄伟。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