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我们也曾“光棍”过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建铭    时间: 2016-5-8 21:07
标题: 我们也曾“光棍”过
本帖最后由 李建铭 于 2016-5-8 21:13 编辑

      我们也曾“光棍”过,那是在北大荒下乡的岁月里。196953日,我们上海市静安区青锋中学20多个男男女女来到了五十三团一连,开始我们的幸福“光棍”生活。
      当地有句俗语,叫做“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在北方,“光棍”也称“跑腿”,因为一个“光棍”一副行李,四海为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跑起来方便,俗称“跑腿”。连队里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富拉尔基的知青都20岁上下,属于“小跑腿”;岁数大的单身,主要是从兴凯湖那边因中苏关系紧张而统一安置过来的原北京刑满释放留场人员,我们称他们为“二劳改”,他们就属于“老跑腿”了。我们连还有个烧水的老赵头——赵连友,是个解放兵,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成为“盲流”,来到红五月农场。“跑腿”们早晨起来,洗漱完毕,把被子一叠,放上枕头,再把褥子一卷,他们的全部家当都在行李卷里面。因此,“跑腿”的行李是不能随便翻动的,就如同大姑娘的腰是不能让人随便摸一样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我们刚去的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电灯,男光棍们住在土坯房里,走进去里面是一条大走廊,宿舍就分布在走廊两侧。阴雨天或晚上,走廊里一片漆黑。宿舍里,左右两侧是两铺炕,铺着炕席,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专人负责把麦秆或者豆秆塞进灶坑眼里烧一烧,驱驱寒气。宿舍朝南方向是两扇窗户,阳光照射进来,宿舍里亮堂堂的。晚上,宿舍里点上大汽灯,大家有说有笑,看书的、写信的,才有点生活气息,才有点家的感觉。不过早晨起来,我们都要自嘲一番,鼻孔黑了,原来都是汽灯“惹”的祸。冬天降临的时候,老职工们会在宿舍中间,用砖给我们砌上炉子,炉子上面扣上个“半拉瓜”,值班人员不停地往里塞绊子,炉子烧的红红火火,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而女光棍们就比较幸运了,她们住的是连部的砖瓦房,呈凹字形,两头是两间小屋,左边一个大屋,南北通透,屋里比较明亮,冬暖夏凉。宿舍里南北两铺大炕,窗台上摆放着花草,墙上挂着各种挂件、小饰品什么的,闺房里布置得典雅温馨。
      但我们也有烦恼的时候。我们喜欢下雨天,因为雨天里我们可以不出工,工资照常拿。但我们也烦下雨天,因为雨天里各班排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所谓政治理论学习,无非就是读读报纸、讲讲形势、学习“两报一刊”社论,再不就是“忆苦思甜”,狠抓阶级斗争。有人可能要讲“光学习不干活”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烦呢?由于连里没有专用会议室供各班排进行理论学习,这种政治学习就放在了单身宿舍里。知青还可以,能注意环境卫生,那毕竟是自己的“家”。而老职工们却不管那么多,下雨天,道路泥泞,鞋底上粘满了泥土,门槛就成了他们的“刮鞋板”,谁来都要在门槛上刮一下,一根香烟的功夫,门槛外堆满了烂污泥。进屋以后,也不客气,脱鞋就上炕,有的还一屁股坐在“跑腿”的行李上。满屋子的香烟味道、旱烟味道和臭脚丫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喘不上气来,尤其是女知青更是受不了这种混合味,大冬天的也要开门、开窗换换气。更有甚者,抽几口旱烟,就咳了一声,随后一口痰就吐到了地上,真的很烦人,很恼人。一边是有人在大声读报,一边是大家在窃窃私语,“开小会”,这种政治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别说,我们也有高兴的时候。食堂里摆放着乒乓球台子,劳动之余,乒乓球爱好者都要拉开架式,杀上几盘。不管是上海的、北京的、天津的,还是哈尔滨的、富拉尔基的,也不管是会打的或是打的不太好的,都要拿球拍上去“照量照量”。北京知青古为今的乒乓球打得忒好了,我也“勿推板”。哈哈,“王婆卖瓜,自吹自夸”。
      连队学校操场上,业余篮球“运动员”们已经打的难解难分,哈尔滨知青高俊杰自告奋勇,当起了裁判,场场不拉,那一招一式还真有模有样。每当邀请其他连的篮球队来比赛时,女球迷们围在球场周围,高喊“加油、加油”,为男篮队员们鼓掌、呐喊。侯世坤、山其昌等哈尔滨知青是男篮中的绝对主力,有他们在,保管能赢球。我连女篮也打得不错,队中有富拉尔基知青孙景贤、孟祥杰、聂淑清、郝月红,上海知青夏英芳等,打起球来,英姿飒爽,赢球是常事。
      上海知青爱清爽,洗漱完毕后,换上“行头”,白色、浅灰色的确良衬衫,蓝色的确良裤子,皮鞋擦得锃亮,或站在宿舍门口头“茄三壶”,或三三两两在林荫道上“荡马路”。有时候,上海知青王鑫尧会拿出他的小提琴,给我们来上一首名曲,悠扬的琴声顷刻间回响在连队的上空。王鑫尧的小提琴水平蛮高咯,琴拉得老好咯,一点也不比宣传队的差。迭戈晨光,阿拉嘴巴里总是叼着个大烟斗,还真有点“老客勒”咯味道。
      “跑腿”的生活是多彩的,也令人难以忘怀。但是,一直过这种“光棍”生活,未必就是件好事,它将影响我国的人口数量与质量。上面规定“兵团战士不能搞对象,谈恋爱”,于是,知青们搞对象都转入“地下”悄悄地进行。有以帮助汏衣裳、缝被单而谈情的;有以帮助铲地而说爱的;有在一个班排干活而凑到一起嘻哈说笑的,也有等到宿舍其他知青睡觉之后溜出去,匆匆见上一面,相拥一会儿的。可能从1972年,也可能是1973年之后,兵团对知青谈恋爱的政策逐渐放宽,谈情说爱的知青们不再“潜伏”,他们堂而皇之地、公开地手拉手,肩并肩。上海的、哈尔滨的、北京的、富拉尔基的知青,都“挤进”爱情列车,可以这样说“恋爱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极大地激发了知青们的上进心与工作积极性。
      而那时的我,依然是“光棍”一条。

作者: 邢三元    时间: 2016-5-25 14:50
苍桑岁月。
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时间: 2016-6-30 15:55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乐观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天南地北青年在一起,有生气和活力。
作者: 东山峰知青    时间: 2017-4-13 13:12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