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情系南泥湾(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5 13:24
标题: 情系南泥湾(原创)
八一前后陪河南洛阳朋友访延安


情系南泥湾
伴友访延安,
情系南泥湾,
如今风光无限美,
山清水秀换新颜。
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
平川庄稼长势好,
层层果树绿满山。

不见风沙起,
遍野花儿鲜,
蜂蝶成群花间舞,
更无放羊甩响鞭。
水稻飘清香,
玉米冒尖尖,
因地制宜品种多,
黑色小米成经典。

再唱南泥湾,
处处赛江南,
如今耕地不用牛,
肥田沃土连成片。
告别老传统,
不用锄和镰,
难得留下老纺车,
想起总理纺线线。
当年八路苦,
军民大生产,
丰衣足食靠自己,
延安精神世代传。

坐在纺车前,
感慨忆当年,
大刀长矛老套筒,
跟着朱毛打江山。
小米加步枪,
布衣草鞋穿,
长征两万五千里,
南征北战斗凶顽。
九州万里红,
工农掌政权,
改革开放创新业,
实现复兴梦能圆。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8-5 13:39
拜读佳作,感悟人生。当年开荒,挽救边区。多年建设,陕北江南。
作者: 圆木易    时间: 2016-8-5 14:50
南泥湾,承载一代一代人的战斗生活经历,使代代人难以忘怀。还将有代代人的生活经历,是一块圣地。情系圣地。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8-5 15:06
  孙老师去延安旅游,看到照片上绿色的树,绿油油的庄家,实在美。看到我的第二故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忘怀。
      孙老师的诗写的亲切,感染力很强。赞!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5 17:50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8-5 13:39
拜读佳作,感悟人生。当年开荒,挽救边区。多年建设,陕北江南。

谢谢支持,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区人民还很艰苦,只是不饿肚子了,期待未来更美好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5 17:51
圆木易 发表于 2016-8-5 14:50
南泥湾,承载一代一代人的战斗生活经历,使代代人难以忘怀。还将有代代人的生活经历,是一块圣地。情系圣地 ...

谢谢支持,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区人民还很艰苦,只是不饿肚子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期待未来更美好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5 17:54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8-5 15:06
孙老师去延安旅游,看到照片上绿色的树,绿油油的庄家,实在美。看到我的第二故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忘 ...

谢谢支持,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区人民还很艰苦,只是不饿肚子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期待未来更美好我买了南泥湾特产:大红枣和黑小米,呵呵,过去怕吃杂粮,现在爱吃杂粮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8-6 05:43

又有朋友回延安了,好像是咱们在同行,心情难平阿。47年前,咱们这些“客人”还都是十六、七岁左右的中学生,大家满腔热情从北京来到延安农村插队落户,开始在黄土高原的广阔天地“施展作为”。几年后,又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纷纷回到北京,从此就很少有再i回延安的同学了。但事隔四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们开始退休赋闲在家,于是有了不断的结伴回延安的行动,那是咱们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们念念不忘的乡亲们啊。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6 10:05
屹梁梁 发表于 2016-8-6 05:43
又有朋友回延安了,好像是咱们在同行,心情难平阿。47年前,咱们这些“客人”还都是十六、七岁左右的中学 ...

旧地重游,第二故乡终生难忘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8-6 11:48
孙树禾 发表于 2016-8-5 17:50
谢谢支持,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区人民还很艰苦,只是不饿肚子了,期待未来更美好 ...

您留影的南泥湾石碑,当年我在时还没有呢!
作者: 孙树禾    时间: 2016-8-6 12:27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8-6 11:48
您留影的南泥湾石碑,当年我在时还没有呢!

发展红色旅游也是老区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一个手段,这块石碑就在南泥湾村子的公路边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8-6 14:08
孙树禾 发表于 2016-8-6 12:27
发展红色旅游也是老区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一个手段,这块石碑就在南泥湾村子的公路边 ...

谢谢指点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