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乌苏里江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上篇) [打印本页]

作者: 护林人    时间: 2018-11-14 09:27
标题: 乌苏里江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上篇)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14 09:42 编辑

开通黄钻


乌苏里江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
每逢年节,每每看到过节市场上销售的三文鱼肉,总以为是乌苏里江大马哈鱼肉,他鲜红的肉色和纹理是那么的相似,每次见它都不禁回忆起在每年到乌苏里江赶大马哈鱼讯的有趣和辛苦的日子。

    本来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交界处的我们2师8团没有这项任务的,只是因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时,兵团独立营(黑龙江省蜿蜒水产养殖场)1969年初划归到我们八团,随之他们国家分配的每年到乌苏里江地段打渔任务就落到我们身上,而1976年兵团转制后新成立的水产科和林业科因为人员少,就一间办公室两个牌子同屋办公,而原地方老渔场负责人吴勇现在的水产科长又和原军务股的现武装部的现役军人说不到一起。而且农场机关每个科室都有下连参加各种工作组的任务,水产科唯一的科员又抽调下了工作组。而我又和两个负责人关系都好,所以作为两人的协调人参加二九0农场鲑鱼(就是大马哈鱼)生产指挥部的人员到了乌苏里江。
    在1976年兵团刚刚改制后我随同刚刚成立不久的水产科科长吴勇(鲑鱼生产指挥部副总指挥)参加每年一度的大马哈鱼捕捞任务,在松花江绥东码头等到把所有的打渔作业的人员和器械、生产、生活用具装上大的拖船,并将所有的渔船和小的机船拴在拖船后面,已近天黑,但是因从松花江、黑龙江到乌苏里江是顺风顺水,一路很快的就到达了国家分配的指定地点——乌苏里江大、小黑鱼泡地段。
    卸完船已是第二天的早晨,等到各连打渔组搭好帐篷起好炉灶已近中午,早已习惯的渔民已经打上了许多鲑鱼、鲤鱼及大白鱼,做好了饭菜。我也拿起饭碗到我指定的就餐鱼点吃饭,这一顿饭是红烧大鲤鱼,主食是一贯不变的大馒头。吃完饭,铺好垫了粗柳条上铺茅草的床铺,马上又参加了指挥部的第一次会议。
    一切都是按照惯例由我负责管理检查、监督按顺序排队下网捕鱼和收鱼登记的任务。并于当晚就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
    由于人员格外紧张,可以说工作时间不分白天与黑夜,将近14个小时。进入十月份的乌苏里江畔白天还是温暖舒适,但是天黑后就得皮袍加身,加上武装枪械装束可笑至极。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天还没亮在没有交鱼的船靠近水中扎制的储鱼栏栅时,我就是穿着老羊皮大衣脖子上挂苏制铁把冲锋枪和军用望远镜夹着收鱼登记本倒卧在岸边草丛中休息等待渔船的到来。
    每天天一亮,吃完早饭看到一有渔船靠岸我才走上我的岗位,因为是每半个小时才在乌苏里江小黑鱼泡江段上游撒下拦江大网顺江漂下,大马哈鱼是海中生活江中产卵的两栖动物,每年产卵季节,从海中进入乌苏里江口顶水而上在公鱼的追逐下母鱼到达平缓温暖的江畔产卵,母鱼不愧于为后代献身的伟大母亲,产完卵后就地死于岸边,尸身作为幼鱼的生存食物以供生长,幼鱼当年就顺水而下回归大海,而公鱼却虽经艰辛追逐但是能逃脱千网漏逃之后还能继续回归大海享受美好生活。
    俗话说江上千层网,网网都有鱼真是一点都不假。虽然我们的打渔段上游还有许多江段,但是每半个小时下的拦江大网顺水漂流挂上的大马哈鱼最多时有两三百条左右。最早的游回乌苏里江产卵的大马哈鱼体银白纹浅肥大,都在二三十斤左右,有的甚至三十多斤。到了鱼讯尾季就变成了体黑纹深瘦小,最后打上来的仅有一二十斤。
    我收鱼的责任巨大,因为国家渔业部门禁止自己处理腌制大马哈鱼,全部上交国家。为了鼓励渔民的积极性已达到全部交给国家的目的,国家除了收购资金全部划拨兑现给单位外,还以上缴一条鱼奖励渔民三角钱的政策以达全部收购的目的。
    所以渔民为了怕渔船的装载能力不能承载打上的大马哈鱼影响奖金收入。往往一见网上的活物(因为从海上到江中的长途追逐,大马哈鱼挂到大拦江网上就一动不动且离水就死)就将肥大的一二十斤乃至二三十斤的鲤鱼、大白鱼重新扔回江中。
    到鱼讯后期,大马哈鱼个小之后(渔船有地方承载其它鱼的时候),有个别渔民为了挣到每条3毛钱的奖励往往就想以其它鱼充数蒙混过关。(当时每个渔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十多元,一天仅合一元多钱,他们在大马哈鱼讯每天一船就可以有70多元的奖励每船两人一天等于一人挣取一个多月的工资)利益所在,个别的渔民往往还作出半截偷偷加塞下网的现象。
    所以我的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不但要在收鱼时火眼金睛而且还得做到耳清目明。有时一个连队的打渔船两条船故意凑在一起交鱼,两条船四个人一起扔鱼数条数,在这种情况我不但眼睛要盯住其它鱼的混杂充数,还要耳朵静听叫嚷的数字是否有跳跃多喊的现象。纠察下网顺序更是严厉,因为偷偷加塞下网,会严重影响后面渔船的捕捞成果。
对此三种违规现象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以其它鱼冒充大马哈鱼充数的不但不承认他们交鱼数量而且充一罚二,对于胡乱叫喊条数的也是以一罚二的政策。往往我采取在开具收鱼单时,都在他们签字时指着他们单上的数字,说出他们的喊出的数字确认,往往他们都是赔上笑脸老实签字:并且开着玩笑的跟你说一句:和你逗着玩呢或这条鱼多肥你拿着吃去而后一笑而去。
  在当时中苏关系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多年的打渔作业的友好交往;渔民与苏联军舰上的军人关系非常融洽,在刚开始鱼讯作业时,苏联军舰每年一开始都严格按照正规的边界要求停泊在水面中心线苏联一方的大、小黑鱼泡地段中心位置。确实影响了渔民大拦江网的捕鱼作业,从上游顺水漂网到距离军舰前很远时就起网把苏联一边江面上的网收起,漂过军舰后再撒开,(渔业人员作业可以越过水面中心线越界捕鱼,非渔业作业船只绝对禁止越界,是违法行为)
可是从渔民刚刚开始捕鱼作业时,就发生了一条作业渔船在接近苏联军舰起网后靠近军舰时发生了渔民与军舰军人交往的事情,从望远镜中我看到渔民(45连专业最大的打渔点的领导)与苏联军舰比划交流后扔上军舰许多北大荒酒的情景,在当时的中苏交恶政治形势下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我真的胆战心惊,想到我参加鲑鱼生产指挥部的蹊跷,我立即请示要我参加这次鱼讯的渔业负责人吴勇,他笑着对我说:“我让你来没看错人,明天你看苏联军舰的动作就明白了。”话没说完,就听见了苏联军舰启动的声音,就见苏联军舰启动后巡视了一番,停靠的地点挪到了远离离水面中心线较远的位置。我对此深有感触也是我一直能跟随参加大马哈鱼讯——鲑鱼生产指挥部的最好注释。
    过了此次事件又发生了一件十分可笑的苏联军舰的军人与渔民关系的事情。随着我国渔民与苏联军舰军人的友好交往,在中国渔民送上苏联军人喜欢的美酒(我团生产的北大荒,只有在兵团系统853团的生产的北大荒酒可以销往全国,从商标背面可以看到201针孔的北大荒酒就是我团生产的)和北大荒出产的唯一水果——沙果,苏联军舰一次次启动后的越来越远离水面中心线——中苏边界。到最后我在望远镜中看到苏联军舰的军人一次次的表示军舰的吃水线无法再挪移了的手势,真是真心的感谢与苏联人民间的友好感情,并没有任何政治因素的笑讽。
    参加乌苏里江大马哈鱼讯的渔民,对往来的中苏巡逻艇各有褒贬,说来没有参加过鱼讯的人可能都不相信,渔民对苏联的巡逻艇特别佩服和赞扬,对中国的巡逻艇的经过,往往咒骂好几天,因为中苏的小型巡逻艇的速度极快,对遇到乌苏里江上捕鱼船只撒下几百层拦江大网。苏联海军跳网的技术极其熟练,因为巡逻时,中苏的巡逻艇艇速太快,远远看到艇影马上收网都来不及,在我的军用望远镜中时常看到苏联海军的巡逻艇在艇头刚接触渔网时猛然停机,滑、越过渔网后再启动巡逻艇,形成一次次跳跃,技术极其熟练,一次次连贯的跳网动作极美。而中国的巡逻艇,根本不顾本国渔民的死活,可能也没有苏联军人般熟练的技术或对越界捕鱼行为、政策不理解,横冲直撞的搅坏渔民的一层层拦江大网,过后遭到的是一连几天渔民补网时的无情咒骂。
——接下篇





作者: 护林人    时间: 2018-11-14 09:38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14 09:41 编辑

这篇回忆录是我在2010年撰写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之前的处女作,后来按照时间顺序插入到我的回忆录之调到团部后的时间段之中。
在今天没有按照我回忆录的顺序提前发表,只为调节我在中国知青网《白山黑水》版块的气氛、、、、、、。因为篇幅太长,我的这篇回忆录无奈只好分成上、下两篇在此板块发表。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8-11-14 11:21
不算长,放在一起可以。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