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思考一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山峰知青 时间: 2022-7-12 13:54
标题: 思考一
“家庭出生”的回味与思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9056/wps5.png
翻看着日历,方知道寒露已经过去了五天,霜降还有几日,但连续几天的小雨和寒风着实使我感觉到初冬将被憨实在心里了。入夜,月影横斜,窗户缝隙中窜进几丝丝寒意,秋风已是起了,秋水泱泱,半轮新月在乌云里飘移隐现,城市的喧嚣终于沉睡了,只有远处一憧憧浅灰色的水泥森林大厦在霓虹灯的闪烁下,静静地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秃废之美。此刻,我则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享受着夜晚极致的宁静和孤独。这正如《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所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我虽不到
垂暮之年,但老已的
心态或多或少
会在现实的时间段里清晰呈现出来,曾经的
那一段人生路上,是非常难熬的。就像那阴霾笼罩的天空永远都会显得格外的悠长,载动着心里的
许多思考!
面对一辈子的复杂,只有书桌上的茶杯热气和手中的香烟在燃烧着夜晚的寂寞,寂寞又延续着我脑海里的孤独。它给了我思绪万千的权利,用一杯水的单纯,从光阴深处,把岁月中一朝一夕极为稔熟的人生劫数和事件,用文字记录出曾经稀薄的忧伤。
我并非喜欢重复过去那些酸楚灰心的事,只是今夜的孤独中,阴沉的天空和半弯的月亮所揉发出的那种情绪触发我对;1964年政治气氛浓厚热烈的“社教”运动(即“四清”)和即后的“文革”中关于对待所谓家庭出身不好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策的感触和困惑。
为此,有必要将1968年9月21日《解放日报》上刊登的《给出路的政策是无产阶级政策》摘录如下;“无产阶级的政策历来是:第一,注意阶级成分;第二,唯成分论;第三,重在政治表现。”这种‘划分阶级成分’的特定指称,带有彼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复杂的、不易为后世所理解的感性意义。特别是‘重在政治表现’的节点落实到位上仍有它的许多局限性?让经历过的这代人扼腕唏嘘。
当时“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是“文革”期间耳熟能详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但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层面,“有成分论”是社会现实,“不唯成分论”则是一句空话,唯成分论成为那个时期主导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政策方针。
基于唯成分论,社会上有很多指称“另类族群”的名词,如今我仍能背诵出;“四类分子、五类分子、牛鬼蛇神、二十一种人”。最后一种称谓涵盖范围最大,首先见于1967年发布的“公安六条”。鉴于上述定义,这足以让我这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子女感到恐惧和自惭形秽。
环视四周,普天下,簇拥而来的只有无尽的‘有成分论’的划分,整个社会都是讲究阶级出生与阶级斗争的冷光,除了自己没有任何公平公正的身影。这时的我,就好像是躺在荒原上的枯草,无奈地等待着命运摆弄。
尽管我当时还只有十来岁,但心里早已对现实的政治生态环境噤若寒蝉了。一个沉默失语被称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群体,之所以仍屡屡被卷入阶级斗争的政治运动中,成为被整肃对象,实不过是充当了政治纷争的道具。
因此,出门在外,看天的时候,就不喜欢再说话了。当我说话的时候却不敢再看天了。我拼命抓住‘重在政治表现’这句救命稻草的话,漂浮在阶级斗争的漩涡里挣扎。这种挣扎固定了我的话语,回想起来,在我写它时,有一种顺便而议,随笔而流,百感丛生,愀然不乐之感。
那时,在社会生活中,家庭出身、个人成分决定个人的社会属性和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权。红五类子女比其他阶级、阶层出身的子女处于更优胜的社会主流地位,不但在正式的公众生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即使在非正式的人际交往里,都拥有更多话语权。
而黑五类或黑七类(后加、资本家和文革时期的黑帮)子女在入团入党、毕业分配、招工、参军、提干恋爱和婚姻等方面都受到歧视。这种社会现实对个人的反作用,大大的强过自身的承受力,甚至影响到生活都举步维艰的程度,那种命途多舛、造化弄人,成了我身后几十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能理解人生中许多苦楚,也尝过社会对我的偏心,亦觉得;过去组织和单位上有意的疏远,甚至还有儿时和青年时机的伙伴关系的终结,究其根本,是我都看清了,那条从前微弱但后来宽深的阶级成分划分和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的深沟。
所以,我知道公平与自由的另一个名字是孤独和卑微。即使年少,于我而言,尚能从浮躁的世界里,能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年幼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政治生态了。
已过甲子之年,按理,早已过了过分关注外貌、年龄、职业和过去的一些坎坎坷坷,但是在我每一次年龄阶段的寻常中,因为创伤贴在心里,偶尔还是会有种岁月的疑惑和沧桑感,可伤感袭来,仿佛快要窒息了,好累,心痛。而最为直接的,就是令人联想起曾经拒绝和批判视野中的蹉跎岁月,尤其是“文革”时代的梦魇年代。
还是童年、少年时代,小学尚未毕业,阶级成分的划分“如火如荼”,旧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我似乎就变成了一片狼藉。周围,被窥视、冷眼、被窃窃私语,讪笑所充塞的政治空间里让我无所遁形。
在此,有必要将‘划分阶级成份’做一个简单介绍;【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即1950年8月20日,政务院公布《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全国农村全部开始划分阶级成份。按规定,凡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为地主。其主要剥削方式是收取地租,占有或租人土地、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参加小部分劳动但主要以剥削雇佣劳动为生的为富农。占有或租人土地、有相当工具、直接从事劳动并以此为生的是中农。租人土地来耕作、有不完全工具、受地主、受农剥削的是贫农。全无土地和工具、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是工人(含雇农)。同时,《决定》规定:18岁以下的少年和在校青年学生,一般不划成分,只划分家庭出身;地主、富农在土改后服从法令,努力生产,没有反动行为连续5年与3年以上者,可按有关程序改划成份。
新的‘划分阶级成份’政策已经强有力地横在我们的面前,取代了过去社会公平公正价值观的位置,我们被无情地抛在社会的一隅,在阶级斗争的运动中,可以大量地找到他们卑微的踪影。
终上所述,成分的划分即把所有的富人,不管其道德高低,善恶与否,都划分为地、富、反、坏、右;把所有的穷人,也不论其道德高低善恶怎样,一律划分为工人、城市贫民、贫农、下中农。划分的结果是
两极分化?出生好的即所谓‘红五类’。从此,头顶上戴上了一顶家庭出身“好”的光环。而地主、资本家、富农则截然相反,从此头顶一顶“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帽子被重重地压在心理上。
旧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我,其父母亲能接受高等教育肯定家中有其财力支持,而有财力必定是地主、资本家之类。但我是生长在红旗下,接受的是共产主义教育,思想上一片拳拳爱国爱党之情,真心拥抱社会主义社会,况且连父母亲都鼓励我,好好学习听党的话。多少次,我仰慕‘红领巾’而低头不语,看着‘红卫兵’臂章却羡慕不已,闪光的团徽上淌着我的眼泪,党员的身份更是遥不可及。参军、读书、招工都被拒之门外。此后,我只能充塞在被排斥的环境之中而黯然伤神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2-7-13 07:35
当年的“家族出身”害苦了相当一批那一代的人们!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