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抗倒伏的生命意志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3 05:33
标题: 抗倒伏的生命意志
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23-1-3 15:47 编辑
抗倒伏的生命意志
——谢守华《知青日记》序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一个高亮度的词汇,大报小刊乃至陋巷荒陌,都因这个词而变得炯炯有神。时代变迁,彼时此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回忆。
谢守华先生在《知青诗抄》梓世后又推出他的《知青日记》,似乎是有所昭示。站在结局的高度看待那段历史,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主席的一个重大尝试,旨在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消灭城乡差别。守华当年在梁平农村和农民一样辛勤耕作,什么农活都干过,是一把好劳动力,而且比农民还多了一份脑力劳动,写日记、写诗,激扬文字,日积月累,厚厚几大本,不能不说是“知青”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我想,即使我们今后活成野老遗叟,这部知青日记都不会凋敝,其光芒依旧会照亮满山落叶,天风浩荡其间。
时光蹉跎,居诸不息。守华整理这部《知青日记》时分为“艰苦的劳动生活”“清贫的物质生活”“单调的精神生活”“杂篇”“回忆梁平县新华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艰难的回城之路”几大板块,可能这样的思维形式更符合阅读逻辑。但以我从知青运动中获得的人生经验来说,更愿意从整块中沿着一条主轴线来品赏,阅读这部《知青日记》,首先要阅读的是守华历经磨砺终不悔的精神格局,劳动是他的主轴线。从劳动的开端到有知识的新农民,一个城市青年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例如1970年3月10日“给大队石灰窑挑烧煤,挑了一千三百多斤,挣了二十分左右,累极了。”同年3月14日搭田坎,“刚下水时,好冷啊,骨头都冻麻了。但是忍耐下去,终于熬出来了。我想对待困难的最好武器就是忍耐,别无它法。凡事都需忍耐。”翠色山水间,守华吃透了辩证法,哲人认为有时候忍耐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著。
难能可贵的是日记中对有些农活还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农业种植。梁平自古以来就是巴蜀粮仓,素有“小天府”之美誉,以先秦乌木水槽为证,梁平的农耕文明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稻田、湖泊、溪流交织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画卷,“万石耕春”就是梁平农耕文明的生动写照。山区机械化程度低,这都是靠农民一双手,一锄一犁干出来的。我对中国农民一直保持深深的敬畏,也一直坚定的认为劳动是最光荣和最高尚的。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与劳动的关系中得出的重大成果。在我们那代知青中,守华以顽强的毅力和信念“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用诚实的劳动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很欣赏雨果的一句名言:“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这些完全融为农民的知识青年,当年的劳作有多艰辛,后来人是不可想象的。《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却是日未出而作,日入而未息。守华日记里有一份完整的作息时间表,放在现在非常珍贵。那是1970年8月25日他参加搭谷子的第二天,全文照录:
起床:5时30分(按:多少和平安宁的人们此时正好眠)。
出早工:5时45分到7时45分。
洗漱、早餐:7时53分到8时47分(无疑早饭是自己做)。
出工:8时53分至13时29分(按:此时多少高贵的人在休息)。
午餐、休息:13时30分到16时30分( 午餐是现煮)
出工:16时35分到19时55分
洗衣服、煮晚饭、洗澡、吃饭毕:20时到21时58分
睡眠:22时20分上床
今天实做时间9时56分,占起床到睡眠的时间16时50分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右,这尚不包括名目繁多的家务在内。一天的劳动是够累的,但我仍不在乎。我一定坚持到最后胜利。
出工收工两头黑。我所在生产队早上出工比守华他们还要早,收工后还要开会,常常开到转钟。就是不开会,也有忙不完的家务事,男织背篓女纳鞋底。算了一下,农民实际睡眠只有五个小时左右。我们知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我曾把守华日记推荐给几个朋友,他们看了无限感慨,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除了参加队里劳动,知青们还有自己一摊子生计需要打理。其中打柴尤为艰辛,你看守华,他和朋友上山弄疙瘩柴,弄了一挑,连皮有一百四十斤;担子沉重,而道路十分难走,路过手巴岩时,简直危险极了。置身于农民群体,他对人间赖以生存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刻的感悟:“在柴火缺乏的情况下,懂得柴烧后,将火石捂熄,以后烧炉子,地下的一点柴草也知道捡回家,烧柴也尽量节省。”在守华的日记里我还多次碰触到一个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词语——“粮食”。1971年2月1日,守华去打米,箩筐上的绳子被打米机绞断了,接好后就挑起走;走了一段路,绳子断了,米倒了许多在田里,他弄了一些起来,回去一称,相差太大;于是又拿了簸箕转去弄了几斤。回来就淘米,累得精疲力尽,连午饭就忘了吃。我们懂得浪费粮食是犯罪的,如俗话所说,是要遭雷打的。一粒一粟,当思来之不易。所以他将所分的麦渣翻了一道渣,并将原先所分的麦秆,烧火时查找出来的麦穗在碓窝里舂了,一共大约弄了一升左右的麦子。虽然只是一则普通的日记,但却具有灵魂穿透力,遥远的记忆是真正无法平静的,通过守华日记,我总要想起米勒的《拾穗者》。该画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而守华记载的是“民以食为天”的人类生存观念,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一粒一粟,当思来之不易。
守华走过了知识青年的全过程,他经历了青春的磨练,也阅尽了世上人情冷暖,这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招工屡屡受挫又被人算计,他写道“谢守华的前途被男人的虚荣心和女人的嫉妒心所组成的神圣同盟所扼杀了,我是永远不能忘怀的,青春的宿债是要赏还的。”“我觉得这些人太残酷了,他不仅害的是我,而是害的我的父母。”人从来不是孤独存在的个体,因为认知观念不同,形形色色的各类人总是要在这个社会中把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来。在我眼中守华是个坦荡之君,也难免中招,最终是他接父亲的班,才回到万县市,结束了三年零一个月的上山下乡知青生涯。
经年过往,我读守华日记总觉得他的知青生活非常厚实,从中他获得了一份抗倒伏的力量。他的日记折射出艰难生存中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以至于在恢复高考的当年他考入四川大学,在后来的事业中亦卓有成效。感谢守华把这笔财富献给我们的时代,献给未来的人们,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精神复位和良心还原,克难前行,保持人间的清醒,在滚滚红尘中突围而有绝响!
(张永柱2022,12,31于湖北外河园书斋)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3 05:36
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23-1-3 08:36 编辑
知青时代的谢守华
2019年10月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谢守华到梁平时,在万州北站的留影。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3-1-3 07:39
上山下乡多少年,
历尽艰辛不怕难,
日记满满作记载,
动人心弦到今天。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3 14:52
欣赏分享了!谢谢永柱好友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我的《知青日记》的序言。宣传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是我们知青的责任!感谢永柱老师非常好的序言!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3 14:58
这是我下乡期间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非常珍贵。除了上衣口袋的那支钢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我是个知识青年,整个打扮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3 15:05
永柱老师好!大作拜读了!您可以把标题和正文的文字字体设大点,并把文字设为带色的,大家读起来不吃力些!
作者: 安宁檬 时间: 2023-1-3 19:55
知青生活珍贵的记载,是留给时代和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谢守华老师一直活跃在中知网的多个版块中,如永柱老师画龙点睛的序言,谢守华老师具有难能可贵的“抗倒伏力量”,是知青精神的传承。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4 05:49
龙总这首诗高度概括我们这一代知青历尽艰辛不怕难的精神风貌,写得好,收藏了,感谢龙总!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4 05:53
都是知青朋友,有共同的体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能够为守华的诗歌和日记写序,是我的荣幸!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4 05:55
照片很珍贵,上衣口袋的那支钢笔是我们的时代标配!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4 06:00
谢谢美美,当年我和守华都在梁平落户,我在想要是美美那时也在梁平,该有多好啊,说不定还有很多的故事,今天回忆起来非常美妙!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4 10:06
现在我们这一代,钢笔好像和我们绝缘了!现在写作都是用电脑了!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4 10:08
还是要感谢您!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4 10:46
老朋友不言谢!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23-1-4 17:52
![](http://www.chinazhiq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4/28/211535ovs5pzksimork1m3.gif)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5 05:26
谢谢黑土老总厚爱,分享到微信《知青文化》,感谢鼓励!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3-1-5 07:48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27.gif)
作者: 写手华 时间: 2023-1-5 16:43
谢谢老师的点赞!新年快乐!
作者: 安宁檬 时间: 2023-1-5 17:46
梁平去过呢,只是已不是知青了。看到你们的故事,感觉自己好像也在其中似的。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6 06:44
天下知青是一家,感觉美美就在我们公社我们大队,在我们身边!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3-1-6 07:24
真好!
作者: 张永柱 时间: 2023-1-6 16:41
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23-1-6 16:43 编辑
龙总永远都是我们的知青组长、党小组长!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23-1-8 07:45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