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上 山 ----- 一个知青的回忆 第十四章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新光    时间: 2023-3-23 07:47
标题: 上 山 ----- 一个知青的回忆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长白山的蛤蟆
蛤蟆,也叫蛤士蟆,雪蛤,学名叫林蛙。是生长在长白山森林中的一种蛙。蛤蟆每年春天从长白山林区的大小河流中上岸,在岸上找一个有水的大坑产卵。这种有水的坑,长白山林区的人们称之为泡子。蛤蟆进入泡子后,要先找配偶。蛤蟆是通过叫声来辨别对方的雌雄并找到自己中意的配偶。在春天的夜晚,森林中经常传来泡子中的蛤蟆此起彼伏的叫声。雄蛤蟆找到配偶后,趴在雌蛤蟆后背,用前肢紧紧地抱住雌蛤蟆。雌蛤蟆比雄蛤蟆的身体要大一倍。雄蛤蟆是被雌蛤蟆驮着行走和游动。蛤蟆被人们捉住后,它们往往还是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分开。雄蛤蟆和雌蛤蟆抱在一起后,雌蛤蟆开始产卵。雌蛤蟆产完卵,雄蛤蟆在上面射精后,蛤蟆繁殖后代的活动结束。每年的五月份,森林中的泡子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蛤蟆产的卵。这种卵是一团一团的,每团中都有数百只蛤蟆卵。蛤蟆产完卵后,就跳出泡子,到森林中去寻找食物。再也不会去照顾它们产下的卵。它们会在森林中生活到秋天。蛤蟆卵完全是自然孵化的。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泡子中的蛤蟆卵慢慢地变成小蝌蚪。再过一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四肢,尾巴慢慢变没了。完成了卵到蛤蟆的转变。小蛤蟆有了四肢以后,也从泡子中上岸,在森林中度过夏天和秋天。每年十月份,天气变凉以后,所有蛤蟆都从森林中返回河流,找一个水深的地方冬眠。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再开始新的生命循环。
     蛤蟆味道鲜美,据说在清代曾经被列为下八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次蛤蟆炖粉条,哪绝对是上等的美味。即使到了今天,炖蛤蟆仍然是长白山林区的人们招待贵宾才可以上的菜。当年,长白山林区的蛤蟆是论个卖的,每个四、五分钱。如今,蛤蟆是论公斤卖,上等蛤蟆每公斤已超过三百元了。按每公斤二十个蛤蟆计算,每个就是十五元,是当年价格的三百多倍。尽管野生的蛤蟆已经不多,人工养殖的蛤蟆还是哪么美味。蛤蟆的吃法主要是炖。把蛤蟆和粉条或土豆放到锅里,加上你喜欢的调料,有条件的话,再加上一些五花肉,炖上二十多分钟,就可以享受美味了。春天吃蛤蟆,一定要吃尚未产卵的雌蛤蟆。雌蛤蟆的卵外面包着一层类似油的卵膜,长白山林区的人们把这层卵膜叫蛤蟆油,这层卵膜是蝌蚪前期的营养来源,类似于鸡蛋的蛋黄。春天,这层卵膜和卵是紧紧裹在一起的,人们称之为蛤蟆籽,是整个蛤蟆的精华。秋天的蛤蟆也有卵,是为第二年产卵准备的。但很小很小,并且是与那些蛤蟆油分开存在。把秋天的蛤蟆炖好后,吃在嘴里有一种油呼呼的感觉,香味浓郁,在口中久久不会散去。长白山林区的人们常常把秋天的雌蛤蟆用细绳串好吊起来,让它自然风干后,把蛤蟆油扒出来。到冬天时把蛤蟆油做给老人和小孩吃,用来滋补强身。蛤蟆油也是送给亲朋好友的贵重礼物。供销社也有收购,当时不过十几元钱一公斤。如今蛤蟆油早已身价百倍。广东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们将蛤蟆油称为雪蛤膏。在药店中雪蛤膏以克标价,每克近十元,能消费得起的人已经很少了。
     七十年代初,在长白山林区,要捕捉到蛤蟆并非难事。春天,长白山的冰雪开始融化。在下着小雨的晚上,我们知青队男知青会行动起来。手里拿着手电筒,或拿着用浸了柴油的破布做起来的火把,去捡蛤蟆。在河岸边上,或者在河边的路上,都可以看到蛤蟆在蹦蹦跳跳。因为这个时候的蛤蟆已结束冬眠,急于找一个泡子产卵。看到蛤蟆,你过去把它捡起来就是了。请注意这个捡字。长白山林区的人们把许多到森林中摘采、捕捉东西叫捡。比如捡核桃,捡蛤蟆,捡蘑菇等。称为捡,的确有哈腰捡起来的动作。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捡字,反映出大森林无私地奉献给林区人民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你把它拿来就是了。我刚到知青队的那年春天,在一个飘着绵绵细雨的晚上,我与知青队的另一位男知青相约去河边捡蛤蟆。这位知青的家长是林场工人。他从小在林场长大,在捡蛤蟆方面有一定经验。我们七点钟出发,九点多钟返回,两个人捡到了五六十只蛤蟆。回到林场后,把蛤蟆拿到他家里,他的妈妈赶紧把蛤蟆炖上,还放了一些粉条。我们与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吃蛤蟆、喝酒、聊天,一直闹到十二点钟才回到宿舍。到宿舍才发现还有的知青没有回来。原来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去捡蛤蟆、吃蛤蟆、喝酒、聊天去了。这天晚上,林场的发电机比平时晚关闭一个多小时。发电机关闭后,人们是用蜡烛来照明的。整个林场这天晚上像过了什么节日一样。
      捡蛤蟆是春天捕捉蛤蟆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称得上是赶尽杀绝的方法,叫“和泡子”。在蛤蟆上岸时,一部分被人捡起,大部分未被捡到的,已经找到泡子,准备寻找伴侣繁衍后代。在一个泡子中,往往聚集了大量的蛤蟆。蛤蟆在泡子里,要想捉住它们很困难。这时人们就开始和泡子,就是设法把泡子里的水搞走弄干,让泡子见底,就可以下去捡蛤蟆了。“和泡子”可以分两步,第一步,设法修一条沟,让泡子里的水向低处流出一些;第二步,把泡子中流不出去水,用水桶一桶一桶地舀干,直到泡子见底。据说在60年代,林场有人用“和泡子”的方法,从一个泡子中捕捉到上千只蛤蟆。当时蛤蟆是四、五分钱一个,上千只蛤蟆也能卖四十多元,抵得上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了。
     秋天捕捉蛤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除捡蛤蟆之外,第二种方法叫“下坞子”。坞子是用柳树的枝条编起来的圆形的桶。长一米左右,直径三、四十公分,坞子的口呈漏斗型。使钻进去的东西有进无出。在林区的河流中,找一个水面宽阔,水流不急,河岸靠山的地方,用石头和泥沙修建一个坝,这个坝呈V字形。把坞子放在V字形的底。这样,一个陷阱做成了。秋天,蛤蟆从山上回到河里。蛤蟆入河后要向下游,寻找一个水深的地方冬眠。在这个V字形的区域内,它一定会顺流而下,最终落入V字形底的坞子之中。在蛤蟆回到河里的季节,用这种方法捕捉蛤蟆会有不小的收获。在收获蛤蟆的同时,还有顺流而下的泥鳅等各种鱼类也会钻进坞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我们知青队负责后勤排的带队工人师傅徐师傅,是远近闻名的“下坞子”高手。每年秋天,他都会编几个坞子,放在不同河流的不同地段,每隔几天就去收获他的战利品。运气好的话,一个坞子可以收获几十只蛤蟆和几斤鱼。所以,每到秋天,徐师傅家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他晾晒的蛤蟆干、鱼干,在林场也是一景。
徐师傅还有一个裤裆里面装蛤蟆的故事在林场和林业局流传。1972年10月初,长白山林区的天气突然转凉,国庆节就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森林中的大雪有一尺来厚。这场大雪令人猝不及防,也令蛤蟆措手不及。打乱了蛤蟆的生物钟。可怜的蛤蟆们还没来得及从山上回到河里。大雪当中,蛤蟆们慌慌张张的到山上的小溪里找一个水深的地方先藏起来再说。怎奈水少蛤蟆多,在一处只有一米宽的深水处竟隐藏着二百多只蛤蟆。这些蛤蟆一个挤一个,拼命往下钻,出现了蛤蟆叠蛤蟆的奇观。徐师傅在大雪过后,到山上去转转,原本是准备看看有没有套兔子的机会。出乎预料,他发现了这个蛤蟆坑。如同瓮中捉鳖,徐师傅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两百多只蛤蟆。这些蛤蟆怎么拿回家呢?谁也想不到,他用的是裤子。因为当时不是数九寒天,气温不是低的可怕,人们往往是多穿几层衣裤就可以了。捡到这么多蛤蟆,徐师傅只好把最外面那层劳动布裤子脱下来,把两只裤脚扎起来当口袋用,把蛤蟆扛回了家。
秋天捕捉蛤蟆的第三种方法是“修坝”。林场工人称之为“别河”。就是在河流上找一个有一点点缓坡的地方。在这个缓坡的上方,修一条坝。修这条坝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河水拦住,而是为了把河水引向其它方向。或者说是让河水在河床外流一段路程后再回到河流的下游。这样这条坝的下游的一段河就没有河水或河水很少,河水基本被“别”干了。这段距离可长可短,就看坝的质量和河床外的地形如何了。在坝的下游,河床上的石头都露了出来。这是名副其实的水落石出。到河中翻开石头,就会看到石头下面藏着的蛤蟆和鱼,你就哈下腰去捡吧。刚才说到的徐师傅,是我爸爸多年的好友。我爸爸在白河林场劳动锻炼时,与徐师傅有很深的交往。在我到知青队第三年的六月,我爸爸结束劳动锻炼,回林业局机关去干他的正常工作了。这年的国庆节放假时,徐师傅对我说:“小朋友,你晚回家一天,我们去弄点蛤蟆,你带回家给你爸爸吃”。一听这话,我当然愿意。第二天早上,徐师傅领着我找了一段河流。他对这段河流观察了一下,对我说:“这段河里肯定有不少蛤蟆”。于是,他领着我抓紧在河上修了一条坝,很快就把河水别干了。我们到河床上捡蛤蟆,捡鱼,果然收获不小。总共有100来只蛤蟆,几斤鱼。下午回到徐师傅家,徐师傅和老伴把这些战利品一分为二。当天晚上,我们吃了一半。徐师傅把另一半用一个小筐装好,让我第二天带回家给我爸爸吃。我爸爸和全家人在那个国庆节也美美地改善了一次伙食。
      上面所说的春秋两季捕捉蛤蟆的方法,在六、七十年代是管用的。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再想去捡蛤蟆已不大可能了。首先是经过前些年的大量捕捉,野生蛤蟆已寥寥无几。其次,1983年以后,林场把适合蛤蟆生长的林班山头分别承包给林场职工,由林场职工人工养殖蛤蟆。人工养殖蛤蟆的程序是这样的:春天到来时,在蛤蟆产卵的泡子里,把哪一团团的蛤蟆卵捞回来,放到人工修建的孵化池里。人工修建的孵化池的底部铺着塑料薄膜,用以提高孵化池的温度。在孵化池里,蛤蟆卵很快孵化为小蝌蚪,小蝌蚪能进食时,喂一些用玉米面黄豆面混合起来的饲料。这一步很重要,会大大提高小蝌蚪的成活率。到小蝌蚪成为小蛤蟆后,把无数只小蛤蟆放到林班的山林中,让它们在自然的环境下自然生长。到了秋天,当年的小蛤蟆的大小已接近成年蛤蟆的三分之一。怎样把这些蛤蟆收集回来呢?原来人们在放养蛤蟆的同时,已经在山脚下挖了一条沟,在沟上铺上塑料薄膜。这是蛤蟆下山的必经之路。秋天天气变凉时,这些蛤蟆出于本能,会自动下山,到河流中去过冬。他们跳入人们早已为它们准备好的沟中后,再也跳不出来了。当山上所有蛤蟆都跳到沟中后,把它们收集到一起,前两、三年孵化的大一些的蛤蟆就可以销售了。小一些的放回河里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会重回山上。就这样循环往复,源源不绝地供应市场,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用这种方法养殖蛤蟆,因为蛤蟆完全是在野生状态下生长,与纯野生的蛤蟆在味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样方法的缺点是,把它们放到山上后,有时会被蛇等天敌吃掉一部分,也会有一部分跳出人们的控制范围而逃逸,收回率不是很高。后来有的林场出现了工厂化养殖场来养殖蛤蟆。工厂化养殖蛤蟆,就是当小蛤蟆能自由蹦跳时,把他们从孵化车间转到饲养车间,进行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饲料主要是黄粉虫。在蛤蟆的生长期内,通过控制饲养车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缩短蛤蟆的冬眠期。或进行全年无冬眠的饲养,加快蛤蟆的成长,使之提前达到商品蛤蟆的标准,提早上市。工厂化养殖的蛤蟆与在山上放养的蛤蟆相比味道当然差多了。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