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线脑,终登大雅之堂
——读荒友管寿义新作〈北大荒十年〉
一本新出版的知青个人文集,仿佛还散发着黑土地的气息,就从黄埔江畔跨越山山水水,送到了我的手中,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心仪已久的图书当真来到,还是在心底荡起了春水微澜。
这几年,知青们出版图书,办杂志已经是蔚然成风,但真正能拎清苦难与风流这两大命题的作品实属少见。
然而还有这样一些人,另辟蹊径,不争一日之短长,游走在思索与回忆中,默默地耕耘黑土地的往日,捡拾青春的绿叶与幻想,而后再从容去面对60 岁退休后的新的出发。管寿义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他是在用自己的青春感悟,去迎接、诠释暮年的夕阳。
管寿义,上海知青,虹口中学1967 届初中生,1969 年赴黑龙江引龙河农场,1979 年病退返沪,在北大荒整整风雨十年。
十年间,管寿义象千百万知青一样,撸锄杠下大地,牧马放牛,粉房里劳作。工作之余,他没有选择紧跟时尚,附庸风雅,而是俯下身来,在曾经卖过力气的马号、蚕场、机耕队等犄角旮旯去拣拾最质朴,最有生命活力同时又土得掉渣的词句,找个小本子记录下来,用来填充经常掉文化链子的知识青年的行囊。收到家里或同学来信,他会用旅行小剪刀细心地剪去一角,再从信封里剪开,阅读后保存起来,10年里共计珍藏300封家信。返城时带回上海,40年过去,300封家信历久如新。
有时他还把当地职工、领导的语言挂在嘴边模仿,此举非但不被认同,反倒获反感于连领导,直接的后果是被发送“下大地” ,从非农业连队调到农业连队,算是惩戒。但他没有就此沉沦下去,明知其难而继续作为。心闲着笔、舒卷自如、人生顿悟、陋巷草屋。
经过40 年的岁月积淀,豁然开朗,终成正果,一篇篇散发着北大荒泥土气息的文章整出来了,现在又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直与职业文化人比肩。
作为北大荒荒友,管寿义第一时间就向我馈赠本书,虽然我们山高水远从未晤面,却亲如兄弟,此举令我情何以堪?仅此致谢,并祝他今后写出更多耐读的好文章。
beidahuang.jpg (17.19 KB, 下载次数: 13)
2013-10-10 10:56 上传
转载 猪圈隔壁是宿舍(下)
—— 投火自尽的耗子
知青住的这半栋房子,冬天像极了冰窖,全指着能有个热炕睡觉了。知青小祝挺能干,他是车老板子,卸了车还经常捎一抱柴禾回来,多添一把柴,尽量把炕烧得热乎一些。他不仅大车赶得不错,烧火也是一把好手。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只见他左一摆弄,右一拨动,炕火就熊熊的着了,看着都觉得暖和。
有几天,炕洞老倒烟,柴禾有气无力的在炕洞里燃着,炕总也烧不热。冰窖加凉炕,宿舍更加“冻人”,知青度日如年。
跟老牟头一说,老牟头挺爽快,马上安排农工来检修。
农工在炕洞里点了一把柴禾,就感觉不对劲,判断道“堵上了!”掀开炕席就凿炕面,探头一瞅,啧啧嘴道“那还不堵?”伸进一把铁勺子就往上“擓”(音同快,第三声),你猜怎么着:“擓”上来大半脸盆粮食山货!大家伙一看,花色还挺齐全:饭豆(又称芸豆)、大豆、榛子,红色黄色咖啡色,色香味都有了,还搭配得挺齐全,啥都有。“这不是耗子攒下的冬粮吗?藏的地方真好!怪不得采来的榛子少了好些,怪不得夜里常听到耗子磕榛子的动静!”大家伙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觉得新鲜。农工“擓”净了粮食山货,烟道畅通了,又重新糊上炕面,点一把柴禾试试,那火势,呼呼的!
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发生在下午!
因为炕面有点湿(有一小块是新糊的),炕一直烧着,炕洞红通通的,炕面冒着热气。下午,突然一只大耗子在炕前来回急窜,也不怕人,绝望地吱吱乱叫,如是者三,叫着叫着,兴许是气糊涂了,它竟然一头窜进通红通红的炕洞里、投火自尽了!
这多半脸盆粮食山货,指定是这只耗子从秋天就开始“划拉”下的过冬口粮。宿舍外是厚厚的积雪,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北大荒的冬天才刚开始不久,冬天来了,春天还远着呢,明年四五月,那才是北大荒的春天。耗子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难道它知道,砸了它的饭碗,没有了食物,就得饿着。总不见得去和小猪抢猪食吧?猪口夺食,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小猪也不是省油的灯,冷不丁就可能要被拱个仰八叉?白天露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夜里出来,猪食的残汤剩羹早就冻成冰了!再说了,耗子也吃不惯那汤汤水水的猪食呀。它吃的可都是精品,是知青回家探亲要捎带的东北土特产呀。难道它绝望地知道,它迈不过今年冬天这道坎了吗?难道它绝望地也知道,饿死也是死,投火自焚也是死吗?... ...
别看作者是上海知青,北大荒土话运用的纯熟、地道,令人叫绝。
北大荒那时很冷,也不知多少度。连队经常没有煤,只能靠烧炕取暖。早早躲进被窝,将棉衣盖住头,早晨起来,毛巾冻的硬邦邦的,牙膏冻在了脸盆上,真是欲哭已无泪。
去马号时,看见过他们铡草,却不知这里还有这么多的说道。作者既善良,细心,还把东北话说的那么地道。佩服!
155.gif (118.35 KB, 下载次数: 11)
2014-5-15 12:23 上传
b4eca191690.jpg (132.09 KB, 下载次数: 14) 2014-5-17 08:04 上传 上传一张作者管寿义与荒友的照片 整不明白?那就对了,因为是博大精深。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感慨!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5-17 19:29
东北的土话的确不少,有的连我们自己都不明白。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5-20 08:10
东北的土话的确不少,有的连我们自己都不明白。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5-20 08:21
“走回上海,你干不干?”
只要不是白天累得个贼死、浑身散了架,晚上的知青宿舍就是一天中最热闹的,就像茶馆,热闹而又嘈杂。
常常是机房已经给过熄灯信号,停电了,知青们还躺在炕上毫无睡意地唠嗑,无论是谁挑起一个话题,都能引来热心的掺合,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是一些正经话题,有时候纯属扯犊子,满嘴跑火车,上海人讲话叫“穷开心”,就图个说得快活,大家伙哈哈一乐就完了。
话题是五花八门,啥都有:谁谁谁今天收到邮包了,他家给他寄好吃的来了;中国进联合国了;谁谁谁要享受探亲假了,他怎么不在过年的时候回去呢?基辛格访问北京了;谁谁谁铲地尽糊弄,被连长查出来好一顿呲哒,这小子还嘴硬;好长时间没看到电影了;... ...
毕竟是男宿舍,也经常有人议论女同胞,发表个人高见:谁谁谁长得不错,谁谁谁长得可砢磣了!
一天突然有人提出一个话题:“哎,如果让你结束"再教育"回上海,但前提必须是走回去,干不干?”—— 其时我们已经下乡好几年了。
“回上海?有那好事么?”大家伙来劲了,支楞起耳朵。有几个还坐了起来,被子往身上一围,盘腿坐在炕上,像一尊佛。
“我走!我什么都不要了!走!”小张最坚决。
“我也走!我也什么都不要了!”小王马上附和。
“我也走!”
“树挪死,人挪活。我也走!”
“要是半道上走不动了咋整?生病了咋整”小李是文弱书生,他有些担心。
宿舍里沉默了一会儿,膀大腰圆、旗帜鲜明而又态度坚决的小张说话了:“这么地,我查过了,龙镇到上海大概有 6000 里地,我们这样规定:给 100 天时间,也就是平均一天走 60 里地,都走得到的吧?—— 想回上海不受点苦还行?凡是在 100 天里走到上海的,就给他迁移户口!凡是 100 天走不到上海的,他走到山东,就在山东落户!走到江苏,就在江苏落户!他走到哪就在哪落户!走不出黑龙江的,继续回农场!这样最公平了,大家伙说咋样?”
“通过!通过!”小赵还豪迈地来了一句:知青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宿舍里一阵掌声、一阵叫好!打着灯笼都找不来的好事还要多考虑吗?小李子啊,你呆傻了呀!赶紧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大势所趋,浩浩汤汤。“我也走!”小李下定了决心:“就是爬,我也要爬回上海!”
夜深了,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威虎厅”,那么皎洁,地上仿佛凝着一层霜。
乐颠了的知青有的脸上露出微笑,有的眼角挂着泪珠。小张咧着嘴,哈喇子把半拉枕头都打湿了,他在梦中已经走过江苏了吗?... ...
写于 2011.12.5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5-20 11:35
想不到男生也这么恋家,真是为了回家什么都豁出去了。我们几个铁姐妹,为了回家都好好干,不谈对象,无论他有多好,多出色。现在想想,这是错误的决策。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5-20 11:52
想不到男生也这么恋家,真是为了回家什么都豁出去了。我们几个铁姐妹,为了回家都好好干,不谈对象,无论他有多好,多出色。现在想想,这是错误的决策。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5-21 12:17
黑土大哥说的对,的确如此。我写了一些在兵团时的文章,不过像一本书,只是写了开头。有机会吧,再见到你时,给你讲我的故事,必竟我们在兵团的,生活环境,大同小异,共同点更多些。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5-26 06:26
本帖最后由 黑土阡陌 于 2014-6-2 20:48 编辑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5-29 04:59
谢谢黑土阡陌大哥推荐的精品!作者通过一件件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北大荒人的艰辛生活历程,从中我似乎感觉到了作者心如止水笑谈人生的一丝丝品质,,,期待下文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6-2 20:36
谢谢飞宇老弟关注,请继续阅读。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6-2 20:42
本帖最后由 黑土阡陌 于 2014-6-2 20:45 编辑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4-6-3 06:02
脱大坯这活听说过,据说很累。看了本文才知道这么累,作者太辛苦了。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6-3 19:21
脱大泥,活大坯。那是可真是个干不动的活.....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6-4 21:32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6-3 06:02
脱大坯这活听说过,据说很累。看了本文才知道这么累,作者太辛苦了。 ...
脱大坯非常累,好歹没干过几回。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4-6-4 21:36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4-6-3 19:21
脱大泥,活大坯。那是可真是个干不动的活.....
和大泥,脱大坯,这可是数的着的重体力活。
作者: 鹤鸣 时间: 2014-6-5 07:35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记得我们刚到战备连住了两年的帐篷艰苦啊。连长决定要脱坯盖房,每个战士都干过还是男生干的最多。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