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10 7:55:00的发言:

知青眼看要断粮,

集体结队去上访,

公社书记挺仗义,

及时解决度粮荒。


我们在牧区下乡,八年一直吃的供应粮。每月定量是40斤呢。


谢谢龙版的精彩诗评!贵州山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知青在粮食问题上真的没法和你们相比,而当地乡亲们常年喝粥,以“瓜菜代(粮食)”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呵呵,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2-10 15:38:00的发言:

      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种田的人,担心不能吃饱饭,令人感慨。

      有位知青饭量很大,曾经对我说过:“未插队前在城里,基本没吃饱过。到了农村当知青才真正填饱肚子。”六十年代初中生每月27斤定量,在副食品不足的情况下,每天9两米不少人不够吃。插队所在的县属于产粮区,生产队有400多亩稻田,交完公粮余粮,留下稻种,剩下的作为口粮,吃饱饭是不成问题。有一年,由于有的知青长期回城不在农村,公社作出一项规定:不在农村的时候扣除口粮。有的生产队也没有执行,贫下中农认为:扣除口粮于心不忍,不管在哪里,饭总是要吃的。



上山下乡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年中国农民哪怕自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再清苦,也始终保持善良和淳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我们接受到的真正“再教育”吧。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2-10 17:11:00的发言:
干农活极度消耗体力,应该加强营养才是。然而断粮吃不上饭,你们生活中的艰苦可想而知。o(︶︿︶)o 唉,往事不堪回首!
谢谢伯江理解!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天气日渐寒冷,兄弟多多保重!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3-12-10 21:25:00的发言:
    我们晚几年下乡的知青的生活条件比起你们来要强得多了,因为政策好了呀。一年700斤毛粮(没磨成米的)怎么还够吃。
    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说在产粮区的知青得天独厚,基本没有缺粮之虞。真的很羡慕你们啊。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一、榨油

“明天可以吃油饭了!”世枚神秘地悄悄告诉我。

“油饭?”我莫名其妙,“什么油饭?”心想我炒菜都没处弄油,一定又是想拿我寻开心吧。

以前他就曾经一本正经凑到我的耳边悄悄耳语:“我报你个好消息,鸡肉汤泡硬饭(干饭)好吃得很呢!”说完竟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

我喜欢他的憨厚,但却实在笑不出来。那时粮食欠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国的老百姓,在农村尤为严重。乡亲们每家火塘上都备有一个为煮稀饭专用的硕大鼎罐,虽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但我发现他们几乎春夏秋冬都在煮稀饭,仿佛喝稀饭已成常态,全家只有在过节时才享用干饭。平日里他们通常只煮一小鼎罐干饭,那是专门为干重活的男人或者来客准备的,只有老人有与之分享的资格。

见我无动于衷,世枚才告诉我实情。明天队里安排全部男劳力去榨油,晚饭由队里解决,照惯例可以用打出的新茶油煮饭犒劳大家。

油榨房在大队部斜对面的寨子旁边。

宽大的木屋有五六米高,四周没有板壁,硕大的石碾盘约有一米五高,一根直径20公分左右的横梁把碾盘与中轴连在一起,碾槽的直径大约八九米,占据了油榨房近三分之二的面积。

碾槽右侧悬空吊着根又长又大质地坚硬的木头,那是打油所用的油锤。油锤头部有亮晃晃的铁箍,中部等距离对称地固定着四对皮带。看到这些皮带,我突然意识到这活儿至少需要八个人才能够完成,怪不得连老人也叫来上阵,我们队的男劳力实在是太少了!

油锤尾部的旁边是蒸茶籽粉用的大灶台大铁锅和蒸碟。

与油锤垂直的山墙处是横卧着的古老油榨。整个器械呈长方体,周身又黑又亮。前段盛油籽粉装置的模样如今我已记不得了,但是下方用来接油的油箩却给我流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油箩用竹篾编制,不知用何种材料加工过,竟然能够盛油。我真佩服发明者的智慧,油箩轻便,不像陶罐易于破碎,非常适合山里使用。

留在记忆里的还有油锤头部正对着的那些大小不一的木楔快,整个油榨机身90%以上的构件全是油亮亮的黑色木头,当然全部是坚硬无比韧性优良的不知名的杂木。

我们队里的茶油树是整个大队中最少的,全部茶油籽刚好够男子们一次挑完。

打油的第一步是碾油籽。把油籽分批倒进碾槽,除留一位老人巡视打扫碾槽外,大家依次排开站到碾盘横梁前,年轻的靠近碾盘,年老的靠近中轴,开始推动碾盘碾压茶籽。

世枚比我年轻,紧靠碾盘,我在他旁边,一边机械地推动碾盘,一边暗想这真是枯燥乏味的体力活,要是换在江南水乡,一定会利用水流作动力。即令在北方,这种活儿也一定是骡子或者蠢驴的工作,不会让人这么劳累吧?,怎奈我是身在贫困偏僻的西南山区呢。

一圈接着一圈地转啊转,大家卖力地推动碾盘。男人们近距离地凑在一起,免不了大谈女人,互相开一些露骨的玩笑打发劳作时间。

整整推了一个上午,我们才把所有的茶油籽碾完。趁着打油师傅上甑蒸茶油粉的时候,大家返回各自家中吃午饭。

下午上工,茶油粉也蒸好了。师傅把油粉撮进古老的榨油机里,装好榨油用的木楔,然后指挥我们站到油锤两旁,每人双手都握住一根皮带。师傅侧身站在最前边两手抱着锤头,喊起号子指挥我们同时用力往后将油锤高高扬起,狠狠向木楔砸去。一下、两下……直至把木楔全部打进机身。然后打木楔旁的那个退楔,两锤就松开了木退楔。师傅将木楔前面的木块换成另一块厚一些的,然后又重复开始时的动作,指挥我们继续打锤。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榨出茶油。

打油锤比推碾子实在要舒服得多,虽然也很费劲,但因为是站着使力,而且动作幅度较大,就不像上午一直弯着腰推着碾子转那么枯燥乏味和难受了。

油打好了,队长却不要我和世枚挑。我知道,队长是不放心我俩,生怕路上摔洒,那可是全队人口全年仅有的一挑食用油啊。

回到队里,茶油入库,仓库就在我的卧室隔壁。队长安排世黄在我的火塘上煮油饭,大家到屋外抽烟休息。我赶紧从院子里扛了捆柴进屋张罗烧火,协助世黄做饭。

煮茶油饭与平时煮饭的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在饭锅里增加适量的茶油和食盐而已。当然,油盐分量的掌握完全凭经验,这就是队长指定世黄当大师傅的原因。

还真别说,鼎罐煮的茶油饭那个香啊,就像世枚告诉我的那样“香得很呢”!紧贴罐壁的金黄色锅巴更是又脆又香。大伙还喝了几斤米酒,一个个喝得红光满面,酒足饭饱之后,坐在火塘四周聊天。

我洗完碗筷,坐下来陪大家。世枚借着酒劲告诉众人:“老王会猜手指头,你们信不信?”

“么个猜法?”他大爷很感兴趣。

“就是你们不管伸出那个手指头,他背对你们也能猜出来!”“讲鬼话,莫非他后脑壳有眼睛?”大爷根本不相信。

天完全黑了,我无法用眼神阻止世枚。其他人却被挑起了好奇心,七嘴八舌要我露一手让他们见识见识。

“好吧,”我一开口,大伙安静下来,“我提个要求,你们一次只能选一个人伸一根手指。我到房里去,要是怕我偷看,你们可以把煤油灯灭掉。准备好后你们推举一人告诉我,其他人不准高声讲话!好不好?”

“好啊,就让世枚报(告)你,大伙莫作声。猜完好早点回去解凉。”(解凉——当地方言,洗澡之意。笔者注。)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累了一天,早就想上床歇息了。

我进到屋内拿出手电筒交给世枚,然后关上房门。

只听世枚开始发话:“老王,猜啊!”

我开门捏拳竖起大拇指,世枚用电筒照在我的手上。外面一片惊呼。关上门后,世枚又说:“老王,说啊!”我这次站在门后,只把小指头亮出去。乡亲们啧啧称奇。窃窃私语,大爷说:“老王肯定是看过书!”

“莫吵莫吵!”世枚发话,“你们到底还猜不猜?”外面安静下来,有人说:“再猜一回吧。”商量了好一阵子,才听见世枚出声:“老王,这回难得很,好生想想,啊?”

我没有立即开门,故意沉默不语。外面的人声音高起来:“这回可能猜不出了。”“老王是不是醉了?”

世枚提高了声音:“老王,你困觉了么?么个不猜啊?”

“我在想呢!”听见我出声,乡亲们立刻静下来。我打开房门走出来,在火塘边的众目睽睽之下伸出无名指。

乡亲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余兴未尽地起身离去。

夜里我躺到床上,一闭眼睛,仿佛自己还在和大家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转啊转,不知什么时候才沉沉睡去。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12 9:38:00的发言:

随男劳力打油锤,

全部经过记叙追,

油饭之香真难忘,

兴奋到晚方入睡。

    谢谢您,龙版!您的精彩诗评总是那么贴切,我想这除了得益于您深厚的文学功底外,还体现出您对每一篇文章认真仔细的阅读和对每一位网友的深情厚谊,您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我衷心地向您鞠躬致谢!天寒地冻,望您多多保重!衷心地祝福您!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2-12 12:24:00的发言:

      吃油饭,喝米酒,就是当年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里也是用传统的方法榨油,不过全部工作都是由榨油坊的人自己承当,实际上这是他们的重要收入,不容他人染指。把油菜籽碾碎是使用水碓,榨油使用人力,不过只要3个人,第一人把握方向,后两人发力。有一次看《天工开物》的插图,发现榨油坊七十年代的榨油方法,居然和几百年前的明代完全一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an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农您好!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精彩的评论!谢谢您的精彩插图!祝您周末愉快!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2-14 9:45:00的发言:

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南方油榨房榨油,跟这篇文章写得相同。令人有画面之感,写得好!

 

老王猜手指挺有意思,不知有何窍门?

 

 

伯江您好!您的问题龙版已经解答了。乡亲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们“自己人”中竟然会有人给我当“托儿”。哈哈哈!每每回忆那一幕我总会忍俊不禁。祝您新周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15 8:52:00的发言:

对面喊话的人是托儿!

龙版火眼金睛!加十分!

谢谢您!祝您新周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8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二、甜酒 

当年在农村,由于糯谷产量不高,农田有限,队里种植的糯谷基本上只能满足乡亲们过年过节的需求。秋后分粮时,原则上按人均二十斤分配糯谷。五保户可以自报需要量,算是特殊照顾。

我不是五保户,但知青点只剩我一人,也被列为照顾范围。队长让我报数量时,我冲口而出:“一百斤。”

“一百斤?”保管员世枚怔怔地盯着我,其他人也瞪大了眼睛,以为听错了。他们很清楚,我全年口粮加上工分抢的粮食总共不到四百斤,一下就要了近三分之一的糯谷,来年怎么过?面对大伙诧异的目光,我又重报了一次:“一百斤!”队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默默摇摇头一边登记一边让世枚称给我。

事实上,我也并不是不晓得来年会发生的粮食危机,只是再计划那三百多斤毛谷无论如何也不够吃,便有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心理,先饱饱口福再说,因为我自幼就太喜欢吃甜酒了。

 

小孔来访,高兴之余首先想到一定要做甜酒款待他。这也是当时能够拿得出来的好东西了。此外,我也很想在挚友面前露一手,让他瞧瞧我做甜酒的本领。

做甜酒的东西很齐备:炊具——为蒸甜酒特意在邻队的盆桶匠处定制的小木甑子;糯谷——朋友来前就已经打成了糯米;甜酒——春节回家过年就从贵阳买了回来。应该强调的是,甜酒是决定甜酒成败的关键。而当时我从贵阳带回的是驰名全省的“湄潭甜酒”,质量绝对可靠,而且价廉物美,仅六分钱一包。一包酒冬天可酿五斤糯米,夏天做五斤甜酒则只需半包酒。每年探亲回来,甜酒都是我送给乡亲们最好的礼物。

挚友目睹了我做甜酒的全过程。

泡米,蒸糯米饭,轻车熟路,易如反掌。我一边操作,一边向小孔介绍我学做甜酒的“光荣历史”。

说起做甜酒,得感谢我的母亲。不知因为我是长子,过年前总是跟着她忙前忙后准备食品,还是她断定我会早早离家独闯社会自立生活,她很早就放手让我学做家务,做甜酒只是其中一例。

母亲说,讲十遍不如做一遍。要我亲自动手,她只站在旁边监督指导,让我记住了做甜酒的全部要领。

分水——将刚出甑的糯米饭倒入盆中,稍凉一些后一边浇水一边搅拌,使沾在一起的饭粒分开,为下一道工序作准备。

拌酒——要领是分水时必须掌握好糯米饭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酒里的酵母,过低则无法发酵。温度介于两者之间最好,即在糯米饭既不烫手也不过凉时加入适量酒搅拌均匀,然后将其轻轻压实,在中间弄出个小窝,表面上再撒少许酒,盖上盖子即可。

发酵——是最后一道关键的工序,要点是保温。夏天气温高,保温不成问题;冬天气温低比较麻烦,如果温度不保,便会前功尽弃。此外,发酵的时间也不能马虎。如果时间过长不把酿甜酒的器皿取出来,就会“烧缸”。即甜酒变老变辣无法食用。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9 19:19 , Processed in 0.305017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