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老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0 9:14:00的发言:

奉派粮食加工厂,

积极劳动付出忙,

学习技术不容易,

其他配合也相当。

龙版主好诗,老茶问候龙版主近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0 9:22:00的发言:
      加工粮食使用柴油机、碾米机等设备,也算是农业机械化之一。当年我们村里使用水碓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据说汉朝就发明了水碓,2000多年后我们还在使用老祖宗的发明。

粮食加工自古有之,水碓是南方的古老加工器具,可见古文明的源远流长。谢“麻沙老农”的细心介绍,老茶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叶飘零在2014-4-22 16:02:00的发言:

 十五、加工厂学艺

 

 

老茶: 自古修学苦且难,    龙行天下:奉派粮食加工厂,

           从师习艺更维艰。                       积极劳动付出忙。

           心诚总是先行者,                       学习技术不容易,

           日久终能满树攀。                       其他配合也相当。

“叶飘零”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除夕联诗会

 

    1971年的春节,我们知青小组全体人员是在生产队度过的。这是难得的一次新春聚会,也是唯一一次人员齐整的新春聚会。这次聚会以后,大家就因种种原因,很难在春节聚首了。后来因选调、上学、回城等原因陆续离开了农村,离开了这个共同战斗、生活的集体。

    大年三十,大家早早做完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即开始为除夕晚宴做好各项准备。有的贴春联、有的挂灯笼、有的备酒菜、有的包饺子……,知青小屋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等晚宴开始的时刻,把年引向高潮。

    要说过年热闹,人员齐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每个人都在准备晚宴时大显身手,各显神通,为这次农村盛宴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这一天,已经不再按照值班做饭的排序行事了,而是按照各自的特长做自己最拿手的菜肴。当时都做了什么菜?谁做菜味道最好?今天回想已经很困难。但是可以肯定,其丰盛的程度是空前绝后的。席间大家品着独到的菜肴,喝着河套的老酒,畅谈着对明天的憧憬,探讨着对未来的梦想……。就这样,很自然的把新春晚宴推上了诗话的节奏。

    桌上菜香酒浓,窗外高挂春灯,首先有人提议,何不以“春灯”为题,我们联诗一首。于是由我起头,联了一首“春灯诗”,共四句,由四个人完成:

春灯照雪雪映灯,(我)

点点一片灯连星。(何凤纯)

声声笑语长空送,(王正琪)

七星北斗照心中。(赵乃昌)

    此诗一联成,顿时引起一片喝采声。说实话虽然是即兴吟诗,但足见大家诗词功底很是了得。尤其赵乃昌的最后一句,从合辙押韵的角度讲十分工整、无可挑剔,从诗的收尾来说既不拖泥带水又不生硬死板,收拢得恰到好处。品评“春灯诗”激发了大家的情绪,人人诗情荡漾,个个摩拳擦掌,一致要求每人吟一句,联一首新诗。于是从全组的老大(王阿媛)开始,按照当时餐桌上的座序,一人一句进行联句。

整党建党好,(王阿媛)  

全民齐欢笑。(孔繁阳)  

知青大团圆,(赵乃昌)  

永记今日妙 (康大可)  

窗外雄鸡叫 (何碧碧)

已是新春到 (郑  玲)

小丫出看门 (王正琪)

丰年又来到 (何正治)

春诗十人吟 (我)

除夕笑笑笑 (何凤纯)

联诗吟出当时无名,后来我给它命名了个《无题诗》。虽然每人一句,仅五个字,但每句都能反映出吟咏者的各自特点,读起来都很有味道。诗中有两处:看似随意抓取的素材,使全诗更具有真实感受,让人后来读起仍如身临其境。一句是“窗外雄鸡叫”,点明除夕吟诗会的时间已经延续到很晚;另一句“小丫出看门”,把当时发生的事(院子里的响动惊扰了大家,郑玲推门看了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记录在诗中,给人以有人有事的真实回忆。还有赵乃昌一句“知青大团圆”,应该说是点出了全诗的主题,而何凤纯末句用的“除夕笑笑笑”,是一个十分扣题的结尾。

    除夕晚宴上的这首《无题诗》在小组内被人反复吟咏了很久,大可和我还都先后步其韵写过和诗。记得大可的和诗写的很好,但我没有收藏到,甚是遗憾。不知道他本人保存了没有,如未保存那是极大的损失。但愿大可有存,一定补发上来,可还原历史全貌。

    我写的和诗的题目是“步‘步除夕群诗寄寓写之’而写之”,副题还写了一句说明,“除夕夜每人一句凑了十句诗,后大可步除夕诗写了一首步诗,我亦步诗一首奉答。”全诗如下:

步诗文笔好,你喜我也笑。

几载苦同窗,相勉最为妙。                                         

雄鸡今又叫,打破屋中悄。

诗潮如浪涌,韵风似云飘。

抛砖引金玉,我亦笑笑笑。

    除夕当晚,大家兴致很高,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一直熬到很晚。天快亮了,这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宿舍,躺进自己的被窝,在梦里延续这美好的时刻。当时,我兴奋得无法入睡,闭目回味着晚宴的一切,借着酒力,借着诗风,欣然吟了一首《除夕》。

     塞上十人难兴聚,除夕笑语满家中。

     举杯祝酒酒逾酣,凝目吟诗诗益浓。

     窗外春灯照瑞雪,空中年炮报丰登。

     饮茶细品今宵乐,茅舍谁歌东方红?

    这首《除夕》虽然欠守格律,不工遣词,但也真实记录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就作个纪念吧。

    四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历史,我佩服我们那时的豪气和不屈,同时也略感我们当时的清涩和迷蒙。青年会有很多美好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拼搏,但历史总会开玩笑似的给你另外一种结果,让你迷失方向,迷失自我。而在这一次次玩笑和迷失中,我们才能认识正确的方向,回到真实的生活,认识真切的自己,从而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路。记住我们的青萌吧,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正是:除夕盛宴酿豪情,弄韵玩声效古风。

             今日重读尤震撼,少年无忌示青萌。

                

                                                        2012-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3 16:08:00的发言:
      除夕众知青雅兴不浅,人人都会联诗,不愧为有知识的青年。我插队几年没见过知青联诗,倒见过知青猜拳,基本上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来的。

这是下乡第一年的除夕,大家多少还有那么一点书生气。几年后我们再聚会,就一样划拳饮酒了。您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来的”,我也有同感。感谢“麻沙老农”中肯留言。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4-23 20:05:00的发言:
    时隔多年,老茶还能清楚记得当年的除夕联诗会的细节,可见那次团聚给人印象之深。条件艰苦并不能泯灭年轻人乐观的天性,因为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有梦。

这些诗歌,我当时都记载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了;有些细节,是知青聚会时大家回忆的。现在看来十分稚嫩,但是真实的情景,正像您所说,这是“年轻人乐观的天性,因为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有梦。 ”感谢“千帆过”的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4 9:49:00的发言:

春节齐聚大摆宴,

兴致勃勃把诗联,

都是一帮真才子,

最是宝贵得流传。

当时就是一帮热血青年,虽非才子,但很激情。感谢龙版主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夜炖用秘方

 

  自我们的祖先开挖渠道,使河套地区形成灌溉网络以来,淌水就成了河套地区农业生产上一个特有的农耕活动。春天耕种前土地墒情不好,要淌春水;春夏庄稼出苗后,根据秧苗的成长情况,要淌着苗水;庄稼长到抽穗时,要淌灌浆水;秋天庄稼收割归仓后,为了保墒,要淌老秋水。总之,在河套地区的农耕活动中,淌水伴随整个庄稼生长的始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关键的作用。

  河套灌区设有几个分灌区,但由于各灌区的海拔高度有差别,黄河水不能同时向所有的灌区同时开闸放水。为了保证各灌区都淌上水,对各分灌区都规定了严格的开闸放水的开闭时间,各灌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浇灌任务,过期不侯。

  一个生产队水淌的好不好,不但关系到当年的收成好坏,甚至影响到第二年的收成好坏,因此生产队对淌水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生产队对影响淌水的各项工作都考虑得十分全面:首先保证渠道的通畅,每年都要清挖渠道,不能有水淌不上。其次重视平整土地,由于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开口放水就会产生泥沙淤积,因此每年都要做好地块的平整,不能影响来年的淌水。第三组织好淌水队伍,每年淌水开始前,队里一定要挑选生产队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带队,匹配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参加,组织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来应对这一场突击性的战斗。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男知识青年逐渐得到了社员的认可,逐步成为了淌水的主力军。每次淌水活动下来,都少不了我们这几个干将。由于规定了水闸的开闭时间,使淌水就显得特别紧张。全体淌水人员一旦上渠,就要不分白天黑夜的坚守在渠畔上。一块地淌满了,打开下一块,封上这一块,不能造成逾堤漫灌,冲毁庄稼。由于地块的土质不同,时常遇到渠道开口子的情况,此时淌水者一定要沉着冷静,必要时还要准备下水堵口子,不能出现大水漫灌冲毁庄稼的现象。所以说,淌水有时也很考察一个人的智力和勇气,是一个人与水争斗的农耕活动,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科学道理。这也要求参与淌水的人要有很好的体力,要在需要的时候,冲得上、顶得住、打得响、赢得下,这才是合格的淌水人。为了适应夜间寒冷的气候,我们每个知青都自己配备了抗寒的白茬皮袄。深夜里找个避风的地方,大襟一掩就地坐一会、躺一会,一点都不觉得寒冷,特别实用。

  这年淌老秋水,我们又参加了淌水的大军,说是大军也不过有十来个人。淌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快到关闸的时间了,剩下的地也不多了,队里对淌水取得的进展十分满意。这天下午,生产队杀了一头已经不能耕地的老牛。按照习惯,队里杀了牛,要把牛皮卖给供销社,要把肉分给社员吃,最后剩了一颗牛头……。生产队长决定,淌水的这些人没日没夜的在大渠上很辛苦,就叫我们自己悄悄的炖炖吃了吧,也算对大家的犒劳,但不要声张。

  有肉吃是好事,说实在的,半年不见荤腥,能有美美的牛头肉饱饱地吃一顿,那甭提得有多香呐!但是要悄悄的把这二十几斤的大牛头炖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邹三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做。他说他家的凉房比较僻静,他一个人负责炖肉,保证大家半夜吃上夜宵。于是,大家约定邹三在家炖肉,其他人都专心下地看水,不能出事,半夜抽时间到邹三家吃牛头肉。

  就这样,我们分头到各地块查看淌水的情况,只等美味时刻到来。说来也奇怪,心里有事惦记,时间过得就慢。我们淌满一块地,又打开一块地,从村南头转悠到村北头,从看夕阳落山到观星移斗转,时间就是不紧不慢地和大家斗气,不肯快走一点。大约有十二点了,等得大家肚子都饿了,决定回村去看看那牛头是不是熟了?到了邹三家,只见满屋热气腾腾,邹三还在往灶台里添柴火。邹三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这真是个老牛头,顿了六个小时,还是咬不动!你们尝尝?”大家用筷子戳了戳牛肉,根本插不下去,这怎么吃呀。大家只好安慰邹三说,“慢慢炖呗。别急!别急!” 于是又都回到地里看水去了。

  好事多磨,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好事磨得人失去了信心,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过了个把小时,去一次邹三家,牛头没有烂。又过了个把小时,牛头还是没有烂,看来这牛头决定不叫大家开荤了。就连邹三都有些不耐烦了,他说:“烧了我那么多柴火,完了你们给我还!”有什么办法,还得安抚邹三加紧炖吧,不然就天亮了。大家说,“你不是挺会做饭的吗?想点办法呗。”于是各自散去,任由邹三一人施展本领,解决炖肉难题。

  等到东方已露鱼肚白色,大渠的水流已明显减慢,地淌得也差不多了,看来这次淌水也就要结束了。一夜的巡游,一夜的期盼,终于变成泡影,此时大家对吃牛头肉已越来越淡漠了。回村时,大家决定再回去看一眼那炖不熟的老牛头,不行就不吃了。

  推开邹三家的屋门,一股牛肉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马上立刻兴奋起来。此时,邹三的脸也由阴转晴,满脸堆笑地说:“这回烂了,特别烂,赶紧吃吧。”他殷勤地拿来碗筷,给每个人盛了一碗,微笑着看大家尽情享受。说实话,此时是最需要这样一顿美餐的,没有人说话,大家只顾品尝这等了一夜的美食。肉真炖的很烂,不知是干了一夜肚子饿了的缘故,还是因等的太久从新唤起味蕾显得更敏感的缘故,这一顿久违的炖牛肉吃起来特别香。

  大快朵颐了一顿后,大家这时才想起问一问邹三:“究竟怎么炖烂的?”邹三神秘地笑了笑,不肯说明缘由,于是大家越加感到神奇,一定要问个究竟。邹三坏坏地笑着说:“我炖了八、九个钟头这肉就不烂,我突然想起老辈说过‘炖不烂、尿里涮’,我就往锅里撒了泡尿,只一会儿这肉就烂了。”大家不听则已,听罢顿觉恶心反胃,纷纷揪住邹三,恨不能暴打他一顿。

  这时生产队长推门进来,看见大家推推搡搡的样子,笑着说:“怎么肉不够吃啦?还打起做饭的来了?”大家立刻转怒为喜,招呼队长尝尝牛肉。队长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送到嘴里边嚼边说:“不错,挺烂的,味道挺香。”说着就走出了邹三家的房门。等队长走远,大家顿时笑成一团,全然忘记自己也吃过这在尿里炖熟的老牛肉。

  正是:犒赏牛头为守渠,柴锅夜炖至闻鸡。

            急中使智添新料,从此民肴上秘籍。

2012-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5 19:56:00的发言:
      听过一段相声,嘲笑南方的电视主持人普通话不标准,主持烹饪节目时,把向锅中加料,说成加尿。其实我们这里的人说普通话受方言影响,都是n和l不分。没想到相声的包袱,在现实生活中却真有其事。

炖肉不烂,加一些尿就烂了,这好像是一个玩笑。但这是当时确实发生的事情,至今想起来都是乐!不亚于一段相声。感谢“麻沙老农”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5 8:30:00的发言:

认真淌水受嘉奖,

一只牛头熬煮上,

整夜煮来不见烂,

尿进汤水才喷香。

感谢龙版主一如既往的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9 19:08 , Processed in 0.27701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