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876|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典故故事接龙(欢迎文友参与)

[复制链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6-8-27 12:29 编辑


      “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浓缩的历史,是语言的精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更富于感染力;如果在行文写作时适当运用典故,则可以增强文章表现力,用有限的词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功效。”
      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灵活我们大脑的敏捷性,高山流水觅知音,欢迎各位文友参与典故故事接龙,不受任何限制,大家开心就好。

小巫见大巫
    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雾梦 发表于 2016-8-27 17:16
推  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 ...

感谢宝姐跟帖,很有意思的典故,娱乐中学习了知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8 08:21
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 ...

感谢超版老师跟帖,学习水滴石穿的典故知识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岁月 发表于 2016-8-29 07:18
少见多怪
     从前,有个人从没见过骆驼,所以他不知道有骆驼这种动物。有一天,他外出 ...

感谢岁月老师跟帖,学习少见多怪的知识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9 08:59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 ...

拜读超版老师的帖子了,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6-8-29 11:26 编辑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岁月 发表于 2016-8-29 13:59
发帖过程也是学习过程,重在参与。

岁月文友说得太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7: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30 07:48
大器晚成典故  【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 ...

我们也是大器晚成,到了夕阳之年还朝气蓬勃。呵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7: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逸 发表于 2016-8-30 09:29
问好老乡寒秋!

欢迎林逸老乡跟帖接龙,开心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秋 于 2016-8-30 17:24 编辑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02:36 , Processed in 0.20801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