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黑土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愿回忆的往事----系列

[复制链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世界百味人生,

形形色色混杂鱼龙。

蹉跎岁月同甘共苦,

晚霞生辉夕阳更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7-11-7 19:35
作者将面容显老的知青“老头",描写的十分到位。他的面容、性格、处事方式,交代的都很清楚,让我们透过字 ...

谢谢您的点评!和“老头”在一起快50年了,近十年基本每年都聚会一次,“老头”除了老来发福,人显得富态点,音容笑貌依旧。不过回京后虽然没有啥好工作可干,可是蹬三轮也曾经给孩子买了辆夏利车跑出租,其实我也挺佩服他的。毕竟在一个大炕睡过几年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土同行 于 2017-11-7 23:34 编辑

【打冰眼】

       春节快到了,困守在机耕队宿舍的我们,整日百无聊赖。拖拉机大修完毕,一溜五台整齐的摆在离宿舍不远的停车场。配套的农机具也都整修完毕,整齐的摆放在农机场。真是猫洞的好时候,每天不用早起,时间就像漫野的白雪被严冬所凝固。每天只要是到加工厂的车间点个卯,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这天同车组的小贺师傅约我一起去打冰眼,据说前几天其他车组的车长带着几个徒弟去东山月亮泡子打冰眼,整了好几麻袋的鱼,大的有3-4斤。勾的分场里的年轻人心里痒痒的。既然闲的没事,不如撞撞大运。

        小贺师傅个头不高,瘦小枯干,一双斜楞的眼镜,别人都叫他“贺斜楞”,身体不壮实,但是心眼挺多。娶了一个有残疾的媳妇,生了两个小孩,他天性不勤快,家里日子过得也挺困难。平时我们混的关系不错,经常拉我去他家喝酒,也经常让我帮他干点力气活。

        他准备了一个小爬犁,拉着冰镩子、洋镐、平锹、两块长木板、一条插着长约两米木棒的废拖链轮,几条麻袋和一个直径60多公分的大超子。我们拉着小爬犁来到距离分场五公里左右的月亮泡子。只见直径200多米的泡子里,已经被人打了七八处冰眼,堆积的碎冰块高高的摊在冰眼四周,冰眼里半截冻的瓷瓷实实。小贺师傅斜楞着眼睛说:“别人打过的地方肯定啥也没有了,咱得重新开一块,”说完就拎着冰镩子来到泡子的东北角,用冰镩子戳出一米宽两米长的界面。


        冰镩子一下能镩下不足十公分深,冰块随着冰镩子四下横飞,蹦的人脸上、嘴里、身上那都是,镩完一层就用平锹铲出来,镩冰可真是个力气活,没几分钟脑袋上就冒出了热气。我们两个人换着拨的镩冰,一个小时才挖下去刚没过小腿。我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四脖子汗流。稍事歇息后,惦记着丰厚收获的贪婪又驱使着我们拼命的挖着。将近三个小时的努力,冰眼终于没过了我的头顶,脚下的冰面也呈现了墨绿色,这时就不能用冰镩子了,只能用洋镐细细的清理。大约清理出两平方尺的冰面时,已经隐约能够透过薄薄冰面看到水的波动时,我们顺着预留的斜坡爬上了冰面。在冰眼的上边摆放好木板,小贺师傅让我举起那根装着废拖链轮的木棍,用力砸向薄薄的冰面上,随着用力的几下敲击,冰面破碎了。

        只见一股子浑浊的水流瞬间腾起,大约喷出冰面一米左右,在冰眼里翻滚着渐渐形成涌动的漩涡,污浊的冰水里隐约能见到银色的身影。小贺师傅则挥舞着大超子在冰水中搅动,只见大超子的网兜装满了丰收的喜悦,倒在冰面上的大小鱼儿,跳动了几下便迅速地冻僵在冰面之上。随着不断地搅捞冰面上的鱼越来越多,时间不长水面终于停止了翻腾,浑浊的水面降到了冰眼的三分之二处。我们的心也在激情的跳跃中慢慢平静下来。这时整个人都像是瘫了一样。


        这个冰眼大约斩获了多半麻袋的鱼,大的有一斤左右,小的象手指头。据“贺斜楞”讲,今天我们还算是运气不错,经常有人啥也没整到,原因就是打到干底上了,力气全白费。还有更倒霉的人,据说又一次一个附近屯子的老乡,打冰眼赶上了,出水后一条鱼没捞着,还一不留神掉冰坑里了,造的浑身都是水,爬出来后衣服都冻了,差点没要了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锨扬镐舞热气升

铁镩翻飞挖冰坑

冬季镩鱼泡子上

撞上大运收获丰

坑深两米壁陡平

底清恍惚见鱼行

手持重物奋力捣

水涌鱼翻人欢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8: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

在东北的八年里,最不方便的就是“方便”了。一日三餐吃饭喝水,谁也不是圣人,大解小解乃人生自然现象。分场知青宿舍屈指可数的几个茅楼,每天早晚都被熙熙攘攘的排队知青挤得满满的。

那边没有厕所一说,所谓的茅楼就是距离知青宿舍三十五米开外的荆芭抹泥的棚子。两根粗方子木上,间断钉着標皮板的踏步,形成一个个的蹲坑。顶子也是標皮板的,夏天漏雨,冬季透风。除了秋初春末见不到蚕豆大的苍蝇、瞎蒙之外,其余的时间里嗡嗡声不绝于耳,同时还要不断挥手驱赶满世界的蚊子、小咬。

夏天粪满为患的茅楼,排泄物会随着重力的压迫流动,粪池里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蛆。离着茅楼二十米开外,人就会觉得熏得睁不开眼睛、喘不上气来。冬天粪池里粪满为患,一坨坨的在刺骨的寒风里倔犟的矗立在標皮板踏步的上边,让你望而却步。小解冲出的冰柱,五颜六色。尤其是满地冰冻的尿液形成的冰面,一不留神还回让你摔个大马趴。

那时男女知青宿舍门口一到冬季总是冻着一堆高高的冰坡,那都是洗漱完毕后,顺手泼出去水,男生宿舍外边的门总是关闭不严,那是因为寒冷的夜里起夜,谁也不愿意到三十五米远的茅楼去,顺着门缝就开呲,解决了赶紧钻热被窝。到了开春,门口的冰坡化了,门口的臊气熏人。

知青们住集体宿舍,吃大食堂,茅楼里的卸货也都一样,赶上这段时间吃苞米茬子饭,茅楼里就都是没有消化的老玉米粒。赶上一段时间没有蔬菜,食堂里进来一车海带,连续吃了两个月,茅楼里就全是没嚼碎的海带粒。有一年知,青宿舍集体拉肚子,一时间不分黑白天大家都纷纷捂着肚子,步履匆匆的冲向茅楼。

更令人尴尬的是,男女茅楼仅仅相隔一层荆芭抹泥的薄墙,难防隔墙有耳、隔墙有眼。时间久了于是乎也发生了一些被演绎的有趣的故事。记得一位北京知青陶侃一当地农工子弟:“兄弟,麻烦你帮俺拣块坷垃,俺揩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如厕似过关

荆笆抹泥透风寒

朔风扫腚冰刺骨

蹲坑高架粪遮天

小解热浪冲冰山

大解片刻腚冻坚

半夜不敢走黑道

推开门缝尿尤酣

盛夏蚊蝇舞翩翩

骚臭刺鼻蛰眼帘

树杈坷垃当手纸

腹内轻松惬似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0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号饭】

在东北的一段时期里,农场的伙食实在让人生厌与无奈,主食基本是黑面馒头、苞米碴子、高粱米、小米、棒子面窝头,副食基本是汤。

黑面馒头是涝在地里捂的发了芽的小麦磨得面,又黑又粘还略有些发酸苦涩;苞米碴子基本就是一压两半的老玉米豆;高粱米、小米、玉米面是因为粮食不够吃用白面一斤换二斤,从其他地区换来的陈粮。副食基本一天三顿汤,土豆、大头菜、白菜、豆芽偶尔有点豆腐、粉条、海带、油梭子就算小荤和海鲜了;很长时间基本见不到肉,过年过节杀两头猪,还要与分场职工家属分享。

当时分场有300多知青,只有一个大食堂,不到二十个炊事员,每天的主食就要400多斤,哪有时间精工细作,能保证基本熟了就不错了。并且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总场给啥就吃啥。

经常是连续一两个月食堂里早中晚都是黑面馒头就大头菜汤、土豆片汤;又过一段时间连续几个月一日三餐苞米碴子,炒豆嘴(刚发芽的黄豆)、白菜汤,苞米碴子捞饭要是做好了再加点大饭豆(一般要煮四五个小时)应该是当地的特色,但是人满为患的大食堂没时间给你煮的那么软烂,每顿饭又硬又弹的老玉米豆嚼的腮帮子的挂钩都要掉了,原本六两都不够吃的我,连二两都吃不了,面部肌肉都痉挛了。

高粱米饭和小米饭扎开始吃还觉得有点新鲜,连续几天后就受不了了,胃酸便秘,加上清汤一就和,就像往喉咙眼里倒沙子一样的难受;玉米面窝头象尖尖的小铁塔,硬的打在脑袋上能给人开了瓢,吃了还不顶时候,每顿饭二两一个的小窝头吃四五个还不觉饱,晚上还要带回两个用小刀细细的切成薄片,摆在火笼的报纸上考成酥脆的窝头片当夜宵充饥。手艺好的一个窝头能切成薄薄的二十多片。只是粮票成了大问题,那时每月定量45斤,吃窝头的几个月里,搭进去几十斤从家带来的全国粮票。只有下地干活在地里吃饭时,才能吃到白菜炒豆腐,土豆炖粉条,偶尔食堂有***炒肉或猪肉炖粉条子时,食堂里知青人头攒动,大呼小叫,你拥我挤,还经常为此引发口角甚至械斗。

所以当时的病号饭就成了大家觊觎的美食,初期病号饭不过就是糨糨的一碗面条汤外加一个鸡蛋,在那时绝对是令人羡慕的美食了。但需要由卫生室医生开条子,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但时间久了大家都发现只要是发烧,就能开出病号饭条子。于是就有不少人打起了歪点子。一早到卫生室谎称自己头晕难受,试表时用兜里藏好的小热水瓶偷偷的往上碰碰,结果,一天病假和病号饭就有了找落。后来卫生室的医生识破了大家的这些小伎俩,食堂的病号饭里也没有了鸡蛋,只剩下清汤寡水的白菜面条。

记忆里我只吃过几天病号饭,那回是因为小卖部来了几筐柿饼,黑黑的柿饼挂着一层白霜,于是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般的买了几斤,和哥几个一顿狂吃。不知咋的,别人吃了都没事,唯独我跑肚拉稀,一连三天三夜,差不多每隔半个小时就得跑一趟茅楼。俗话说好汉子架不住三泡稀,吃了医务室给的药也不管事,后来一哥们赶上小牛车拉我上兽医那里要了几片给马吃的止泻药,也不管用。原本一百二十多斤的体重也不足百斤了,站在宿舍门口都要扶着门,眼窝深陷,面似骷髅,盖张纸都哭得过了,三级风都能给吹躺下。后来连里派小车把我送到总场医院,经过检查还是治不了,又直接转院到县城医院。医生说是病毒性痢疾,已经严重脱水了,在晚来两天就会有生命危险。打了两天点滴吃了点氯霉素片,终于缓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0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取巧病号饭,
只缘食堂饭难咽。
赶上真的有病了,
差点丧命看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5: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会

那时,虽然是修理地球,但是也三天两头的开会。大型的有春播、夏锄、收麦子、收大豆都要开全分场的动员大会。中型的是连队开会,一般都是传达上级指示、政治学习、斗私批修、纪律宣讲、批判会等等,小型就是排里通知、讨论、点名之类的会议。总之各种会议多入牛毛。尤其是干了一天的累活,还要听场长书记、连长指导员、排长的瞎叨叨,车轱辘话来回说。

分场的大会一般都是在场部那排平房前的露天空地上,(那也是能放电影的地方),还有就是大食堂里,记忆里曾搞过几次知青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连队开会一般都是在宿舍里,在男生宿舍开会的次数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男生宿舍卫生差,味道重,闹故事的多,出怪样、接下茬,开小会,咬牙放屁吧嗒嘴,会场秩序难把握。在女生宿舍开会,这帮坏小子还能憋这点,不冒坏或是少冒坏。

当时的知青宿舍都是对面两排大板炕,炕里是一溜箱子架,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不同地区带来的大小箱子,箱子架下面则是对应每位知青的铺位,那时人多地窄每个铺位都是叠压的行李卷。每当到女生宿舍开会时,女同胞们都会把自己的行李卷好靠在自己的铺位,男知青则排列着坐在外侧的炕沿。

每当连长指导员声嘶力竭、口吐白沫、情绪激昂之时,不少人都闭眼瞌睡,还有些人故意卷起又粗又长如灸棒一样的蛤蟆头,抽的漫舞青烟缭绕,呛得人咳嗽不断,睁不开眼。有位北京知青号称“屁篓公司经理”,一会一个震天撼地的响屁,一会一个余音绕梁的臭屁,熏得大家轰堂大笑。

当地的连长、指导员基本都是管教干部,水平有限,加上来自祖国各地,乡音浓重,开会时经常弄出许多笑话,成为一段时期内知青的笑柄。类似于:“小孩她娘没奶吃,养两只奶羊挤点牛奶”;“俺讲了半天了,你们咋就屡(驴)教不改呢”。经常逗得大家捧腹。有一次在宿舍开批判会,点名批评几个知青半夜偷马骑,老连长夸张的上纲上线说:“俺说这几天信号弹咣咣的飞,骑马报信去了吧!”,日后,他见到某位知青问:“你今个干啥去了?”知青回答:“骑马报信去了”惹得大家轰堂大笑。

最烦人的开会就是在你劳累了一整天后,还要开会,讲评呀、动员呀、学习呀弄得大家怨声载道,尤其是在那个早起三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三顿饭归来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29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9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5: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地归来累断肠,忙洗涮,挤食堂。
窝头菜汤,油星漫荡漾。

哨响集合动员会,昏欲睡,背靠墙。

马灯摇曳话语昂,促生产,斗骄阳。

早起三点, 晚上日头藏。

车轱辘话来回讲, 裹脚布, 臭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0:30 , Processed in 0.197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