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1436|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蓬勃的篮球军旅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1:55: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5-8-3 17:34 编辑

     自从《蓬勃的插队生活》发完之后,许多朋友要求我继续写下去。西荆村民也觉得应该继续把故事讲下去。     蓬勃离开黄土地,步入军营——一支手操另类“枪炮”的特别部队。

                     第一章  过山车

  一个年逾花甲的退伍老兵,坐在电脑桌前,轻轻滑动着手中的鼠标。
显示屏上是一幅高清晰的中国卫星电子地图。光标从首都北京移到山西省。慢慢寻找,最后停留在绛县。渐渐放大,再放大……找到了:绛县火车站……

  凌晨,一列铁路货运的“铁皮闷罐”车厢”里,一群刚刚应征入伍的新兵席地坐在各自的背包上。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他们异常兴奋的心情。个个脸泛红光,眉开眼笑。有道是“人配衣裳马配鞍”,昨天还是一群土里土气的农村毛头小伙,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群容姿焕发,充满朝气的年轻战士。
   里外全新的军装、棕色栽绒棉军帽、绿色武装带、绿色军用挎包、军用水壶、军用茶缸……每看一遍都会泛起一阵幸福的波澜。
   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缓缓起动,带兵的陈排长一把拉上了铁皮车门。随着车门的关闭,每个新兵的心里同时打开了另一座对美好前程的遐想之门。
   蓬勃坐在一个靠角的位置,因为这里比较安静。另外还有谢义生和张宝胜两个同学,他俩也当上兵了。三人对面坐着,谁也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他们三个都是1967年的高中毕业生。蓬勃和谢义生就读于北京市一零一中,张宝胜就读于北京市石油附中。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他们被分配到山西省绛县插队落户。蓬勃落户西荆村;谢义生落户催壁村;张宝胜落户上高池村。
   在那个年代,招兵是“百里挑一”。农村青年把当兵看做最荣耀的事,为争一个名额,使出浑身解数。插队的知识青年要与当地的应征青年竞争,更是难上加难。蓬勃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体检和政审的优势条件外,还要获得贫下中农和大队革委会的好评和推荐。另外还有幸运:蓬勃与征兵部队胡连长的偶然邂逅,竟被胡连长“一见锺情”。蓬勃在校时,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手。插队后也时常上场过把瘾。上站体检那一天,蓬勃见胡连长他们在打篮球,禁不住手心痒痒,心血来潮的上场玩了一会儿。胡连长酷爱篮球。他组织的连篮球队在团里是一支强队。可惜由于老兵复员,实力大减。他要趁征兵的机会物色篮球特长兵。于是他有意在新兵体检时设了个“篮球局”。
   胡连长说:“没有不闻腥的猫。”果然猫儿来了。蓬勃就是其中之一。蓬勃的父母都是军队干部。蓬勃出生在部队,生活在部队,长大在部队。父母的教育,军旅环境的熏染,给蓬勃身上打上了兵的烙印。胡连长与蓬勃只交谈了几句,马上扑捉到那种特有的,只有带过兵的人才能觉察到的气质。胡连长如获至宝,点着名的一定要带走这个兵。
   谢义生也是胡连长扑捉到的“猫儿”。胡连长看中了他一米八五的身高和大块头。
   张宝胜没有什么特长,全凭他在村里的优秀表现才胜出的。
三个“北京知青”兵坐在一起。开车之前他们还强忍心中的喜悦,故作镇静,开车之后却忍不住了。张宝胜掏出一包香烟,一下抽出两支,笑眯眯的递到谢义生面前。谢义生毫不客气的夹过一支,叼在嘴上,伸手从裤兜里摸打火机。张宝胜又把香烟递给蓬勃,蓬勃本不会吸烟,此时却理所当然地接过香烟,学着谢义生的样子叼在嘴上。张宝胜最后自己抽出一支,凑到谢义生点燃的打火机,足足地吸了一口。蓬勃确实不会吸烟,吸了一口就咳嗽起来,但还是觉得挺美。
  谢义生,号称“谢大块儿”,在校时是一零一中田径队的,练的是铅球、铁饼和标枪。连着两届的“三铁”冠军。同学们都叫他大谢。新军装穿在大谢身上显得有些小,被他宽大的肩膀撑得满满的。大谢是高干子弟,他父亲是长征老红军。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家庭也不可幸免的受到冲击。上山下乡的浪潮把他卷入农村,好在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踏实的劳动作风和侃侃而谈的好人缘,使他获得村里人的尊重。他嬉笑怒骂,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见解,常常能赢得大家的共鸣。
   大谢长长地吐出一口烟,对蓬勃和张宝胜做了个鬼脸,然后仰头小声“哈哈哈”的做大笑状。
宣泄兴奋之后,他稳住气息说道:“你们知道咱们这趟兵车开到哪吗?告诉你们吧,是北京!嘿嘿嘿……“想当初,叫我插队落户,咱们落了个响应毛主席号召。可那苦日子是咱过的吗。没想到,现如今,这军装一穿,火车一响,我又杀回北京啦!哈哈,真他妈绝了,好大一步棋呀!”
   张宝胜半信半疑道:“你怎么肯定是北京兵呢?”
   蓬勃插话道:“和陈排长打球时,他给我透露了一点儿,说是总后系统的,还离我家不远。”
  大谢接着说:“总后系统不就是医院、仓库、汽车、运输这些后勤保障嘛。要说离蓬勃家不远,那就是京西一带。什么总参、总政、总后、炮司、空司、海司、装司都在那儿,有301302304309几个部队医院。哈哈哈,随便一个地儿,只要火车把咱们往下那么一卸,不就立马儿成了北京兵啦吗!”
   三人越说越高兴,干脆用志愿军军歌唱起来:“雄赳赳,气昂昂,跨回我家乡,保北京,为祖国,就是我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131#
发表于 2015-10-10 17:57:38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到时候提醒您,一言为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23:41:22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10-4 22:18
其实您发明的24式篮球健身法很实用,一个篮球,就搞定了健身的这个大问题,还希望您有时间来知 ...

好吧,只要有时间。之前提醒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129#
发表于 2015-10-4 22:18: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您发明的24式篮球健身法很实用,一个篮球,就搞定了健身的这个大问题,还希望您有时间来知青角,给同学们亲自示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欢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7:45:07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9-27 19:59
大哥的军旅生活写完了,还可以写写现在的生活和复员后的生活,知青同学们期待着您更丰富的、更 ...

好吧!既然知青朋友们这么期待,我就准备一下。需要一点时间。为了不至于太寂寞,插播本人现在的生活写真。几年之前我曾呼吁大家一块儿练练篮球,健健身。预言“只要坚持两年,一定会有惊喜的。”意思是你的身体会变得更健康。现在两年过去了,有谁坚持了?反正我是一直坚持着,不信请看:
我每天早晨必练的《太极篮球24式》,这可是最新版的呦,不但健身,而且有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127#
发表于 2015-9-27 19:59:04 | 只看该作者

          大哥的军旅生活写完了,还可以写写现在的生活和复员后的生活,知青同学们期待着您更丰富的、更精彩的大作,以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您,和懂得您,今天的知青角上,就有很多的同学问到您、提到您,继续讲您的故事吧,我相信很多同学们都非常的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21: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9-19 22:15 编辑
天蓝 发表于 2015-9-19 15:22
大哥的文章写的真好!有很多、很多动人的地方。我曾经为您部队里牺牲的战友,流下了热泪,那么 ...

    谢谢天蓝版主的点评。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国防建设献身的英烈们。
     我也感谢中国知青网三晋大地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每一位知青朋友的热情参与,才得以顺利将《蓬勃的篮球军旅》呈现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125#
发表于 2015-9-19 15:22:03 | 只看该作者

           大哥的文章写的真好!有很多、很多动人的地方。我曾经为您部队里牺牲的战友,流下了热泪,那么年轻、宝贵的生命,走的太快了,太匆匆了,为年轻的他们而惋惜。也为工程兵战士们的汗水、泪水而感动,我会永远、永远的记住你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22:0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9-18 22:03 编辑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9-18 10:41
读完此篇,想起前篇,真的叫人感觉101的高材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方面都具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反应,冷 ...

     晋阳秋兄弟的回复何等情深意切,令我感动、泣然。我一字不落的重读您抄录的那段《前言》,感触万千,似乎不是说我自己,而是随泪流淌着知青的心声。沉重,还是沉重。
     怎麽啦?这一页历史怎么就翻不过去呢?只要一看到这一篇,那感情就变得如此脆弱。
   《军旅》原本是想用纯爷们儿的故事,张扬刚强和乐观,可是写到流血牺牲的战友,沉重又增加了沉痛。
     我们这一群,有过知青经历的一群,无论之前的背景如何、无论知青经历如何、无论之后去向如何,都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不管是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这一群为国家牺牲了他们的青春,还有的牺牲了生命。
     我真心地希望国家对知青有个评价,他终归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23#
发表于 2015-9-18 10:4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9-18 10:43 编辑

       读完此篇,想起前篇,真的叫人感觉101的高材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方面都具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反应,冷静的思考,沉着的应对。不管是在西荆挖窑洞,还是在部队打山洞,都能用自己的知识轻松化解一些难题。说佩服都不够,我真的是敬佩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知识不能够在农村立足,我们的体力不能养活自己,于是更想看您这种给插队知青点赞的文章。

       我抄录过您的开场白,现在想给没有看过那篇文的同学看一看,不无益处。

       一页沉重的历史,一本尘封的日记。
        一个无奈的选择,一次人生的转折。
        一坡黄土的故事,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群知青的苦乐,一缕思恋的情系。
        一撇强颜的欢笑,一声深长的叹息。
      蓬勃的插队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就像划过茫茫夜空的一颗流星。虽然短暂,但他也曾有过闪亮,用燃烧的火焰画出一道光的轨迹。
      循着这条轨迹,我们能看到三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群;
      循着这条轨迹,我们能看到这一群和三千万一样,如何用他们稚嫩的肩膀,分担了共和国的危难;
      循着这条轨迹,我们看到植根三千万知识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
      循着这条轨迹,我们看到的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知识青年是一支“悲壮之师”。
       蓬勃的插队生活虽然不够悲壮。然而“悲壮之师”是一个由悲壮的和不悲壮的组合,并且不悲壮的还是大多数。
       悲壮的容易让人记住,不悲壮的容易使人忘记。
       这就是我要写一个普通插队知识青年的由衷。
       作品写的全是真人真事,单凭记忆复原,难度很大。难免有的时间被错位,有的人物被错位……
       那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错位的年代,一个令人疯狂又令人混沌的年代。
       为了用笔墨再现当时的真实感受,我无情地把埋藏心灵深处40余年的痛苦挖出,让他随着老泪流淌。
       当然我也有过初恋,在运笔时细细的回味那每个美好的时刻,不由得很想加进一点儿理想化的色彩。
       蓬勃的插队生活象盘五味豆,酸、甜、苦、辣、咸。
       蓬勃聪明好强,但却做了一些傻事。在他身上你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谨献给我亲爱的知青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7 07:47 , Processed in 0.2620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