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8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148
121#
发表于 2015-6-25 21:46:29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6-25 12:49
只要有网友愿意看,我会尽心尽力的去写。你最近发的几个诗词、叙文我看了,文彩出众,赏心悦目,我很乐 ...

  北山峰提议好。就如同写作文一样要有个标题,像人一样有个头。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22#
发表于 2015-6-26 07:30:32 | 只看该作者
看着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3:0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26 21:11 编辑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6-23 21:57
记得真详细,也许,那时候您有写日记的习惯,我看您做村官最合适,每家每户的状况了解的真详细,以后您在 ...


  你说对了,我那时真是个村官。插队不久大队让我担任大队委員、小队的政治队长,和队长、副队长一起领导队里的生产,由此原因我知道的事多点。
  我看了你最近发的几个帖子,有叙家史的,有写兵团生活的,还有颂花的,都写得都挺好,多展示点才艺,你高兴,大家也快乐,这就是享受美好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0:1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27 10:15 编辑


                                          十

     不言而喻,我们知青的到来是村里的一件大事,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北京的学生会来到这么穷的山村落户。我们插队的事早在当地的老百姓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特别是村里的社员议论的就更多。按照毛主席阶级斗争的观念看问题,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不同阶级成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对我们上山下乡的态度截然不同。绝大多数村民们出于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热爱,普遍对我们下乡是表示欢迎和支持的,不过内心的程度有差别吧了。新窑小村居住的是几户上中农,他们深知自己的成分比较高,和我们说起话特别谨慎,但有一个叫王景堂的人敢说点怪话,此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当过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当了国民党的兵,这样的人自然每次政治运动少不了挨整,可运动的次数多了他也心里有了底,反正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只要运动一过,他爱说怪话的毛病就又犯了。
     有一次,他对我说:“听说你是知青的头,我说话你可能不大爱听,这里特别苦,干活累,吃的差,我不相信你们能受的住,早晚都得走。”他还和我们的女同学张京平说:“我们这里的妇女很少有人下地干活,就是干也是手头上的活,因为她们挑不动担子,可这里干活少不了担担,你们北京的女学生细皮嫩肉的,肩膀受得了吗?”
     村里的几户中农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到来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呢?这在他们心里产生很多的疑虑和担忧。杜氏二兄弟,大队会计作亮、生产队保管员作贵就曾向队长刘和发理论,说咱们这么一个小山村,安排那么多知青,咱们的队里有那么多活儿可干吗?到时候干不不出活儿来,会不会窝工呢?增加了那么多人,能增那么多粮食吗?到时候口粮低了,工值少了,社员的生活受影响怎么办?会计李东发对张红说:“让你们来就是锻炼一下,不可能在这里安家落户,你们干活也用不着出大力,凑和几年就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0: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27 10:18 编辑


      其实,村里的贫下中农也有这些想法,不过不敢说吧了。和发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自己是个外来户,是党员又是干部,如果因为知青的到来,将来给村里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使村里社员的利益受到影响的话,和发没办法向大家交代,也没法向上级领导交代,本村的老户就会借机把他赶下台,甚至让他在村里也呆不下去,因此和发的思想压力非常大。
     但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党的一片忠心,再大的压力他也要扛住,他私下里找了老徐等有心计的人商量,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虽然我是个学生,对农村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但和发认为我是高中生有学文,他的一些想法很愿意和我交流,慢慢的他心里有数了。他的基本思路是:一靠学大寨精神鼓舞士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二靠增加肥源精耕细作;三靠合理安排劳力,增加收入。后来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他的这条思路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他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不愧是县里学大寨的标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1:0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27 11:07 编辑


                                       十一

      再说说我们一块插队的同学们吧,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学校时有着高涨的革命热情,有着战天斗地的气魄,如今面对条件特别艰苦的归宿,不免有些心寒,自己的前途想都不敢想。大家觉得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比较现实的思想就是入乡随俗,即来之则安之。不过,在我和同学们的交谈中,我觉得我们的同学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消极的思想和情绪只是偶然的和个别的,大家对这个集体很关心,对我本人领导这个集体也很信任。趁着和大家聊天的机会,我对所有的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中找出能进入领导班子的人选。
      我们知青点的十九名同学来自五个年级九个班,其中高三的两名,高一年级、初三年级和一年级的各一名,其他都是初二年级的。
      于国华是高三二班的学生,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他年龄最大,那年他二十二岁。于国华家离我家不远,我和他是多年的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同学,我们曾一起到过东北兵团,共同经历了一次坎坷的人生,对他的各方面的情况我是很了解的。他性格内向,心比较细,不大爱说话,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实,不过,有时候他的脾气也比较倔。于国华个子不高,但骨头架子大,长得很墩实,他的脸皮粗糙,看上去他的年龄比实际大得多,因此大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老头子。后来,村里王丙泽的十七岁的儿子蛋子给他又起了一个外号叫老墩,社员们有时和他开玩笑用地方话叫他墩俅。除了于国华外,其他同学我谁也不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1:08:09 | 只看该作者

     孟祥清是初二、五班的学生,他和吴宝荣、马可群是同班同学。他个子是我们知青点里最高的,身体特别强壮,舍得出力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个人耿直实在,特别讲义气,路见不平他会拔刀相助,颇有些绿林好汉的味道。他脾气比较大,说起话来也特别爱较劲,有时比较粗鲁,惹急了他,嘴跟不上手倒跟上了,大伙形象的比喻他简直就象一头犟驴,为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老驴或孟驴。
      吴宝荣那年十七岁,长着一副娃娃脸,这使她的年龄显得更小了,她整洁、干净、利落,衣着得体。她性格内向,为人诚恳,不大爱讲话。人很勤勤,干事仔细认真,写得一笔好钢笔字。她品行端正、思想进步,是我们知青点唯一的团员。
      马可群出身不好,她的父亲曾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学员,解放后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她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五七年反右斗争时被打成右派分子。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象她这样的家庭出身会给她带来多么大的思想压力啊!她的身心受到的打击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她的性格有些古怪,精神上有时似乎不大正常,性格有些古怪,当她遇到难事、悲哀的事时,她即使当时在笑也会突然大哭起来,别人不管怎么劝她都不管事,可过不了一会儿,她又会突然止住哭声,自言自语的唠叨。马可群的眼睛大大的,单看她的脸还有些模样,但腿特别短,臀部比较大,身材太不匀称。而她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是谢家庄女生中的第一美女,不过,不管男生、女生谁也不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魏士狭是初二、六班的学生,同班的有王淑玲、张凤茹、顾美玲和姚桂荣。魏士狭模样长得一般,个子在女生中算是比较高的,但罗圈腿比较严重,走起路来两条裤腿总是叉开的。这个人很有心计,是个干事比较认真的人,虽然她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她在女同学中还算是能说的、能管点事的人。在安排女生睡铺时,谁都想把自己的铺盖放在靠近窑外边的地方,而她一直等别人放完了铺盖,才把自己的铺盖放到了最潮、最湿的窑后边,她的这个举动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王淑玲的家境非常困难,一个女儿家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女装,她来插队时穿的竟是父兄的衣服,外表看好象是新的,其实是染了色的旧衣服。正是这困难的家庭条件,促使她早早的就学会了缝缝补补、料理家务,在我们这个知青点她的针线活谁也比不了,女同学们都把她当师姐。王淑玲性格外向,心直口快,敢说、敢干、能张罗,爱管闲事,她在女生中算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张凤茹和吴宝荣的家住在一个村,是多年的老邻居,两家大人的关系一直相处的不错。张凤茹那年十八岁,她性格直爽,快言快语,举止天真烂漫,象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她的小名叫丫头儿。张凤茹、吴宝荣和马可群是发小,三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顾美玲性格特别古怪,很少见她有个笑模样。她特别不爱和别人说话,你不和她先说话,她绝对不会先和你找话说,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一样对待,所以,她家和她本人的情况很少有人知道。有一次,我向她询问情况,她似乎有戒备的心里状态,爱搭不理的,问一句,说一句,一个字也不多说。但是,这个人还是比较老实的,平时不言不语,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从来没有不服从领导的事,顶多就是脸色不好看而已。她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观赏字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1:1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27 11:15 编辑


     姚桂荣性格外向,快言快语,嗓门特别大,说什么话也不动脑子,张口就来,不管不顾。
       李殿英、李芙蓉、王合莲、张京平和曲国胜都是初二、七班的同学。李殿英和李芙蓉是亲叔伯兄妹,他俩同是属牛的十九岁。李殿英虽然个子不算太高,但身体特别强壮。李芙蓉是女同学中年龄最大的,比较爱说,不管这事和她有没有关系,她总爱得吧得吧。
    王合莲会做针线活,这在女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她人也很爱干净、是个挺勤勤的人。
     张京平的父亲原是中南海中央警卫团的保卫干部,后来奉命调到西藏工作,他是解放初期最早的援藏干部,一直在西藏的那曲地区工作,担任交通局长。她的亲生母亲早逝,继母陪她的父亲也在西藏工作。她在北京的家只有孩子们在一起,三个孩子都住在学校,生活上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养成了特别倔强的性格。
     别看她是革命干部子女,但她生活非常俭朴,穿戴从不讲究,爱穿她爸留下的旧军装。张京平性格直爽,说起话来快言快语,一般情况下她不急,可她的倔劲儿一上来,总爱和人大声的嚷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和人吵架呢!张京平中等身材,脸上的肉皮儿白里透红,但她的腿脚似乎有不小的毛病,走路使劲的往外撇八字步,身子总是摇摇晃晃的。此外,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毛病,眼神儿不大好,视力特别底,平时总是眯逢着眼睛,为此大家给她起了张瞎子的绰号。
     曲国胜那年才十六岁,是我们知青点里年龄最小的。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不允许干活的童工呢!可在那个年代年龄这么小的学生上山下乡何止万千。曲国胜个子矮矮的,黑黑的脸膀,平时爱穿父亲留给他的旧军装,由于自己是军人出身,脸上总带着比别人优越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1:16:13 | 只看该作者

     张红是初二、八班的学生,说起来他的身事最不幸,父母早逝,是她的姨妈靠给人家缝缝补补把他拉扯大的。张红身材不高,黑黑的脸庞,人长的倒还端庄,别看他家里穷,经常穿带补丁的衣服,可他什么时候身上都是干净整洁的。张红在我们这群知青中算是一个有才的人,他写得一手好看的钢笔字,毛笔字也很有功底,他在学校就是个出了名的学生,一提起张红,没有不知到的。来到谢家庄后,大家感到这个人与众不同,整天阴阳怪气的,他看人时总是略低着头,很多女生都不敢正眼看他。张红这个人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很少见他与人搭帮结伙共事。
     曹星华是高一、一班的学生,年龄二十岁。我原来并不认识他,后来说起他在学校住宿的事,我才对他有了些印象。有一次,学校组织查卫生,曹星华的被子又黑又亮,被搭在宿舍楼的大门口展览,可见这个人不大讲卫生。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脸就不大干净,好象没洗过一样,脸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疙瘩。曹星华个子不算高,身子单薄,走起路来与众不同,可能是体格弱的原因吧,走起路来脚一撇一撇的,身子一摇一晃的。我们刚凑到一起,大家就不约而同的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老婆子。曹星华是个比较窝囔的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他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过,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但他偶尔也敢发脾气,为发泄他的不满,做事也是狠巴巴的,让人不可思议。
      米清海是我们知青点唯一的初三年级的学生,性格外向,比较直爽,说话口无遮拦,说话有时有点结巴。他身体健壮,爱干活,不惜力,什么农活他都爱问、爱学。米清海和孟祥清的家住在一个村,两家大人的关系处得也很好,他俩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插队是大人们的主意也是自己的意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6 11:44 , Processed in 0.24901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