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西荆村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噩梦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
发表于 2015-10-5 20:02: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刚刚入学时是篱笆墙,细竹竿编的。后来是砖墙,露着一条条的空隙,不是很高,高年级同学有的就可以爬过去。我们毕业后,墙就高了,两米往上,估计小学生是没有戏了。在东墙靠北有一个小门,从那出去不远就可以到商场,我也走过几次。学校北墙外是果园,规定不让学生出去,我是好学生,真就没有出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17:5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5 18:02 编辑

(续前)
     校长和书记又把整修学校的美好计划向蓬勃详细说明,将美化校园的任务直接交给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还给他一个总务处副主任的官衔儿。
    后来蓬勃才知道,总务处正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他这个副主任只是一个便于称呼的官名,不算干部,其实就是个普通职员,还不如修理门窗的木工师傅拿钱多。
     蓬勃在部队是团政治处干事,大小也是连级干部。现在一转业,等于连降两级,连排级都不是了。
     当不当官儿,对蓬勃来说并不重要,他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把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
     蓬勃的具体工作有两项,一是带领总务处工人维修校舍以及教学设施;二是带领劳动班修整校园,种草、栽花、植树、绿化环境。
     他请来市园林局的园艺工程师,进行美化校园的设计。按照设计图挖水池,装喷泉,做假山……
     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蓬勃真的把立新学校整修一新,建设成了一个黄土不露天、四季常青、花草满园的“大花园”式学校。一举获得海淀区花园式学校的称号。
     校长、书记对蓬勃十分满意,很欣赏他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在教职工的眼里,蓬勃似乎是校领导的“大红人儿”。
能够与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工作,并且取得成绩,本来是一件好事,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一年,校长换届,林校长走了,新来一个张校长。
     在张校长的眼里,林校长大搞绿化美化校园的举动是“不务正业”,是抓错了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蓬勃这个林校长的大红人、干将,自然成为张校长要排除的“异己分子”。蓬勃明显感到来自新校长的冰冷压力。
     蓬勃“总务处副主任”的头衔没有啦,变成一个地道的打杂工。
     这是怎麽回事?蓬勃很是不解。他并不知道张校长与林校长的工作观点不一样,才造成这种局面。蓬勃只是苦苦思索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整修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该走啦?可是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他对立新学校产生了感情。这一草一木,这满园的鲜花,这平整的操场,这整洁明亮的教室……校园里没有一处不浸透着蓬勃的汗水,没有一处不回荡着劳动班的欢歌笑语。蓬勃把对香山慈幼院的报恩思想完全转移到立新学校,刚刚有一点起色,他怎么舍得离开呢?
     有一次正赶上张校长和蓬勃同值夜班。蓬勃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他要和张校长好好谈一谈。
     蓬勃十分坦率地向校长汇报思想:“我当兵十几年,虽然现在已经转业,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性仍然存在。我的原则是:在家围着老婆转,上班围着领导转。以前我绝对服从林校长,现在我绝对服从张校长。请您相信我,我是校长最好用的一个兵。”
     蓬勃的表态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诚恳和单纯,让张校长觉得此人可用。
     张校长上任后,也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他要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提高水平,而不是像林校长那样做一些表面文章。立新学校还保留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和高中四个部,他想从根本上恢复原香山慈幼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教育模式,将立新学校办成一个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色的学校。
     不久张校长找蓬勃谈话,表示想让他发挥懂基建工程的特长,负责学校房屋修缮,特别是更新老旧的水、暖、电设备、更新供暖锅炉设备,改善供暖条件。
     另外还要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一座教学实验楼。
     得到校长的重用,蓬勃又恢复了活力,这些工作对蓬勃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他轻车熟路,不出两年,校舍面貌一新,水、暖、电全部进行更新。特别是冬季供暖,室温由从前的12度提高到20度。教学实验楼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立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张校长对蓬勃的工作非常满意,他又当上副主任,成了张校长的得力干将。
     这一天,在校长办公室张校长对蓬勃布置新的任务:“我自从来到立新学校,就一直想着一件事:‘立新’这个校名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不但名字不好,而且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区里排名落后。我想改变落后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挖掘一下我们自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原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那些成功的经验。
     我想从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入手,以此作为契机,实行教育教学改革。
     蓬勃,你和董副校长一起,组成一个香山慈幼院研究小组,这段时间放下其他工作,专门收集和研究香山慈幼院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记载。
     这个任务很重要。如果有了眉目,及时向我汇报。”
听到这里,蓬勃喜上心头。原来张校长也是有大志向的。恢复香山慈幼院,蓬勃虽然没有想过,可是听张校长这么一说,立马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大事。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
发表于 2015-10-5 07:21:20 | 只看该作者
西荆村民 发表于 2015-10-4 23:33
看到晋阳秋和天蓝的回帖,很感动。没有想到我刚刚发帖第一天就有如此强烈的反响。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原本不 ...

       我们本来就是朋友,现在相会于三晋大地。   ——西荆村民

       对呀,我们本来就是朋友,现在相会于三晋大地。大哥的文引起我的回想,温馨幸福,好想回到北海去划船。我们这里市内还没有比紫竹院的湖面大的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
发表于 2015-10-5 07:14:52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学校的位置离马路都很远,大约是图安静。于是同学们多在甘家口或者在商场(甘家口商场)站下车,走到学校。其实还可以坐一站车,门前有35、36路,从甘家口坐到白堆子站。可是都是郊区车,数量少,况且听说郊区车票贵,所以坐的人少,大家走这一段路的比较多。从马路到校门也不近,后来马路边盖起了楼房,把学校和马路隔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23:33:5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晋阳秋和天蓝的回帖,很感动。没有想到我刚刚发帖第一天就有如此强烈的反响。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原本不认识的我、你、他联系起来,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思维,共同的喜怒哀乐,还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本来就是朋友,现在相会于三晋大地。
老兄弟,老校友,老插友,向你问声好!
说起进香山慈幼院,我那时才一岁多,什么也不记得,是后来听我父亲说的。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不愿进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至香山,占用了香山慈幼院的校舍,把香山慈幼院迁到西安门大街26号(现在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先是由军队接管,后来由北京市政府接管。我的父母都在公安纵队,刚接管的北京乱的很,根本就顾不上照顾孩子,于是我被送到那里的幼儿园寄养,那时不收费。
54年由国务院出钱,在白堆子建成新的校址,香山慈幼院从西安门迁到白堆子,仍然保持私立学校的性质,所以收费很高。那时我转到公安部六一小学,是公立的全寄宿子弟小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板凳
发表于 2015-10-4 21:24:09 | 只看该作者

           母校啊?缘分啊!又看见好朋友了,又都在山西插队,世界那么大,网络又如此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沙发
发表于 2015-10-4 19:45:2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入学考试是五个问题:我们的国家,从一认到十,路口的红黄绿灯,家的大概位置和到学校来干什么。后来我问过同学,出题很随意,都不尽相同,但是都不难。而家长必须清楚,这里学费高的一般人不能接受,住宿伙食文具书本等等,每月要二十多块钱。我上中学后,面对几块钱一个月的伙食费,按学期交的住宿费和学费,真是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23:55:48 | 只看该作者
  大哥,缘分啊!又是我第一个回帖,而且香山慈幼院是我的母校。我离开她很久了,但是我记得她的位置,她的布局,她的历史,他的成就。66年我回去过一次,老师没有见到,学生有几十人。6年级的看似头头的孩子给我们讲了“造反”经过,我心疼主楼三层那点书,都被当做封资修了。临走劝了几句,挑挑好书,别都糟蹋喽,不敢深说。
  今天晚了,明天再聊,小学没有乱七八糟的那些事情,没有阴影,特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9 12:37 , Processed in 0.2360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