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军的文学世界(转帖)

[复制链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1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2 06:19 编辑
然而遗憾的是,上海并没有张开双臂,以现代都市的胸怀热情欢迎两萧的到来。当萧军和萧红领略了低等舱的恶劣环境、走上甲板望着眼前的上海码头时,竟没有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轮船走上岸,一股举目无亲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于是,因未能及时见到鲁迅先生而产生的焦急心情,使得萧军发出了这样的抱怨:“我们是两只土拨鼠似的来到了上海!认识谁呢?谁是我们的朋友?连天看起来也是生疏的!”事实上,萧军对来到上海后没有马上见到鲁迅先生所发出的牢骚,完全是由于对鲁迅当时的处境缺乏了解所致。几十年过去后,萧军仍在为自己当年怀有的疑惑情绪感到内疚。他忏悔道“当我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期以后,我才知道了自己所知道的上海政治情况,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已,事实上的险恶与复杂,是在想象以外的。”当时的鲁迅,已被当局通缉几年,自然处理起事情格外小心谨慎。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当你尚未了解对方时,绝对不可贸然行事,这并非摆架子或出于大人物的矜持,而是因为现实环境过于残酷了。尽管如此,鲁迅依然及时地给他们回信,只不过提出见面的事,应当“从缓”。鲁迅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他希望通过“从缓”来进一步加深对两萧的了解。与此同时,他的真诚与关怀又是不容置疑的。与前一封回信才相隔一天,鲁迅便又复信给两萧,其中特别提醒他们要警惕“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得很,非小心不可。”并再次发出友善的信息:
   “我想我们是有看见的机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2 06:19 编辑
这里,有一点似乎需要特别指出,真正使鲁迅对两萧的印象产生飞跃性变化的,看来是基于萧红的一次天真的“抗议”。鲁迅曾在信的末尾加上一句“吟女士均此不另”,不料萧红对“女士”一词表示不满,她坚决反对鲁迅这样称呼她。这一“抗议”,从根本上改变了 双方一直保持的礼貌拘谨的态度,气氛似乎一下子变得融洽了。在下一封信里,鲁迅便半开玩笑地问道:“悄女士在提出抗议,但叫我怎么写呢?悄婶子,悄姊姊,悄妹妹,悄女……都并不好,所以我想,还是夫人太太,或女士先生罢。”从现在起,鲁迅开始用调侃的语调 来写回信了,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由此而产生的疑问是:当时萧红所提出的“抗议”,是真的属于幼稚,还是出于一种女性的机敏?看来我们无需对此进行深究了,其中有一点是确凿不移的,那就是萧红的“抗议”,使鲁迅对这位女性产生了相当的好感。他似乎已经发现 了这位尚未晤面的青年女子身上有着某种可爱的品质,否则,他便不会在信的末尾,继续制造出一个“俪安”的小花样,并打上箭头问萧红对这两个字抗议不抗议。其实,当年两萧是太急于见到这位幽默的前辈了,从他们到上海给鲁迅写信求见,到鲁迅以诙谐的笔调给二人 回信,中间才不过十来天。虽然表面上鲁迅仍在说着“青年两字,是不能包括一类人的,好的有,坏的也有。但我觉得虽是青年,稚气和不安定的并不多,我所遇见的倒十之七八是少年老成的,城府也深,我大抵不和这种人来往”,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已开始考虑如何安排 与两萧的会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1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2 06:20 编辑
11月30日,对于萧红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的喜庆之日,他们终于等到了与鲁迅相见的那一刻。根据约定的时间,两萧准时来到了内山书店。出入意料的是,鲁迅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这使萧军萧红简直有点不知所措。鲁迅迈着缓慢的步子走过来,平静地问道:“是刘先生悄吟女士吗?”二人迷乱地点着头。接着,先生便引导二人走出书店到一家不远的咖啡店。也许,按照两萧本来的设想,与先生初次见面的一刹那不应是这样的,他们可能要说上许多问候语,场面也会比眼前发生的热烈。然而,刚才发生的一幕却是如此的朴素,如此的自然,多余的寒暄和客套都被省去了,这使两个人一下子便回到了本真状态,不再感到有什么拘束。特别是当萧红望着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原来竟是出奇的平和与充满善意时,那横亘在大人物与无名之辈之间的界限顿时消失了。萧红注视着眼前这位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的老人,他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髭,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后来萧红曾特别描述过先生特有的那使人“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目光。尽管鲁迅的外表与萧红想象的可能有所不同,但先生给她留下的印象仍是深刻而难忘的,这就是杰出人物身上所特有的素朴和自然。他们从不靠什么精心的包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而是以极度的坦诚赢得你的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18:41 | 只看该作者
初次见面可以说是极其令人愉快的。鲁迅先生喜欢萧军萧红的纯朴爽直,而萧军萧红呢,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不由自主地倾倒在鲁迅面前。为了使这次会面的气氛更加和谐,鲁迅可以说做了精心安排。不久,夫人许广平领着儿子海婴也来到了咖啡店。萧红感到与许广平真是一见如故,特别是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很快就和萧红混熟了。后来,许广平曾以满怀诗意的笔调描述过这初次的会面,“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们初次会着两个北方来的不甘做奴隶者。他们爽朗的话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着,战斗,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0:17 | 只看该作者
临了,先生又取出20元钱送到两萧面前,这使萧红萧军激动万分。出于对导师的热爱和关心,第一次会面后不久,两萧便怀着不安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以表达对鲁迅健康状况的忧虑。关于这一点,鲁迅显示出他一贯特有的达观态度,指出这是自然法则,不必为此而悲哀。其次,鲁迅回信中更多是对两萧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当他看到两人目下正处于一种焦躁状态无法工作时,提出了如下忠告:“我看你们的现在的这种焦躁的心情,不可使它发展起来,最好是常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社会上的情形,以及各种人们的脸。”毫无疑问,在先生忠告的背后所包含的无限情意,两萧是深深体会到的。
  从此,在鲁迅的引导下,萧军和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而他们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则对日后自身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1:11 | 只看该作者
            一见永固师生情:萧军萧红与鲁迅的第一

    悄吟和三郎(注: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由于一时打不开局面,手中仅有的几个钱很快便用完了。写出的文稿无处发,寄给鲁迅先生的稿子,什么时候发出来也在不可知之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坐吃山空,他们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想求鲁迅先生给介绍个工作,这是长久的安身之计;另外一个是向鲁迅先生求借,以解燃眉之急。关于介绍工作,鲁迅先生回答得很干脆:“工作难找,因为我没有和别人交际。”关于借钱,鲁迅先生也回答得很干脆:“我可以预备着的,不成问题。”鲁迅先生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想着要当面考察一下这对年轻人。于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鲁迅先生给萧军、悄吟写了如下这封信:
刘 吟 :先生
本月三十日(星期五)午后两点钟,你们两位可以到书店来一趟吗?小说如已抄好,也就带来,我当在那里等候。那书店,坐第一路电车可到。就是坐到终点(靶子场)下车。往回走。三四十步就到了。
此布,即请
俪安。
迅上十一月二十七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2:16 | 只看该作者
接到这封信,像在青岛接到鲁迅先生的第一封信时一样,又激起了这两位年轻作家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就像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又将一下子见到母亲一样,他们想象着母亲现在又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们把两个脑袋紧紧地贴在一起,共同在想象中描绘着鲁迅先生的容貌、仪表、风度。悄吟孩子般地问:“三郎,你说鲁迅先生是高个儿还是矮个儿?”萧军像早就认识鲁迅先生似的,不假思索地回答:“高个儿!那还用说,顶天立地大丈夫吗!”大概悄吟对萧军的话是确信无疑的,她没半点儿不相信或想争议的意思,便又孩子般地问:  “你说先生是胖子还是瘦子?”这回萧军边想边说:“胖是不会太胖,因为先生说过,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哨吟猛捶了两下萧军的脊背说:“你可真会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两个人就这样兴致勃勃地瞎猜一气,又把信展开来,一个字一个字地重读着。读完,萧军抚摸着悄吟的留海儿,像慈父般地说:“小孩子,就知道傻高兴,还不知道靶子场在哪儿呢!”说着便去拿他们一到上海便买来的市区交通图,悄吟却说:“看那没用,先生告诉得明明白白的,坐一路电车,坐到终点就是靶子场,再往回走三四十步,见到书店就是了!”萧军一听,觉得真是那么回事。便破颜一笑说:“人的聪明说不上在哪一件事情上表现出来!”悄吟有些骄矜地说:“如果这个人真正是个聪明的人,那么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可以表现出来!”萧军又服输似地说:“你说的对,你说的对,你是真正聪明的人,你是真正聪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3:16 | 只看该作者
二人不再逗嘴,又读起那封信来。
    十一月三十日,是上海难得的一个冬日的晴天。虽然风里仍含着水雾似的湿气,但是晴空的太阳却给这冬日带来了异样的温暖。悄吟和萧军要去会见他们久仰的一位伟人了,换换衣装吗?按常理是应该换换的。因为衣装可以表明一个人的身份,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它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俗话说:“远敬衣帽近敬财吗!”可他们身无分文,囊空如洗,他们不是正在向鲁迅先生借钱吗?用什么来打扮自己呢?他们这样想了一阵,说了一阵之后,萧军说:“一个流浪人,怎么能像阔人家的少爷、小姐那样?原来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这样给先生的印象就更真实。”悄吟也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像萧军所说的那样。于是他们都仍穿着从青岛来的那身“粗野得可以”的装束,于下午两点,准时来到了鲁迅先生指定的见面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4:07 | 只看该作者
几天来,他们就共同想象着鲁迅先生的形象,悄吟完全相信萧军所说的是完全准确的:先生一定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巨人形象。可是一见面,两人都惊讶不已: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原来是一位身材矮小,面目清癯,唇上留有厚厚的一绺黑胡子的老人。若把他身上新着的黑长袍换成短袄,和他此刻脚上穿着的青帆布胶鞋一配,简直是个道道地地的乡下老头!但这两位从伪满洲国来的年轻人又细细打量了一番之后,觉得他们刚才的印象是完全错误的:先生两眼的神采是逼人的,看人,好像一眼就能看透人的五脏六腑。因此,使这两位年轻人又敬畏地出了一口长气。先生手里拿着一顶旧毡帽,腋下挟着一个黑绸子印花的布包袱。见面之后,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鲁迅先生便把这两位年轻人领出了内山书店,来到了一家小吃茶店。这家小吃茶店设在老靶子路,只有门面一间,在门面里面设有客座,座位不多,时常很安静,加上光线也不充足,显得有些冷清。这是鲁迅先生约会客人的固定地点。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是这里的老板是犹太人(或许是白俄人),对中国话听不太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93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6:24:59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坐定之后,鲁迅先生先关心地询问他们来上海住得习惯不习惯,没等悄吟说,萧军便抢先说:“就是觉得冷一些。北方的冬天虽然比这里要冷多了,但屋里暖,有炕,有炉子,城里有暖气。上海不同,外边怎么冷,屋里就怎么冷,所以有时觉得比北方冷。”鲁迅先生深深吸一口烟说:“北方靠外界给身体取暖,南方不一样,得靠自己身体给自己取暖!”萧军和悄吟都感到奇怪,不知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初次见面,又不能唐突贸然去问,只得等待先生回答。先生一眼看出了两人的疑惑,便朗朗地笑着说:“吃辣椒!吃辣椒有时会辣得额头冒汗,全身自然跟着也就暖了!”悄吟和萧军先笑起来,鲁迅先生又跟着笑起来。正笑着,许广平先生携海婴进来了。鲁迅先生把许广平和海婴介绍给萧军和悄吟。悄吟第一眼看见许广平那高高的个子,便一下子想起了那死去多年的母亲。是许先生高高的个子还是她的模样?不知怎么悄吟觉得许先生长得非常像她的母亲。她仔细打量着,觉得越打量越像,于是低下了头。海婴这孩子也许是这吃茶店的常客,全不把客人放在眼里,围着桌子转起来没完,并不时地和爸爸、妈妈说着话。是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萧军和悄吟一句也听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8 00:21 , Processed in 0.188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