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蓝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珍(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1 08:00
村里实行工分制,
李珍一半凑合拿,
背后挑唆讲坏话,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08:27:24 | 只看该作者
七、
一晃,时间过去了一年,李珍来到浙江农村务农已是一年光阴。在这一年中,李珍上海乡下的频繁来往。有道是“一只蟹爬爬也会瘦的。”可想而知李珍频繁往返于上海、浙江两地,即便再节省,往返车旅费总是省不下的,再说了李珍是个会花钱的小女孩。尽管她并没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李珍每回回到上海母亲身边。母亲总是耐心的安抚她,让她安心于浙江农村的生活。因为上海城市的形势依然严峻,非但没有任何改变,而且全国上山下乡的形势更是赤色得无与伦比。之前66届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有上海61%的工矿名额;67届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有39%的工矿名额;李珍这一届68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安排方向有了突破性的赤色表现——100%,上山下乡一片红;下一届69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安排方向不仅维持上一届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一片红的既定方针,而且大力宣传坚持上山下乡方向永不改变,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大好形势”。


天空一时布满了红晕,人们像被红晕蒙混了脑袋,迷迷糊糊,痴痴呆呆。上海大街小巷时有亲人护送知青踏上农村征途的情景。若家中有子女是知青的,父母不将他们送到农村去,父母便有被打破饭碗的风险。那种不一样的敲锣打鼓,思想工作,简直能把人搞疯不可。形势越来越赤色、疯狂,一片红色恐怖笼罩在上海的街头巷尾。


李珍每回回到上海,母亲——王娟总是说“妈妈也没得办法,妈是想把你留在上海,但是你看看这形势,能行吗?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这么一家子人,你不去乡下有什么好办法呢?”每每这个时候,李珍听着母亲叹苦经,她还能说什么呢?这是摆在她们面前的事实,容不得你有什么另外的想法。尽管李珍这小女孩有点小心机,也不是太善良的人,但是她总敌不过大气候降临的威势。


中国的政治运动往往从骗人、坑人开始,到整人、害人结束。历史上历时2年半(1950年6月——1952年年底)的土地革命(土改)运动整倒了一批农村中的地主能人;历史上历时10年半(1969年1月——1979年6月)的上山下乡运动却是殃及了更多的贫民百姓,其中遭受祸害最深的是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他(她)们其中的一批人至今在水深火热中煎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与农民结合,干一辈子革命是那时代一代青年的豪言壮语。这一代可悲的知青中,有那么一部分头脑发热的青年人,他们是听话的羔羊,然而带给他们的是一生的坎坷,一生的酸痛,一生的泪奔。


上山下乡运动所需花费的时间就像现在的动迁运动一样,有一个过程,起码有一至两年的时间。因为决定人生命运的大事,总不能马马虎虎,一天两天完成整个流程。组织需要开展思想、宣传、动员各项工作,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67届初高中毕业生是在68年年底或69年年初开始上山下乡的;68届初高中毕业生是在69年年底或70年年初开始上山下乡的;69届初高中毕业生是在70年年底或71年年初开始上山下乡的。李珍在70年这一年中频繁的往返于浙江农村与上海,正是上海69届初高中毕业生安排去向一片红,红色恐怖气氛、情景弥漫之际,这不由得母亲更坚定了选择让女儿去到浙江农村,这条路是正确的观点。


为了让李珍安心于浙江农村,王娟将上海另外几个子女的生活费开支作了进一步的紧缩,省出一些钱让李珍花销。李珍每回回到上海,母亲除了给她生活费,让她转交给姨妈,并且还给了女儿一定数额的零花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8:06:25 | 只看该作者
八、
时间是在70年,下半年秋收冬种的农时季节。初次寒潮侵袭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三天后,深秋初冬交替的暖阳普照大地,天空瓦蓝瓦蓝,无风无云,靓丽得就像大海的色彩,纯洁、生动。这是秋收冬种的好气候,是世代农民在下半年需要与天地斗争的农忙时间。


早晨,生产队队长吹过出工哨子,生产队社员集中在生产队的大仓库场地上。队长开始分配各位社员的具体工作,社员听从队长的分配。吴祥荣等四位主劳力的壮年人分别被分配到圆沟头、祁家河东西两头撵河泥;吴宝奎等四位主劳力的青年人分别被分配到附近镇上的供销社卖余粮;另外有一部分男主劳力与大部分女主劳力的社员被分配到已经收割完毕的空白地中平地、整地、做地沟;老弱辅助劳力的社员被分配到油菜秧苗地中拔油菜秧苗,让大多数女强劳力的社员栽种油菜。


有道是“江山好移本性难改。”这话在某种场合下,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李珍贪吃懒做的本性印证了这话的实在性,哪怕人们有时很不情愿接受这句话在自己身上的对照与运用。


李珍大手大脚花钱,不注意节约,尽管她能说会道,但不能干。可惜的是她的能说会道并不能成为价值体现,兑换有形资产。更令人心寒的是,她的能说会道使人反感,非但不能树立起她的正面好形象,反而让她在群众的影响越来越不好。


每个人有不同程度的本性,其实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花钱,不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不会花钱。这人的本性太贪吃懒做,他或她即便不会赚钱,他或她花钱的本领却是越来越高超,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精湛;这人的本性与贪吃懒做,不做朋友,他或她即便会赚钱,经济条件较好,会过日子,同样会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便让他或她使劲花钱,他或她不会,也不干。如果让他们乱花钱,便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心疼。所以说人的本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作为与产生劣迹的可能,并且很难改变。


前两个月,李珍将自己每月的生活费交给了姨妈。这两个月,李珍又没有多余的钱,将自己的生活费交付给姨妈了。李珍的老毛病又重犯了,她时不时的买这买那,不考虑这些商品该不该买,这钱该不该花。她不看看自己的经济来源与支出是否平衡,是不是入不敷出。量力而行在她脑袋中的概念、意识似乎不仅单薄,而且可以说简直是无知与荒诞。她身边的银子又接不上她花销的需求了,于是她又故伎重演,想出了赖交每月应该交给姨妈,自己必须交付的生活费了。就如一个家庭主妇,不会过日子,不会安排生活一样。李珍一个月的生活费银子,在上半个月,就花完了。那么下半个月她不可能饿着肚子上吊,于是她必然东拖西欠,想方设法赖钱、借钱,维持生活,这样的日子能好过吗?!


今天,队长安排老弱组社员拔菜秧,李珍不想出工。人坐在菜秧地中,双手直接触碰秧苗,她怕冷。她想到街上去玩,要吃要喝要买东西,当然得花钱不是。怎么就应了这句话,越是不会赚钱的人却越会花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难看出一个人会不会算计,安排生活,过日子,因为那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此时她以为宝奎表哥已经外出了,于是她在到街上去以前,姨妈还未走出家门,出工的时候,开腔说话了。


“大姨妈,这个月我的零花钱所剩无几,我的钱不够用了。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欠你一下,不给你了,下个月一起给你。因为今天我要到街上去,买些生活必需品。”李珍拉着姨妈的手,轻声说。
“珍儿,你今天不出工了吗?至于生活费的事,没事。你钱不够花,这两个月的生活费就不要给我了。”王宇说着话,没有让外甥女出工,只是说“珍儿,记得早些回家。”其实李珍的生活必需品,大姨妈的家中一直有配备的,诸如毛巾、牙刷、牙膏、肥皂、油盐酱醋等等物品。
“大姨妈,我知道了。我去街上一会儿,便回家了。这生活费,我在下个月会一起给你的。”李珍在与姨妈说话的时候,哪想到宝奎从外面回到家取钱。因为宝奎口袋中钱带得不多。李珍与母亲的对话被宝奎听得一清二楚。
“妈妈,你怎么总惯坏李珍。她说的话会算数?她骗你,这两个月的生活费下个月一并给你,你还相信她?她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她一直骗你,你怎么老是被她骗,还相信她。妈妈,你这是纵容她,是害她。”宝奎把母亲拉到一边说。
“宝奎,她毕竟还小,你是她的哥哥,别老是斤斤计较,老掮她嘛。”王宇压低声音跟儿子说。
“她比我小2岁,如此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不受约束,不听管教,这以后如何了得。”
“宝奎,你别再说了,被她听到了,难免又是一场狂风大雨。你是知道她的性格与脾气的。”
“妈妈,我就要说,你这样惯她不好,我们为什么要养着这样一个贪吃懒做的人。”
“宝奎,快别说了,快忙你的去吧,还有三个人在船上等着你呢,快去吧。”母亲说完,宝奎才走出了家门,和着那三个男青年去到生产队的仓库场上。他们从生产队仓库内,将生产队的稻谷一袋一袋的扛上了农用挂桨机水泥船中,小船载着生产队的余粮——稻谷与他们四个男青年,向着小镇供销社的方向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906
24#
发表于 2015-2-2 08:31:22 | 只看该作者
队长分配做活计,
李珍偷懒不想去,
拖欠姨妈生活费,
表哥看得好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9:44:5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2 08:31
队长分配做活计,
李珍偷懒不想去,
拖欠姨妈生活费,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08:50:49 | 只看该作者
九、
再说,今天李珍兜中装了一点钱,自然不想出工,想去街上潇洒一下,逛一下街,兜一下风,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李珍离开家后,即刻搭上了公路上的拖拉机,到达小镇。因为那时农村没有公交车辆的营运,由于宝奎在水泥挂桨机船上作业,李珍没有搭乘卖余粮的农用船前往小镇,她怕宝奎干涉她的自由。


李珍到达小镇,出这家店,进那家店,在小镇街上溜达起来。她这儿一看,那儿一瞧,看看商店里的那些五颜六色的货物,心里着实喜欢。她感到这也好,那也好。商店中的糕饼水果,服饰、皮鞋、拖鞋等等商品吸引着她,好像在呼喊她,她的脑袋像条件反射一样相呼应了。于是她口袋中的银子叫唤了,心动不如行动。接着她动作了,买了吃穿用,一大堆的各种商品、货物。


李珍的经济实力并不允许她如此疯狂购物,要知道那是在国人普遍贫困的年代。一上午的时间,李珍的花销早已超出了她本人经济承受的能力,她将母亲给她几个月的生活费、零花钱花了个所剩无几。中午午饭时间到达,她手提大包小包的各种商品来到全镇最大的一家国营饭店,准备就餐。


有道是“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碰头。”吴宝奎与李珍这这一对表兄妹冤家,就在这全镇唯一最大的国营饭店毫不含糊地打了照面,而且这时俩人谁也不避谁,谁也不愿离开国营饭店。他们各自心想“腿生在我的身上,我愿意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谁怕谁啊。”


四人男青年是出差工作,宝奎他们一行四人开开心心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中午时间到国营饭店享受口福是理所当然;李珍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小镇游玩,花费自己的经济也是没人可以指责的。但是她赖掉每月的生活费,让大姨一家承担理应李珍本人负担的生活费用,怪不得宝奎有意见了。


这两个冤家在家的时候,要么互相不理不睬,要么就是掐架对骂。他们居然在小镇上又碰到了一起,当然他们俩人是不太愿意坐在一起就餐的。不过还有三个人是他们一个村的人,李珍爱热闹,她没有因为宝奎在座的原因,而在另外处就餐。


宝奎他们四个男青年点了6个菜,摆上餐桌。李珍端上她买的两个菜,与宝奎他们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吃将起来。宝奎看不惯李珍贪吃懒做的习惯,更看不惯她一个女孩子专门喜欢钆男人的淘伴,吴宝奎不顾表妹的面子开始指责表妹的行为。


“李珍,你不好好在家出工,跑到街上干什么?居然还在国营饭店吃饭。”
“就兴你在国营饭店吃饭,不兴我在国营饭店吃饭?”李珍不服气表哥的训斥,表哥不顾她的面子,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她。她感到很没面子,于是她言辞灼灼的开始反击。
“我们是出工干活,我们上饭店吃饭是完成任务后的需求。你是干什么?你哪像一个好好的女孩子,不愿好好干活,专门想不劳而获。没有能力赚钱,却总想奢侈乱花钱。”
“我出不出工,花不花钱,关你屁事,我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管。”
“你还好意思说这话,原本你的事是不关我的事,但是你自己手摸胸膛想一想,你的行为还与我家没关系吗?你不付生活费,吃我家,用我家,还与我没有关系吗?”
“你瞎讲讲什么?”
“你以为你的事情,人家不知道?告诉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已经知道这两个月的生活费,你都没有交付给妈妈,也只有我妈妈如此迁就、庇护你。”
“你也管得太宽了,我跟姨妈说了,三个月的生活费,下次一并给她的。我的事还轮不到你管。”
“你说的话什么时候兑现了,我太知道你的为人与行为了。”


“宝奎,这是你的表妹,在场面上也留一点面子给她嘛。”其中一男青年劝架说。
“她连夹里都不要,她还懂什么面子。她连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我妈妈是够给她面子了。可她几次三番不改老毛病,逼着我不说不行。”宝奎告诉那男青年。
李珍被宝奎的话击得像落汤鸡一样,心中愤怒异常。因为宝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怕伤人的硬汉子。他对表妹的印象一直不好,他们俩就像前世冤家一样在此地碰到了。宝奎对表妹的作为是忍耐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认为到达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这火气今天不管在谁面前总会爆发。这表兄妹之间,今天是像仇人一样,彻底撕破脸皮,成为敌对的俩人。


他们俩人谁也不愿低头认错,谁也不服谁。尽管另外三个男青年再怎么样劝解,也是无济于事。于是李珍端上两个菜,拿起饭碗,坐在另外的桌子这儿,快速扒完了碗中、碟中的饭菜,满腹委屈的回了家;过了一个时辰,宝奎他们四人在国营饭店吃得醉醺醺的,摇摇摆摆的站起来,离开国营饭店。然后四人下船,摇船也回了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906
27#
发表于 2015-2-5 08:39:48 | 只看该作者
跑到小镇胡乱逛,
几月费用全花光,
兄妹食堂见了面,
大吵一通各扬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20:5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5 08:39
跑到小镇胡乱逛,
几月费用全花光,
兄妹食堂见了面,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34:54 | 只看该作者
十、
一个人想要吃好,穿好,过好的生活,这是人的共性,这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一个人要懂得现在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处在一个什么历史时期与现实环境。自己有没有能力过上那种生活,应该清楚地知道,明白自己的处境。尽管美好的愿望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渴求的,但是现实的状况对于自己来说,很残酷,人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委屈求全。人们在这个社会中需要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便有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的可能。有道是适者生存,便是此意。这叫正视客观现实,不被无情的现实所抛弃。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安排能力,换句话说不会过日子,前吃后空,东借西借,甚至于借了钱不想还给他人,这样的性质便是将自己的幸福、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愤怒之上,除非别人愿意这样做。


话说回来,李珍还是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她在上海时,父母宠着她,尤其是母亲。母亲没让她干一丁点儿家务事,什么事情都依着她。她还是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的小女孩,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干活,而且脾气刁蛮、暴躁,容不得别人说一句,她感到不中听的话。


在常人的意识中,认为表哥与表妹的关系按理说都不会太差,表哥呵护表妹是想当然的事情。可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家庭中,表哥与表妹这两个人就像点燃了的两个火爆筒子,一碰就炸。也许是他们俩人的性格关系,都是火爆脾性;也许是他们俩人的年龄相差距离短的缘故,差不多年龄的少男少女爱吵爱闹。吴宝华表姐性格柔和、糯顺,与表妹李珍又相差7岁,她们俩的表姐妹关系如以柔克刚的形式出现,即便李珍做得再怎么样不成体统,也不会引起家庭大战。


70年代初,中国农村虽然普遍贫困。但是吴祥荣与王宇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这4个人都是男女主要劳动力。吴宝华、吴宝奎这姐妹俩早就辍学,参加农业劳动。他们姐弟俩的身体都强壮,早已是男女强劳力的农业社社员。所以他们家在几年前便建造好了5间崭新的七露头瓦房,在那时候,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已经不算是最差的了。那时候的浙江农村农民建造楼房几乎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有这5间新瓦房矗立在这宅基地上,吴家这中年男人也算没给祖宗丢脸。吴祥荣让老婆的外甥女住进吴家,生活、工作,也算风格高尚得可以了。


这5间瓦房是这样安排的,东面一间房子是吴祥荣与王宇的夫妻房间;东面房间后往北拖的一间是厨房间;整幢房子的中间一间是堂屋,也就是起坐间;西面一间房子是儿子——吴宝奎的房间;西面房间后往北拖的一间房子是女儿——吴宝华、外甥女——李珍她们俩人的房间。李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按理是很不错的。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得以维续,王宇将一日三餐安排打理得细致周到,井井有条,王宇对于一家大小的劳累,从没有二话;那时没有卫生设备,房间内新陈代谢的马桶倾倒洗刷都是宝华包干负责的事情,宝华从没有怨言;房间内的居住环境,床铺上冷热替换的床上用品也是王宇一手经心的事情;外面重头活儿,诸如分配粮食、柴火等搬挑之事都是吴祥荣义不容辞的事务。李珍在这当时农村中并不算太苦难人家的家中居住下来,然而她并不有一丝家庭温暖的感觉。因为当时的政策,国家对投亲插队的知青没有经济上的(包括工分按照男女强劳力计算)组织上的(包括上调名额、组织关心的等等事宜)呵护与待遇。尽管王宇母女俩对李珍不错。姑父对她不冷不热,没有感觉;李珍觉得表哥宝奎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专找事冲着她来。她认为这次宝奎撕破脸皮,不给她面子,这样无事生非是让她没法再呆在这个家中,无法在此地再生活下去。


于是李珍回到家后,直奔自己与宝华的房间,蒙头便睡;宝奎像没事人一样,一下午在朋友家玩。


吴祥荣、王宇、吴宝华三人收工回家后,各自干着家务事。吴祥荣去菜地浇水施肥,干重活;宝华帮着父亲去自留地种菜;王宇拾掇菜蔬,忙着淘米煮饭、烹饪菜肴。一家人分工不同,忙而不乱,可这家中有一男青年干完了集体活计潇洒玩耍;有一女青年不干集体劳动,在街上贪玩、购物,并吃了表哥一顿抢白,一气之下跑回家中,蒙着被子倒头便睡。


姨妈煮好晚饭,准备叫大家吃饭。她感到今天有点不对劲,怎么没有看到儿子与外甥女俩人。王宇正在纳闷之间,听见从宝华、李珍房间中传出一丝抽泣声,她赶忙跨进房间,随即说道“珍儿,咋的了,为什么啼哭。”她只见李珍蒙着被子,只顾低声抽泣。其实李珍是听见了姨妈回家忙活拾掇菜蔬,煮饭做菜的声音,于是她把头颅露出被子,哭出声音,这样才能引起姨妈的注意,李珍故作伤心哽咽说不上话。


“珍儿,你别哭,你说话,你告诉我,是不是宝奎说你了。”王宇说完,李珍还是不开腔,王宇又说“今天,你无论如何要告诉我,宝奎那不懂事的孩子,我非得好好的教训他。你现在起来,擦擦洗洗,然后吃饭。”


姨妈再三的劝解,给足了她面子,然后李珍将今天中午在小镇上的国营饭店,她与宝奎他们在小镇国营饭店相遇,发生经过的情形,一五一十,添油加醋的告诉了姨妈,她大说宝奎的不是,宝奎的狠心。宝奎与她吵架的情景被她描述得色彩缤纷,充满凶恶之景。


正在此时,宝奎听到了李珍的哭诉声,他心想“在这个家也只有我才能说句公正话,你们这些人的做法都是扶持邪恶,助长歪风邪气蔓延,这样下去只能把这个家搞垮了。现在这个人倒好,恶人先告状。”宝奎大声喝道“妈妈,你别听她在这儿胡说八道,她这个样子,你们谁都不说她,居然还庇护她。城里人吃着农民的,用着农民的,居然心安理得。她不懂过日子,也就罢了,但也不能侵害我们的权益呀。妈妈,她居然把你骗得头头转,她几个月不交付生活费,过后,她还会给你吗?她的本质我早就看清了,妈妈,你别再上当受骗了。她交不出生活费,不是确实有困难,而是她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我不愿意养着贪吃懒做的人,让她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
“宝奎,你给我住嘴,她是你的表妹,不是外人。”
“表妹就应该不劳而获,我就该无休止的被她侵吞个人权益吗?”
“宝奎,你瞎说什么,你越说越不像话了。”
“妈妈,我没瞎说。你这样包庇她的不法行为,她会越来越肆无忌惮的。”
“宝奎,珍儿从小在上海大城市生活,她不习惯农村生活。她毕竟年龄还小,花钱不节制,但你也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她,与她吵架呀,你得给她一点面子。再说了这家庭问题,我会处理的,她付不付生活费,有我这个妈在,你别在这儿瞎起劲。”
“妈妈,我这就要说你了。现在这个家将是我单挑独斗的时候了,你们两个人很快老了,会靠边站;姐姐明年就要出嫁了,我在这个家将是主心骨的作用与地位了。你们再这样庇护她,惯调她,只会越来越不识时务,成为傻蛋。她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成什么事了呢?”
“宝奎,你给我打住,你有没有完。珍儿,你给我起床,别生气,不吃饭不行。你们两个谁也不要说了。”
“大姨,你们吃吧,我不饿。”
“不行,饭一定要吃。珍儿,你听大姨一句劝,人是铁饭是钢,你起来吃饭。”
“在这儿呈什么能,用不吃饭向谁示威。”宝奎说
“你说别人不好,你自己又有什么好?你管好自己,我的事情还轮不到你管。”李珍还是不服宝奎,她说这话是针锋相对跟宝奎对着干。
“我与你至少不是一类人,我不会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因为你危害到我的利益,我不说能行吗?!”
“我什么时候抢夺你的劳动果实了?”
“你不交生活费,吃我们的,用我们的,不是抢夺我们的劳动果实是什么呢?你居然还多次欺骗妈妈,也只有妈妈会相信你的鬼话。”


俩人又是你一言我一句,王宇劝解,他们不听,正当俩人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宝华跨进了房间,说道“你们谁也不要说了,话越说越多,各自作自我反省。你们闹得全家鸡犬不宁,再这样闹下去,有什么意思。”宝华的话将全家人都镇住了。


此刻,从堂屋也传过从菜地回家,言辞不多的一家之主——吴祥荣的话语“活都忙不过来,你们都在干什么,声音这么强硬,斗什么嘴。王宇,饭菜做好了吗?大家别再说些没用的话,我们肚子饿了,宝奎他妈,快出来开饭,大家吃饭了。”


“祥荣,饭菜我早就做好了,他爸说得没错,大家吃饭去吧。”王宇说完,拉着李珍的手,让她出去吃饭。


最终李珍还是没有吃晚饭,她没有听姨妈与表姐的话,她没有领谁的情。她在房间闹了一晚上,姨妈、宝华怎么劝都没起作用。晚上,李珍闹够了,闹累了,闹饿了,吃了一些今天她从街上买回的食品。


第二天东方天上还没露出鱼肚白色,李珍便悄悄地起床了。她梳妆打扮,穿戴整齐,实在饿得有点慌,然后她去到厨房间随便抓了一点饭菜送进肠胃。她连同房间的表姐宝华都没有说一声,更不消说告知姨妈——王宇一声,便离开这个农屋。她带上仅剩下的最后一点去上海的悲惨盘缠,以及一些随身物品,轻手轻脚一溜烟的扑向通往小镇的公路,然后乘上通往上海方向的班车,直奔上海母亲的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906
30#
发表于 2015-2-6 08:44:45 | 只看该作者
回来兄妹还吵架,
全家说项劝不下,
凌晨想起回上海,
以为如此解决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4 16:36 , Processed in 0.2380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