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杏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老北京的胡同

[复制链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1#
发表于 2014-3-17 19:13:00 | 只看该作者


——按照原照片说明,该照片是从西单十字路口向西拍摄。如此说,该小楼不应是老工会大楼,应该是“原西单剧场”位置。

 

——问题:远方在建楼房是何物?

1956年,民族文化宫尚未建筑,长话大楼更没有,那建筑为何物?

——民族文化宫为1959年十大建筑之一,只用了一年就建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8
QQ
272#
发表于 2014-3-18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拍摄位置应该是六部口,近处矮楼应该是北京老教育局地界,远处是1956年苏联设计并动工的电报大楼。依据:

电报大楼的建设始末

北京电信局开始申请建设北京电报大楼是在1952年。转年,选定北京西单北大街作为楼址并开挖地基(现北京市西单电话局局址)。但很快因为城市规划变更而停顿下来。直到1955年3月,北京市规划局才重新确定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建设北京电报大楼,原邮电部重颁工号“005工程”。同年10月,邮电部批示,建筑地址适中,便于利用市话网和地下电缆管道以构成电报通信网和敷设遥控联络线,既节省建设投资又有利于今后发展。11月,北京电信局成立“005工程处”负责工程建设,设计则由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担任,同时聘请苏联专家技术指导。电报大楼于1956年4月21日开工,1958年9月21日竣工,从开工到正式投入使用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其建设总投资人民币980万元,全部工程造价792.8万元。主要通信设备由当时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进,塔钟及其相关部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得到了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的帮助。电报大楼启用时,当时的邮电部长朱学范亲临剪彩。

http://www.cnii.com.cn/20060529/ca359850.htm

府右街口的老教育局建筑结构应该是保存至今的老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3#
发表于 2014-3-18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看样子原照片的说明确实有问题,

图中说明应更正为:西长安街(六部口路向西)

——远方那个建筑应是电报大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4#
发表于 2014-3-18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这个位置吧 :

 

 

【对比一下】 西长安街六部口东——弹指一挥间:57年过去了!

 

2013年

 

 

 

1956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5#
发表于 2014-3-18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右侧树中紫色房顶为市老教育局低层楼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8
QQ
276#
发表于 2014-3-18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差不多,看老照片拍摄位置应该是在新华街、府右街十字路口,新华门南侧拍的。右侧对面的空旷地应该是没圈起红墙的中南海,从南向北的一行树应该是现在的府右街。从过路行人穿着和树荫长短看拍摄时间应该是秋天下午2点左右。最重要的是哪条有轨电车(1957年结束有轨),是从西单由西单开向天安门的。西单西好像没有有轨电车。
 
北京有轨电车史话(引自百度
    80多年前,伴随着“当当”“当当”的清脆声响,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北京街头,这就是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后来相对于无轨电车而有的名称。实际上,民间对有轨电车有着更加亲切的称呼,叫“当当车”,这是因为有轨电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出了清脆的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声音来自司机脚下的铃铛,司机边驾驶车辆边不断踩动脚下的铃铛,以提醒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之声清脆悦耳,成为老北京人至今抹不去的记忆。

    上世纪初,北京人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不多,主要是马车、轿子、人力车。那时,汽车是极少部分达官贵人家才有的稀罕物,少得可怜。马路虽不宽绰,却显得很空旷,难得看见一辆汽车经过。辛亥革命后,北京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达到余万人,已有的交通工具远远不能满足平民百姓的出行需要。有轨电车因其载客量大、速度快等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曾先后有商人倡导创办电车事业,但均未成功。

    据史料记载,北京有轨电车最早出现在公元1900年以前,那时永定门至马家堡之间曾铺设过一条全长为公里的轨道。义和团运动中,很多人出于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捣毁了这条轨道,电车也被砸烂。后来一直到1921年,北京才正式筹建电车公司。是年5月9日,京师市政公所督办张志潭与中法实业银行代表赛利尔签署合同,借款200万元作为官股,同时吸收商股合资筹办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6月,电车公司正式成立,着手筑路购车。当时北京的工业非常落后,几乎等于零,一切电车设备均依赖国外进口,钢轨及附件订购于法国,电车线来自日本,发电机等设备购自瑞士和德国,车辆维修设备由英国提供。

    几经周折1924年12月17日,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天安门南侧举行了通车典礼。当时的北京《晨报》记录了典礼的盛况:“典礼毕,有中外来宾数百人,分乘八辆花车(彩车)以天安门为起点,经东单、东四至北新桥,过后门及太平仓,经西四、西单至天安门,绕行一周。下午二时起,除八辆花车外,另加四辆普通车,共十二辆车,绕行全线,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有轨电车刚开始运营时,只有前门至西直门一条线路,往返行车的电车也只有10辆。5年以后,到1929年时,北京市的有轨电车扩大到60余辆,线路也增加为,并以电车车身喷涂红、黄、蓝、白、绿等不同颜色相辨别。1930年月,崇文门至东珠市口的第条线路正式开通,称为六路。1938年1月,天桥至永定门的一段轨道勉强竣工通车,称为六路支线,尔后六路有轨电车由崇文门经珠市口可达永定门,称为新六路。从那时起,直到北京解放前,除了运营线路进行过多次调整外,再未增铺新轨,也未再开辟新线。   

    有轨电车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公共交通事业的起始。然而,北京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艰辛。因票价低、速度快、容纳乘客多,有轨电车抢走了人力车夫的生意,引发了人力车夫们的强烈不满,怀恨日深。1929年10月22日,电车公司工会因扩建子弟学校一事与人力车夫工会发生矛盾,随即爆发了轰动全北京的人力车夫捣毁电车事件。人力车夫涌入电车修造厂大门,有的推翻车厢,有的捣毁门窗,有的扒铁轨、拆道岔,顷刻间推翻、捣毁有轨电车63辆。事件造成有轨电车停驶18天,电车公司损失惨重,大伤“元气”。老北京的有轨电车型号落后,质量低劣,使用不便。车身为木质结构,手闸制动,夏天用铁栅门,冬天用双折木门,乘客稍挤便不易关门。电器设备密封差,经常受水毁坏,特别是雨天行车时,电机线圈常因沾上雨水而烧毁。车轴两端极易磨损,须经常电焊修补,更严重的是仅使用3年后,竟有辆车的车轴被磨断。到1949年北京解放前,能够行驶的电车仅剩49辆,有轨电车运营几近瘫痪。

    新中国建立初期,北京的有轨电车“枯木逢春”,重现生机。1950年3月,北京市区开辟了由平安里经西四、西单、天安门、东单、东四、北新桥、地安门返回平安里的有轨电车环行线。4月19日,从电车修造厂又传出好消息,工人们在劳动竞赛中,圆满完成了“修复百辆车”的任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5天以后,一场无情大火一夜之间烧毁机车42辆,拖车17辆。幸亏西直门北停车场还停放着几十辆电车,否则北京市民就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和有轨电车告别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大火反而激发了工人们的干劲,树立了第二次修复百辆车的信心。当年10月25日,工人们修复了第101辆电车,超额完成了任务。到1957年底,电车修造厂在册车数达到250辆,是北京有轨电车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因为有了足够的行驶车辆,1955年北京市又铺设了从红桥至天桥的第条有轨电车线路,改善了居住在南城金鱼池一带居民的出行条件。

     有轨电车的设备及其客运能力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有轨电车的缺点体现得越发明显:噪声大,运营速度慢,轨道的铺设严重影响城市改造,也影响行车安全。北京市决定发展无轨电车。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试制,1956年10月17日凌晨零点20分,一辆无轨电车从西四出发,顺利到达阜成门,一次试车成功。紧接着投入成批生产。1957年2月26日,北京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诞生。4辆北京自造的“京一型”无轨电车,往返于北池子至阜成门之间。为了迎接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大庆,1958年8月日,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做出决定:“为了城市改造的需要,要在1959年10月以前,将城内有轨电车轨道和外城蒜市口至菜市口的一段轨道全部拆除,改行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1959年3月9日深夜,架线工人仅用4个多小时,就拆除了由西直门至西单的有轨电车架空线,架好了无轨电车架空线。10日清晨,由前门经西单、新街口至西直门开通了5路无轨电车。由前门经东单、北新桥至东直门开通了24路公共汽车。一夜之间,在北京内城有轨电车消失了踪影。1966年5月6日,永定门火车站至北京体育馆间的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了。至此,在北京行驶了42年的有轨电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有轨电车并没有真正退出北京人的视野。年长的北京人在记忆深处依旧惦记着它,年轻的北京人期望早日与它相识,一饱眼福。这个愿望将很快就能实现。在前门大街修缮整治计划中,前门步行街将重铺铁轨,恢复有轨电车,届时曾在前门地区风行一时的“当当车”将成为整个步行街唯一的交通工具穿行在前门到珠市口之间,市民可以免费乘坐新有轨电车游览前门步行街。新有轨电车将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专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景:车辆外观主要参考法国车型;颜色确定为上米黄、下深棕,这是北京人对老有轨电车的最后记忆;车身材质内为钢板,外挂榆木;车顶部的受电弓仍在,只是装饰作用取代了实际功效;车辆动力采用可反复充电的高科技产品超级电容,从而避免架设空中网线,有碍观瞻;钢轨嵌入凹槽后与路面齐平,再填以树脂材料,会将车轮与钢轨摩擦时发出的“当当”声降至最小;车厢安装冷暖空调,设有残疾人专区,服务设备更趋人性化。

    有轨电车经过了岁月风雨,如今又将有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被视为“古董”的有轨电车不但能够实现运送乘客的实用价值,而且更多地体出旅游观赏的文化价值,浸透着京城历 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现代北京平添一份新奇、一份古朴、一份悠悠的不尽情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11:51:3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7#
发表于 2014-3-18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当年的有轨电车是从东面开来,到西单向北驶去。我们当年就经常在西单坐有轨电车到西四。

 

 

 

 

 

——在北京公交博物馆还有一辆当年的有轨电车,可以使人勾起往年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78#
发表于 2014-3-18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新的也有在前门外大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279#
发表于 2014-3-18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骑车到我曾经上过的幼儿园,我曾经上过得小学,我小时候曾经住过的地方小经厂胡同,还有后来搬家后的国子监胡同,溜达了一大圈。
         怀旧!感慨!惋惜!
         想当初住在那里时,我还只有那么的小,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地方虽然变样了,但是依稀隐隐约约的大模样还在。而我呢,却有了天反覆地的变化,想想在过20年,这些地方应该变得更好,北京在、胡同在、幼儿园在、学校在、而我们却不在了,世界将始而复始,我们将永远不再了。
         我们应该遗憾?惋惜?悲哀吗?
         现在我感觉:唯有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才是最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6925
280#
发表于 2014-3-19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从小经厂胡同---到国子监

从少年到中老年——

胡同如就,时间如穿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9 03:56 , Processed in 0.24101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