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魂留在了北大荒 【转帖】

[复制链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55:10 | 只看该作者
                    老三届:我们已经是幸运的
    六十多年的风雨,我们深知,不经历过沧桑,哪来变革发展;不经历过阵痛,哪来新生?
    我们深知,我们老三届这辈人的岁月尽管有这么多的坎坷,但是比起我们的父母老一辈人那还是多么的幸运,比起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走过来的先烈们那更不值得一提。
    但是我们还是要对儿辈们说,告知最简单的道理,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56:01 | 只看该作者
                      老三届:我们到了人生新阶段
    六十多年了,沧桑巨变,老三届已经开始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我们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因为我们要带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了。
    六十甲子,一个轮回,人生螺旋般地上升到了又一代,历史又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已经能淡然地面对过去,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而且已经愉快泰然地放下了,一笑抿之,一杯而过,一话而别。
    都说六十岁又是一个新开始。我们老三届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住当下的日子,把六十年之前做过的、尝试过的、享受过的事物都是做一遍、尝试一遍、享受一遍!如此,才不枉活一回!
    难忘啊,共和国的老三届!如今又是一年过去了,你们都还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难忘老知青
当年的小知青插队在村里
第二故乡的亲人思念你
几回回梦里常相见
总想轻轻地告诉你

那盏油灯,那顶斗笠
依然存放在老房东的阁楼里
半壶老酒 一盘残棋
依然珍藏在老队长的笑谈里

如今的老知青安家在哪里
第二故乡的亲人祝福你
几回回梦里常相见
总想悄悄地问问你

那张照片,那本日记
是否经受住岁月的洗礼
故土寻梦 旧地重旅
是否选定了成行的归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57:53 | 只看该作者
啊,老知青
走过同苦同乐的风风雨雨
人也依依,情也依依
多少不息的缠绵哟
留给我,留给你
留给永远难忘的回忆
啊,老知青
走过同苦同乐的风风雨雨
人也依依,情也依依
多少不息的缠绵哟
留给我,留给你
留给永远难忘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59:22 | 只看该作者
                   难忘北大荒 难忘青春足迹
    时间那神奇的手似乎可以抚平一切,即便在当时是那么轰轰烈烈、气势恢宏、名闻中外的大事,也会带着它所有的苦难与曲折、幸福与快乐,走向时间的深处,渐渐地归于沉寂,成为历史。“知青”,这一“知识青年”的简称就代表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一件大事。今年,距离以“知青”这一中国特有名词的出现为代表的这件大事的发生已经40年了,这个名词在中国大地上响亮了整整10年,如今,它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名词,如同曾经是“知青”的我们一样----大多数已经走过中年,步入老年----正渐渐地被淡忘。
    然而,这个名词涵盖着整整一代人的生活与命运,每个知青或多或少都在知青生活中留下了青春年华,这一段历程中有理想、追求、奋斗、奉献、成功、幸福与快乐,更有挫折、苦难、牺牲、痛苦与失败,这一段历程直接影响着每个知青的一生,因而对于知青来说,那一段生活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00:25 | 只看该作者
40年前的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那年的6月18日,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到边疆去,到北大荒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呼声一时响彻大江南北。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黑龙江等地的数十万知识青年,告别亲友,离开故乡,登上专列,奔赴北大荒……
   告别城市故乡,离开父母亲友,当年的知青大多是带着纯真与激情、理想与希望走的。更何况,小学课本上对北大荒的描写令人神往。这是一个神奇、富庶、美丽的地方,名闻遐迩的被挠力河与万年沼泽围成的“雁窝岛”就属于这块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记载,“这里的土地肥到了家,插上根筷子也发芽”的形容,充满着浪漫的诗意。
    而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成为一名军垦战士时,浪漫与诗意却化为了严酷的现实。北大荒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尽管已留下了老一代拓荒者的足迹,却仍然显得荒凉而神秘。泥地上支起的帐篷、“马架子”、爬犁改装成的“风雨楼”,“披麻戴孝拄拐棍”的泥草房,是知青们新的“家”。劈木头、点炉子、烧炕、挑水、脱坯、打草,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新一代的北大荒人,要征服北大荒,先要征服自己。沼泽、泥泞、冰雪、烟泡、蚊子、小咬、跳蚤、瞎蠓、菜叶汤、窝头、黑面馒头……艰苦的环境是知青生活的第一课。从城市到北国荒原,从学校到兵团农场,其落差之大可以想象。夏天,一身汗一身泥回到宿舍,首先要拖着两条沉重得像灌了铅的腿去井台挑水;冬天,满头霜浑身冰碴地下工,还要抱草劈柴和煤生火让屋子里赶快有点热气。这些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二十二三的知青,有谁经历过这种生活?想家是正常的,觉得苦觉得累也是正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01: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更要以年青稚弱的生命与千古荒原那巨大的自然力量抗衡,“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这曾是新一代北大荒人的誓言。为了这誓言,知青们用火热的青春、辛勤的劳动向荒原挑战。迎着寒风播种,顶着烈日夏锄,扛着近200斤的麻袋上跳板入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冰天雪地中的秋收、脱谷、送粮、积肥、伐木、修路、兴修水利,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难忘龙口夺粮,水中捞麦,小镰刀一举就是十天半月,齐腰深、齐腿深的水中,到处可以见到浑身泥巴跪着割、爬着割的兵团战士……还有那零下40多度严寒中的冬夜抢运、脱谷,多少青年冻坏了手脚,冻白过脸……更难忘“革命化打败机械化”的命令下出现的令人恐怖的人工点播玉米、小镰刀收割麦子大豆,茫茫大地上自早至黑蠕动着直不起腰、割肿了手的身影……艰难困苦磨练着这一代知青,也赋予他们吃苦、开拓、刚强、坚韧的北大荒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02:04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注定了这一代人接受特殊的教育,北大荒就是知青特殊的课堂。老军垦战士和老支边青年是老北大荒人的主要成分,他们早已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劳作了几十年。他们身上集中了北大荒人的一种精神,那是坚韧、开拓、奋进、奉献的精神。还有那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心地,深挚的情感,质朴的为人等等,体现着北大荒人博大的胸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在这里实际上落实为虚心接受老北大荒人的再教育。各地知青身上负载的文化素养,也在北大荒汇聚、交融成知青共有的财富。还有那地头田边的时事学习,煤油灯下苦读马列、毛选乃至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这一代人真有这一代人的认真与单纯。历史的曲折引出的不只是一种结果,经历了曲折的人减少了盲目与狂热,增加了自觉与坚定。知青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求索中慢慢成熟,在这特殊的课堂中获得了一种北大荒人特有的能力与素质。
身为兵团战士,知青还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白天挥锄种地,夜晚挎枪巡逻,毫无怨言。战备团、值班营、武装连、武装排,更是真正的武装战士,不戴领章帽徽的兵!当北国边陲烽烟骤起,保卫珍宝岛的战斗打响时,以知青为主体的兵团担架营奔赴前线,林弹雨中闪动着兵团战士无畏的身影。他们在密集的炮火下把炮弹送上了无名高地,又穿过荆棘丛生的树林把正规军伤员抬下阵地。他们在机枪的追扫下组成人墙掩护战友,有80%以上的人还把自己的鲜血输入了伤员的身体,让青春年华经受着战火硝烟的洗礼!
    北大荒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这一代知青,也为知青们施展才学提供了各种舞台。尽管想当医生的不一定当成医生,不想当老师的却派去了学校,但是当他们走上各自的岗位,责任和上进心就驱使他们向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聪敏才智使理想成为现实。他们很快成为称职的干部、农机驾驶员、修理工、电工、农业科研人员、兽医、卫生员、医生、教员、保育员、放映员、广播员、话务员、记者、作者、美术工作人员、演员、会计、出纳、等等,他们成为建设北大荒的中坚和骨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9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02:52 | 只看该作者
当一代知青的血汗与老北大荒人军垦战士的血汗流在一起之后,越来越多的荒原变成了良田,逶迤延长的公路,迅速增加的楼房,新建的工厂、鹿场、貂场、军马场,新盖的礼堂、医院、科研站、学校,它们昭示着知青的业绩。知青还曾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北大荒残留的蒙昧与落后,来自全国和世界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北大荒人的视野。这是荒原的又一重大变化,这是知青对北大荒乃至整个民族的又一贡献。
    青春总是多彩的,何况这是一大批乐观向上的青年。繁重的劳动压不过年轻人的活力,艰苦的环境挡不住青春的欢笑,知青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哪个连队不拥有一批文艺骨干?吹、弹、拉、唱样样都行。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房后空地上仍是龙腾虎跃。假日饭罢,屋内屋外常常摆开棋类大战。沼泽间的小河、水泡子,夏天是游泳池,冬天是滑冰场,全都“免费”;冬日的晒场,铲干净积雪,再用冰雪堆出跑道、场界,就是球场、运动场,“正规”的比赛在那儿举行。还有那新年“盛筵”与联欢,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笑话与幽默,还有那悄悄流传的小说与诗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7:03:37 | 只看该作者
更难忘的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战友情。那是一铺炕上滚出来的感情,那是一个碗里喝汤的感情,那是生死关头相互救助的感情呵,那是风雨共舟、肝胆相照的感情!男女知青间,当然更会产生心心相映的纯洁的爱情,尽管“恋爱”也曾被视为不健康、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感情。荒原真是不少知青的“媒人”。
    北大荒令知青魂萦梦绕,不只是因为留下了血汗,不只是因为经受了磨练,难道不是因为留下了青春的成功与欢乐?难道不是因为体验过人生最美好的情感?
    还有那些永远留下了的同学与战友,他们或许是以悲壮的死----为抢救国家财产,与滚滚江水的搏斗,与熊熊荒火的抗争----展示着青春的虔诚,展示着生命的神圣!他们或许是平常的死----疾病、事故,因而无言,无闻。但去查一查吧,他们的生命都可歌可泣……三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他们的坟墓早已是青草萋萋,他们的身躯也该与北国黑土融为了一体。惟有那青春的音容笑貌,时时在荒友们的心中浮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20:58 , Processed in 0.25001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