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陆鹏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筹办北京知青赴内蒙古临河县插队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倡议书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九


    几个老乡闲下没事,到知青屋海扯神聊。说但凡四条腿的牲畜,都会凫水。知青好奇,先把集体户的宠狗“黑子”赶下乌加河,黑子利索地游到对岸,甩落身上的水珠,又窜到河里,用标准的动作,示范着“狗刨”的泳姿。我们又捉住一只游荡在社房的野猫,把它扔到河里。但只见那只野猫,头露出水面,抿着的嘴巴,髭着几根白胡子;前腿左右屈伸,从容划水,标准“小蛙”的泳姿,神情安闲富态。于是,我也极想看看马匹游水的本领。

    一天中午,我把儿马带到河滩头,牵着儿马往河里走。马蹄刚一踏着浅水,就扬着头拼力挣绷,梗着脖颈往后撤。我扯着缰绳,执意拉它下水。涉水及深,渐次和缓。河水没腰时,儿马比刚才驯服多了。河水齐胸深的时候,我忽然觉见儿马的前蹄碰到我的小腹,原来马的前腿,已开始侧横着划拨,凫起水来了。我顺势一搂马的脖颈,骑到马背上。

    儿马的脊背,潜在中流,马首高昂,静静地游过木桥,游过河湾。河滩上掏苦菜的娃娃,都欢呼雀跃地跑过来观望。骑在马背上的我,悠哉,悠哉,尽情地享受着骑马戏水的乐趣。

常言道“旱羊水马”,马的本性就喜好水,只是长期以来,人们的轻忽使之荒疏淡漠了。我的尝试,唤醒了这匹儿马潜能中好水的习性。自打有了第一次,整整一个夏天,我吃过午饭,便要牵儿马到乌加河游水。“草膘、料力、水精神”,听说,王队长还因此夸奖我把儿马调理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十


    “你厉害,驯服了马,马才顺从你,任你摆布。你软弱,驯不服它,它就不让你骑,不让你摸,会对你尥蹶子。”老马倌曾经这样指教我。还告诉我“压马”的妙招——把灌满泥沙的搭裢压在马背上,使动弹不得,再厉声呵斥着,用皮鞭没头没脸地狠抽,直到抽得充满敌意的马,两眼流泪,哀哀求告。这才算是驯服了,或曰“驯纯”了。

    可是天生软弱的我,就连厉声呵斥的声威都发不出,更不要说用皮鞭没头没脸地狠抽了——暴虐凶悍之于我,绝对属于性格缺陷。我能做到的,只有以仁爱善待我的这匹儿马。每天精心喂草,饮水,洗澡,刷毛之外,还时常亲近它,诸如用右手抚慰它的同时,左手拿个嫩玉米让它啃,或是攥一把新鲜的苜蓿草给它尝……感化它,笼络它。这匹儿马不但外象好,也很聪明,重情义。时过不久,就开始与我顺从融洽,乃至像现在这样,如影随形。

    这一天,我牵儿马上井台饮过水,翻身上马,朝供销社而去。时值农忙,路上无人行走。我轻抖缰索,纵马驰骋。突然发现村口的弯道旁,有几个娃娃蹲在草地上,头也不抬地掏苦菜。我生怕奔马踏伤孩子——稍一走神,猝不及防,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说是摔了下来,感觉到像是“飘”下来,或者说就像是被轻轻“放”了下来,“撂”在草地上。可能是由于奔腾的马,如风行草上,重心极低,几乎是贴着地面驰遽。我只是顺势离席错位,一点没摔着。正所谓“马摔轻,驴摔重,骡子摔下没有命”。我失里张慌地从地上爬起。儿马兀自逃逸,早不见了踪影。只为了到供销社买盒烟,从我的手上,把社员的宝贝儿马,全队的当家种畜,跑丢了……怎么了得?

    远处,正在谷子地里间苗的社员,关切地朝我这边张望,指指戳戳有所议论……是关爱,是责怪?我也顾不得这许多了,自知闯下大祸,背转身,寻着儿马逃逸的方向,逃也似的跑出他们的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


    要是老马倌儿在,我也有个主心骨呀!可巧,头天后半夜,接了罚单的老马倌儿,怀里揣着年初卖骡驹所得的八百块钱,徒步奔百里外的县城,诚惶诚恐地到“一打三反”办公室交罚款去了。

    说起老马倌儿这十来年的家道,“兴”也——养毛驴,卖骡驹;“衰”也——养毛驴,卖骡驹。这一切又皆源于老马倌的时运,“幸”也,“三自一包”;“背”也,“一打三反”。

   “三自一包”的农村经济政策,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工余时间,发展家庭副业,增加收入,活跃市场。社员可以种自留地,养鸡、鸭、鹅、猪、羊、兔等禽畜,也可以养母猪和大牲畜。除了国家有特殊限制的以外,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

    郭九维就是当了多年马倌儿。他爱惜马群,经验丰富,技术“全活”,堪称行家里手。一九六三年春,他利用饲养院的工余空闲,自家养了头毛驴,配公马,下骡驹。由于交配得时,护理得法,两年间,在陕坝的集市上卖出两头小骡驹。市价:一头毛驴,二三百块钱;一头小骡驹,六七百块钱。

    一九六四年,郭九维用卖骡驹的进项,盖了新房,娶了婆姨。孰料“福之祸所伏”,在“四清”运动中,他因此受到了触及。幸亏他只是个“马倌儿”,不是什么“四不清”的干部,顶多算个小农经济自发势力的小爬虫。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的老马倌儿,认识到:赶集卖东西,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动把自家的毛驴充公,决心割掉这条资本主义尾巴。由于接受教育态度好,卖出两头小骡驹的钱已花光,也就不再追究了。

    一九六六年八月,文革波及全国,四清复查工作组,一律撤回原单位“闹革命”。一时间,偏远的农村,疏于管理,仿佛成了运动的真空地带。广大社员每天跟着红旗走,“早请示,晚汇报”,学大寨,打混工,读最高指示,唱革命歌曲,……

    一九六九年春天,“九大”召开。大家都以为这些年的折腾,该告一个段落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应付各种不断翻新的“形式”,只是这种应付,日渐疲沓、涣散。慢慢地,就连在例行政治学习的社员会上,对礼赞领袖的程式,也胆敢调侃了。住在东营子的老民勤,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中,把林副主席“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语录,用宁夏的口音,故意读成“不要吃烙饼,要喝稀粥”。于是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农经济的自发势力又抬头了。老马倌儿郭九维“技痒难耐”,故伎重演,又偷悄悄地买了头毛驴,下骡驹;牵到陕坝的集市上,卖了个好价钱。

    一九七〇年春,全国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动员大检举、大揭发、大清查。按说,凭自己的辛苦和技能,捞几个外快,无可指摘。临河县刚刚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百里之外的召圪台尚无消息。不知谁人就把个老马倌儿告到县里了。“一切按照规定不许上市的商品,一律不准上市”。可谁也没见到,规定的明细中可否就有骡驹。反正老马倌儿接了罚单,就连夜奔县城,交罚款去了。他不敢惹事,他最怕挨整。

    郭九维当了二十多年的马倌儿,可自己出门办事还得“腿着”(徒步)。他不骑集体的马,是怕人说三道四,更何况这是去交罚款。我今天借“遛马”的名义,到供销社买烟,还不慎把马跑丢了,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已是午饭时分,我不敢回小队,懊悔沮丧,没着没落地在野滩转悠,登到乌加河堤岸上瞭望……良久,没瞭见儿马的踪影,倒瞭见老马倌匆匆返回。待走到近前,看老马倌儿,罚款交过了,没事人儿一个了,那神情,颇似捐过门槛的祥林嫂,那么平和,那么释然。我把儿马逃逸的事说给他,他说:“不打紧,没准儿这会儿早就自己跑回了。”——又是一场虚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


    这一年阴历五月初五,老马倌郭九维请我到他家过端午节。设酒杀鸡,为黍作食。

   “设酒杀鸡”不用多说;“为黍作食”,大致可分捣糕,蒸糕,揣糕三个程序。先用杵碓舂捣黍米,用细罗筛出糕面。再把糕面均匀撒在热气腾腾的笼屉之上,一层层边撒边蒸,待备用的糕面全都入屉,急火蒸透。然后,把蒸透的糕,折(zhe银屏,翻转,倒腾)到案板上,趁热揣,直到把糕揣磁实、揣筋道。揉成团状即食的,为素糕;捏成饼状过油炸的,为油糕。这样现捣、细罗、蒸透、揣筋的糕,入口软而经嚼,粘而不沾,色鲜味厚,齿颊生津。

    再说“酥鸡”,把煮熟的鸡块,裹上用鸡蛋和的面芡,入油锅炸成金黄,外焦里嫩,酥软焦脆,色味俱佳。

    老马倌儿两口子,好一通忙活——一个举杵舂米,一个细罗糕面;一个烧火,一个蒸糕;一个炸鸡,一个揣糕;……整个加工的过程,主人都当着客人的面,每一道程序都一丝不苟,营造出一种竭诚礼宾,庄重如仪的氛围。

    最后,当然还少不了后套的当家菜——大烩菜。肉香随着蒸汽,从炕头大灶的锅里溢出。也许是和老马倌儿朝夕相处的缘故,我虽是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一点不觉得生分、拘谨。盘腿坐在炕桌前,面对一桌鲜洁喷香的美味佳肴,心里热烘烘的,满是老马倌儿对我的诚挚的深情厚谊。

    真个如俗谚所说的:“过日子要仔细,请人要大气”。老马倌儿尽其所有地款待我。“尽管吃吧!全都是为你做的!”他坐在我对面,热情地招呼着。他的婆姨,站在灶头前,手里拿着饭铲,不住地往我的碗里添菜。两口子为了让我吃好,特意把宝贝儿子打发到院前玩耍。

    吃饭间,老马倌儿一再表示,说“得意”(中意,看得上)我心眼儿实、待人老诚,干营生能吃下苦,“实受”了……我却故意和他算老帐,直言不讳地质问他:“为什么初次见面时,对我满不待见,一声不吭,让我那么尴尬?”老马倌儿憨憨地笑着答道:“那咋晚儿(那时候),还不曾品对你是个甚秉性,让人家怎么待承?——王队长送将来的人,我又能说上个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王聋子是个老兽医,慈眉善目,须发皆白。他医术高明,德高望重,可村里人无论大小,当面背后,都叫他“王聋子”。好在叫什么他也听不见,总是笑眯眯的。有一回,队上的青骟马不吃草,我牵去请他医治。

    去北村的路上,老远就看见老兽医,正笑眯眯地迎面走来。我高兴地走上前打招呼。见我牵着马,就知道来寻医。二话不说,他先摸了摸青骟马的耳朵;又用手指撑开马的眼皮,看了看;接着用两手扒开马的口齿,瞧了瞧;然后在马的脖颈上,诊了诊脉搏。他说无大碍,这青骟马上火了,让我从队上寻上二十颗鸡蛋来入药。

    我把马交给王聋子,返回社房,找到保管员徐三旦。徐三旦让我稍等,当即从几户社员家如数收来,把鸡蛋盛在铝盆儿里,递给我。我怪讶地叨咕:“给马治个病,要用二十颗鸡蛋?”心想,老乡家家养鸡,平素,谁家也舍不得吃个鸡蛋。——那可是购置盐碱酱醋,火柴煤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硬通货”。没想到徐三旦不容置疑地回答我:“听王聋子的。”——可见老兽医的威望与信誉。

    王聋子家院前,立着一根拴马桩。但见他三把两下,利索地用绳索把青骟马头朝天,结结实实捆绑在木桩上。然后,用一条湿毛巾,拧绞成“手巾把儿”,塞压在马的嘴叉子,使之不得闭拢。

    待一切准备停当,便先抓了一把豆瓣酱似的药剂,在马舌头上搓捋;又娴熟的用火针挑刺舌筋,放出紫血;最后,撤出塞压在马嘴叉子的“手巾把儿”,取来一个铜制的专门给牲口啖药的羹匙,一勺一勺,从一个“铜镟子”(铜做的,样子像盆,但是周围的边几乎直上直下,底儿和口儿差不多一样大)里,舀出用鸡蛋青儿调和的药汤,从马嘴旁侧插入,徐徐灌进……

啖过药,并没松开朝天绑定马头的绳索,说是得“行行药”。马头那么吊着,我还真有点心疼。老兽医笑眯眯地把我让到屋里,上炕坐下,抽烟,喝茶。不多时,他的老伴——我叫王大娘,在红漆炕桌上摆下一大盘儿炒土豆丝,一大盘儿摊黄菜——主料用的是啖牲口入药剩下的鸡蛋黄儿;还端上凉拌豆芽,腌酸黄瓜两样小菜。

    酒间行令,老兽医教我挥着一根筷子与他对敲,口中行着“王八”、“老爷”、“是你”、“是我”的酒令,当“老爷”的是赢家。——乡间宿儒的情趣,也未能免俗。我起初心里疑他要二十颗鸡蛋入药,是有意占队里的便宜,而他则从那痛“王八”“老爷”地对敲之后,引我为过心的朋友了。

    接连两天,啖了两剂药后,青骟马进食了;半月后,青骟马长膘了,毛皮光亮了,体格健壮了。

    那以后,只要得空,我就登门和王聋子聊天。他如数家珍一般跟我数叨什么《周穆王养马经》《痊骥真经》《刍牧要诀》《马经通玄方论》……诸多版本;跟我念叨什么先要背熟骡马经,医治牲口时,通过眼看、手摸、辨别尿粪的气味,再对照经文,就可以断其生死,治其疾症。……

    他还不厌其详地给我讲阉割术。说在中国古代,“阉割”称为“去势”,给马去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火骟法和水骟法。阉割术除用于马之外,也用于其它的家畜家禽。不过用于不同的动物,叫法不同,马称为骟马,羊称为羯羊,牛称为犍牛,猪为劁猪,还有镦鸡、净猫……等等,……等等,说得好不热闹。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当我诚心诚意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却给我来了一个“王顾左右而言他”。我应该想到,他早有继子孙秉义承传,——这挣钱的家什,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在召圪台,我这个马倌尚可当下去,可是学兽医的愿望,恐怕无以实现了。

    转过年春上,我被选调到包头执教,离开了召圪台村。二卜榔替补我,当了小马倌。

    在我离开召圪台的第二年,村上人带过话来,说是我给队里的儿马惯下了毛病,每到夏季,就围着拴马桩,四蹄蹬踏,仰首嘶鸣,躁动不已——那是想要我陪它到乌加河游水了。乃至四十年后,我和插友聚会,特请治礼兄在惠赠我的《奔马》图上,书题“长嘶复躁踏,悠悠别我情”的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1

帖子

11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0
96#
发表于 2014-3-29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怀念家麟  

      清明时节雨濛濛,怀念家麟痛肠肝。

      欲见音容空有泪,想闻耳语杳无言。

 

      往年祭人君先行,祭遍河套与京垣。

      忧民不虑身虚弱,患友何惧血一滩。

      恩泽临河传百代,名耿京畿誉千年。

 

      今日燃香仰望天,仁君位列仙侣班。

      云青欲语惦苍生,水澹生烟念同砚。

      洞府游仙存知己,人寰诸友永挂牵。

 

      月斜苍松长耸翠,日晖古柏永垂悬。

      阴山永志君懿德,黄河长咏贤雅言。

                    2014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万

帖子

5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00
97#
发表于 2014-3-29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共同怀念知青大哥!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1

帖子

11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0
98#
发表于 2014-3-30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怀念谢家麟三首  /丁治礼

                    

   家麟好人,心善纯真。待友至诚,言出必行。

   行可范人,德亦感众。清明将至,昨晚入梦。

   我撰小诗,遥寄英灵!安在天堂,吾辈不忘!

                    

思念家麟久,心中常戚戚。河套老柳下,欣然睹君仪。

潇洒麦田走,青春书生气。偕游龙泉寺,忽东忽复西。

相呼频招手,脚步迟相及。唤声随风远,融入天穹碧。

        莺啼燕啭不知处,寻遍园林无所遇。

        千呼万唤东方曦,惊醒迷蒙翻身起。

        我将梦境叙老妻,唏嘘应答情凄凄。 

        我愿家麟常入梦,共述往事谈别离。

        五十春秋堪回首,承君遗愿再奋蹄。

                怀念诗友家麟

        曾是唱和一诗翁,无奈老友成故人。

        小诗撰成无寄处,老泪潸潸赴西风。

                      2014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99#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正与插友回顾、整理当年在两狼山南麓,乌加河畔参加知青

大型插队改革的一段经历。玆特将有关歌诗辑录于一楼。

 

2010年3月,丁治礼作歌诗《忆古城农中改革》:

 

漫天雪花舞,凛冽西北风。迢迢翻浆路,迤逦奔农中。

运粮小胶车,辕畜脱丝缰。寻驴大堤上,眉宇结冰霜.

通铺土坯房,透风破窗棂。柴锅糜米饭,冰茬酸蔓菁。

齐唱川江号,冷炕凉被窝。心中一团火,志同道亦合。

隆冬天破晓,列队出早操。脚步动雪野,喑呜干云霄。

抗大校歌唱,改革口号呼。筹建大集体,抗大为蓝图。

寒天拾牛粪,且为灶下柴。偶尔断炊粮。建亭(1)送米来。

老农存良叔(2),献策又出谋。事业讲勤俭,创有替代无。

枳笈拧绳线,人拉犁耙耧。艰辛五七路,自给展宏图。

仰慕宝塔山,心中淌延河。无私有抱负,慷慨引吭歌。

学唱样板戏,吟唱三套车。岩松陆君咏,苦中亦作乐。

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百折亦求索,坎坷不蹉跎。

 

 [注]

(1)许建亭,原临河电视台台长。当时,任古城乡人委秘书,常给

知青同情和帮助。

(2)赵存良,原春和六队生产队长。支持改革,愿和我们一起创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08:00 | 只看该作者

治礼兄生于鹿城东河,高中毕业于包一中,1964年12月12日赴河套插队。1967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的社论。一些志同道合的知青联合起来,主张“造反不造经济反,改革不闹回流风”;针对两年来零散插队的弊端,分析农村与知青的现状,提出走“五七”道路,搞“大型集体插队”的改革方案,得到县革委会的全力支持。1967年冬,丁治礼曾与张幸伟、万先驭等带领临河县数十名知青(其中65年到临河插队的北京知青一度过半)聚首五星公社农中(因地处西夏古城,70年代末,更名为古城中学),共谋大型集体插队的实验,艰苦创业,立志改革。丁治礼、张幸伟、万先驭当时是临河县知青安办的半脱产干部,他们拿出每月18元的津贴,作为活动经费。……然而,改革势必牵涉到多层面的现实问题,远不是一纸宣言,几页方案,满腔热忱,领导支持,便可实现的。县革委会讨论形成决议后,责成县安办研究处理,县安办研究具体实施的议程后,派出一名干部与知青代表一同调查、选点、定点……在漫长的进程中,参加“大型集体插队”改革的知青,由起初的几十人、减少到十几人;……好一阵喧嚣与躁动,最终归于沉寂。最后,落脚在两狼山脚下,乌加河南岸,召圪台村的——实际上等于人员重组的二次插队。但是,在当年这种立志改革,执着进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当年,参加五星公社插队改革,从召圪台走出的知青,大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选调后,成为岗位上中坚。丁治礼、张幸伟作为优秀党员载入《临河县志》。李宝田光荣当选包头市人民代表。80年代初,曾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的张木生,那篇颇有影响的文章《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就是在召圪台完成的。陆翀2005年退休后写作《老插笔记》,小说中的人物“老李庚”、“老魏福”、“王三”、“郭九维”……均取材于召圪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22:15 , Processed in 0.34402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