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冷月沧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时代(非虚构文本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151#
发表于 2016-1-17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1-17 22:05 编辑
冷月沧波 发表于 2016-1-15 12:25
五十九 叫化鸡
    冬日某晚,寒气逼人。我在床上,拥被而坐,犹觉寒气砭人肌骨。忽然,门外有人敲门,我起 ......
    呵呵,不知谁品尝了那只美味的叫化鸡。但能想象到,天上掉馅饼,灰堆藏烤鸡的喜出望外喽~    祝腊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0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6-1-19 09:06 编辑

六十  发明
知青阿鸣劳动不积极,但头脑聪明,喜欢捣鼓些玩意儿,经常将收音机、怀表之类拆得大卸八块,乱七八糟,然后重新组装,比如收音机那单波段的便变成了双波段的,但经他的拆卸、重装,他父亲的那块怀表却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
阿鸣还将场里的拖拉机装了一个活动的遮雨篷。不错。既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收缩也方便。颇得开拖拉机的几个人的欢迎,而且竟然附近的一些拖拉机也仿效了起来。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发明了一个婴儿尿布报警器,我们开玩笑地说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起因是场里的一个技术员老陆生了个儿子,合家高兴。但一次老陆老婆说,那孩子每天睡觉时,连尿布被尿拉湿了都不知道,还一夜睡到天亮,待到早上醒来时,孩子的那一双小腿都被尿泡得发皱发白了。老陆看着心痛,埋怨老婆睡得太死,不知道照顾孩子。老陆老婆眼晴一翻说,未必这儿子就是我一个人的?他姓什么啊,他姓陆,不是姓伍,也不是姓柒,凭什么我一个人照顾啊。再说了,我白天要上山劳动,累得腰也直不起了,你当个技术员,成天在研究茶叶,先把儿子的事情研究研究再说。老陆遭老婆一顿抢白,顿时无言。
老陆夫妻两人在为儿子的事情争吵时,阿鸣在旁边听到了,心里一动。对于老陆,他是打心眼里敬佩的,便想为老陆做些事情,就对老陆说,我给你们设计一个自动报警器吧,只要孩子一拉尿,便能报警,将你们唤醒。老陆说,那好啊,你快些弄出来吧,不要待到孩子上小学了,你还没有搞出来啊。阿鸣说,不会的,很快就会弄出来的。
阿鸣为了搞这个尿布报警器,去城里采购了一些器材回来,每天晚上,躲在房间里捣鼓着。果然,没有多久,便拿给老陆一个尿布报警器,老陆也不禁为之感叹。说起那原理却是十分的简单,就是利用线路的回路感应,发出声音,进行报警呼叫。他现在一个盒子里装上两节二号电池,再装上一个蜂鸣报警呼叫器,然后再从电池的正负极上拉出两根细小的电线,在线头上焊上两个小铁片,紧贴在尿布的底下就行了。只要小孩一拉尿,便通过尿的导体,形成一个回路,然后蜂鸣器就报警呼叫了。这蜂鸣器还有档位可以调节,声音可大可小。
当阿鸣将这个尿布报警器拿给老陆,老陆和他老婆都很高兴,晚上一试,果然有效。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孩子拉尿父母全然不觉的情况了。可是场里的那些家里有小孩的家属都来向阿鸣要这个报警器。阿鸣不胜其扰,也不堪重负,便宣布不再做了。但阿鸣的名声在外,日渐响亮,人们经常会来找他解决一些问题,俨然成了一个专家。可惜,那时候,还没有申请专利的渠道,阿鸣的一些发明就湮没在民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08: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6-1-19 09:07 编辑

六十一     乡村中学
在我们经常开着拖拉机去买米买菜的那个小镇,有一所乡村中学。
这所中学从堪舆学的角度来看,风水极好。学校依山而建。那山,并不高峻,但一山的松风竹韵,伴随着弦歌诵读之声,很有一番情趣。学校的门前是一条宽阔的溪流。那水,澄清得见底,还时可见小鱼儿游弋其间。由于水质好,当时的村民常在溪边捣砧洗衣,连那吃的水都是从这溪流中汲取的。
中学面积不大,学生数似乎也不多,好像是十余个班级,三四百人吧。教师也是二三十个。但给人的感觉不是喧闹,而是传达出一种安静的气息。学校的教室基本是平房,据说是五十年代的建筑,历经二十余年风吹雨打,已显破败的颓像,但小操场上草坪如茵,绿意蓊茸,很使人喜欢。
我经常来这学校是因为有两个朋友在这里任教,两个原来都是上山知青,后来通过推荐读了师范学校,又分配回来。过去有一种叫社来社去的形式便是此意。
其中的一个姓刘,是很厉害的角色,看外表瘦长,文弱,如果穿上一袭长衫,那便若民国间的一个教员,但人不可貌相,他却是文武双全。刘老师从小练武,是南拳,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练一个小时,三百六十天,坚持不辍。我曾经站在离他五六米远的地方,他用一根绳子,啪地甩过来,就在我的腰上缠了两圈,然后他用力一拉,我便踉跄朴倒,成为他的手下败将。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可见他的武功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得之真传,确有所成。可惜他生不逢辰,要是身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恐怕凭着他的这一身武功,可以纵横江湖,际会风云了。
他原先插队在离我们茶场三十几里远的一个乡村,有一次,那村里的一个仓库火灾,火势很旺。火光烨烨之中,只见一人纵身而上,在屋脊上奔跑如飞,大家定睛一看,原是这个姓刘的知青。从此,大家才知道这个知青身手了得,非同一般。在第二年,大家推荐他上了师范学校,从此,他便当上了老师。作为教师,他也多才多艺,一手二胡拉得很好,小提琴也会,不但教数学,也教物理、语文,甚至英语。作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全科医师。而且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好,颇得学生的欢迎。一次,我去学校,正碰上他在给学生上《木兰辞》,我驻足教室窗外,听他陶醉地朗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扩散开来,悠扬回旋,很有一番美感。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所描写的那个老先生的朗读来。
另外一位吴老师,也是我的朋友。他教语文,热爱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因为一段时间我也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他也颇有些共同的语言了,用一句文雅点的话来说,是彼此间的诗词唱和。不过,他的诗词,受花间派的影响大,慷慨激昂的欠缺,低声婉唱的居多。比如他写给我的多数如此:
凄烟冷月锁高楼,一片春光忆旧游。山水依然浑似梦,相思又作落红愁。
人生聚散不由天,远隔千山历劫缘。从此春蚕丝已尽,那堪秋夜月重圆。
凭谁一洗旧丹青,寥落枝头寥落星。墙外莺声多怨唱,只因墙内不忍听。
从来万紫与千红,愁入离人两眼中。欲上层楼心转怯,青青垂柳怨春风。
风雨匆匆送暮春,销魂最怕忆前尘。一声啼鹃半轮月,何处清光照离人?
天气阴晴卷暮潮,春魂一去不可招。 落红满地无人扫。 何处重踏旧板桥?
一帘残梦半帘风,又是江南桃李红。指点山河非异昨,伊人可是旧颜容?
隔墙疏影淡于烟,半入醉眸半入帘 。 何处春风添别恨。心与流水两怆然。
翠微高处落阳红,看遍茱萸泣向风。凄凉谁吊荒台古,一夜蛩语月色中。
孤烟冷月草连天,淡色轻染一树梅 。意气当年空四海,于今却谱凄凉篇。
门掩黄昏月半痕,依稀风物认未真。飞花残絮随风舞,谁写江南一段春。
行香子
天地无穷,万物一同。放眼间,姹紫嫣红。莺啼蝶舞,水转山重。有篱边梅,墙边竹,山边松。
世事沙虫,宠辱如梦。叹流年,岁月匆匆。春来似客,春去如风。对一池荷,一庭月,一点鸿。
点绛唇
秋雨秋风,霎那枯了江南草。啼莺尚娇,只是韶光老。
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长一啸,夕阳晚照,且共寒梅笑。

像这些诗词,他当时写了很多,每次写好后,都想法带给我或寄给我。可惜时光流转,大部分他抄写给我的诗词已经如枝头落叶,消散在岁月的秋风之中,不复寻找了,唯剩下断简残片,夹在以往的书本中,成为一脉久远的怀想。
刘老师在文革结束的时候,却颇吃了一些苦头,原因是有人检举他在文革时候迫害过老干部,属于“四人帮”的帮派体系,于是被隔离,被审查,被批斗,但终于查无实据,勉强过关。后来,他改换了门庭,成了市里的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也算是人尽其才了。而吴老师则继续他的粉笔春秋,直到退休。
当时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年纪相差不大,又有共同知青的经历,彼此间颇为投机,每逢星期天,他们常常或坐拖拉机,或徒步来我们场里。然后三个人漫步山间小道,看山水流转,看云深岚淡。转够了,回到斗室之中,泡几杯茶,凭窗而坐,又是一番情趣。其时虽然粗茶淡饭,但杯酒论文,自有一番乐趣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11: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外出在外,偿试用手机发帖,不知效果如何?且序号也弄错了,应该是六十与六十一,还望各位朋友友帮忙编辑一下,在下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14: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初次尝试用手机发帖,不知效果如何?且序号也不对,应该是六十与六十一。还望哪位朋友编辑纠正一下,在下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56
156#
发表于 2016-1-19 09:09:25 | 只看该作者
小伙爱搞小发明,
尿床报警最赢人,
乡村学校两教师,
有文有武皆人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157#
发表于 2016-1-19 15:2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1-19 15:29 编辑
冷月沧波 发表于 2016-1-18 16:11
外出在外,偿试用手机发帖,不知效果如何?且序号也弄错了,应该是六十与六十一,还望各位朋友友帮忙编辑一 ...
    发帖辛苦~  序号龙版已经更正了~  因手机的屏幕与计算机的屏幕存在着大小差异,所以在发帖行间格式、排序上会有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158#
发表于 2016-1-19 15:34:24 | 只看该作者
冷月沧波 发表于 2016-1-18 16:08
六十一     乡村中学
在我们经常开着拖拉机去买米买菜的那个小镇,有一所乡村中学。
这所中学从堪舆学的角 ...

      字述心声,句释情怀,雾梦感觉低声婉唱的缠绵更能抒发内心的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31: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版主的支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3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冷月沧波 于 2016-1-20 17:37 编辑

六十二  漂亮女知青
    七五年的春天,我与另外一位知青一道,从三十几里路外的一个镇里办事回来,没有车,照样走路。那时候,走路实在是一种常态,一种很普通的现象。
    那天天气很好,山含黛,水泼蓝,翠相挽,典型的江南早春季节。我们边走边聊边赏景,一点也不觉得路途的辛苦和寂寥。
    当我们走到一个叫东安的地方,突然发现路旁伫立着一位妙龄女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与我们同一批去插队的知青。她是插队到她母亲的老家去,以便于得到乡亲们的关照,而我们是集体到茶场落户。没有想到,我们相遇在这里。
    她长的很漂亮,五官精致,肤色细腻,个子高挑,身材苗条。当时又正值青春韶华之时,此时,她婷婷玉立在这路边,更是成为一景。远方,是三月的苍山,那山的轮廓线条在岚气氤氲中显得柔和;近处,是一条蜿蜒而清澈的小溪,溪水淙淙,如一具古琴弹奏出自然的音响。她就那么站在那路边溪畔,恬静而优雅,文气而亮丽。一身蓝色的上衣,有点像童花式的发型,眉黛下是盈盈的眸光,眸光中有隐隐的笑意,整体和谐而美丽。看到她,我们于万籁静寂听到内心的雷鸣,于和尘同光中闪现情感的灵光。我们仿佛面对一个广阔的世界,面对一个苍茫的天空。但我们不敢造次,我们怕打扰了一个美丽而安静的灵魂,怕对她形成唐突。我们只是与她聊了一会,记不得具体的内容了,大致上是交换了一些知青信息,还有的就是相互的问候和寒暄。
    道别后,同去的那个知青问道,刚才这个美丽的姑娘是谁啊,你熟悉啊?我说,这是我在下乡那一年在知青办认识的,她也是我们同一批插队的知青。但她后来曾经成为知青中的典型,在全体知青大会上发过言的。发言时,艳惊四座,成为知青中的名人。
    那位知青说,是真漂亮。这是我在知青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了,漂亮得简直不敢逼视。是啊,我说,她漂亮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像一个青花瓷器,天生就有水墨气质,那青花的颜色,写意地带一点儒雅、一点诗意,随性而为,若点点烟岚雨雾,如月下摇曳的柳枝,又如氤氲湖上的淡淡闲愁。
那个知青说,你是做诗,我是直说。我点点头说,都一样。
    不过,这次的邂逅,刻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凸显在岁月的浮光之上。若干年后,我为她写了一首诗,但没有寄给她,只发表在一家杂志上;又过了若干年,我再次与她相遇,那时,在沉沉的世态中彼此都历经了沧桑,尝尽了炎凉,但当我对她提起这往事时,她依然眸子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时光倒退,回到那不再重复的青葱年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12:07 , Processed in 0.28801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