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冷月沧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时代(非虚构文本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8:37:58 | 只看该作者
七十五  风光
    茶场虽然地处十万峰峦之中,周边的风光还算是秀丽的,尤其是那山,那水,春秋之间,自有一番动人处。
茶场前面的山名兰山。据说山上有幽兰生长,花开季节,走近此山,便可闻到幽香之气。但我们多次去那山,或劳作,或登攀,或三五成群,去那聊天,都没有看到过所谓的幽兰,也根本未闻过那幽香,也许那仅仅是一种传说而已。倒是那山上的杜鹃花很多,春天一到,春雨一来,春阳一照,便漫山开放,一片嫣红,春意顿时浓烈起来,时序也分明起来。还有,那山上有一道细细的瀑布,自山顶而下,长年不息,问老职工这是什么瀑,说没有名称。知青大林说,不如叫珍珠瀑,瀑流如滴,迎风一晃,细如珍珠。我们都说好。
    东面的山忘了叫什么名,但经常雾气缭绕,常使人想起紫气东来的说法。实际上是因山下有一峡谷,谷中水汽蒸腾,绕山则成雾,升空便成云,若是轻纱似的缠在山顶上的,那就是所谓的岚气了。由于东山常年雾气氤氲,那茶叶的品质也最好,因为日照时间少,水雾滋润多,便叶质肥厚,香气馥郁,禁得起泡。我们自己所吃的或者买几斤送给亲朋的茶叶,都是这东山上采摘加工的。东面的山上还有一大片的竹林,这也是我们喜爱去的地方,这并非是慕那魏晋的隐士贤人,去竹林里饮酒清谈,而是那竹林间经常有野兔之类的小野物出没,我们带着小狗圆圆可以追逐,运气好的话,能弄到一只山兔或几只竹鼠。初春季节,正是竹林抽笋的时候,我们常常以游玩为名,悄悄侦查一番,看那竹笋破土而出,便偷偷地挖它几个。尤其是那些黄泥中生长的笋,剥去外面的笋壳后,通身雪白,切成片,放在清水中一煮,甚至不用放任何调料,只放一点盐,那味道便极鲜美。
    有时候,我们碰到附近的农人,他们看到我们在竹林里转悠,心里也猜到了三分,但不说破。他们会告诉我们,那些笋是可以挖的,如不挖,会妨碍毛竹的生长;那些笋是不能挖的,因为要当毛竹来培养。只要一两年时间,它便长的与那些老竹一般高大,那就是竹材了。而且他们告诉我们,哪些笋的品质是好的,概而言之,便是三句话,叫作:头要尖,背要弯,身要白。我们听了,感谢之余,心中便有些惭愧,知道竹农心意,今后也就没有在竹林里,看见竹笋就像日本鬼子扫荡一样,格杀勿论了。
    茶场后面的那山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山平缓,有一缓坡。收工之后,暮色渐起,知青们便常到那山上活动。或吹口琴,或听收音机,或聊大天,摆龙门阵;有些男女知青则在此传递彼此间的情和意。因此,这使得这片山坡充溢着一种浪漫乃至暧昧的气息。不过,如果心底一片澄明空灵,斜躺在这缓坡上,倒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看斗转星移,看流萤飘飞,看春秋更迭。在这里,仿佛听得见花落的声音,仿佛看得见蜻蜓的拍翅和蝴蝶的旋舞,仿佛看得见岁月那匆匆而去的脚步。
    还有茶场边上的那条小溪,绕场而过,不知从何流来,又流向何处?只是铮铮淙淙地,如一具古琴,日夜不息地弹奏在我们梦里,给了我们很多的遐想和情趣。
   当然,在茶场几年,我们往往难以从审美角度去看茶场周边的风光,待离开了,想念那段日子,回忆那时的青春了。才又想到那如画的山景,想到那山景之中诸多的往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192#
发表于 2016-1-27 20:09:54 | 只看该作者
冷月沧波 发表于 2016-1-27 18:36
七十四  吴先生
    吴先生在当地影响很大,很多人都知道。他住在邻村的一个叫吴家湾的地方。据当地人说, ...
      淡泊名利且博学多才的老师,能以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施教学生,善待学生和周围之人,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祝愿老师吉祥如意,悠闲康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193#
发表于 2016-1-27 20:13:39 | 只看该作者
冷月沧波 发表于 2016-1-27 18:37
七十五  风光
    茶场虽然地处十万峰峦之中,周边的风光还算是秀丽的,尤其是那山,那水,春秋之间,自有 ......
      能在那好山好水好风光之地生活也是件非常幸运之事~ 令人羡慕喽~  发帖辛苦~恭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194#
发表于 2016-1-28 10:13:59 | 只看该作者
小山村中老先生,
淡泊清幽度一生,
茶山四周景色美,
点点滴滴心头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95#
发表于 2016-1-28 14:5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6-1-28 15:01 编辑

茶场周边好风光,好山好水出好茶。我省的茶叶也多产在海拔数百米到千米的高山上。陆羽在《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有的好茶生长的土壤就是所谓烂石,像武夷山的“大红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6: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与支持,更感谢龙行版主的逐章点评,全文已接近尾声,还望各位朋友多指正,使文本更趋完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8:47 | 只看该作者
七十六  看桥
    有一星期天,大林和阿鸣他们说,我们看桥去吧。看桥?我不很兴趣。一个星期的劳累,星期天,最好睡个懒觉,补补元气。大林他们却不由分说,一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说,你这个人那,就是太功利,连一点审美细胞都没有。
    大林所说的桥,在一个小镇的溪流之上,离场部将近二十里路。那桥,与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果然不同,它是木质的拱桥,横空而越,单孔成形。大林站在桥这头,眯起一只眼睛瞄着,用一个大拇指比划了一会,说,这桥应该有三十五米吧。我看看那有点恢宏的桥身,说,应该有的。
那桥,很有气势,它是顶部不是空的,而是盖房子一样盖有瓦片,而且那屋脊之上有神兽之类的装饰物,而桥身上不但有雕梁画栋,还设有神龛 ,可以祭祀,这真是匪夷所思的。大林内行地对我说,这桥的年代很久远了,据说最早的是唐代就有的,而大部分是康乾盛世时建造的,别看它高大宏伟,可全身没有一根铁钉,全部用木头建造的。这在全国或许在全世界堪称一绝。
是吗,那么这就是古桥了,我感慨地说。我们所站的地方也是唐人立足,清人所站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景物也是古人眼中的景物?世易时移,很多东西却是不变的。那桥下的碧波流水,那桥头的合抱丹枫,那一条通向远方的古道,都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包括这座古老的桥梁。它们在风雨之中,透出一段久深的往事来。就在这样的桥前,使人想起许多的前尘旧事,想起那些关于英雄落魄的故事,也想起寂寞、荒凉这类沉郁的低调的语词来。桥头的那棵老树,可是英雄系马的地方?那树上飘零的落叶,又飘飞于那个风尘过客的额头?我突发奇想,要是此时有一个青衣少女,手执一管洞箫,在这桥头,面对亘古不变的青山与绿水,吹奏一曲悠扬舒缓的曲调,寄托一缕花蕊般舒展的相思,那是怎样的一种情调,怎样的一种意境?
    在这样的桥头伫立,我痴想于自己是金庸、梁羽生笔下的那种侠客,一骑绝尘,剑气横空,而那小桥楼头的红袖轻招,却把我的万丈雄心,轻轻柔柔地维系在红尘温柔乡中。
    沿木桥往东走两三里的路程,便是一个小镇。小镇古朴,沉静。虽然没有那遐想中的楼头红袖,但镇东头有几个卖九层糕之类的食摊子还是很引起我们的兴趣。跑了这么长的路,看了半天的桥,肚子感觉确实饿了。于是几个人便坐在露天的小桌子旁,买了那炊糕蘸着酱油吃着。那卖九层糕的妇女看我们不像本地人,便与我们攀谈起来。得知我们是赶了几十里的山路到这里来看所谓的古桥,不禁很是惊讶,不可理解。“你们这些人那,就这么几块石头,几根木头,有什么可看的? ”她感叹道。不过,我们能买她几碗炊糕吃,她还是很高兴的。
    后来,我读到了很多关于这桥梁的文献。它曾引起了世人的惊叹,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包括从美国、英国、法国等地过来对它进行考证、研究,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它进行礼赞。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没有当初我们来看桥的时候来得纯粹,来得深入。因为那是一种无意间的闯入,使得所看的对象变成一种完全意义上惊艳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9:59 | 只看该作者
七十七  写春联
    那时节农村过年,一就是图个吃,二就是图个热闹。平时大家十分节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将点点滴滴积攒起来,待到过年时,则杀猪宰羊,大鱼大肉,毫不吝惜。那时农村有一句话,叫作“放开肚皮吃喝,拢起袖子拔牌”,前者指的是尽情吃喝,后者则是指大家聚在一块,玩一种叫作“牌九”的游戏,三十二张骨牌,有庄家,有押牌的。五分,一毛的,随你押,从初一到初三,男女老少齐上阵,热闹得很。当时这似乎不作赌博论,而是当作春节期间的娱乐方式。只是过了初三,就不能玩了,再玩,大队的领导便要出来干涉,以赌博论处。
    春节前,这里的风俗是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可以到集镇上去买,那镇上有专门的春联摊,五毛钱一副,那种洒了点金粉的就贵一点,要一元钱。那时候的一元钱不是小数目,可以买一斤半的猪肉,也可以买二十个鸡蛋了。为了省钱,有些农户便买了红纸,请本村的一些粗通文墨的人书写。那书写水平自然不高,往往是墨如黑猪,糊涂一团,但远远一看,却也是红纸黑字,喜气洋洋。叫村里的人书写,虽然不用付钱,但一副对联也要送上两个鸡蛋,以表心意,这在当时是八分至一毛钱的价值了。有一年春节,我在场里过年,周边村里的老乡们听说我会写春联,便纷纷赶来,要求我为他们写春联。场里领导得知此事,很是高兴,感到脸上有光,特地批准我不用出工,在场里为他们挥毫写春联,并且宣布,不收取任何费用,连红纸、墨汁也由场里统一报销。这下,几方面都高兴,可说是皆大欢喜。
    那时候的春联的内容没有什么财源滚滚,生意通达之类的吉利话,大都是毛主席诗词。一是大家都比较熟悉,二是信手拈来,便可书写,更重要的是不会出错,保险。于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春风杨柳千万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之类,不管贴切与否,都往上写。当然,也有个别的老乡自己会找一些认为吉祥如意的话作为对联的内容,叫我写。只要不是与当时的政治有冲突的,我都会略加修饰,然后给写上。比如“门前青山不老,屋后绿水长流”、“爆竹已报四季喜,腊梅又迎一年春,”之类。比较起毛的诗词,也算是有创意的了。
    春节期间,结婚的青年人也多,在写春联的同时,也给他们写结婚对联,只是那内容,还是以毛主席诗词为主,但我感到这其中有些问题,甚至使人产生一些古怪的联想。如“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一联,当时的婚联中是必写的。但细究起来,却感觉大有问题。就说这结婚吧,人家娶的是妻子,其愿望也是希望妻子是传统概念的贤妻良母,而你却是“不爱红妆爱武装,”这岂不是鼓励妻子施行暴力?再一副对联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给人的感觉也是怪怪的,总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联想。还有人来要求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把入洞房看作是上刑场似的,这真是哪跟哪啊?但那是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没有错,如果要错,也是你的婚结错了,你的妻娶错了。
    除了给老乡们写春联,也给我们场里的职工们写。他们的要求比起老乡来,就高些了。他们不满足就写些毛的诗词,认为毛的诗词就那么几句,写得太多了,重复了,要求现编现写,还必须要应景的,这就给我出了难题,但我不能拂逆他们的意思,因为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于是我就将平时所记的唐诗宋词稍加修改,诉诸笔端。“万叶秋风战地梦,一灯夜雨故乡心。”这是写给一个军属的;“霜凝鼙鼓星横剑,风卷旌旗月满楼。”这是为民兵连的文连长家写的;为老董写的是“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老董看了摇头说,不好,也不通。我问为什么?他指着上联说,今夜的星辰就是昨夜的星辰,万古不变,还有什么非昨夜的?又指指下联说,你知道我好睡,每天被子一蒙,便一觉到天亮,何来的什么立中宵?经他一说,我也感到不很妥当,便给他换了一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我问道,这联怎么样?他看了半天,说,这个好,有气势,也有江湖气。你看,死生相托,义气为重。不错,亏你想得出来。我暗自说声惭愧。我那里想得出这句子来,这是诗圣杜甫的写马的句子,是我偶尔想起信手写下的。应老董的要求,还为他的恋人小赵写了一副:“幽居有空谷,天寒依修竹”,源自杜甫的《佳人》,稍作调整而已。这下老董高兴了,说,在我这两天写的几百副对联中,就数这一副最好。我说,不是我写得好,而是你情人眼中有西施,爱屋及乌啊。
    写了两天对联,整整站了两天,腰酸背痛的,竟然感觉比上山劳动还要累。但看到满地横七竖八的对联,一片红色漫漶,也还是很有点成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199#
发表于 2016-1-29 09:43:48 | 只看该作者
携手进山看古桥,
感受真切惊艳娇,
欢天喜地写春联,
传承现编都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200#
发表于 2016-1-29 15:20:17 | 只看该作者
文中的古桥是木拱廊桥,在闽浙两省相邻的山区较多。前两年,有关部门申请将木拱廓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是由福建省的政和、屏南、寿宁、周宁和浙江省的景宁、泰顺、庆元7个县联合申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6:02 , Processed in 0.129007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