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军的文学世界(转帖)

[复制链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28:19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年,叶紫、萧军、萧红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奴隶社”。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便列为“奴隶丛书”之一、之二、之三。鲁迅先生为他们分别作序。先生说“奴隶总比奴才强”。还不时地提醒他们:“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的很,非小心不可。”
    鲁迅先生将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分赠给各方面的朋友,有人又将该书带到抗日根据地和国外,并陆续被译成俄文、日文、印度文、英文、德文等。
    鲁迅先生还向埃德加?斯诺、日本进步作家山本实彦介绍和推荐萧军和他的作品。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萧军得知噩耗像是挨了一闷棍,打得他满眼冒金花,马上就要晕倒下来,呕吐不止……。周海婴回忆道:“只见一个大汉,直奔父亲床前,没有犹豫,没有停歇,没有俗套和应酬,扑到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的号陶大哭。……这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的悲痛的呼号,倾诉对父亲的爱戴之情”这说的就是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29:04 | 只看该作者
此后萧军为自己立下了誓言:鲁迅先生的死是一把刀——一把饥饿的刀!深深地插进了我们的胸槽;我们要用自己和敌人的血将它喂饱!我们要复仇和前进!
    萧军和鲁迅的关系,正如他自己回顾与鲁迅友情时所说,是建立在人生四个目的追求上的:1,求得祖国的独立;2,求得民族的解放;3,求得人民的翻身;4,求得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实现。
      
四.人人看好,患难的夫妻作家,最终却分了手——萧军与萧红
    我在回答友人提问时说:萧军和萧红是夫妻关系,“萧”是因为萧军非常喜欢京剧《打渔沙家》里的萧恩,他又是军人出生,所以叫萧军,萧红是因为和萧军生活在一起,两个人合起来的笔名,就是“红军”,是对蒋介石“言抗日者杀无赦”的一种反抗。
父亲对与萧红这段婚姻是这样认为:我与肖红的婚姻,是偶然相遇,偶然相知,偶然结合,而必然分开的偶然姻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0:07 | 只看该作者
五.你是一个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同你谈得来——萧军与共产党和毛泽东
    1938年3月,萧军如约来到延安,一天上午,毛主席亲临招待所来看望大家,这是他与主席首次会面。萧军还受邀参加陕北公学第二届开学典礼。会场上毛主席“礼贤下士”,坦诚相待文化人。尤其是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由衷的敬佩与空前的评价,都给萧军以极好的印象。
    1938年5月,萧军与塞克、王洛宾等结伴来到兰州,借住在民主人士王蓬秋先生的家,王家的次女王德芬不顾母亲的反对与萧军相恋了。从此19岁的王德芬,也就是我的母亲,陪伴萧军在坎坷的人生途中相濡以沫,劳碌奔波一直到终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1:06 | 只看该作者
1940年6月,经“东北救亡总会”于毅夫的帮助,又一次来到延安,以他作家的眼睛更深入地观察、体验延安的一切。除正面的东西外,他给某些“宗派主义”、“排外思想”的时隐时现,某些党员干部的“优越”势态与“内外有别”的明显轻视,搅得心神不宁,常常处在痛苦之中,他决定找毛主席叙谈,主席尽力劝说萧军要“安心立命”,要故意的、强制的省察自己的弱点,调整好人我关系,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如何得了?!“延安确实有无数的坏现象,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是一朝一夕是根本办不到的,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把自己强健起来。”在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开导下,萧军的心胸豁然开阔了许多,更增加了他对主席的敬佩。
    在此期间,许多文艺界和名人陆续来到延安,大家对延安的文艺诸方面有许多意见和建议,决定召开一个文艺座谈会。为了“有的放矢”,主席又请诸位尽量“搜集反面的意见”以佐参考。主席专门为此事写信给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2:21 | 只看该作者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大礼堂召开,到会的文艺界人士100多位,毛主席致开幕词后,萧军第一个发言《对当前文艺诸问题底我见》,并交给了《解放日报》刊载发表。5月23日大会闭幕,毛主席做了总结发言,这就是那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而后不久发生了“王实味事件”。他在参加“中央研究院”批判王实味的大会后,对那种方式、作法极为不满,并与一些激进的同志发生冲突。毛主席知道此事后,劝萧军不要过问王实味的事,因为有些“内部”情况萧军是不可能了解也不便询问的。而以后批判萧军时,“同情托派王实味”的帽子扣在了他头上,而且戴了整整四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3:51 | 只看该作者
六.“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缘自一身轻”由王建中先生介绍萧军的几首诗
《言志》
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缘自一身轻。
《老枣树》
铁骨杈桠托地坚,风风雨雨一年年;秋末结子红于锦,何与闲花半媸研。
王建中先生说这几首诗是萧军的自我写照,他一生中写了1000余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相当的造诣。
                     七.萧军的政治结论:
    1945年“八?一五”日本无条件投降,萧军随鲁迅文艺大队从延安奔赴东北解放区,在去往齐齐哈尔的路上,他被任命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但上任不到四个月他自动申请辞官而下台了,他只想用自己的笔,仍旧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
随后,在中共东北局宣传部的领导与帮助下,萧军在哈尔滨创办了“鲁迅文化出版社,创刊了《文化报》,他亲任社长和主编。出版社首先出版了烈士们的遗著,英雄们的传记,鲁迅、毛泽东、列宁等伟人的活页文选,马列主义普及读物与干部必读等,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第三代》等等,《文化报》在文化性、思想性、可读性方面受到了广大市民、知识分子的欢迎,还兴办了企业,开创了“以商养文”的新路,后来他又创办鲁迅社会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5:04 | 只看该作者
这时一场批判萧军的运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在文化界展开了。萧军被错误地以“反苏、反共、反人民”的罪名受到批判并消失于文坛,随后被发配到抚顺煤矿去“体验生活”。
在抚顺煤矿,他为劳模写了《劳模小传》,组建了工人自己的抚顺京剧团,完成了小说《五月的矿山》东北局对萧军作出了反苏、反共、反人民的错误结论,他的组织关系也被扣留,萧军到了北京,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民”,为了生活他做过挖坟掘墓的“考古员”,当过“正骨中医”。1959年萧军经彭真过问被安排到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成为一名研究员。
    文化大革命,萧被打成“老牌反党份子”,被批斗、关押、毒打、抄家、送去劳改,一家生活费降到每人每月6元,他以清醒头脑、坚定的信念、无比的毅力活了下来。
直到1980年4月21日,关于萧军同志问题的复查结论说:萧军同志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35:49 | 只看该作者
萧耘在讲座中还谈到了萧军与他的孩子们。她最后说:作家萧军给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什么呢?那就是可尊敬的精神——《信念坚一点》;600万字,20卷的《萧军全集》。
    萧军的人生信念是:第一,他相信历史,历史是无情的,现实是严峻的;第二,他相信人民,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他相信真理是不能够霸占的,尤其是不能够持众而霸占!他爱朋友,但他更爱真理。第四,他相信:一个真正的、人民所需要的作家,是打不倒的,是骂不怕的,是诅咒不死的,是压不跨的,也是掩没不了的!
萧耘最后说:如果人生真的有来世的话,如果人生父母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我相信,我选定的父亲一定还是他——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40:36 | 只看该作者
萧耘、王建中的演讲得到了听众的热烈掌声、最后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萧军出身行伍,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性情粗犷,是一个爱和人干仗的粗汉子。今天我们可以感到,他是多么生活化和人性化的一个作家,一位父亲。由于他那样的性格,他经历了无数了苦难。也正由于这样的性格,使经受了无数苦难的他,在面对生死时,能够选择以必死的精神活下去。
    萧军和他那一代人所经历过的并不久远的历史将渐渐沉入苍茫的大地深处。他像他的导师鲁迅一样,骨头是硬的。虽然他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是不死的。通过萧耘女士的演讲,我们能够感到萧军是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真名士自风流!



                  (文字记录与整理:薛连通 供稿:中国现代文学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29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5:42:12 | 只看该作者
年轻时代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21:16 , Processed in 0.1750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