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军的文学世界(转帖)

[复制链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39:4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通牒”
  给毛泽东的信发出之后,过了一天,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派人给萧军送来一信,告知萧:给毛泽东的信,毛已收悉。胡乔木并要萧军将他的意见,用信的方式,写给毛泽东。
  对此,萧军没有照办。
  他希望看到毛泽东本人的回复,以便据而决定自己的去向。
  在等待毛泽东回复的几天中,萧军很为烦躁。对毛泽东没能回复的原因,他也作了种种的猜测,例如:是因毛泽东需要时间调查;或是毛泽东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见他。甚至,他也怀疑:是否毛泽东在“端架子”、“拿身份”?
  7月15日,萧军再给毛泽东发出一封短信,信中直接说明,他萧军“要和您作一次谈话”的要求,如毛认为“不可能”,他就“不再干求了”。同时,他说了他准备离开延安去大后方的计划。
  萧军的这封信,有点儿“最后通牒”的味道,虽然文字上还是很恭敬,但其人洋溢豪气、率性直爽的作风,的确凸现无余、跃然纸上。
  固然,当过兵、打过日本人,并作为公认的鲁迅弟子、鲁迅葬礼总指挥,还以《八月的乡村》而声名鹊起于文坛的萧军,在当时的延安文艺界,可算是个“大腕”级人物。但是不论今日,还是当时,依常人的观念,毕竟是一个文化人,居然向政治领袖发出“通牒”般信息,还是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历史的事实却是:一天后,毛泽东居然特派胡乔木来面告萧军,他患了膀痛之疾,故未及时复信,并说,过几天后即约萧军接谈。
  两天后,即7月18日下午,胡乔木来通知,请萧军去毛泽东住处,践约与他谈话。
  从此,萧军的历史中,便有了一段与毛泽东交往的罕见情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1:50 | 只看该作者
                         对萧军敞开了心扉
  萧军与毛泽东的交往,从1941年7月起,至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赴东北时止,历经四年多。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延安日记》中,分别记有21次之多。这些交谈,特别是1941年至1942年的那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面,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
  不过,萧军与毛泽东在延安的四年多交往,其轨迹,是历经了大起又大落,最终平和的过程。从时间上看,密切交往主要发生在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期间,此后三年多,却并无往来,只是到1945年2月与11月,毛泽东才又分别与萧有了两次交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2:41 | 只看该作者
二人交往轨迹的大起与大落,都源于政治。但他们交往的收获,却并不是只有政治。
  当初,萧军进入延安一年多,毛泽东从未找过萧军。虽然,喜好诗文的毛泽东,对萧军这个颇有名气的东北作家,应该不会陌生。但是,当时毛泽东每天要思考的,重在军事与政治,而对其他方面无太多顾及。况且,延安的文化人已有了不少,一个不是中共党员的作家,也难引起毛泽东的特别关注。
  但是,萧军于1941年7月先后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尤其是第二封有“通牒”意味的信,可能让毛泽东作出了决定:与鲁迅的这位头号弟子进行一次“接谈”。尽管当时毛泽东的确患了病(“病着的膀子不能举起来,每次吃饭取菜都要站起来”——萧军在日记中说),但他还是不等病愈,就在其寓所提前接见了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3:31 | 只看该作者
萧军与毛泽东的第一次面见交谈,以萧军的原意,无非是将他平日对延安有过的种种意见,向中共最高领袖作一次反映;而在毛泽东这边,起初则恐怕是重在照顾安抚党外文化人的情绪,而并无多大其他含意。所以,见面寒暄之后,谈得多的便是鲁迅与读书。
  随后,萧军谈起了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纲领”、谈起了他在延安一年多来的观察感想、谈起了作家在延安都难写出作品了的看法,还为一些作家所受到的冤屈而抱不平,等等。
  显然,当毛泽东发现萧军并不反对,而是全部赞成“施政纲领”时,他在思想上便对萧军敞开了心扉,谈了他的一些深层次观点:中共搞“施政纲领”,就是因一些中共党员的不良倾向而发的;共产党现行的政策,还只是一种过渡,要到将来“没了阶级、没了政党”之时,才“是真正平等的社会”;“现在苏联也还是不平等啊!有等级,有资产……”而到了“没了阶级、没了政党”、“是真正平等的社会”之际,“那时候像我们这样人,就没有牛皮好吹了……大家全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4:22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第一次见萧军,谈话就进入了随意、广泛、坦诚,也有深度的氛围。可能,毛泽东知道,要说服萧军这样的人,任何虚假浅薄的说辞都不可取。
  这次交谈,顿使萧军对毛泽东“起了好感”,他认为毛“诚朴、人性纯厚、客观”,“是中国读书人的样子”。
  而毛泽东通过与萧军的交谈,更是立即敏锐地捕捉到了萧军意见中的重要信息:萧军所说的,“不是一个人的事了,这是一般的问题”了。引发了毛泽东对延安文艺界状况的思考 显然,与萧军的交谈,触发毛泽东对中共的文艺政策之系统思考。由此,毛泽东多次主动地与萧军交谈。谈话中,既涉及萧军本人的事情,更涉及党的文艺方针问题。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毛、萧交往所引发、导致的最大历史性成果。
  8月2日,即毛泽东第一次与萧军交谈之后约半个月,他又写信给萧军,主动约萧军:“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如得你同意,愿同你再谈一回”。
  一个政治领袖,以如此诚挚平等的口吻,向他治下的年轻的非党文化人发出邀请,确非寻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5:2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还就萧军的个人性格,坦诚地劝告:“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萧军在毛泽东的眼中,已有了一定分量。
  而萧军对毛泽东的回复,其所呈现出的萧军特立独行之个人性格,也让人无法不惊异。当夜,在给毛泽东的回信中,萧军除了郑重感谢毛泽东的劝告、大篇检讨自己没能做到“克己为大勇”外,对于毛泽东的相邀,他却像对一个普通朋友一样答复说:“明天鲁迅先生诞辰,我要去参加开会。在五号左右,如有时间可来一信约我,当造访。”复信的同时,萧军还给毛送去了他的一篇文稿。
  试想,若换了别人,会这样对待毛泽东的相邀吗?
  8月5日,萧军没等到毛泽东接谈的通知。
  但,第二天,毛泽东就给了萧军一个回信:
  萧军同志:
  来示,文章及报纸均收到。文章已读过,兹璧还。近日颇忙碌,过几天后再奉约晤叙。敬祝
  健康!
  毛泽东
  八月六日
  可见,对萧军在2日给毛的复信中大咧咧所说“在五号左右,如有时间可来一信约我”一事,毛泽东并没有计较,而对约谈一事却牢记于心。
  1941年的延安画面,的确也存在着我们并不太明了,或被后来的历史所覆盖了的多元图像。
  过了四天,8月10日晚,毛泽东派人送来一张纸条:
  萧军同志:
  我现在有时间,假如你也有暇,请惠临一叙。此致
  敬礼!
  毛泽东
  八月十日下午八时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6:06 | 只看该作者
当即,萧军去了毛的住处:“我去了,他正在院中和夫人趁着月色散步,他急步亲切地与我们握了手。我先询问了他的病状,就坐在月下院中,我们交谈起来。”
  萧军与毛泽东的这第二次交谈,极为随意轻松,话题也广泛,谈萧军的文章,谈鲁迅,谈延安党员们的种种现象等。当萧军请毛泽东也能见一见艾青等几位作家时,毛当即答应了。
    萧军离开毛泽东时,已是夜十二点半。
  第二天,即8月11日晚,毛泽东果真带着两个警卫员,应约来到萧军所住的“文协”机关,又与萧军、艾青等作家畅谈。谈话也是到夜十二点半,毛才离去。
  因为是谈文艺界的情况,毛泽东显然意犹未尽。故而,他在12日一早,便又给萧军来信,约萧军等作家再去毛的寓所交谈。
  此前,毛对文艺界的情况似乎是不太清楚的。萧军在日记中说:“我知道他是对一切隔阂着,从文协负责人不知是谁,丁玲的调工作不知道,不晓得艾青、罗烽等的来……就是一个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8:31 | 只看该作者
在12日的交谈中,对萧军提出的“末流作家借党撑腰的事,以及文抗的支书不应用半瓶醋”等情况,毛泽东也承认“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12日的谈话很热烈,午饭都是在毛的寓所吃的,席间还喝了酒。毛还要萧军写一张纸条,让人去将这几个作家的家属及孩子,都请了过来。中共主管宣传的凯丰与主管组织的陈云,显然,是遵毛泽东的意思,也都来了,听取萧军等人的牢骚与意见。
萧军说,交谈中,毛泽东“一直是兴奋着。他和每个人交谈……毛认为这次谈话是一个政治会议,非常重要的”。
  从7月18日到8月12日这四次交谈中,无疑,毛泽东有了两个收获:对萧军个人的品性,有了较为真切的认知;同时,因萧军等人的意见,引发了他对当时延安文艺界状况及其走向的极大重视与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1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404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2:49:31 | 只看该作者
                         认定萧军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对于萧军的品性,毛泽东在与萧的交谈中直言:“很早我就听说你很够朋友……洛甫称道过你……”1941年的毛泽东,与张闻天(洛甫)尚是处于较好的同事关系,故洛甫的看法,能影响毛泽东。特别是与萧军几次交谈后,显然,毛泽东已认定萧军这个鲁迅的弟子,确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因而,在这次交谈之后,至1942年6月的这十个月的时间里,萧军与毛泽东便有了一段相交密切的往来,他继续与毛泽东进行了15次交谈,而且大多数是二人间的面谈。在这些交往中,萧军与毛泽东的关系也达到了一种近乎亲密而极随意的程度。
  萧军在其日记中,生动地记录了这些密切交往。例如,萧军晚饭后的散步,他也能悠闲随意步入毛泽东的寓所,与毛共同饮酒畅谈古今。有时萧军一时兴起,思量要去毛的寓所走一走,他便去了,而毛泽东对萧的不期造访,也不责怪,相反,热心接待,甚至邀萧军一起打牌,一起去剧场看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22:43 , Processed in 0.194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