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西荆村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蓬勃的插队生活》第五章——第八章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5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1-31 19:00 编辑

     新房里外都是人。屋外有站门口的,有趴窗户的。屋里有坐炕头上的,有站地上的。
     新娘坐在炕中央。红袄、红裤、小红袜儿。
     新娘的红盖头已被揭去,小模样真漂亮:两条小辫儿半垂胸前;两撇黛眉柳叶弯弯;一双大眼柔光闪闪;一张小口微笑暗含。似露似隐,皓齿红舌;若有若无,一对酒窝。
     都说山西出美女,此话一点不假。
     高万仁坐在炕沿上。他对进来的新郎说:“你撂下新媳妇不管啦?让我们光听她一个人唱歌。没有新郎怎么闹洞房?”
     旁边有人说:“看看,书记生气啦!你还不赶快上炕?该勾结啦!”
     新郎一边脱鞋上炕,一边对高万仁说:“我敬酒去了,不知书记能来,实在该罚。”
     高万仁说:“听大伙说说,罚你什么吧?”
     有人提议:“罚他坐鞋!”
     “好,先罚坐鞋。”高万仁说:“拿上一只鞋来。”
     有人把新郎的一只鞋拿上炕。
     高万仁一手扔到地上说:“这只不行!拿那只小的。”
     有人把新娘的一只小红鞋拿上来交给高万仁。
     高万仁把小红鞋放到炕上说:“这还差不多。新郎、新娘,快勾结吧!”
     新娘低着头在炕上坐着不动。新郎不懂地问:“俺不知这个鞋怎么坐法?”
     高万仁说:“你少给我装蒜!坐鞋还没见过?快把媳妇拉过来,一块坐上去。”
      宝宝小声给蓬勃介绍说:“坐鞋是闹洞房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把一只鞋放到炕上,让新郎新娘两个人面对面,同时做到鞋上。这就要求二人两腿叉开,肚皮贴肚皮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坐到一只鞋上。如果二人配合不好,很难完成。因此新郎、新娘还得挨罚。后面还有新花样供大伙取乐。”
     听宝宝这么一说,蓬勃来了兴趣,挺想看看他们如何坐到鞋上去。
     可惜因为鞋太小,新娘也不配合。新郎费了半天劲也没成功。
     旁边有性急的人说:“坐不成就别坐啦。再罚个简单的吧!”
     高万仁问:“哪个最简单呀?”
     “晾风!晾风!”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嚷道。
     新郎为难地说:“晾风就算了吧?再换个别的。”
     “不行!书记在这那。有书记给你把关,你还有啥说地?”
     蓬勃小声问宝宝:“晾风是什么呀?”
     宝宝说:“晾风就是让新郎撩起新娘的上衣,把奶子露出来,让大家看。村里娶亲,这一关必须得过。要是谁不晾风,会被人看不起的。”
     蓬勃睁大眼睛等着看晾风。他长这么大,还没看见过青春女性的乳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时偶尔隔着衣服看一眼那隆起的胸脯,也不敢久留,赶快溜过去。因为那是女人最神圣的地方。
     新郎在众人的督促下撩起新娘的上衣,里面还有一件。他慢慢解开小扣,里面又有一件。
     这时大家不做声了,静静等着新郎解开新娘的最后一件内衣。
     随着最后一件内衣被解开,蓬勃眼前闪出一道白光。他没想到农村姑娘竟有这样白净的胸脯。两个象小馒头似的乳房十分可爱。
     还没看得太清楚,衣服合上了。
     这时有人不满地说:“我们没看着。不行,重来,重来!”
     高万仁说:“看看,大伙儿不满意啦!重来吧。这回可得让大伙儿都看清楚了。”
     新郎又撩开新娘的衣服,多停留了一会儿才合上。
     屋里众人发出“嗯!”的一声,表示满意了。
     高万仁说:“下面该干什么啦?”
     有人说:“给书记点烟。”
     新郎忙给高万仁递上一支香烟,刚要点火,高万仁躲开说:“你不成。得新媳妇点上。”
    面红耳赤的新娘正在扣衣扣,听书记要点烟,赶快拿起火柴来。
     高万仁说:“莫慌。先把衣服穿好。这烟好点。”
     新娘把衣服整好了,再给书记点烟。可是高万仁不但不嘬气,反而向外吹气。香烟总是点不着。
     高万仁对新郎说:“新媳妇不好好点烟,你说该罚不该罚?”
新郎说:“该罚。”
     高万仁又问大伙:“该罚什么呀?”
     “抓虼蚤!”
     “染硝脂!”
     “老虎大擞皮!”
     蓬勃问宝宝:“这些又是什么节目?”
     宝宝说:“抓虼蚤就是把一个小纸团从新娘的脖领塞进去。让新郎从下面把手伸进内衣,把小纸团找出来。
     “染硝脂就是把一个小棉球从新娘的腰间塞进裤内。让新郎伸进手找到棉球。但是在拿出之前,新郎要把棉球在新娘的裤裆里弄湿,拿出的湿棉球必须要粘在墙上。
     “老虎大擞皮就是先把新郎、新娘两人摞在一起,再用一条被子把两人盖起来,然后让两人不停地抖动。被子抖动得越厉害,大家越叫好。”
     蓬勃心想:“闹洞房原来是这个样子。一帮小光棍儿看别人结婚心里痒痒得难受,搞出这些名堂来寻个乐。这也是人之常情。可高万仁,你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儿领着闹洞房,就不太合适了。”
     蓬勃对宝宝说:“咱们不看了,回去吧。”
     宝宝说:“最好看的还没开始,怎么就走呢?”
     蓬勃说:“光听你说一遍就让人起性,要是再看他们折腾,还不把人瘾死!走吧。”
     从屋里出来,正碰上几个女生。问蓬勃都看见什么了?
     蓬勃看一眼宝宝说:“你跟她们说:”
     宝宝假装正经地说:“我们村有个规矩:闹洞房的只能闹,只能看,不能说。”
     女生说:“屋里尽是男的,我们不好意思进去。”
     宝宝说:“书记在里面呢,你们有什么不好意思?”
     说完和蓬勃离开了新房。

     第二天早饭后,只记得三天时间的蓬勃又过糊涂了。他问玉贵媳妇:“今天初几啦?”
    因为天气好,她正抱着孩子晒太阳:“今天初四,明天破五。”
     这里的气候很准时,刚过春节,就一天比一天暖和。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年轻人就是闲不住,一连歇了好几天,得找点事干。
     蓬勃来到新修的路边。他记得修路时曾挖到一个胶泥层。那可是绝好的红胶泥,城里喜欢搞泥塑的,用的就是这种材料。他捡了几块抱回家。
     把和好的胶泥在平石板上反复翻摔,才能调好泥性,这是蓬勃小时候常玩的把戏。调好泥性的胶泥,捏出的东西不开裂。
     玩泥者招来不少好奇人。他们见蓬勃把胶泥摔成长条,搓细,再均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小块揉成圆球。数了数,足有200多个。
     赵辉奇怪地问蓬勃:“你做这么多泥球干什么?”
     蓬勃搓着手上的干泥儿说:“男生不算,只让你们女生猜。我看谁能猜中?”
     汪淼从小就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她的性格也像个假小子,大大咧咧的。她说:“我猜着啦!”
     赵辉忙问她:“快说,是什么?”
    汪淼故意卖关子:“蓬勃,我猜对了有什么奖励?”
     蓬勃想起她猜酒的事,脑子里浮出沙家浜的一句唱词:“这个女人不寻常!”就说:“上次是猜着什么喝什么。这回是猜对了入伙儿。”
     汪淼一字一句的说:“是弹球儿!”
     蓬勃两手一摊说:“对不起,错啦!”
     白桦在一边看了半天,她相信汪淼是真的猜错了。因为玩弹球儿有几个就够了,用不着做这么多。她小声自语道:“做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声音不大,却让赵辉听到了。她得到启发,拍着手说:“我猜到啦!”
     蓬勃问:“你猜到什么了?”
     赵辉大声说道:“是子弹,打弹弓用的!对不对?”
     她胸有成竹。因为小时候她见过男孩子玩弹弓用的泥球子弹。
     蓬勃两手一摊说:“对不起,也错啦!”
     呦!那是什么呢?大家都掉到五里雾中。
     蓬勃说:“猜不着就先不猜了。这些泥球还要再晒一会儿,等我完成下一道工序后再继续猜。谜底早晚会揭开的。”
     晒了大约半小时,蓬勃捏一下泥球的硬度,觉得差不多了。他用一把小刀片,十分小心地把泥球从中间切成两半,摆了满满一盖件,继续晒。
     女生有过来看的,回去说泥球全切两半儿了,她们更摸不着头脑。
     晚饭后,穆玉贵领来一位客人。他身着军装、帽徽领章,是个现役军人。
     穆玉贵介绍:“他是一队的梁永,在北京当兵。”
     梁永二十五、六岁,十分健谈。他说:“我这次探家,部队准了二十多天假,正好可以在家过节。早就想过来看看你们。”
     贺豫生问他在哪当兵?
     他说:“在北京沙河。现在已经提干了。”
     穆玉贵说:“梁永在北京干得可好。咱们村能在外面落脚的不多,都离不了家,干个三两年就回来了。”
     梁永说:“北京多好啊,是首都。咱们这个穷村子不用跟城市比,就连沙河也比不上。我以后就在部队长期干下去,还要把媳妇接到北京,随军。”
他又问大家:“你们离开北京到俺们这个穷村子插队,父母放心吗?”
     李学农说:“有什么不放心的?全国几百万、上千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有同学在内蒙插队,他来信说还不如咱们这里。还有在晋北,陕西插队的,那里更苦。我们饿不着肚子,还有白面吃,已经很幸运了。”
     又聊了一会儿,梁永看天色已黑,起身告辞。
      晚上,蓬勃躺在炕上反复想着梁永这个人。他认为梁永是对的。梁永看到巨大的城乡差别,眼光高了,他有追求,他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抓住了机会,随军落户北京。
      北京,那里有蓬勃的家,有他的爸爸妈妈。
     蓬勃离开北京来到西荆,梁永离开西荆去了北京。他嫉妒梁永。他想家,他想念养马的爸爸,想念被关押的妈妈,想念去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弟弟,想念去内蒙建设兵团的妹妹,他忍不住泪水,悄悄地哭了。

     第二天,又是个大晴天。蓬勃的插队生活刚刚开始。他还看不到一丁点儿回京的希望。既然走不了,那就快乐地过好村里的每一天吧。蓬勃把盖件端到太阳地儿,继续晒他的“泥半球儿”作品。
     他看穆玉贵正好在家,就打招呼:“穆老师,吃了么?”
穆玉贵说:“吃了。你找我有事?”
     蓬勃说:“村里娶亲那天,我看你也在吹鼓队。我会笛子,想跟您合合。”
     穆玉贵说:“好啊。我现在也闲的慌,那就合合。”
     于是蓬勃拿来笛子,穆玉贵架起二胡,两人练起来。
     一曲《社员都是向阳花》之后,蓬勃让穆玉贵拉那个当地小调。穆玉贵拉了一遍,他说:“这是碗碗腔的曲调,没有曲名。当地迎亲都用它,是流传下来的。”
     蓬勃说:“我也想加入吹鼓队。”
     穆玉贵说:“那好。再有娶亲的,我叫你。”
     练了两遍碗碗腔,蓬勃收起笛子说:“就练到这吧。我还有一件事。”
穆玉贵问 :“什么事?”
     蓬勃说:“穆老师,您家有油漆吗?”
     玉贵说:“我记得学校好像有两桶没使完的。一桶红的,一桶黑的。”
     蓬勃说:“太好了。我只用一小点儿。另外,还需要一支旧毛笔。”
穆玉贵说:“你等着,我去拿来。”
     找到油漆,从穆玉贵家出来时,盖件上的“泥半球儿”干透了。
     蓬勃用毛笔将那些“泥半球儿”涂上油漆,200个红的,200个黑的。又放到太阳地儿晾晒。
      这时有同学过来看。蓬勃说:“现在我的作品基本完成了。是不是已经猜出来啦?”
      女生还是摇摇头说:“看不出来。”
     蓬勃叹口气说:“嗨!这么精美的作品,竟然没有知音。还是男生来猜吧。”
     等了一会儿,李学农说:“可能是棋子吧?”
      蓬勃一拍手说:“对了!就是棋子。是围棋。”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有人问:“围棋不是黑子和白子吗?怎么涂成红子了?”
     蓬勃说:“只有黑漆和红漆,当然就只有黑子和红子啦。”
     李学农跟穆玉贵要了一张白纸,画好棋盘,摩拳擦掌,只等油漆干透,痛痛快快下盘围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4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1-31 18:52 编辑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秋娃有成见,我承认,但这不是他的错。”
     “我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批评和自我批评。毛主席在讲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待秋娃的成见也好,批评也罢,我们都应该虚心接受。用实际行动努力消除成见。”
     李学农无话可说了。白桦也默不作声。好嘛!贺豫生这一通大论,他倒是一气呵成,听的人却差点喘不过气来。难怪在学校时大家叫他“贺理论”呢!
     这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宝宝。同学们让他进来,宝宝站在门口说:“你们在开会,我不进去。叫蓬勃出来一下。”
蓬勃出来问宝宝有什么事?
     宝宝说:“柏林家杀了羊,熬了一大锅羊汤,叫我去喝。你悄悄跟我去,莫叫别人。”
     蓬勃进屋说了声:“宝宝叫我有事,我去啦。”转身出屋,随宝宝去柏林家。
     柏林家的院子里支了一口大锅,锅下炉火正旺,锅里的羊汤翻着白花,飘出阵阵香味儿。
     宝宝说,村里有个习俗:谁家杀了羊,留下肉自己吃,羊头、羊蹄、羊肠、心、肝、肺什么的都放到大锅里熬成汤,叫左右邻居来喝。
     柏林,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后生。他看见宝宝,打招呼说:“宝宝来啦!这汤还得熬一会儿。你进屋里说话。”
     宝宝向柏林介绍说:“这就是蓬勃。那个在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上练绞水的知识青年!”
     柏林笑着说:“宝宝你还挺风趣。别总站着说话,快进屋。”
屋里已经有几个人,也是等喝羊汤的。
     其中一个二十来岁,戴眼镜的瘦高青年对宝宝打趣道:“我说宝宝,你五队的怎么到俺四队来喝羊汤?”
     宝宝嘴茬儿跟的紧:“我说平安,只许你四队的羊到俺五队吃草,就不许俺五队的到你四队喝汤?”
     屋里一阵大笑。
     平安收住笑容,对宝宝说:“咱俩别斗嘴了。我说个正事。你那洋车(自行车)借我骑一天。初二我去趟南樊。”
     宝宝说:“我那洋车坏了。”
     平安不信,问道:“昨天我还看你骑车去县里,怎么今天就坏啦?”
     宝宝做出无奈的样子:“我也奇怪咧,怎么说坏就坏咧?可能是我那洋车生气啦,发脾气啦?”
     平安把手一摆说:“不愿借就说不愿借。侃那球有啥用?”
     宝宝提高声音赌咒发誓地说:“我骗你做啥?你要是不信,停会儿喝了汤,就到我家推车。只要你能把车从我家骑到你家,洋车就借你用!”
这时柏林招呼大家拿上碗,到院里喝羊汤。
     那羊汤熬得象奶一样白,又浓又香,地道的原汁原味。蓬勃一气喝了两碗,满口留香,一点也不膻气。
     喝过羊汤,平安又提起借车的事。宝宝跟柏林打了声招呼,带着蓬勃和平安一块儿向自家走去。
     屋檐下支着一辆红旗牌28加重自行车,八成新,擦拭的一尘不染。
     平安也不客气,好像那车就是他自己的一样,推起来就出了院门。
     宝宝笑嘻嘻的对蓬勃小声说:“你看着,他一会儿就得推回来。”
     话音刚落,平安就推着车回来了。他边走边说:“你这啥球破车?还真的坏了,没法骑,差点把我摔在街上。”
     宝宝一脸无辜的样子说:“我没骗你吧。”
     平安支好车,把手一甩,扫兴而归。
     蓬勃看宝宝的自行车保养得非常好,外观没有一点毛病。他问宝宝:“这车哪儿坏了?怎么就不能骑呢?”
     宝宝说:“你用手摇一下脚蹬。”
     蓬勃轻轻一摇,飞轮只是空转,一点也带不住后轮。他立即判断出故障,说:“是飞轮里的‘千斤’掉了。”
     宝宝狡猾地一笑说:“你再加快反复多摇几下。”
     蓬勃用手抓住脚蹬,反摇半圈再立即正摇,只听到飞轮里“咔”的一响,“千斤”挂上了,自行车的后轮转起来。
     宝宝说:“飞轮里不是有两个‘千斤’么,我打开飞轮卸掉一个。这样一改,我这车就只认掌柜的,不认别人啦。
     “要挂上飞轮得有个巧劲,就像你刚才的动作一样。不过,要骑上去挂飞轮,不练几次绝对不行。”
    蓬勃在院里骑车试了试,果然很难掌握。而宝宝骑上车,行走自如,就跟好车一样。
     宝宝说:“象平安这种人,只顾借别人的车用,一点也不爱惜。他骑一天,我得修理两天。你又不好当面拒绝他。所以我想了这么一招,果然灵验,让他自己打消借车的念头。”
     宝宝的鬼点子真让人叫绝。蓬勃更加喜欢这个小伙了。

     新年到,放鞭炮,贴对联,灯笼照。
     年三十,天刚一落黑,各家纷纷在大门前挂上灯笼。性急的孩子们跑到街上放起了鞭炮。
     东房里,十七个知识青年围坐在一起,正在举行文艺晚会。
     首先是大合唱《东方红》。之后,同学们开始即兴发挥:
     有女生小合唱《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
     李学农的男生独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赵辉的独舞《蝶恋花》;
     蓬勃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
     洪延安的口琴独奏《歌唱祖国》……
     晚会开的很热闹,直到深夜。
     大年初一,同学们又汇集到东房。和面、拌馅儿、擀皮儿、包饺子。
     蓬勃在北京过年也吃饺子。那时觉得包饺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妈妈早已把馅儿准备好,把面和好。然后全家人在一起,妈妈擀皮儿,爸爸包,蓬勃帮着坐锅烧水,弟弟帮着剥蒜,妹妹把碗摆好等着吃。
     没想到在村里吃顿饺子这么难。没有现成的面,要先拣麦子后磨面;没有现成的馅儿,白菜要从集市买回,肉要有人施舍;没有现成的水,要到沟里去挑。
     当大伙聚在一起包饺子时,可以说是在尽情享受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蓬勃心中暗自许愿:“来之不易,鸡年大吉。愿妈妈早日获得解放。”
     李学农把酒壶举在手上问:“谁喝酒?”
     蓬勃和黄琳异口同声地说:“我要。”
     李学农倒上酒又问:“还有谁要?”
     他见没人答话,干脆直说:“汪淼,别不好意思。把碗拿来!”
     汪淼一边递过碗一边说:“我就知道今天躲不过去。好吧,倒酒!”
     四个有酒的同学举起碗,李学农说:“祝同学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干杯!”
    不喝酒的同学用筷子敲响碗边儿,表示碰杯。
     这顿饺子大家吃的非常开心。
      饭后,李学农带上早已准备好的水果罐头,他和蓬勃要去看老贫协。邢军和汪淼也要同去。
      四人来到老贫协的家。老贫协见有人进院,拄着棍子站在屋子门口迎接。他问同学们:“吃了么?”
     李学农说:“老贫协过年好!我们刚吃了饺子,给您拜年来啦!”
     老贫协笑呵呵地说:“过年好,过年好!同学们快屋里坐。”
      大妈见同学们进屋,忙着倒水、沏茶,拿出柿饼和麻花让大家吃。
      学农问老贫协的腿恢复的怎样了?
      老贫协说:“没大事,已经不肿了。现在可以拄着棍子在院里走。”
      邢军说:“老贫协,要不是您为了我们,也不会受这么重的伤。大家都特别敬佩您。希望您早日恢复健康。”
     老贫协说:“尽说那些没用地。我算个啥?庄稼人皮实,没事,没事!”
     蓬勃说:“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您可别大意了,别着急,慢慢调理。有个小偏方您不妨试试:大枣和生姜熬水喝;生姜末用黄酒调糊外敷。这样,内可活血,外可化淤,专治跌打损伤。”
     老贫协说:“枣和姜家里都有。干枣行吗?”
     蓬勃说:“干枣行。我说的大枣就是干枣。”
老贫协说:“你还懂医么?”
     蓬勃说:“跟我爸爸学了点儿皮毛。他那尽是些不花钱的小偏方。要是对症了,也挺灵的。”
      学农开玩笑地说:“以后干脆叫你蓬半仙儿得啦。照你说的那么简单,大夫都没用了。”
      真是“说嘴打嘴”。刚过春节,李学农就病了。
      开始他还扛着。后来头痛得实在厉害,问蓬勃有办法没有?
     蓬勃先摸摸他的头,又看看喉咙,再看看鼻孔,然后摸摸脉搏。
     煞有介事地说:“半仙以为,你是外感风寒,气血阻塞,涕清而薄,目干而涩,面赤而手白(bo),头痛欲裂,胸闷心火,属实症也。我与你用针三支,不消三刻,保证针到病除,不知意下如何?”
     这一下把李学农给说乐啦。他眯着眼说:“少罗嗦。赶快扎针吧!”
     蓬勃选主穴:列缺;副穴:印堂、太阳和风池。
     采用弱刺泻法,行针四十分钟。
     起针后,学农说:“管用!脑袋一下轻了许多,也不那么痛了。”
     蓬勃说:“需要两个疗程。明天再扎一次就好啦。不过你还是到卫生站要些消炎药,因为你的喉咙有炎症。”
     这时宝宝来了。他说:“今天村里娶亲。迎亲的马上就到。农村办喜事你们没见过吧?那场面可热闹。你们不看看去?”
     蓬勃说:“我们初来乍到,也不认识。去看合适吗?”
     宝宝说:“结婚是大喜的日子,去的人越多越好。你们都去凑热闹,人家才高兴呢。”
     蓬勃说:“好,我去。路过东房时,我再多喊一些人。”
     听说村里有结婚的,女生都出来看热闹。
     迎亲的马车还没进村,礼炮就点响了。放礼炮的是两个汉子。他们一手拿着铁炮,另一手拿着火绳。铁炮有个木杆,木杆的前端是铸铁的三联炮管。装填一次火药可以放三声炮响。两个人就是六响,叫做六六顺。
     吹鼓队吹吹打打,跟随马车进村。临近新房马车停下,鞭炮声中,新郎把新娘抱下马车。新娘蒙着红盖头,由伴娘搀扶着迈过院门口的炭火盆,缓步走进院门。
      院内从大门到新房用红布铺道。新郎和新娘在房前站定。司仪主持婚礼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
     在对面院内,支着大棚。棚下摆着八张桌子。桌上摆着八大盘、八大碗和一盖件白馍。
     除了灶房里的锅台,院里还立着两个大灶。几个大厨忙着做菜。
     宝宝说:“这叫流水席。来客只要掏两块钱,就可以坐在桌旁空位随便吃喝。大厨看哪个盘里的菜吃完,马上又加满。”
     蓬勃和宝宝到记账那儿交钱,记账高声报:“碰坡——凉快!搞玉睡——凉快!”(蓬勃两块,高雨水两块)
     他俩各自找空位坐下。因为来客都是即来即吃,所以也不打招呼,毫不客气,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
     八盘凉菜有:灌粉肠、猪头肉、水煮花生米、油炸排叉、咸鸭蛋、拌凉皮儿、老醋蜇皮、凉拌大白菜。
     八碗热菜有:扣肉、红烧肉、回锅肉、白菜炖肉、粉条炖肉、四喜丸子、炒鸡蛋、萝卜炖羊肉。
     这边吃着流水席,那边有吹鼓队奏乐。乐曲有《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社员都是向阳花》,还有当地的小调,都是些欢快的曲子。
     蓬勃边吃边欣赏,虽然有些音律不准,但充满乡间风味,别有一番情趣。他忽然发现,穆玉贵也在乐队里面。他拉的是二胡,闭着眼、摇头晃脑,完全沉浸在旋律之中。
     正吃着,新郎过来敬酒。他端着一个牛眼小酒盅给宝宝敬酒,宝宝不接。
     宝宝对新郎说:“你还在这敬酒哩?快回新房看看吧,你媳妇的衣裳都叫人扒光啦!”
     桌上的人哈哈大笑。新郎并不在意,把酒盅举到宝宝鼻子底下说:“你只管喝酒。我媳妇不用你接济(惦记)。”
     吃过席,宝宝说:“村里闹洞房花样可多,你是没见过。现在新郎不在,闹洞房没意思。等新郎敬罢酒,咱们随他一块进洞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1 13:10 , Processed in 0.1750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