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蓝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珍(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341#
发表于 2015-5-22 19:36:05 | 只看该作者
古话怎么说来着——红颜祸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8:30:22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5-22 19:36
古话怎么说来着——红颜祸水......?

谢闲人一个版主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8:31:52 | 只看该作者
九十一、
这儿穿插一段与李珍同一个乡镇,上海知青沈萍和农民丈夫,复员军人结婚后的家庭状况。因为在这儿同类性质的上海知青不是李珍一个人,从这儿不难看出上海知青被农婚,被乡镇企业的苦难经历,所遭受到的灭顶之灾,水深火热之苦难状况。


沈萍是直接来浙江投亲插队落户的。知青们被当地政府塞进乡镇企业时候,她家与冯娜家同一个村庄。冯娜经过个人的努力,在上海知青中是最早一个建房的人;沈萍是在十年以后再开始建房,慢了好多个节拍;李珍家是前夫吴明阳在十年后,独身一人艰难撑起二层土楼;杨莹更是落后于大势,干脆不建楼房。因为她的夫家原本有一幢破败的五路头瓦房。那时杨莹的住房还是知青下乡时70年代三间芦莲平房,未作改建,她在后面又搭建了三间小房子,包括烹饪灶间,吃饭兼做起坐间,以及猪舍间。这些小房子还是杨莹利用自己从牙齿缝里刮、省下,积攒起来,硬是建造起来的。在设想建造小屋时候,男人吴大色不出力,不出钱,不想建房,是杨莹一个女人坚决、坚持一定要建造的。


“家里有人吗?上海人,你们老家有人找你。”冯娜在二楼房间看股市运行行情,正看到要紧关口,只听邻居在楼下直着喉咙哇啦哇啦叫喊,生怕冯娜听不到。一般白天,没什么大事,冯娜是不下楼的。听到村人这样急喊的声音,应该是有事,随即她换鞋下了楼。


“谁啊,我在楼下时没人叫,一上楼就有人叫,烦不烦啊。”冯娜边说边往楼下赶。


“冯娜,是我啊,萍萍呀。”本乡镇上海知青沈萍笑着打招呼,从屋外进入屋内,出现在冯娜面前,邻居已经告退。


“哎,我以为谁呀,想不到你会登门啊,无事不登三宝殿吧。你先坐,怎么样,最近工作还是很忙吧,怎么有空到寒舍与我相聚呢?”冯娜原本直来直去,她是一个单纯直率的人,对于寒暄这一套嘴上功夫是弱项。可是到了社会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接触、打交道交往的需要,冯娜渐渐从一个不懂世故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个爽直率性、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士。


“冯娜,我想问一下,办往上海的户口迁移手续是如何办的?你办了没有?”沈萍特地在单位请了一个小时的假,赶上门来询问,她知道冯娜这个人比较热心、豪爽,大凡知道的事情是有问必答。


“你先去上海知青下乡前原户口迁出地派出所询问,需要什么相关手续,办事人员会一一告诉你的,他们会给你书面告知书的。如果没有,你自己也可以记一下,不然的话,忘记了或遗漏了办理相关手续的证明,又要上海、平湖来回折腾,费时费力费钱,很恼火的。”冯娜耐心告诉她。


“噢,我知道了,大概的情况,你告诉我一下吧。”沈萍可真是仔细,打破砂锅问到底。


“基本手续是这样的:先到浙江本地把需要办的手续办妥,然后再到上海下乡前原户口迁出地办所需证明。我的情况你也早已有耳闻,因为是独生子女,本早就应该办妥户口迁移手续的,但是我的家父从中刁难,户口迁移手续迟迟不能办妥。拖到今天,总算也办妥了。我的女儿把户口从她的居住权房内(我原迁出地)迁出,随后迁入他们自己的产权房内。于是我随着女儿的户口,迁入她的产权房内,真折腾人啊。然后女儿再把户口迁回她原来的居住权房内,我下乡前原户口迁出地。女儿是独生子女,按照政策我的户口早就该迁入上海。只因老家伙顽固不化,硬是不肯签字,所以才拖到今天。还好女儿买了产权房,如果买不起,我这一生被老家伙就这样搞死了。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小事,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大创伤永远得不到治疗、修补。我们总算得到了一点点微小的慰藉、安抚,如果连这点小小的安慰都不能得到的话,就是死了变鬼都冤啊。”冯娜似乎又点到了自己的伤痛之处,话语滔滔不绝,情绪有点激动。


“是呀,我们因为不是独生子女,前几年政策不允许。现在政策放宽了,我们终于得到平等待遇了。”萍萍高兴的说。


“是呀,之前不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上海知青户口是不能迁回上海的,这样的政策当然是不公平的。她们不能享受国家对知青政策的精神慰藉,这个特色政策肯定是不公正的,有失公允的。对于反人类的特色政策也得有人去进行维权斗争,否则的话,现在绝不会断然改变政策的。听说是有人进行了坚决的维权斗争,才达到今天你们与我们具有同等待遇的现状。”冯娜慷慨陈词,大有为维权人士大唱赞歌之意。虽然此次维权与冯娜无关,但是凡是维护人权的事情冯娜都支持、拥护,极力关注、赞同。


沈萍长相一般般,脸蛋不是很漂亮,但身材好,高挑,女性身材好要比脸蛋好更来得俊丽。沈萍虽然两眼微小,但还是有神,五官长得也算清秀。她笑容可掬,嬉笑时两颊出现两小酒窝,年轻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姑娘,同样嫁给了农民。那老公虽然入过伍,从过军,在部队时也当过卫生员。但他复员后,由于没有什么背景,医疗技术又不怎么出色,又不会奉承拍马,所以什么都没有捞着,连一官半职都在他身边悄悄的溜走。他到乡镇企业工作,又没有什么技术,到了年老时期只能被搁置在家中。本是农民出身,但不太会干农活,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有时他硬撑着干干小工,零星散活,很是悲惨、作孽。于是乎沈萍一个清秀的上海女知青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一直在乡镇企业坚持工作,老公却在家打理家务。乡镇企业卖给私人后,她同样只能忍气吞声、无怨无悔、坚持不懈的坚守阵地。因为她不能倒下去,这颗大树如若倒下去,这个家庭将重心下移,支撑的力量随即会消失,必将摇摇欲坠,不堪设想。


沈萍有两个子女,大女儿回上海。(知青子女只能回一个)小儿子出不去,留在了平湖。由此儿子得了忧郁症,不愿在乡镇企业工作。沈萍曾经为他物色外来妹组成家庭,但好景不长,失败收场。儿子随即去了上海,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在上海也只能打打零工。他思想不稳定,心态不平衡。由于上海的政策只能办回一个子女的户口,此不平等的知青政策摧残了他的心灵,从此儿子思想扭曲,孤弱寡欢,终日里闷闷不乐。


不久上海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沈萍顿时大惊失色,放下手中工作,即刻赶往上海。


原来儿子在上海也是心神不定,时常换单位。那是在单位合同到期的最后一天,押车送货的归途之中发生的事情。单位的车已经返回单位,他搭乘其它车辆返回家中。就在归途之中,飞来横祸。他搭乘的车辆被另外的车辆撞了,他当场不省人事。而且奇怪的是撞人的车像兔子样跑得无影无踪,被撞搭人的车居然反应不大,竟然不知后面车厢内的人已经不翼而飞。沈萍的儿子被重力撞飞出了搭乘的后车厢,抛出了几丈之远,摔在了马路沟旁边的草坪上。那搭人之车竟然毫发无损,天黑夜深也不太清楚车厢内到底有几个人。停车看了一下,没有大事,随即扬长而去。可怜那儿子一个人无声无息被死死的抛在了荒郊野外,连呼救命都喊不动一声。


儿子被撞之后,深更半夜,又没有路人经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身边又没带手机。他浑身是血,满身是伤,这样一直躺到天明必死无疑。他几次昏死过去,随即又被痛醒。他也算机灵,生命之神召唤着他。他拖着满身的鲜血,连滚带爬的摸到了路边的电话亭,抓起了耳机向家中紧急呼救。沈萍家人才算知晓她的儿子危在旦夕,全家人连夜赶往出事地点,大家七手八脚把他送往附近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总算不幸中的大幸,儿子没把性命丢在荒郊野外,做那屈死的孤魂野鬼。一场劫难总算在儿子自己的造化与众亲人的挽救下,不至于撒手人间,最后化险为夷。


医院宗旨救死扶伤,但是没钱不行,缺钱同样也不行。医院发出缴款通知,先缴十万,这下把沈萍吓个半傻。她哪有那么多钱啊,累死累活做了这一世,不吃不喝,也拿不出这些钱啊。沈萍想“这时向亲戚借,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心头上的债,哪能见死不救,沈萍急得直掉泪。家人看了都被感动,心急如焚,纷纷解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父母每家都倾囊奉献,才凑足了数目,缴到医院,挽救这条年轻的生命。这一家家人的行为表现、展示了人间可歌可泣,同胞父母,手足之情、亲情感人,真善美的动人篇章。


那儿子的工作单位已经在最后一天与他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那撞人车与搭人车都已不知去向。亲情高于一切,在亲情的关照、呵护下,沈萍儿子这条命总算捡回来了。本来儿子就是沈萍的心头事,儿子出了车祸,更是祸不单行,全家混乱。沈萍这棵大树摇摇欲坠,风雨飘渺。再怎么样,打击再大,沈萍还得坚守阵地。由丈夫到上海服侍儿子,她继续留在乡镇企业咬紧牙关,坚持劳作。沈萍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不能倒下的,全家都得靠她顶着、撑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344#
发表于 2015-5-23 19:59:06 | 只看该作者
唉,这才叫屋漏偏遭连夜雨.....够惨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6:19:10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5-23 19:59
唉,这才叫屋漏偏遭连夜雨.....够惨的了......

谢闲人一个版主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6:19:43 | 只看该作者
九十二、
回过头来继续说李珍的儿子,吴雯斐的事情。吴雯斐已经长大成人,他在社会上晃荡了一段时间,也干不出什么名堂,混不出个人样来。作为知二代的他,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当然没有什么好奔头。一是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二是他不具备从事职业的技能。处于生活所迫,他在服务性行业,上海一个宾馆找到了一份工作,从事服务应侍生的职业。他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与本单位的一个外来妹相识,从相知到相爱,确立了恋爱关系。


男方没嫌女方是外地人,因为雯斐家没有房子;女方没嫌男方没房子,因为女朋友不是上海人。社会很现实,门当户对适合中国任何一个朝代,谁也无法摆脱、避及中国大地上的客观规律、体制框定。恋爱过程并不繁杂,就像动物世界雄性动物向雌性动物求偶一样,必然与迫切。男方图女方漂亮,女方图男方是上海人。吴雯斐物色、搞定对象,此事没有悬念,成功敲定。接下来的程序便是迎娶新娘子过门,办理相关的仪式,正式组成家庭,男婚女嫁人之大伦婚姻大事,便完成历史使命。


之前,雯斐早就搬出舅舅家,在外租房居住。自从李俊与姜英丽一场大打出手之后,李珍的弟弟弟媳妇俩人分道扬镳,婚姻失败,家庭解体,分手散场,各奔前程。李珍的户口是由于李俊帮了李珍,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她迁了进来。李俊家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有了女朋友。在这一点上李珍做得还是知趣,她搬出了母亲曾经居住的房间,去到外面租房居住。因为在李珍户口入迁之前,她答应过弟弟李俊,只进户口,不牵涉房子。李俊需要房子时,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想办法解决住房问题。


李珍与儿子在外租房居住,费用自然增加,生活更是拮据,原本孤单寂寞的日子更添一分愁苦、酸痛。


雯斐与女朋友的择偶婚礼就在近日。李珍为儿子挑选了黄道吉日,准备为儿子完婚。并跟雯斐商量,婚礼仪式在上海举办,宴请李珍娘家的亲人;婚礼仪式在浙江乡下举办,宴请吴明阳身边的亲戚。因为尽管吴明阳与李珍已经离婚,但是他们俩永远是吴雯斐的父、母。


这儿忽略婚礼仪式排场琐碎程序,单就李珍、吴雯斐母子俩回到吴明阳乡下的家说事。


吴明阳已从电话中得知儿子准备结婚,婚礼准备在乡下家中举办的大事。吴明阳心中自然也是一阵说不出的喜悦,不管怎么样,儿子结婚成家,作为父母都会感到高兴、欣慰。岁月不饶人,如今吴明阳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曾经的过去虽然有痛心,有煎熬,有折磨,有创伤,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之前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与前妻李珍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都早已成为历史。尽管他们之间已经离婚,但是他们双方还是单身。男方不娶,女方不嫁,并且李珍早已回过乡下,与前夫吴明阳有过貌合神离,不是一条心,却又是无奈重新组合的滑稽夕阳红,老夫妻生活。尽管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然而儿子总归是儿子,这儿子的婚姻大事的举办,这不能不说是吴明阳心中的乐事、快事,不得不又把吴明阳与李珍牵到了一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把吴明阳打击得如霜打的茄子,苦不堪言,他不但享受皮肉之苦,而且消受心灵之痛。吴明阳浑身不自在,他的灾难还在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47#
发表于 2015-5-24 07:55:32 | 只看该作者
沈萍家逢遭难事,
全家亲人作支持,
李珍儿子要结婚,
明阳居然痛苦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8:45:3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5-24 07:55
沈萍家逢遭难事,
全家亲人作支持,
李珍儿子要结婚,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349#
发表于 2015-5-24 20:24:57 | 只看该作者
唉,这就是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06:17:49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5-24 20:24
唉,这就是生活?!

谢闲人一个版主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6 12:34 , Processed in 0.248015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