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蓝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珍(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71#
发表于 2015-5-29 08:19:48 | 只看该作者
农婚知青各不同,
多数奋斗拼搏动,
只有李珍太差劲,
骚扰冯娜讨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8:40:0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5-29 08:19
农婚知青各不同,
多数奋斗拼搏动,
只有李珍太差劲,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0:03:14 | 只看该作者
九十八、
时间飞逝,李珍这批曾经的上海知青步入老年期。时间到达2013年的9月份,那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丰收的季节。一个秋风徐徐,天气晴朗,人感舒适的日子,冯娜又接到了李珍打来的电话。因为李珍像祸兮娘娘般的变换手机号码,冯娜有点吃不准是谁的来电,于是便接了电话。想不到这李珍还是盯着冯娜不放。尽管冯娜已经在之前的电话中大为光火过,不开心,心中发誓再也不理睬她。但是冯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没有坏心,对过去了的事情不记仇,不记恨,没心机,没心计,对人永远是那么热情、热心、友善、友好。如今的李珍更是处处碰壁,再也没有地方倾诉与排解心中的苦恼、心酸。李珍居然忘了冯娜那次没有好声气的回击,也许李珍实在是郁闷、憋屈得慌,想出来透透气,不然的话,她真的快被闷死了。她只能抓住冯娜这根救命稻草不放,又往冯娜这儿打电话了。


“喂,你是谁?这个电话号码我不认得是谁的。”冯娜接了电话。
“冯娜,我是李珍,我又换手机号码了。”李珍在电话那头回答后,继续说话“冯娜,我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电话,没人接电话,怎么也联系不到你。”李珍的态度显然是改变了许多,她知道,再不改变态度,她连这个最善良的知青朋友都会失去。
“噢,你是李珍吧。你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一定是不在家。对了,前一段时间,我在上海。”
“冯娜,这么巧,前一段时间,我也在上海。你上海女儿家的地址在哪儿?今后我们之间可以互相往来的。”李珍想打听冯娜上海女儿家的联系地址与电话号码。
“李珍,现在你在哪儿?在干什么?要到哪儿去?”冯娜不想回答李珍的问话,她不想让李珍知道上海女儿家的住址与电话号码。因为冯娜知道李珍这个人的素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冯娜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于是她回避李珍提出的上海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的问题,单刀直入的问她,这人的方向、位置,接着再问她,此次来电的目的何在。


“我现在在乡下。”李珍只能如实说话,事到如今,有些事她想瞒是瞒不了的。
“你在吴明阳的老家吗?”
“不,我在乍浦街上。”
“现在,你住在哪儿?”
“我住在......”李珍顿时语塞。
“李珍,你这是怎么了?”冯娜即刻钆出苗头,李珍又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了。冯娜对于李珍,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冯娜,你在家吗?”
“我当然在家。你准备怎么样?”
“我准备这就上你家。”
“好吧,你过来吧。”冯娜不计前嫌,准备接待李珍。李珍之前的表现,冯娜不计较,原谅了她,欣然答应李珍上她的家玩。


“上你家,乘坐什么公交车辆?乘到哪一个站名下车?”
“你乘坐3路公交车,乘到六里湾大酒店站下车。车站对面,也就是北面有一条机耕道路,往前面也就是往北笔直走,跨过第一座小桥便是我的家,我在家等你。”冯娜热情洋溢的说,冯娜对人热情友好。
“好吧,我这就来。”李珍说完,便按照冯娜所说的乘车线路,往冯娜家赶。


好一段时间,李珍还没有到达冯娜家。冯娜心想“这么好找的地方,这聪明脸蛋笨脑袋的女人怎么会找不到呢?况且若干年前她曾经来过我家。不知这女人落荒到哪一个旮旮旯头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她咋就还没有找到我的家呢?”冯娜想着,于是走出家门,她想站在外面的机耕道上迎接她,好让她看见,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扑西颠一顿好找。哪想到冯娜刚跨出家门,家中的电话又响了。冯娜又跨进家门,拎起听筒,是李珍打过来的电话。
“我怎么找不到你的家呢?”电话那头响起李珍的女高音。
“我把话说得这么清楚,这么好找的地方,你会找不到,你这个人真是笨到家了。六里湾大酒店站下车,车站北面有一条机耕道路,往前面也就是往北笔直走,跨过第一座小桥便是我的家。你现在在哪儿啦?”
“我跑到人家弄堂里去了。”
“你长着一颗什么脑袋,怎么会跑到人家弄堂里去的呢?”冯娜说完,丢下听筒,想出去找她。冯娜刚跨出后门,正在这个时候,冯娜见李珍灰头土脸,背上背着个土巴拉几的咖啡色包包,脚穿过时的黑色布鞋,从冯娜家的后门方向蹒跚着晃了过来。


冯娜迎了上去,说道“这么好找的地方,你怎么会像在迷魂阵中兜圈子,像打地道战一样钻到人家的弄堂里去的呢?况且之前你曾经来过我的家。我家的路径是直线型方式,直来直去,就像我的性格一样。你这个人的脑袋真不好使,叫我说你什么好呢?好了,不说了,到此为止,到我家了,便开心一点。我是直言不讳,有话直说,爽爽快快,你别生气。”


此时的李珍是落魄得没了再自高自大的本钱,她被冯娜说得没了一点可以再趾高气扬的神气。她耷拉着脑袋,随着同类型知青的指引来到冯娜的家。


李珍到达冯娜家的时候是下午时间,冯娜便让李珍坐下休息,然后沏茶、搞小点心,然后俩人边喝水、吃小点心,边闲聊、唠嗑。冯娜自然是关心李珍的近况,但是对于李珍的近况,李珍即使不说,冯娜也能猜出个大概。因为李珍的状况毕竟不容乐观,太清晰,明白的事情挂在她的脸部表情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07:47:12 | 只看该作者
九十九、
李珍来到冯娜家玩,没有丝毫愧疚感。她像得了健忘症一样,早就忘了自己曾经是怎么样对待冯娜的那种神态与样子。冯娜是个好人,尽管她记得李珍曾经做过对待自己的那些恶劣言行,但是冯娜还是原谅了她,不与她计较这些过去了的事情。冯娜心想“我们毕竟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是与农民结婚,同一种类型的上海知青,知青之间互相照顾、帮助,听取一下对方的倾诉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珍来到冯娜家,是在下午的时候。冯娜便开始着手烹饪晚饭的菜肴准备工作,冯娜准备烹饪一个梅菜红烧肉,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两个菜肴。冯娜一个人在家的话,单这两个菜足以她一顿晚饭的伙食需求。多一个人,冯娜自然还需增加菜水的配备。冯娜又增加一个咖喱土豆炒鸡块的菜肴,感觉菜水还是不够丰富,还想增加一个榨菜肉丝蛋花汤。她准备烹饪完这些菜肴,再准备到街上去买半个北京啤酒烤鸭。


冯娜对人热心、热情、有理、有礼,不计前嫌,她对待李珍真可以说是既往不咎,大度了。她让李珍在厨房间坐下歇脚休息,她在厨房间忙活开了。冯娜边拾掇,边与李珍唠嗑起来。
“李珍,最近你在上海还是在乡下?”
“冯娜,不瞒你说,国庆节,我带着孙子来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没有再回到上海去。”
“李珍,这怎么行呢?小孩要读书,你可不能耽误你孙子的学业啊。”
“我这孙子是我把他从小拉扯大的,如今读小学二年级了。他很听我的话,很乖,他说不愿再回上海,不愿再在上海读书了。”
“李珍,小孩懂什么,他说的什么话,你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来。”
“冯娜,我原本想带着孙子来乡下念书的。”
“你瞎讲,讲啥啦,孙子好好的在上海读书,你让他回乡下干什么?不读书,搞什么名堂?要到乡下来读书?你被鬼缠住了吧。”冯娜嘴上说着,心中想着,这李珍在上海可能与儿子媳妇又有什么意见与磕碰了,于是赌气往吴明阳家蹿遛了。


“可不是嘛,我在上海带着孙子,非但照顾衣食住行,接送上下学。我还要给他买零食吃,他生病了,我还得掏钱为他看病治疗。”李珍趁势做起忆苦不思甜的报告来。
“停,你停住,你说什么,这是作为奶奶的责任吗?孙子有你的儿子、媳妇,他的爸爸妈妈负责自己下一代的生活费用支出。我们年纪大了,赚不到钱了,自己管好自己,不增加儿女的负担,不需要儿女们赡养,已经是上上大吉的事情了。你还帮助他们带领下下一代,这是他们应该感到荣幸的事情了。再让你掏钱支付孙子的零食、医药费用,那是万万不该了。”冯娜直言不讳的说。
“怎么办呢?我儿子、儿媳妇没钱。”
“年轻人怎么会没钱呢?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如今的年轻人不像我们年轻的时候那状况。只要他们勤勤恳恳干活,做到衣食无忧还是没有悬念的。”
“他们做生意亏本了。”李珍满脸愁容,实在瞒不下去了,说出了实话。她只能将雯斐离开了工作单位,自己创业亏本的事情老实交代出来。可是让冯娜感到奇怪的是,李珍每次碰到冯娜,她的脸上总是愁容满面,乌云密布,没有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日子。


“你的儿子媳妇在上海住的什么房子?面积有多大?”
“他们根本买不起房子,住的是租借的房子,每个月租金一千多元。”
“那面积不会大,上海六七十平米面积的房子每月租金要在2千多元。”
“是的,面积也就30平米左右,所以国庆节我带孙子到乡下来住一段时间。”
“你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这样拥挤的住房内生活,确实太苦难、悲催了。但是你带孙子到乡下来住几天是好的,但不能让孙子荒废学业啊,还得赶回上海。”冯娜为李珍的下下一代着急。


“我原本想让孙子在乡下念书,可以节约一下开支。可是乡下住了没几天,吴明阳那娘俩便跟我闹了起来。”
“你们还闹什么啊?你那前婆婆黄淑英已经是90好几的人了,她活着的日子只会是越来越少,不会是越来越多的。你还跟她计较什么,你也真是的。”
“那老太婆不是好东西,那吴明阳也不是好东西,那娘俩都不是好东西。他们都这般状况了,还想着法儿跟我过不去。”
“那黄淑英已是耄耋老人,你还跟她闹什么别扭呢?”


“她说我,只会坐在家中带孙子,不会到田野中种地,种菜。”
“她是老老人,你何必计较她说的话。如今我们也是小老人了,你带好你的孙子也是可以了。我们年轻时候都不会干农业劳动,我们年老时候更不需要去干农业劳动。她是老老人了,我们不能改变她的思想意识,你不需要理会她便是。我要问你,这次你与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事又争吵了呢?你要跟他们住在一起,只要没有什么原则问题,便相处下去......”
“这次起因是这样的,我们吃好晚饭,我把孙子安顿好,他在楼上房间看电视。他把电视机遥控器藏在屁股底下,被我说了两声,那娘俩便跟我大吵大闹。”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其实是这么小的一桩事情,大可不必当什么大事来对待的。”
“我这次是发了火了,我将孙子丢在家中,让他们带。我让他们也尝尝带孙子、重孙的滋味,我一个人离家出走,我心中十分委屈难过。我含辛茹苦带大孙儿,他们都不理解,还跟我吵闹,我这一生为什么这样苦啊。”李珍丝毫不检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尽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文章。她的忆苦不思甜的报告总会成立,她那永远不改的老毛病也不会有什么改观了。冯娜在旁边也只能劝慰,别无他法。
“这些都是小事,你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再说了你与他们合不来,你可以回上海,不必跟他们住在一起的。你跟吴明阳早已离婚,你在上海可以另找男人的。”
“我找不到好男人。”
“那也不必依赖他呀,你得靠你自己。”
“儿子媳妇靠不住。”
“儿子媳妇靠不住,还得靠你自己啊。”
“我想想心中难受,走出家门,昨天晚上是在乍浦旅馆中过的夜,今天晚上我在你家过夜。”
“没事,今天晚上你住下吧。我煮好饭菜,我们俩人上街,我再去买半个北京啤酒烤鸭的熟食。”
“不必买了,有这么多菜了。”李珍假客气的说了一句。


冯娜还是让李珍跟她一起上街,去买熟食菜肴。正走在半路,李珍的手机响了。李珍一看,是上海儿子媳妇的来电。
“李珍,你接电话。”冯娜催促李珍。
“冯娜,我跟你说,我是不会接电话的。这是吴明阳打电话到上海儿子媳妇处的,让他们打电话给我,所以我不会接的。吴明阳一定要亲自打电话给我,向我道歉,说对不起,认识他的错误。他不向我道歉,我是不会回家的。”都这个时候了,李珍还是如此狂妄自大。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搞得像真的一样,何必如此闹腾呢?”


冯娜与李珍来到街上,冯娜买好北京啤酒烤鸭的熟食。然后李珍在菜市场指手画脚,指指这样,点点那样都说好,冯娜不好意思不买,李珍说好,冯娜便买,反正这些菜肴买着,之后几天都用的着,也值不了几个钱。


回到家,李珍的饭泡粥又滚起来了。一会儿说菜肴如何如何烹饪才好吃,你这样烹饪不好吃,什么什么事情哪能哪能做,才舒服......说得让冯娜产生了一点反感。有道是“客随主便”,她与冯娜的位置似乎颠了个倒。


李珍在冯娜家,俩人吃过晚饭。冯娜安排李珍洗漱,李珍又一本正经像教孩子一样,说卫生间的马桶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洗刷,说得让冯娜产生了一种厌烦的感觉;晚间冯娜为李珍准备床铺,李珍要一个人睡一张床铺,好在冯娜家有这个条件,满足李珍的要求。尽管冯娜满足了李珍的要求,但是冯娜更清楚了李珍的品行,她实在是一个难伺候的人。


第二天早晨,冯娜起床洗漱后,便做早餐,李珍还睡着。吃早餐前冯娜上网浏览,然后等待李珍起床一起吃早餐。冯娜听见李珍屋内有声响,知道她起床了,于是问她昨晚睡得可好?李珍说一是两面有路,声音吵杂,二是被子太厚,感到很热。冯娜嘴上不说,心中说,这个人好难弄。因为她知道如果嘴上说了,这李珍非得当场跟她骂上一架,尽管李珍一直以来处于落难时期。


李珍起床洗漱后,冯娜与她一起吃过早餐。李珍背起那只土巴拉几的土色背包,说道“我要走了。”
“你上哪儿?”冯娜说。
“我上大姨女儿宝华家。”
“你还是回吴明阳这儿,带着孙子回上海儿子媳妇家吧。”冯娜自然是为李珍好,为她着想。
“不,我没办法回上海,吴明阳家我也不想回,我不知道今后怎么样?”
“都这般年龄了,为什么你还如此一猛狠劲呢?”冯娜嘴上说着,心中想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原本她还想招留李珍住几天,但是李珍自己提出离开,这是冯娜求之不得的事情,何不顺水推舟,满足她自己的意愿呢。


李珍的眼圈微微发红,似乎有点伤感,但是李珍如今的境遇有谁能帮助她呢?除了她自己,别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她感到伤心与无助,上海的亲人,兄弟姐妹都不想帮助她,何况外人呢。这个社会很现实,一个人的品行一旦被人了解后,很难再有人愿意无私的给予支持与关怀的。


李珍在冯娜家二楼房间整理东西后,冯娜在房间内跟李珍说了一些朋友之间关心为好的话。在即将离开冯娜家的时候,李珍第三次向冯娜开口借钱。
“冯娜,这次我出来,钱花得所剩无几,只剩下十几元钱,你借我200元钱,好吗?”
“真不巧了,这个月我的开支也超支了,只剩下100元钱,不相信,我给你看。”冯娜打开皮夹子让李珍看。
“那好,你就把这100元钱借给我吧。我连到上海去的盘缠都没有了。”
“我借给你了,我没钱支付接下去的生活费了,我怎么办呢?”
“我下个月领了工资就还你。”
“不行,我这几天没钱花了。你有钱花了,我没钱花了。”冯娜心中对李珍的做法更是感到一丝愤怒,她终究没有借钱给李珍。冯娜心想“大家都是受到当地利益集团欺压的人,凭什么你总想占人家的便宜。人家为什么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你就不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活打算计划好,在如今这个社会中,经济如此拮据的人,真还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这几百元的人民币到了她手里便是有去无回的‘债务'。她去宝华家,目的便是说得好听一点借上几百元钱,开开心心蹦回上海;说得难听一点骗到几百元钱,悄悄偷偷溜回上海。谁借给她的钱,要想讨还便是比登天还难了,还不如作为救济穷人的善款处理对待。问题在于这种穷人不值得同情与怜悯,因为她的品行、作为实在不地道,不磊落。”有道是“面皮老老肚皮饱饱。”人哪,到了自私自利,不懂事理的情况下,便不要脸面,骗吃、骗喝、骗钱,不知羞耻了。这样的人在奴隶中确实存在着,扎挣着,折腾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75#
发表于 2015-5-31 07:53:05 | 只看该作者
李珍落魄到极限,
来到冯娜家里边,
寻路都能走迷惑,
实在真的够丢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08:25:0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5-31 07:53
李珍落魄到极限,
来到冯娜家里边,
寻路都能走迷惑,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377#
发表于 2015-5-31 23:29:40 | 只看该作者
蓝宝宝 发表于 2015-5-31 07:47
九十九、
李珍来到冯娜家玩,没有丝毫愧疚感。她像得了健忘症一样,早就忘了自己曾经是怎么样对待冯娜的那 ...

为冯娜的善良而感动~ 为李珍的执迷不悟而叹息.

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5-5-31 23:29
为冯娜的善良而感动~ 为李珍的执迷不悟而叹息.

楼主辛苦~

谢雾梦版主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06:35:15 | 只看该作者
一百、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岁看到老。”李珍这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现在她也已经步入老年,她的性格是从小时候便奠定好了的,她老年时候的生活怕是只能悲惨加痛苦了。底层人中自然也有品行不太端正,表现并不光明的人。


李珍的性格是阴暗、说谎,做作、虚伪,对于受到当地利益集团剥夺、吞噬正当合法权益的遭遇,她并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本质。她不自尊,不自爱,不自立,不自强,当然首先她不从自身努力,于是她在困难面前倒下,专门想剥削他人的劳动果实,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促成了她苦难一生的成立,这不能不说是上海知青中一个悲催案例的实例。


冯娜的性格是光明磊落,爽朗正直。尽管长期以来她也受到当地利益集团剥夺、吞噬正当合法权益的遭遇,但是她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尽管她在摸爬滚打中,经历过狂风暴雨的冲刷,激流暗礁的摔打,荆棘丛生的刺激,坎坷跌宕的打击,但她始终坚强不屈,依靠自己的力量,过好自己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充实生活。


李珍像蚂蝗一样会咬住人不放,她那套嘴上功夫还是如日中天,坏的会说成好的,死的会说成活的,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收敛。这在冯娜眼睛中已经成为李珍太明晰的心术,冯娜对她的惯行太明白了,一种不好的感觉一直留在冯娜的心中。


这以后,冯娜不敢再接李珍的电话。李珍如此窘况,盯住冯娜,只想借钱。冯娜感到为难,不借给她,有点难以出口;借给她,那必定是有借无还。这人咋就一生都穷困潦倒呢?!她不找找自身的原因,专门想依靠他人,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实在不能让人接受。她的信誉不好,让人不认可,这是她咎由自取。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李珍她也不想想,大家都是相同类型的上海知青,如今年老了,各自有各自的家庭,社会关系,你不在家庭之间,社会关系之间想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总想盯住曾经受她伤害过的人,居然还想骗钱。她把自己想得太高明了,太了得了。她这种伎俩早已被人识出、辨出。在认识、了解她为人的人面前,她没有再继续表演的余地了。谁对她同情、帮助,将是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下场。原本她应该受到同情与帮助的,然而她自身不努力,本质太差劲,她的结果只能是悲催与悲哀。


2014年的6月上旬,李珍居然又变换了号码,打电话到冯娜家中,盯住冯娜不放,纠缠不清。在电话中,李珍又是甜言蜜语跟冯娜说了一大堆的好话,然后进入正题。
“冯娜,现在我自由了,孙子已经由我的媳妇,他的妈妈自己带领了。我可以到你家玩一段时间,我住在你这儿,不受时间的限制......”
“李珍,现在,我身体不好,去年年底我摔了一跤,现在还没复原。我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勉强应付......”
“不要紧的,我到你家住着,不会麻烦你的。”
“你无论如何不要过来,起码现在你不能过来。因为我连自己都服侍不周,更不能服侍你的......”冯娜用近乎于绝对命令式的口气,不接受李珍的再次光临。


6月下旬,李珍打冯娜座机,恐怕她不接,居然打冯娜手机。冯娜没注意是李珍的来电,因为冯娜手机上的来电号码太多了,也记不清电话号码谁是谁,而且冯娜根本想不到李珍怎么会知道她的手机号码。冯娜的手机响了,冯娜一接,居然是李珍。她向冯娜打听知青加工资的相关信息,并打听冯娜的身体状况,自然又想来冯娜家暂避一时,冯娜的头大了。
“冯娜,这次工资是加多少?”
“李珍,我也不清楚,因为上个月加在一起的养老金不知道是一个月还是几个月加在一起的补发养老金。要到下个月去领取养老金,便清楚究竟加了多少钱。”冯娜回答了李珍提出的问题。李珍又喋喋不休,在冯娜耳边响起她在上海的苦难经历。
“李珍,你最近在干什么?住在儿子媳妇家吗?”冯娜知道李珍不会说实话,但无奈的时候,李珍也会露出一丝隐隐约约的实话。
“冯娜,我这儿住住,那儿住住。”李珍说话含含糊糊,她这个人在冯娜面前不说真话,专门喜欢说假话,还想依靠冯娜,冯娜是傻子吗?!冯娜还会帮助她吗?!
“你回答我的问话,你在儿子媳妇家住吗?”冯娜干脆直截了当,紧追不放的问。
“我住在小姐妹家。”
“你有哪个小姐妹,我不知道。”
“噢,不是小姐妹,是我的妹妹家。我妹妹家现在经济条件也不好,他们家刚买了房子,他们的儿子要结婚了,现在装修房子。”
“你的大姐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吗?”
“我大姐家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姐夫手中,宁波人没有好东西。”
“李珍,我要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的人,你不要指望谁能帮助你解决生活困难,每个人的生活都得自己想办法过下去。哪怕是你的兄弟姐妹,即便他们经济条件很好,帮困只是暂时的,不可能长期帮助你的。在这个世上,人要有自尊、自立的经济、身份地位,人要争气,要有志气,要坚强,要踏实,要努力,要奋斗,要有不依赖他人的思想。哪怕好的兄弟姐妹能够帮助自己一时,也不可能帮助自己一世的。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造成我们这批知青困苦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与农民结婚,我们的正当权益被当地利益集团剥夺、吞噬。经过我们维权,他们还给了我们些许的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后代,知二代或多或少也遭到了灾难,但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苦难,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你在妹妹家住几天,短时间是客气的,长时间便不客气了,甚至于会翻脸的。我知道上海人家的经济条件比我们这些人自然要好,但是人是自私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私心理,这是人的本性。尤其上海人有自私、小气的市侩习惯......”冯娜说着话,心想“这聪明脸蛋笨脑袋的李珍今天怎么不吝啬自己的长途电话费,浪费了钱财。因为李珍不想就此打住,她想让冯娜好好的给她上上课,她实在是不懂得如何勤俭节约过日子,这些道理作为一个老年人,不需要别人再跟她说。可能是李珍实在没有地方说话、倾诉,以至于获得放下、释怀,调整心态的心情,上海知青老年时代的生活太悲苦、悲催了。”


“冯娜,你说的太对了......”李珍实在是没话找话,继续说下去的话茬勉为其难。李珍是不是真明白了冯娜那一席话的意思,只有她自己去咀嚼理解了。冯娜诚然为李珍着急、担忧也是无济于事。尽管冯娜也经历过各种压制、打击,但是冯娜会计划、安排,会过日子,冯娜的生活过得很阳光,很充实。冯娜希望李珍改变思想、行为,重新过上顺心的日子,这只能看李珍今后自己的造化了。冯娜希望李珍能改变她可悲的余生,不知冯娜这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我现在身体败坏了,我什么活都干不了,干不动了。我有严重的关节炎,我每天去医院治病。你要多吃钙片,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多吃钙片的,你让女儿为你去配钙片......”李珍果然一大堆的废话层出不穷,她对冯娜的关心,冯娜“感恩”答应,这样的事情作为冯娜还需要你李珍谆谆教诲吗?管不好自己的人居然像煞有介事,冒充能人、好人、懂人自居。对于李珍的自以为是,摆出一副老诚的面孔教导人,实在让冯娜感到真不知是厌烦,还是好笑,还是无话可说了。


“对了,我碰到杨莹了,知道杨莹的近况。杨莹很要强啊,居然在我建房三十年后的今天,依靠她一个人的力量,建起了三层土楼。好了,李珍,今天就聊到此吧,再见。”冯娜赶快刹住了长途电话那头,李珍浑浑呵呵,牵丝穿袜无谓的废话,她为李珍着想,为李珍节省长途电话费。


这儿再将曾经本乡镇,四名上海女知青的近况简单表述一下:沈萍继续在之前的乡镇企业,如今的私营企业中上班,讨生活。她无怨无悔,为着自己的儿子还房贷,做那无可奈何的“连带义务”房奴;杨莹在当地一个地区医院上班,做护理工作。去年她利用一个人的力量,建起了三层土楼。这几年中,她上班筹钱,将逐步还清建房借款;最近几年,冯娜没有再上班,从事其他工作的营生。在步入人生夕阳红的年代中,她有幸与文字结成终身伴侣;李珍的近况还是令人摇头叹息,她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之中,借款过日子成为她生活中周而复始的主要循环程序。不能不令人感到“江山好移,本性难改”,这句话的正确。


杨莹告诉冯娜关于李珍的两件事情,冯娜相信杨莹说的是实情。


一是关于李珍是在上海的银行领取养老金。因为李珍在浙江农村已经没有靠谱的居住点,她颠沛流离,没有固定安稳的居室。哪怕在上海,她也是东荡几天,西逛几天,没有一个安身之处。尽管这样,她还是要求养老金打在上海的银行。据她自己说是躲避前夫吴明阳侵吞她养老金的概率,当然这是她的胡说八道。之前几年,知青们每个月被扣除60至100元不等的医保缴费。因为她的养老金在上海领取,上海银行没有扣除她的平湖医保缴费,几年下来共有4000多元的医保缴费,被她溜之大吉。当地政府的社保中心当然不是傻瓜,不会放过她,于是电话通知她,必须补缴这笔医保缴金,然后她才能享受如今不必再缴医保的待遇,而且每月能够享有100元左右金额的医保福利。她权衡利弊,当然不想放弃如今的福利,但是这笔4000元左右的人民币,又把她难倒了。于是她又四处借钱,当然又想向杨莹、冯娜借钱。人们知道她的素质,有借无还遭人嫌。于是借不到钱的李珍,只能拿每月的养老金充当像揭锅盖动作一样玩转借款、还款的游戏,归还这笔透支钱款的债务。所以她的生活永远在一个怪圈中循环,很难走出这个可怕的圈子。


二是关于吴明阳的老时生活。李珍说吴明阳每月在浙江拿着低保。杨莹说吴明阳在浙江根本不够享受低保的条件。因为浙江农村比吴明阳困难的农民抓一把起来,多得是。如今吴明阳的老父已经亡故,他养着90好几的老母,在浙江农村也算不上特困户。他与李珍俩人不是夫妻关系,不能以此名义,户口迁往上海。吴明阳只能以投靠儿子的名义,户口迁往上海。但是他的儿子吴雯斐在上海没有自己购买的产权房,只有挂靠在舅舅李俊产权房这儿的户口关系。如果吴明阳户口迁往李珍的弟弟李俊的产权房内,因为儿子吴雯斐的户口在舅舅这儿。但是李俊自然是不会答应的,所以吴明阳的户口要想迁往儿子吴雯斐的户口所在地也是万万不能的。不过吴明阳说了“他们即便让我迁入户口,我的户口也不会要迁到上海去的,我是一个农民,我不想自找麻烦。”


如李珍这样的上海知青,走到如今地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的原因。因为她被上山下乡,被扎根,被农婚,被乡镇企业,被剥夺、吞噬与全国知青同等权益的待遇;但是不得不否认,她本人的问题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奴隶中本质不太好的人,日子更不好过。还是对应了这句老话“江山好移本性难改。”


李珍的一生,活在平民算计他人,虚伪做人,颠沛流离之中;李珍的老来夕阳红生活,更是活在孤单寂寞,折腾担忧,精神恍惚之中......


这个社会扭曲了,人也扭曲了,这是现实社会存在的真实事件,人们从中应该能够看出一点实质性的问题了: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她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会幸福吗?!






2014年6月底初稿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380#
发表于 2015-6-1 09:19:49 | 只看该作者
李珍性格早定型,
生活怪圈总不宁,
其他知青各奋斗,
各自人生作打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6 12:34 , Processed in 0.21001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