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祥斌近期讲课录之一——我的两万五千天的践行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4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5: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钟祥斌 于 2023-4-7 15:20 编辑

题记:说一千道一万, 不做等于零。
    一、少年立志
那时我身患严重的心理障碍,为了有所突破,1968年秋,我选择下乡到宽甸县杨木川乡。广阔天地是我成长疗疾的一幅大药。一个下午,愁肠百结,沿着河滩漫步,踩着积雪嘎吱嘎吱地响,一步一步,看着远山,看着冰河,看着天,看着地,蓦然,一个念头,在我心中升起,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我能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做些什么。我要表达,没有笔,手指就是笔,没有纸,大地就是纸。我用右手食指在雪地上一笔一划地写起来。雪上的冰碴划破了手指,一行血书赫然现在天地间: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这一刻,一颗利他之心油然而生,心透亮了。天地一派金光,如同明净的琉璃。从此以后,什么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始终勇往直前。

二、知青读书
我在宽甸县杨木川乡三年,这三年,我伐过木,干过大田,打过石头。那段时间,繁重的劳作后,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
还记得那是1969年的冬天,快过年了,青年点的同学们都想回家过年,然而必须留下一个人看点,我提出留下来。宽甸县杨木川乡,这儿是长白山的尾部,同学们走后,连降了几天大雪,大雪封门,我便从柳条包的箱底里拿出了三本书:《金刚经》、《庄子》、《论语》。我坐在炕上,身上盖着棉被,案上一盏油灯,我捧着书,还不时地哈着冻僵的双手。同学们回家这一个多月,我整整读了一个月的书。下乡三年,我只回了一趟家,那段读书的时光,使我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基。

三、进工厂:写出《搞好产品质量——致全厂职工的公开信》
1975年春,那时我是一名大连油泵油嘴厂工人。有一天,我走到篮球场附近,看着堆得像山似的废品在生锈,就心生感慨:这么下去怎么得了。于是我下了夜班不睡觉,到油泵车间、油嘴车间找老师傅和青年工人来探讨产品质量的症结所在。最终我写出了《搞好产品质量——致全厂职工的公开信》,并以大字报的形式贴在工厂大门口,在全厂两千多职工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重视质量的种子。

四、1977年,因工厂生产需要,放弃高考
由于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坚持自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本可以去考大学。然而就是车间领导的一句话“你要走了,这个岗位一时间培养不上人,车间任务紧。”我便放弃了这个难逢的机会。

五、保管员:克制欲望
八十年代初,我在大连油泵油嘴厂当过保管员,管着有色金属、木材等紧俏物资。当时,我每天都面对着诱惑,头脑中响起了《四十二章经》的话“财色之于人,譬如刀刃之蜜糖,小儿贪恋刀刃之蜜糖,而忘有割舌之患也。”仿佛一把刀正对着自己,令我生畏,马上生起敬畏心,这把刀是道义,是法律,是制度,它让我战胜诱惑,保持自己的操守。
抵制诱惑,得有方法,这个方法是长期修身的结果、是日积月累的功夫。这是人干事业的最重要的心理准备。

六、进报社:凭自己的能力走进报社的大门
虽然放弃了高考,但我依然利用业余时间,依靠自学,读书写作,光退稿信就攒了一箱子。1984年,我以一个工人身份,凭着一撂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进入了报社,走上了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岗位。这一职业给了我一个平台,开阔了视野。

七、用文化旅游助冰峪开发
1985年,我去庄河采访扎根乡村的小学教师,却意外地发现了冰峪独特的优美风光,触发了为庄河脱贫的路子。我利用三年多的业余时间,到庄河冰峪考察调研,成功写出了《对庄河冰峪文化旅游的设想》,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之后,我给各级领导写信。与此同时,《对庄河冰峪文化旅游的设想》在198723日《第三产业报》上发表,216日被《大连日报》转载,继而被各大媒体转载,被国务院副总理看到。后来,国务院副总理到大连,市长带领他们看了冰峪的独特风光,接着国家投资,立项,修路,……终于,冰峪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成了国家旅游风景区,开启了旅游文化时代。

八、策划召开中国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企业文化概念刚传入中国,我感到这是一个契机,因为现代社会是个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文化可以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建立员工的精神家园。我提出一个理念叫“中华文化企业文化化”。这时候我在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要靠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以要把企业文化在中国推广,必须召开一个企业文化研讨会,要为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推波助澜。我四处奔波,请企业家、请专家学者、请有关领导、请各路媒体。终于,在19887月,一次引发多方关注的企业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10余家中央媒体参会,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见证了大连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发祥地。会后出版《企业文化探索》,把研讨论文和报刊的报道评论一并收入文集。

九、辞去公职,白手起家:创办大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1994年,为了全身心的投入企业文化,我辞去了报社新闻部主任的职务,创办大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十、召开中国首届生态文化研讨会
一次我出去讲学,坐火车,透过车窗看到河流的颜色竟然赤橙黄绿青蓝紫,很多树挂满了塑料袋。我看着外面的场景,脱口而出:污染太可怕了。我发愿,要做环保文化,要告诉人们环保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又开始了跋涉、游说,终于,1999年8月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文化研讨会,胡平同志应邀参会,并做报告,《人民日报》以“企业要关注绿色度”为题予以报道,会后还发表了《企业界关于环境保护的大连宣言》。

十一、到贵州文化扶贫
2004年7月,我应贵州都匀市政府之邀,为市委办局和企业领导讲授企业文化,后又接受有关委办局咨询,就城市未来发展、就视觉感受系统、理念感受系统、风情感受系统提出建议,并到斗篷山风景区考察,对旅游文化提出建议。当地电视、报纸予以报道,我谢绝报酬,当地媒体称为“大连来的爱心大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扶贫在于扶心。

十二、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讲人文科技
2002年,应邀在大连开发区三洋制冷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余位专家讲授“科技与人文”,并陪同考察旅顺军港,登上中国导弹驱逐舰,舰上士兵列队欢迎,专家们感到骄傲。我会在成立十周年庆典中,研究院给我们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信,称:“大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一支奇葩,为使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向规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做出了贡献。尤为欣慰的是,我讲的健身之道打坐调息被专家们转授,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有所启发。

十三、中国首届进博会上,英汉双语《传统经典三百句》成为亮点
2018年,由我策划的英汉双语《传统经典三百句》在中国首届进博会上亮相,赠送给各国驻华使节及企业家,成为大会亮点。之后,市政府相关领导 到研罕会座谈交流。

十四、为雄安新区规划提建议
2019年,我给雄安写了一封建议书,很快就收到时任河北省副省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的回信,请我到雄安。我领着两批企业家到雄安,成功地进行了项目对接。

人生是旷日持久的远征,不是鲜花铺路,而是充满坎坷和荆棘,是一座山峰接着一座山峰。
我两万五千里的践行中,经历了几番生死的体验。那次到壶口去朝圣,去体验黄河精神,黄河的魂魄。我是从吉县的一边进入,正逢枯水期。但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象千万头黄色苍老又不服老的雄狮,摇头摆尾,你推我挤,大声嘶喊,声震寰宇,勇猛无畏地跃入壶口。这是一种庄严的告别,顷刻,它们的身躯化为水沫,喷腾九天之上,又落到尘世。然而,这是涅槃,这是新生,一个青春的黄河,一个静水深流的黄河,一个坦荡无垠的黄河诞生了。
近些,近些,再近些,要真切地感受,我挽着裤腿,踩着泥泞的地沟,扑面而来的水沫湿透了衣裳。突然,我瞥见涨水了,水要没到我的膝盖,还在向上涨,壶口近在咫尺,张着狰狞的大口,往岸上走吗?这要千分之一秒当下的抉择,期待!恐惧充溢了我的心。这时,一个村姑出现了,不知她是怎么走来的。她把一根很长的背包带甩给我,上岸以后也不知感谢人家,茫然四顾,人已没了踪影。只记得她三十多岁年纪,穿着一身带花纹的蓝色裤褂。我感恩,感恩黄河,感恩这位女子,拯救了我。我要报答天地,报答苍生。
我获得了天地的能量,脱胎换骨,乘愿再来,又一个青春的生命诞生了。



(根据讲稿整理,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7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07
QQ
沙发
发表于 2023-5-13 11:45: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9 21:43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