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连载——78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8:35: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的创举——盖婚房

有年青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即使再艰苦的地方也封锁不了爱情的生命力。虽然我们大队知青多数没有爱情,但我最好的朋友在这却收获了爱情。知青王雷和知青邓长玲都是我同班同学,他们俩在农村相处并在农村结婚,是我大队唯一一对在农村结婚的知青。当他们俩刚处对像时,我还以为会和别的知青一样拖着处,可是王雷却告诉我说要准备在农村结婚,我听完感到震惊。虽然当时大肆宣传扎根农村,但并没有知青想在农村过一辈子。那些所谓的知青典型也是空喊些口号,并没有扎根农村的实际行动。当时农村的艰苦条件和对家乡的眷恋,在我的头脑中也没有在农村呆一辈子的想法。在我不解的同时,王雷却又告诉我一件事,不但让我更加震惊,简直是让我惊得目瞪口呆!王雷要盖房子! 王雷刚刚20岁就敢说盖房子,我真服了!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吧!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过去近50年了,我还没有听到有哪个知青在农村结婚时靠自己盖房子。1968年下乡的知青,在1970年那个年代,靠个人力量白手起家、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为结婚盖三间瓦房,这在全国知青中我想是个创举。盖房子在农村是件相当大的事情,会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我们是从城里刚刚来到农村的知青,连干一般农活都打怵,盖房子我们连想都没想过,头脑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我在下乡的五年中,只看到队里动用全队的力量给知青和“五七战士”盖过房子,都很少见过社员盖房子。农村社员家换换瓦就算是很大的事情了,会招呼很多人参加干活并聚餐,场面很是热闹,我也曾参加过几次。当时农村社员结婚也大多是在原有的房子挤着住,也有的是租半间房或半铺炕住,社员盖新房后再结婚是极少有的事情。

王雷是有魄力敢干的人,也是很有思维和头脑的人,我知道他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会锲而不舍地去做。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对他下定决心的事情表示支持。

王雷的房址选在村对面的南山坡,地势是个大漫坡,当时只有几家外来的住户。王雷没有依靠队里和社员的力量,靠自己的力量开始了筹划和准备工作。这时我从沈阳回清原,带回来王雷家给王雷准备的两个带车子轱辘。王雷先做成带车子,然后用带车子开始拉一些简单的物料,宣告房子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盖房子先要准备石头、木料等,这些备料只能用马车或牛车运输。但牛马车是队里的,动用公家的工具干私活是不允许的。我们一些知青晚上就把队里的空马车拉出来,用人顶替牛马来拉车。王雷往往是架辕,将套辕马的套子套在自己的肩上,双手扶住双辕。其他同学有的拉串套,有的拉帮套,有的推车。用这种方式拉回盖房子用的石头、椽子等建筑材料。有的地方还有坡路,大家连拉带推,虽然很累,但我们干劲都很高,断断续续干了好多天晚上。

王雷刚和邓长玲处对象时,邓长玲就调到其父母下乡的地方。因此王雷盖房子全是一个人在张罗和干活,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在遥远的农村是多么的不容易。王雷那种一个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感染着我,我又是王雷要好的朋友,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尽自己的全力相帮。在窑地和王雷一起扣坯,晚上用人架辕马车拉石料,海洋沟跟车拉石头、沟里拉木头,盖房子时挑水和泥。我虽然在队里耽误了很多工,但在其困难时鼎力相帮是一个好朋友应该做的,既加深了友情,同时也是做朋友的一件快事。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冬天的晚饭后,王雷对我说,他要上七八里路远的鹿家沟割木头,让我晚上8点来钟拉带车子去迎他。那天的晚上是又黑又冷,一个人在山里是很恐怖的。我拉车到鹿家沟看到王雷一个人坐在地上休息,树已放倒了并锯成四段,是一棵很粗很大的黑松,每段都一米多长。我们俩把树木扛到车前装好车,又歇了一会就开始往回拉车。倒霉的很,车轱辘活动了,走了十几米车轱辘就掉了下来,木头很沉又不能卸车,就抬着车安车轱辘。好不容易安上,走了十米二十米又掉了。当时很是着急,但寒冷的冬天半夜漆黑一片,不可能有人帮忙也不能回村换个车,只能是艰难地继续边安边走。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掉了再安,走几步再掉,我们俩是又气又累,到了青年点已经是半夜了。我那时胡子也没有刮,脸上胡子上全是冰霜,青年点同学看到我倆这个样都吓了一跳,都起来帮忙,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木头抬进屋里。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工作,1971年春天工程开始动工。王雷的爸爸从沈阳来到清原,带来几袋面和蔬菜什么的。傍晚天已经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和王雷去清原接站。雨下得很大,我和王雷还有他爸爸扛着带来的东西从清原冒雨一路快走回到了青年点。所幸的是穿着雨衣,东西没有被淋湿。

在开始动工打房基时,我记得是知青杨国良和兰长福砌大角,我和一些知青只会和泥和搬石头。新房第一天开工,参加干活的都是知识青年,你呼我叫显得非常热闹,引得不少社员观看和赞扬。

在王雷房子上房笆时,全大队青年点的男女知青都没有去队里上工,大家都来帮王雷的房子上房笆。这也是我们大队知青在一起干活人数最多的一次,那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闹场面,那种知青的团结和友情真让人难忘。一些围观的男女社员也都很感叹我们知青的团结和对王雷的敬佩。

在上完房笆后,我就被队里派到小孤家子水库出民工,以后盖房子的活我没帮上忙。只记得有一次,王雷的妈妈托我给王雷带回一个猪崽,猪崽被酒灌醉装在一个麻袋里。背着麻袋是不让上火车的,我就从车窗扔了进去,然后快速上车再把麻袋塞到车座下边。没有想到当车快到南口前车站时猪崽醒了嗷嗷乱叫,列车员过来让下车。我说好,就背起麻袋走到车门口,突然又跑到另一个车箱,和列车员捉起迷藏。到了清原,王雷来接我,我从窗户将麻袋递出,我们一起返回了大队。
     1971年丰收的季节,王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收获了他的巨作,座落在南山坡上的三间瓦房完成了。1968年下乡知识青年男女结婚,靠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盖的新房诞生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王雷的毅力和干劲真是让人敬佩!

我认为王雷自力更生盖房子的举动在1968年全国下乡的知青中是首创(我所知道的),成为全国知青之最,真应该载入知青史册。

那个年代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精髓就是扎根农村。对知识青年经常宣传和反复讲的就是要“扎根农村干革命”、“建设新农村,做一代新农民”。但很多被经常宣传的知青显赫人物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我的好同学王雷做到了。

在1971年知青大规模抽调回城的同时,王雷和邓长玲却在农村喜结良缘。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以家为单位的农村生活,默默无闻地做了全国知青扎根农村的典范。

农村生活是艰苦的,他们一对城市来的知青,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意志,面对艰难困苦开始了新的打拼。房前屋后菜地绿叶葱葱、猪肥羊壮、鸡鸣鸭叫。俩人男耕女织、早出晚归。他俩在劳动空闲时间弹琴唱歌、打打羽毛球、散散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有别于传统农民的一种田园生活,也算是一代新型农民在成长。

知青王坦曾与公社领导牟秀清来到王雷家,牟秀清看到屋里屋外干净整洁、院里青菜茂盛、猪肥羊壮,感觉像一个勤俭持家的老农家似的;又看到屋里墙上挂着羽毛球拍和琴琴,桌子上摆着书和笔,又充满了城市文人气息,感到非常惊讶!感叹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优秀知青。牟秀清曾到过邻村一个知青周XX家里,一进屋主人是大睡未起,屋里是“瓢天碗地”,根本下不去脚,感叹同是知青差别却是如此之大。

王雷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张扬的举动,只以实际行动默默地扎根农村。在当时那个大肆宣传扎根农村的形势下,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党的号召。在全国开始知青大批抽调回城的同时,他俩毫不动摇地扎根农村,真可谓是知识青年的典范。

在婚后的岁月里,王雷入了党,是我大队唯一入党的知青。恢复高考后,王雷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一天工不耽误考上大学,也创造了全国知青之最。

王雷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朋友,他的很多品格和作为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王雷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性格爽直、敢作敢为、热心助人、团结同志、关心政治、热爱学习,并且口才很好,组织能力很强,是当时我们知青中很有影响的人。但尽管王雷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党和毛主席的号召,默默地扎根农村;尽管王雷吃苦耐劳非常能干活,工分从来都是一等分;尽管王雷喜欢看书,知识面广口才好;尽管王雷热心助人,为人仁义,得到很多农民的赞扬;尽管王雷各个方面有很多优秀表现,在农村入了党。但他那倔强爽直和侠义的性格、仗义执言和不畏权势的作风,使他没有在青年点和农村担任过任何职务。如果他的性格稍微有一点媚骨,稍微有一点趋炎附势,我想王雷不仅会在我们大队和公社出名,就是作为全国出名的知青典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性格,使李白丢掉了官场,但也成就了诗仙。有些事情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雷1978年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王雷凭着对工作不辞辛苦的钻研精神,30多岁成为他们行业最年轻的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30
沙发
发表于 2017-3-31 10:1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7-3-31 10:20 编辑

      爱情的力量可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7:52 , Processed in 0.23401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