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二十七章惊魂出窍之一 作者董连峰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708

帖子

71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9:3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7 09:34 编辑

第二十七章、惊魂出窍

    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发源于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她一路穿山越岭,蜿蜒曲折,吸纳万千山溪、支流,流经西北黄土高原,裹挟起大量泥沙,再呈“几”字形的独特态势,与我们地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屯垦戍边所在地缓缓地擦肩而过,随后渐成不可阻挡的磅礴奔涌之势,滚滚黄流开始咆哮着急泄而下。
    所谓河套地区,又称河套平原,是泛指黄河流域“几”字形内外的大片区域,也是黄河屡遭决口、洪水泛滥、改道频发,大量泥沙经年累月在这里淤积而形成的广阔平原。在这片浩瀚无际的区域内,水系纵横交错,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此,当地又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说法。伴随着这里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河道、渠道中大量泥沙的连年淤积,历史上年复一年的清淤疏浚和开挖新渠的工作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一九七二年元旦刚过,在全团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冬季水利工程建设大会战,又将在这里全面展开。在我过去两年多的农垦生涯中,每逢进入冬季,大田的劳作少了,水利工程建设必定会成为大多数兵团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进行“战天斗地”的主旋律。
    既然是大会战,必然就会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连队的领导们早已在团部接受了新任务。为提高认识,鼓足干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团部的高音广播喇叭里几乎每天都在不间断地重复着造势的宣传鼓动工作。要么是连篇累牍的政治动员,或者是请战书、决心书等,要么就把“深挖洞,广积粮!”、“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或“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政治性口号喊得震天响。就连八个革命样板戏也只剩下《龙江颂》还在持续播放,会战尚未开始,团部四周已经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了。
    基层连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连队里有不同形式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正式开会前,有排与排之间的相互拉歌,开会时有连长和指导员的政治动员报告,有各排宣读的请战书、决心书、挑战书,也有先进模范代表相继登台发言,甚至还有个别战友递交的血书等,在连队中心地带的板报栏目中也都用彩色粉笔写满了鼓动性的文章和宣传口号。在连队的各个角落里,战友们个个都在摩拳擦掌,情绪在燃烧,干劲在凝聚,只等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向大会战的各个战场。
    即便是在班里,事关集体荣誉,会战前夕的动员工作也不会稍有放松。修理班才刚刚成立不久,战友们来自不同的班、排,还缺乏相互了解,相互之间仍然处在磨合期。尽管在我的眼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劳模式的军垦战士,无需再用过多的冗言和赘语,去做进一步的宣传鼓动工作,但是,刚刚调来不久的赵怀水,却是唯一的一个让我放心不下的人。
    自从“大圣”临时转行当上了铁匠,为了填补木匠岗位上的空缺,连队领导在未经任何协调的情况下,直接把他安插到了修理班。几天后我才听人介绍说,他是本团其他连队蓄意甩出的包袱,给他的评价是:思想上不求进取,工作上消极懒惰,生活上自由散漫,性格上更是一个乖戾无常的人。尽管他的人性不算坏,可大多数战友都在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地戏称他为“赵坏水儿”,或者索性简称“坏水儿”。由于长长的几颗门牙明显外翻,也有人背后称他为“大呲牙”,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当面调侃说,“‘坏水儿’,你那几颗大呲牙长得可真邪乎,再长一点儿,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獠牙了。”
    他在大田工作期间,常常假托生病,拒绝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因为从不服从管理,在对他的日常管理上,很让他的历任班、排长们感到头痛。由于文革期间学校全面停课闹革命,他对木匠手艺突然产生过浓厚兴趣,故此,曾跟大院里的一位邻居学习过木匠手艺。为了发挥他的一技之长,充分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使他彻底改过自新,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连队的几位领导才迫不得已把他强行塞进了修理班。或许是因为换了新的环境,或许是由于身怀一技之长,他初到修理班时,并未暴露出以往的那些恶习,在日常工作中也确为大家露过几手。我看得出,他干活手脚麻利,基本技术也算熟练。若论手艺,他确实比我强许多,也不比同在修理班的汪建林差多少。但没过多久,他就彻底露了原形。仅就工作而言,他高兴时,能把手里的活干出彩儿来,不高兴时,即刻拂袖而去。最初,我并未急于对他采取严格要求的措施,宁愿给他足够自省思过的时间。
    然而,面临全团范围内的大会战,事关全班的集体荣誉,我却丝毫不敢放松。在班务会上,我照例还是老调重弹,以突出政治为主题,并不断引用毛主席语录来强调完成这次任务的重要意义。这是我的强项,背诵毛主席语录,我可以从头至尾背诵如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中大多数语录是在哪一页,出自哪一篇毛选著作,我基本上都能准确无误地脱口而出。当然,在思想僵化,一味强调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红色年代里,任谁也不大可能别出心裁,公然弹出与时代要求相悖的新曲来,我同样也是如此。需要的时候,套话、空话,或者照本宣科地认真鼓动一番也就是了,至于实际效果如何,那只是另外一回事。考虑到赵怀水的一贯表现,我最终还是很有针对性地刻意强调说:“为了集体的荣誉,在大会战期间,全班战友都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人人都要奋勇争先,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所有工作任务。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假托有病而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决不允许任何个人,以任何理由拖全班的后腿,进而损害全班的集体荣誉!”  
    几天后,开挖新渠的大会战终于开始了,那是一幅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啊!震天的锣鼓催人奋进,飘舞的彩旗激励人心!在神龙般不见首尾的巨大劳动人流里,坚定而又豪迈的口号声、战友们之间相互挑战的高呼声络绎不绝,排与排之间,以及不同连队之间的整齐而又嘹亮的拉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比学赶帮超、人人奋勇争先的劳动竞赛场面比比皆是。
    只是天公并不作美,数九寒天,千里冰封,凛冽的北风猎猎作响,时而发着狂飙从天俯冲而降,时而又厉声呼啸着,摇天撼地般掠地冲天而起,阵阵的旋风打着急转,裹挟着尘土砂石和残枝碎叶,势如摧枯拉朽、横扫一切。寒冷!无情的寒冷无时不刻不给人们带来那种刻骨吸髓的剧烈感觉,也为挖渠工作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其中的深刻含义,也许只有我们这些当事者清。面对一米多厚、混凝土般坚硬的冻土层,铁锹哪里还能排上用场!只有缺乏经验而又不甘落后的鲁莽之人,才会不顾一切地抡镐硬刨。然而几经尝试,待到虎口发麻,蛮力将尽,甚至镐把折断,看到地面上不过留下一个个弹孔大小的黑灰色印点时,方才豁然顿释:地冻三尺硬如铁,掘进还需用智慧!
    实际上,在近乎原始的生产模式下,撬开坚硬的冻土层没有更多的捷径可走,只能依靠铁锤、钢钎和炸药先行开路,这却需要力气加勇气,也需要些技巧,平地开挖新渠尤其是如此。在这方面,连队的副指导员宋德民恰好是个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者,自打入伍之日起,他就是一名工程兵,类似挖渠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不过是轻车熟路,小菜一碟。作为连队此次挖渠工地上的总指挥,他对包括安全在内的一切工作都做出了精心安排,全连的挖掘工作也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全面、顺利地展开了。
    冬季挖渠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难度大,更主要的是危险性也大。要想提高挖渠的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上级规定的人均土方任务,首先必须撬开一米多厚、且如混凝土般坚硬的冻土层,才能顺利展开后续的挖掘工作,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炸药进行分段爆破,但是,危险也就随时潜伏在脚下了。每年冬季挖渠,因为打眼放炮造成土块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谓险情频发,如影随形,大小事故自始至终不离左右。
    根据严格的统一部署,在连队负责施工的地段内,首先要由若干个手持铁锤和钢钎的爆破组,依据炸药爆破的有效距离,沿着规划开挖的渠道一字排开,在冻土层的表面开凿出几个符合标准的爆破孔,装填好军用的黄色烈性炸药后,待到现场人员全部撤离,便可点燃导火索进行逐步深入的地表爆破了。这样的爆破通常需要重复多次,直至达到地下的软土层,随后,还要在冻土层的下方顺着渠道方向继续向内挖掘出几条长约三到四米的炮眼,填满炸药,安置好雷管便可等待点火的号令放炮了。
    如果说,撬开冻土层需要的是力气、勇气和技巧,而在地下的软土层内进行掏土挖掘也并不轻松,需要比拼的则是耐力和毅力。从洞口向内直至一米左右的深处,战友们尚可半蹲半跪地进行挖掘,然而,继续向深处掘进,炮洞就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黑暗,越来越憋闷,挖掘工作的难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大。多数情况下,战友们只能独自一人或侧躺、或平躺、或趴在潮湿阴暗的地面上艰难地向纵深掘进,潮湿冰凉的泥土常常灌满了战友们的领口和袖筒,迷住眼睛、吸入鼻孔、吃进嘴里同样也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的事。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河套地区的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大约一米深的地下就已经非常潮湿了,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渗出细细的水流。因此,凡在狭窄的地下炮眼中进行挖掘作业的战友,身上的衣裤、鞋袜没有不被水渍浸湿的。尽管连队的领导们设法弄来一些草垫和麻袋等物铺垫在潮湿的地面暂且应付一时,但也只是权宜之计,用不了多久,这些草垫和麻袋就会被泥水浸透,或被挖掘的土方掩埋。在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多度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被浸湿的衣裤和鞋袜很快就会结冰变硬,冰凉刺骨的感觉自然会日复一日地伴随战友们的左右,直至挖渠工作结束为止。可即便如此,无论是那些一贯先进,还是那些自甘落后的战友们,却很少有人中途退缩或者借故离开的,他们都在咬紧关关、争先恐后地奋力拼搏着。在众目睽睽之下,又有哪个甘愿去做临阵脱逃的可耻逃兵呢?就连平时常挂嘴边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牢骚,都因身边有无数感人的精彩和自身过度的疲劳,而被暂时忘却到九霄云外去了。况且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你可以取巧偷懒,却无处躲避刺骨的寒冷。
    我们修理班承担着会战期间全连的工具维修工作,但是人均每天八立方的土方量却丝毫也没有减少。是领导认为维修工作不重,还是出于对我们的格外垂青或信任呢?我实在是无从得知。对此,随性直率的赵怀水自然是满腹牢骚,他的理由很简单:即便人均土方量不能减半,但减去三分之一,或者至少减掉一个人的土方量才算是合理的。他还反复埋怨我没有据理力争,轻易就接受了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实事求是地说,他的意见也不无道理,接受任务的时候,我确曾想过希望领导适当减少修理班的土方量,对于能否完成双重的工作任务,心中同样缺乏足够的底气。万一维修工作偏重,对按时完成土方挖掘任务肯定会构成较大的影响。况且,挖掘进度一旦滞后于其他班组,也会让班里的战友们感到脸上无光啊。然而,事已至此,多说何益呢?更何况人均定额任务是按照人头逐级分配下来的,就革命工作而言,讨价还价也不符合时代的主流精神,咬紧牙关,拼命干就是了!
    修理班也分到了开凿炮眼的工作任务。抡锤扶钎虽然表面上看似简单,但久不操锤扶钎,既需要胆大心细,也需要两人之间循序渐进的密切配合。使用铁锤要稳、准、狠,扶钎之人则必须眼疾手快,还要虚握钢钎才行,否则钢钎持续剧烈震动不仅加速手臂的疲劳,甚至可能造成虎口的震裂伤。此外,铁锤一旦失准落空,还可能会对手扶钢钎者的腕部或手部造成严重伤害。尽管这类事故在挖渠现场并不多见,但在开工阶段,由于手上的感觉欠佳,锤击的动作尚欠娴熟,或者是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反应出现迟钝、动作失去平衡时,才会偶有发生。然而,一旦出现这种事故,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配合极有可能就此而告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20 09:54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