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8 09:40 编辑
第二十九章、回家探亲~之~采购年货
尽管距离新春佳节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探亲假的安排方案还是很快就出炉了,连队里除连部以及猪、羊、马号班等特殊单位,需要留下少数人员坚持正常工作外,其余大部分人员将从二月初起,分期分批回家探亲。当然,炊事班也要确保部分留守人员的正常就餐不受到任何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节日期间如果缺少了炊事员在煎炒烹炸等系列精湛厨艺上的辛勤劳作,留守人员的节日气氛就会没滋没味、大打折扣。对此,连队的领导们经过多方协调,已经制定出岗位调配的实施方案。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部分归心似箭、希望早走的战友,连队的领导也都原则上即刻放行,这既是一种灵活变通的人性化做法,对节日期间岗位人员短缺的状况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但前提条件是,任何人都不得无故逾期归队,换句话说,凡要求提前探亲的战友必须在春节之前如期返回连队,否则定将严肃处理(探亲假的法定期限十二天,加上往返路程大约十六天左右,早走意味着节前就要归队,就传统节日而言,绝大多数兵团战士自然会选择在家过年)。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个别胆大些的战友早已成竹在胸,做好了超假归队的思想准备。所以但凡急于提前探家的战友,大多心中已经暗藏了这种不能言明的玄机。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意编织个理由,便可达到节后归队的目的。他们才不在乎因为超假可能会存入个人档案的警告处分,甚至记过处分等。实事求是地说,心里暗藏这种想法的年轻战友可实在不算少。作为一批尚未完全成熟、但却经历过千辛万苦的青年人来说,能在自己的家里无忧无虑地多待上几天,多轻松几天,个人档案里多一个甚至多几个无关紧要的小污点,那又算得了什么? 方案一出,整个连队里再度欢腾起来了,战友们无不兴高采烈地进行回家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其中购买回家用的年货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由于正处在冬季的农闲阶段,连队里并无太多应急、抢时的农活,农田管理和场院里的部分工作均可酌情适时安排,因此连队的领导们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满足连队一些战友的强烈要求,给所有享受探亲假的战友们每人一天时间,让他们到连队周边的农村,去采购回家过节所需要的各类年货,具体时间由本人定,人数上的控制由各排的排长定。 尽管期待采购,或者能够买到的不过是些葵花籽、蚕豆、胡麻油、牛羊肉、鸡鸭以及羊皮和毛毡等当地的土特产品,可在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里,这些物品在各地的城市中毕竟还都是凭票、凭本才能买到的紧俏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远在千里迢迢之外,时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能够及时采买到这些土特产,去孝敬两年多未见的父亲母亲,这对所有的兵团战士们来说,的确是件既重要又暖心的事。因此,在时间紧迫,特别是每月只有两天公休日(农忙季节未必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每人放假一天是一项极具人性化的举措,不但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拥护和赞扬,对连队的生产建设同样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区区一天的“购物假期”,对八连所有享受探亲假的战友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连续几天,除少数人尚在犹豫观望外,大多数战友都牵手相约,轮流往返于周边的农村,选购各自称心如意的土特产品。每每看到他们携带大包小包的年货返回连队,脸上满是那种称心如意的表情时,你就知道他们此行收获颇丰。至于是否被当地农民借机哄抬价格、蓄意坑骗,不久之后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却让连队大多数战友着实有了一种“抢先一步,笑到了最后”的自豪感。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能够首次,还是提前享受探亲假,这对为数众多的兵团战士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个意外的惊喜。相反,对于当地的许多农民而言,似乎与他们并无任何直接干系。在只讲阶级斗争,不讲劳动致富,甚至越穷越光荣的畸形年代里,无论自己的贫富苦乐、冷暖闲忙,或者屋里家外,居家老少能够温馨恬淡地过好男耕女织、教儿养女的小日子,除此之外,或许他们也不能再有其它更高的要求了。至于那些身穿屯垦绿军服、时常前来或强取豪夺、或巧骗暗偷的假“八路”真土匪们,平日里家家户户都唯恐避之不及,倘若这些表面上难分好坏、神出鬼没的年轻人,在年前年后不再对他们进行让人防不胜防的轮番滋扰,他们会减少多少惊吓和烦恼,又会平添多少难得的清静与安宁?所以,兵团内部开始大规模安排探亲假,对他们来说,那可实在是一件烧了高香都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呢! 然而,突然之间一拨又一拨身穿军垦皮(也称军垦绿,是当地农民对兵团服装的一种戏谑性称谓,是兵团范围内统一配发给兵团战士,没有领章和帽徽的劣质平纹布制作的绿军衣)的兵团战士,相继闯入了他们世代安居乐业的小村落里,开始逐门挨户求购那些只有过节才可以摆上台面的年货。快要过年了,当地的农民自然都会想尽办法储备一些在寻常生活中少之又少的年货,可那些都是留给自家过年用的,原本就不算充裕,货源也不充足,卖给了这些人,自己空有些许的闲钱在手,但是缺少了浓浓的年味,弱化了古老的传统习俗,这也不合一年一度、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初衷啊。于是,农户们各找借口,或者干脆假托手中没有现货,纷纷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是在态度上却无一不是唯唯诺诺、婉言谢绝了可能暗伏某种隐患的现货交易。在这些成群结伙且又桀骜不驯的年轻人面前,他们可没有粗声大气说话的底气。 但是,这些急于回家,又很想在自家亲人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的假八路们,又怎肯心甘情愿地空手而归呢?在一轮又一轮的软磨硬泡中,村民们最终还是抵御不了这些兵团战士频频抛出高价购买的诱惑,面对“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高额回报,他们不可能总是无动于衷。况且,能以低进高出的价格成交,既可让这些常来祸害乡里的惹事精们,尽快如愿以偿地离去,自己的手中又增加了许多白白赚来的银子,在原本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自身的购买力利滚利似的提高了,选购更多其它年货的余地也进一步增强了,对此,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初步尝到了些许的甜头,村民们当然感到高兴,但又弄不清楚这些兵团战士为何突然如此密集、如此频繁地闯进村里求购那些仅够自己家用的年货,这种现象是兵团成立以来从未见过的。不过,很快就有人打听到了这其中的奥秘。 原来,兵团内部正在开始节前集中安排所有兵团战士的探亲假,而且,由于是兵团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其规模之大,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而最让他们感到津津乐道的是,近日前来购买年货的人还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以后还会有更多不问价格、出手阔绰的假八路们,不断光顾附近周边大大小小的穷乡和僻壤,这对闭塞乡村中那些并不富裕的农民们来说,无异于滚滚的财源,不请自来啊!为此,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暗自庆幸,财神爷今年终于要显灵了,终于想到了他们这些靠天吃饭,一向都不富裕的人。 这条信息可谓是爆炸性的,在初步尝到些许甜头的村民当中立刻引起了一次不小的轰动,他们中的许多数人开始悄悄做着相应的准备,并且翘首期待着,能把自家已经采购到,或者还在选购的年货,高价出让给那些平时并不招人待见的“假八路真土匪”们。个别具有商业头脑的村民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这个可以让他们顺势发笔横财,但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绝佳商机,故此他们一面悄悄地打探买卖各方的动态,同时也在不露声色地筹集资金,以便选择最佳时机,适量囤积那些最为紧俏并且最受欢迎的商品。在他们看来,如果情况不明,贸然大量地囤积这些物品,可能存在无法脱手的风险,而买卖各方的动态才是让他们最后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依据。其中最让他们关心的是,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他们能否在不断低价买进,再高价售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只赚不赔的优势,甚至牢牢地控制买卖的主导权,借以达到从中渔利的最终目的。 不过,这些兵团战士如此强烈的购货欲望和强大的购买力,还是让周边的村民们感到始料未及。很快,驻扎在附近那些未能享受“购物假期”的大批兵团战士们,也都纷纷利用公休日放假,或者假借事假的机会,成群结队、源源不断地挤进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村落里,来自临近十四团的兵团战士同样也不少见。 最初,大多数村民出于谨慎还不敢漫天要价,一次交易,能让他们赚到一两块钱的差价就已经忍不住要找个地方去偷着乐了。相反,那些平时吃惯了大锅饭,却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兵团战士们,真正了解市场行情,熟知讨价还价技巧的又有几个?即便明知会吃哑巴亏,但是,为了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能够手提年货,体体面面地赶回家中探亲过年,价格再高也得在所不惜,无怨无悔。尤其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当你还想讨价还价的时候,那些行色匆匆的后来者却不问价格,反倒变成了捷足先登者,你还敢继续讨价还价。犹豫观望吗?很快,大部分村民家中准备加价出售的各类年货,几乎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了。 然而,少数暗中做足功课的村民,尽管家中同样备足了年货,又与铁硬的供货渠道迅速订立了垄断货源的同盟关系,但却并不急于出手招揽这些特殊的顾客们,他们还想再看看行情的大趋势。再说了,有那么多出手阔绰的特殊顾客接踵而至,他们根本不用担心现有的存货卖不出好价钱。 当那些手中再无现货出售的村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兵团战士,如同饿虎扑食般疯狂抢购各家所剩无几的年货时,他们开始深悔自己缺乏起码的商业头脑,说白了简直就是鼠目寸光。想当初,如果他们放开了胆量,哪怕只用刚刚赚得的货款趁机再去囤积一些,此时手里攥着更多花花绿绿、白白赚来的钞票,岂不是就连做梦都会心甘情愿地再多笑醒几次吗?可是尽管他们后悔不迭,也确确实实地让他们开阔了一次眼界,却并没有就此真的放开胆量。他们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能持续多久,更不敢在各类商品的收购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去做那种极可能看不到预期收益的事,在潜在的危险面前,还是见好就收吧!他们不得不考虑,辛辛苦苦积攒了一年的、那几个辛苦钱,一旦冒险,甚至借钱购买的货物出现滞销,以致最终烂在自己的手里,接下来的日子还怎么过呢? 就在众多的兵团战士们没头苍蝇似的乱哄哄地四处寻找货源时,少数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村民却面带得意的诡笑,神神秘秘地相继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而且专门寻找人多的团伙,有人说:“因为家里要给孩子办喜事,我的手里还有不少存货,又都是从很远的地方特意选购来的,价格肯定高一些,但质量好。本来我是不打算转卖出去的,但是,看到你们这些城里的娃单为孝敬父母着急上火的样子,我既感到钦佩,又感到很不落忍。如果你们确实急需,你们可到我家去随意挑选,我也愿意全部转卖给你们,以便满足你们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至于今后我家喜事上要用的这些东西,我会通过特殊关系另想办法重新采购。”还有人说:“我家的亲戚是供销社的负责人,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能充分满足你们的购货需求。” 在引领回家看货的路途中,他们照样不忘随时招呼那些来来往往的兵团战士们,好像并不担心,如果来人太多,手里的存货是否足够充足。相反,与他同行的兵团战士们却非常担心,如果跟来的人太多,他们很可能买不到合适的物品,脸上焦虑的神色也愈发显得沉重起来了。而这恰恰又是手握存货的村民最希望看到的,身后的“追随者”越多,收进手里的票子就越多,心里也就越觉得舒坦。当然,真实的心情可不能挂在脸上,平平淡淡的浅笑和善言惠客的话语只表示对这些追随者的钦佩和同情,单把即将大赚一笔的过望狂喜,深深地埋藏在他们自己的心底而已。毫无疑问,他们早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他们深知自己的路子宽,货源充足,造出去的声势越大,主动上门求购的兵团战士也就越多,由他们定价的主导权也就越大,更何况他们早已悄悄在那些年轻人当中放出风去。故此,他们才不担心手中的现货断档或脱销,距离春节的日子还长,先吊足了这些年轻人的胃口,再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货也不迟。再说,进货的铁硬渠道只有他们才熟悉,可供周转的资金也只有他们最充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