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四章服务春播之一 作者董连峰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708

帖子

71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0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10 09:22 编辑

第三十四章、服务春播

    古谚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又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说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事关全年的农业收成,不误春时,实为四季农时之首要,全年一切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
    此时正是早春三月,河套地区春寒料峭,尚未解冻。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年一度的备耕春播工作,即将隆重地列入到连队的议事日程。通常来说,备耕阶段首先需要把充分发酵的各种有机粪肥运送到大片农地里,从团部的粮种库房运回足够使用的麦种,春播期间还要把经过与农药充分搅拌的大量麦种,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播种现场。当然,所有备耕春播工作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离不开各项后勤工作的保驾护航,其中自然涉及到各种车辆的维修保养和更换马掌等相关事宜,这些正是修理班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此时此刻,刚刚成立不久的修理班即将面临一次铁木工技术上的全新考验。对于几位“速成”的木匠来说,正常的车辆维修保养已经不算是问题,需要解决的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突破未曾尝试过的技术难点,制作出尚未亲手制作过的新产品。
    三位铁匠则不然,他们当中除秦勇智在本团机修连铁匠坊接受过为期三个月的正规培训,“大圣”在本团二连铁匠坊接受过为期十天的短期培训外,刚来不久的国胜利虽然也是以铁匠的名义正式调入修理班的,但却从未经历过任何技术培训,甚至就连手持铁锤锻铁对他来说都是一件意料之外的新鲜事儿。此外,铁匠炉正式建成后,恰值冬季挖渠和首次探亲假接踵而至,所需岗位人员又迟迟不能凑齐到位,以致鲜有开炉练手的机会。直到二月底秦勇智结束学业返回连队后,铁匠组才算凑够了人手,铁匠坊里才算有了一点儿人气,但是连续几天起火开炉,也只是为了铁炉的反复调试,或者偶尔烧红几块铁料,练练基本功,找一找打铁的感觉,还从来不曾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锻造一件哪怕只是最低级的产品。在我看来,这种状态勉强算是处在蹒跚学步的初级阶段吧。
    正当我和三位铁匠为打造哪种最简单的农具,作为锻造工作的第一个突破口而感到犯愁的时候,马号班长吃过晚饭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宿舍里。他是个性格开朗,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的人,由于同属后勤排,又都担任班长,进门后看到我并不寒暄,直陈来意。
    “听说铁匠坊已经起火开炉了,我来是想给几位铁匠找点儿活干,不知他们是否愿意承接?”看到我面露询问的神色,他连忙解释说,“哦,开春了,很快就会进入农忙阶段,咱连大多数干活的马匹都需要更换新马掌,为确保所有马匹在备耕春播期间都能够正常使用,马号班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把几匹骑马也包括在内的话,至少有十六七匹马需要更换新马掌,按照每匹马四个马掌计算,新马掌……满打满算的话,至少也要备足六十出头才行。就是不知道几位铁匠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不能全部赶制出来……,当然啦,质量也得基本上说得过去才行,不然的话……”
    “大圣”、国胜利和秦勇智等三人正在为锻打某类简单产品积极寻找突破口,听说有送上门来的铁匠活儿可干,纷纷围拢过来。兴奋不已的“大圣”不等马号班长把“不然”后面那句最要紧的话说完,立刻抢过话茬儿说道:“真还别说,几天前我就琢磨过,咱能不能先试着打几个马掌,可又担心打不好,反倒是瞎耽误功夫,浪费了铁料,还派不上用场,就没好意思再提这件事儿。既然魏班长主动找到咱们,我建议先应下来。至于能不能打好,我觉得总得先试试,无论如何,反正早晚咱都得迈出这一步!”
    “我在机修连学习的时候,曾经跟着几位师傅打过两三次马掌,但也只是抡大锤,打孔、定型都是师傅的事儿。说实在的,这活儿表面上看着简单,要是亲手制作,仅凭那几次旁观,怕是不那么容易。如果答应下来,万一锻造出来的马掌质量不合格,错过了钉马掌的黄金时间,咱的责任可就大了。不过……我还是同意‘大圣’的意见,铁匠的工作就从锻造马掌入手。至于能否锻造出合格的马掌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显然,马号班长未及明说,或者不愿过早明说的最后一句话,秦勇智已经猜到了八九不离十。所谓“质量说得过去”必定有对几位铁匠的锻造技术表示不够信任的意味,而“不然的话”应该暗含去团部兽医站更换马掌的预案。据我所知,兽医站的几位兽医除为全团各类牲畜治病巡诊外,还兼顾修马掌、钉马掌的工作,不过对外须用现金支付,对本团内部的各个建制单位则需记账处理,年终统一结算。过去两年多来,连队里所有干活马匹均需分期分批送兽医站更换马掌,不但搭上许多人力和时间,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故此,马号班长自然希望能够就地解决问题。
    我当然主张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大圣”的建议恰好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况且,这也符合连队领导有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指示精神,否则他们也不会积极推进铁匠坊的建立。于是我鼓励几位铁匠说:“我非常赞同‘大圣’和勇智的意见,过硬的本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我们就是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当然,”我重又面向马号班长,带着征询意见,但又不乏自信的口气对他说道: “‘老帽儿’(此为马号班长的绰号,由于常与牲畜打交道,不修边幅渐成习惯,形象颇显土气,故此常被身边的战友戏称‘老帽儿’),不瞒你说,到目前为止,几位铁匠尚未独自打造过任何产品,但是,他们个个心灵手巧,我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打造出合格的马掌来!如果不影响马号更换马掌的总体计划安排,你看……能否给他们一到两天的时间,先尝试着打造几个?当然,他们试制出来的马掌可由马号专人进行验收,如果达不到使用的要求,你们再把那些需要挂掌的马匹送到团部兽医站去。”
“嘿,就等你这句话呢!马前蹄和马后蹄的样品我都给你们带来了,”马号班长把两种形状和薄厚略有区别的马掌依次递交到我的手中,继续说道:“前蹄和后蹄的区别主要是大小和厚度,不过还需因马而异。只要几位铁匠能打造出符合要求的马掌来,咱又何苦费时花钱,非要舍近求远,分批次赶着马匹去团部兽医站钉马掌?两天的时间?嗯……,我看足够我们农忙之前重新调整钉马掌的计划安排了。”
    几位铁匠虽然进行过几次铁炉调试,也顺便尝试过练习基本功,但是正式开炉锻造铁活,毕竟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为真实了解几位铁匠的技术水平,熟悉甚至学会这门技术,以便在铁匠临时缺员的情况下,也能做一个合格的替补去发挥作用,我决定参加这次尝试性的锻造工作。
    次日匆匆吃过早饭,我和几位铁匠满怀复杂的心情赶到铁匠坊。炉火很快点燃了,为确保送风给力,国胜利索性单膝跪地,奋力地推拉风箱,炉口呼呼地喷吐着红色的火焰,锻造马掌用的铁料已经插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中了。“大圣”和秦勇智站在铁炉旁一边观看着火候,一边相互推让由谁使用小锤担当指挥,谁使用大锤予以配合。学艺期间,他们二人仅仅使用大锤配合师傅打造过不同用途的农用工具,真像手艺过硬的师傅那样,手持小锤指挥,直至产品定型,不过闲暇时想想而已。此时此刻他们当然知道,手持小锤不仅事关初次锻造马掌的质量,也是检验学艺成果的分水岭。我甚至想到过,首次担当主锤的角色,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今后谁将坐上铁匠坊“头把交椅”的问题。
    我看得出,尽管他们二人跃跃欲试,绝无争坐头把交椅的强烈意愿,但是,对于能否打造出合格的马掌却明显缺乏信心,或许他们二人都在担心同样一件事:万一手上的功夫不行,不但无法交差,反倒觉得,由于自己学无所成而丢掉了面子。
    平心而论,如果让我在他们二人当中做出明确的选择,无论于公于私,还是出于信任,我都希望“大圣”能够成为铁匠组中未来的主导者。其一、我们并肩工作、同睡一条大炕长达两年之久,彼此了解,关系融洽,尤其让我看重的是,他在工作上始终勤奋努力,任劳任怨,而且心灵手巧,是块儿从事铁木工技术的双料人选。更为关键的是,从建造铁炉开始,铁匠坊的所有筹备工作他都是主导者。其二、我与秦勇智相识不过几天的时间,对他还缺乏全面的了解。但是,作为班长,我又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毕竟他比“大圣”学习的时间更长一些,从理论上来说,所学的东西和动手的能力也会比“大圣”更胜一筹。况且,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谁将成为铁匠组中未来的真正主导者,不能仅凭个人的感觉和私人关系来决定,得由他们今后的实际表现说了算。
    “你们两个先别推让,今后人人都有担当主锤的机会,而且人人都要尽力争取全面掌握锻造技术。此外,我还希望修理班的弟兄们今后都能成为铁、木工技术上的多面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勇智学习的时间长,看到或者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我建议先由勇智担当主锤,‘大圣’使用大锤配合,我可以担当你们三人的交叉替补。”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可是,对于几个仅仅算是速成,并且从未独自锻造过任何铁活的新手来说,首次锻造马掌的过程及其结果究竟如何,其实是不难想象的。我作为一个纯粹的门外汉,单从他们独自操锤锻打铁料,以及加工定型的过程来看,无论是技术动作,还是熟练程度显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对铁料火候的掌控也常常显露出犹豫不决的样子,比如,使用铁钳把未经烧红的铁料从炭火中反复夹出,再重新插入炭火中加热,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由于主锤锻打的指挥意图不明确,难与重锤手构成应有的默契,锻打铁料时双方往往迟疑不决,互相观望,等待,常使铁料失去适合锻打的温度,不得不多次回炉加温,也是主锤经验不足的另外一方面。
    更为突出的问题还是在主锤和大锤的相互配合上。在锻造马掌的整个过程中,主锤(特指锻造行业中人物化的一种称谓,意为技术全面的铁匠师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锻造过程中的一位主导者,不但需要独自完成产品的细加工和最后阶段的定型,还要指挥重锤手对铁料进行粗加工,直到厚度、长度、宽度和基本外形都符合预期的要求为止。两位铁匠独自锻打的基本功尚且缺乏实际历练,首次双人合作显然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锻造过程中的主导者,双方的配合不好,其主要问题一定出在主锤的身上。
    去年十二月上旬,我专程送“大圣”去二连铁匠坊学艺的时候,曾经认真观看过二连几位铁匠师傅锻造铁活的场景,仅就主锤与大锤之间的相互配合而言,那种默契程度实在是妙不可言。主锤手上的动作时快时慢,时轻时重,而且不断变换击打的位置,都带着明确的指挥意图。重锤手则根据主锤手上动作的变化,时而轻打,时而重击,总之,轻重缓急,适时跟进,丝毫不乱。而且,节奏上的变化尽管常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乱,但是,几位师傅却从来不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显然,主锤手上的变化就是无言的指令。甚至就连主锤空敲铁砧,锤头轻轻抵住铁砧的动作也都是指令,前者是指示重锤手以正常节奏继续击打铁料,后者是示意暂停的指令。
    秦勇智和“大圣”之间的配合显然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而且无论是谁担当主锤,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大致相同,既:不能通过手上动作的变化,适时向对方发出给予配合的指令。主锤手上的动作没有明确的变化,重锤手自然很难有序跟进。彼此之间无所适从,达不到心领神会的默契程度,小锤和大锤在空中相互碰撞,乃至后锤击打在前锤上的险情也就在所难免,时有发生了。
    技术和经验上的欠缺,以及相互配合上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毫无疑问会在产品上反映出来。历经两个多小时的尝试性锻造,除最后锻造的一只马掌勉强成型外,前三次锻造的马掌皆为残废品。其中共性的问题是,(残废)马掌的表面凹凸不平,薄厚不均,内外边沿呈现不规则的曲线型,钉孔的间距不规则,而且大小不一。极端的问题是,由于反复锻打,力量缺乏合理控制,最终导致(残废)马掌太薄、太宽。这样的马掌如果勉强钉在马蹄上,马匹一旦用力过猛,或者踩到硬物时极易发生折断,甚至还可能导致马蹄严重受伤的责任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20 09:54 , Processed in 1.31040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