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97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上海支青‘猫儿眼’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200

帖子

15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0:00: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支青‘猫儿眼’
叶尔达西

‘猫儿眼’,又叫徐松亭、王松亭。在草滩湖村是唯一的上海‘支青’。就像鲁讯小说孔已己中的唯一穿着长衫而站在柜台前喝酒的人,也是在草滩湖村待得最长时间的上海人,64年从上海支援边疆来到兵团草滩湖村。而后来到草滩湖的那些是“知青”,是热血沸腾响应伟大领袖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猫儿眼’的父亲叫徐敬轩,解放前居住在上海英租界别墅群里,瘦高个、相貌仪表堂堂,专和英国人做生意的大商人,他的母亲是徐敬轩的第二房太太,上海女师的大学生,气质优雅,婉约,典型的亚洲美人。
徐敬轩的大太太为他生了一个弱智的儿子,万贯家财无以为继,使他很是着急,于是娶了第二房太太又为他生下了老二徐松亭,特别宠幸。
但是坏就坏在徐老二慢慢的长大了,就是草滩湖村所说的“胡长”,长着长着就不好好长了,长了一幅标准的英国人种,一双发蓝的眼睛和一头棕黄色的卷发。被后来草滩湖村的人叫他‘猫儿眼’。
徐敬轩在当时的上海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夫妻俩都是黄色人种,又居住在英租界,徐老二的“胡长”,当时也没有DNA,就使这个商人很难堪。商人自有商人的对头,就有风声说徐松亭是杂种,不得已,徐松亭刚读完高中,好日子也就到了头。他的母亲和他被徐敬轩休了。         
母亲的娘家是河南郑州人,女人很要强,家居票子房子什么都不要,就要带着‘猫儿眼’回河南。徐敬轩挥泪送这母子俩西行。
59年反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徐敬轩这样的大资本家,还是经常跟英国人交道的人物,自然成了革命派‘百折不挠’的‘折磨’对像。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猫儿眼’的母亲听到遭遇,毅然带着‘猫儿眼’回到上海来照顾徐敬轩,过了一年多,徐敬轩罪状上纲上线,越来调子越高,说是要判刑,又说她和英国人有染,要发配‘猫儿眼’到新疆‘支边’。正扯不断、拎不清的时候,革委会的一个‘好心人’给了‘猫儿眼’的母亲一个机会:嫁给他们王主任,可以确保徐敬轩不判刑,儿子‘猫儿眼’也不用到新疆‘支边’。万般无奈,‘猫儿眼’的母亲只好为丈夫和儿子做了牺牲,‘猫儿眼’改名王松亭。谁知在造反夺权的过程中,王主任也成了‘泥菩萨’,没过一年儿子‘猫儿眼’还是被发配到了新疆‘支边’。
‘猫儿眼’发配到新疆草滩湖村‘支边’,听了母亲的叮嘱,害怕影响前途,依然姓王,叫王松亭。住在了‘知识分子一条街’,说是一条街就是那种兵营式的一排平房,有六间,    居住的第一间是个河南支边的‘四类分子’韩有堃,中专学历,学水利的,一肚子四书五经,在原籍,支书说各村都有了‘地、富、反、坏、右。’咱村没有可不中,老韩你家富裕点,又雇了人管地,不行就你当个富农啵,老韩也没深想就应允了,谁知就被戴了四类分子的帽子,就像孙猴的紧箍上头生根,几十年都没摘掉。
第二间是一对上海知青程来发、计新娣夫妻。
第三间住的就是单干户(就是没成家的青年)‘猫儿眼’。
第四间住的是当地子女校的小学教师贾厌学,他父亲在甘肃垄南当土匪,被政府镇压后发配到了新疆,刑满后安置在兵团劳动,当时他也就是初中毕业,家乡挨饿,父亲把他接到兵团分配了工作,也算是个文化的人,没劳动一年,当了教师。
第五间是姚勇,他的父亲是带着军衔到兵团连队工作的,那时的连队支书、政指导员都是带着军衔(现役,军管),他爹是指导员,用草滩湖村的话讲:姚勇就属于那种‘比较骚青’的人物。26岁,比‘猫儿眼’小几岁,刚成家一年多,他是经常要带头改造和修理‘猫儿眼’和这排‘知识分子’一条街的人。
第六间住的是赵祥,原来是乌鲁木齐北园春饭店的大师傅,被兵团副司令看中,调到机关食堂为领导服务,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领导被打倒,他就被发配到草滩湖村积肥班工作,专门打扫厕所,据说是往日香味闻太多了,这样安排有利于改造。也住在了‘知识分子一条街’。
‘猫儿眼’住在了‘知识分子一条街’,长得标准的英国人,高大魁梧。原本性格懦弱的他,看到、听到、经历的磨难多了,加上他的‘成份高’的身份,没有哪个姑娘敢嫁给他,光棍一条,30好几了,成了草滩湖村比较难缠的‘老缠头’(对维吾尔族男性的贬称),打遍‘知识分子一条街’无敌手,脾气日益见长,和这排房子的住户打架成了家常饭,那个第五间的姚勇,看他不惯,讥讽他:“瞎长了一个傻个子,家什肯定不行,要不怎么找不到老婆”。
‘猫儿眼’一听火冒三丈:“侬母亲的,阿拉家什行不行,让侬老婆试试。。。。。。。”
隔壁邻居贾厌学的老婆正在门口扫院子,‘猫儿眼’慌不择口指着她说:“阿拉家什行不行,她可以证明”。
贾厌学在房子里听到这话,出来迎面‘猫儿眼’就是两锤:“日你妈的,把他家的,你家什行不行,我婆娘怎么会知道。。。。。。” ‘猫儿眼’立时成了蓝色的‘熊猫眼’,姚勇也趁机对着‘猫儿眼’的脸上一顿乱捣,‘猫儿眼’感到两个鼻孔的血‘嗤嗤’往外喷,随即往地上一躺耍开了‘死狗’。后来指导员来处理,‘猫儿眼’两个星期不用上班。
82年,很多知青都陆续返城,草滩湖村上海支青就剩‘猫儿眼’了,那年,他父亲徐敬轩在上海得到了平反,补发了3万元钞票,在患难的年代,‘猫儿眼’的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徐敬轩生了恻隐之心,把2万元给了‘猫儿眼’的母亲,母亲拿到钱,泪水涟涟的想起在大西北受罪的‘猫儿眼’说:“留1万给你治病营养补帖,寄1万给可怜的儿子吧”。徐敬轩说:“钱是你的你想怎样都可以。。。。。。。”
82年的草滩湖村,1万元是个天文数字,‘猫儿眼’有了这钱后,就不再想着多劳动,而是想着如何返城,半年后便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媳妇,俄罗斯族。
83年春,媳妇为他生了一对双双,两个女孩,长得那个怎么形容哦,简直是惊艳。
84年徐敬轩在上海落实了政策,可以继续做生意,子女返城也可安排工作,草滩湖村也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猫儿眼’这时的事情就是天天找连队领导,要回去探家,看父亲徐敬轩,领导说:“你妈的姓王,叫王老二,怎么说是看父亲徐敬轩呢,胡说八道,不批”。
任‘猫儿眼’怎么解释,领导就说不能放你,放了你就不回来了。
8月中旬的一天,连队的管水员肖留才翻修屋顶,找了几个劳力干活,上午有点缺人手,就差姚勇喊一下‘猫儿眼’下午来帮忙,‘猫儿眼’正在想他心里的大事,不想去又一时无有应对办法,就随口绉了句“:我不能去,我昨晚上做的梦不好。。。。。。”
姚勇问:什么梦。。。。。
“我梦见大白天看到星星了。。。。”
姚勇回复肖留才:他不来,他做梦了,说是大白天看到星星了。。。。狗日的现在是有钱人了,这活不想干了。”
肖留才:操,我去找。
一回儿肖留才领着‘猫儿眼’来了,安排上屋顶帮他扶椽子,他钉椽子。
肖留才咣咣的钉着椽子,‘猫儿眼’一手扶钉子,一手扶椽子,头离钉子越来越近,咣的一声,肖留才起锤太高,楔在‘猫儿眼’的脑门子上,只见他双手一松,从两米高的房梁上掉下来,大家赶紧围过去,只听‘猫儿眼’嘴里咕哝着:“哎呀,我真是看到星星了,我看到星星了,满眼的金星哦,我说大白天看到星星了不好,,,,你们不信。。。。。”
从那天起,‘猫儿眼’就不上班了,天天找领导说头晕,领导说:肖留才的工资给你吧,你给他干活出的事。
到了12月,领导问卫生员:“他妈的‘猫儿眼’天天说头晕是怎么一回子事?”
可能是有点脑震荡吧。。。。。卫生员说。
好治吗?
不好治。
麻烦吗?
麻烦。
过了几天,肖留才来找领导:让‘猫儿眼’去看病吧,我这几个钱还要养家,他老是这样黄鼠狼子配骆驼,日不死也得滴溜死。。。。。。
没过几天,领导签字让‘猫儿眼’去看病了。
春节前,‘猫儿眼’据说是回上海看病了。
三月份的一天,‘猫儿眼’的俄罗斯老婆,带着一对双双说是去看‘猫儿眼’。
从此,再也没见他们回来。
再也没见‘猫儿眼’。
4月份播种时,肖留才收到一封上海来的信,里面夹着一个清单,是他为‘猫儿眼’支付脑震荡8个月的工资,一分未动,说不是讹他,主要是想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沙发
发表于 2015-5-23 15:17:5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看头的文章,让人看了开头就想一直看到结尾。“猫儿眼”是个命运多舛的上海知青,他的经历让人同情,那也是和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的。好在故事以喜剧结尾,让人松了一口气,只是不知道“猫儿眼”现在过得咋样了?
                        (本文已被推荐至首页《原创文学》栏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板凳
发表于 2015-5-23 20:11:4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生动传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地板
发表于 2015-5-23 21:37:1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全文,写得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83
5#
发表于 2015-5-23 21:48:4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朋友文笔娴熟,把1964年下乡到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6#
发表于 2015-5-24 08:10:4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不幸受牵连,
终被扔到新疆前,
娶个媳妇俄罗斯,
双生娇女最惊艳,
想方设法终回沪,
待人实在不骗钱,
总算归宿还不错,
曲折一生也惊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200

帖子

15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10:06:15 | 只看该作者
黑土阡陌 发表于 2015-5-23 21:48
知青朋友文笔娴熟,把1964年下乡到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欣赏了。 ...

我本人不是知青,是兵团的二代,上海支青给我和新疆和我一样的二代带来了先进文化、文明,使我们受用终身。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真是这样的。所以我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运动和历史进程而言,不仅仅是创造了多少财富,对与错、能有多少磨练、有多少回忆来衡量。从大的来讲至少是:他的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推动了边疆的文明,改变了当时“刀耕火种”的现状,引领了先进文化的方向,缩小了边疆与大城市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200

帖子

15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10:07:12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支青是我的老师和班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200

帖子

15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0:47:51 | 只看该作者
千帆过 发表于 2015-5-23 15:17
很有看头的文章,让人看了开头就想一直看到结尾。“猫儿眼”是个命运多舛的上海知青,他的经历让人同情 ...

谢谢老师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200

帖子

15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0:48: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1:55 , Processed in 0.19901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