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金火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踏上人生旅途

[复制链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1#
发表于 2015-2-7 21:59:4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火鸟大哥年轻时候很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9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22:14:47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2-7 21:59
哈哈,火鸟大哥年轻时候很帅!

谢谢闲人兄弟的浏览和夸奖,老弟现在也是很帅啊!问春安,祝康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10
13#
发表于 2015-2-8 07:5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21:38: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龙版一直关注,问春安,祝康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10
15#
发表于 2015-2-9 10:04:08 | 只看该作者
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4:04:52 | 只看该作者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17#
发表于 2015-3-8 19:39:28 | 只看该作者
我68年9月7日从哈尔滨下乡到独立三团,70年,我们去查哈阳修水利,驻扎五十团十九连,艰苦卓绝的一个月,铁打的知青,吃的是捂麦子,黏黏的馒头,到嘴里是死面疙瘩,睡得是猪圈,水泥地上放麦秸,再放上我们的行李,后来连雨天,连泥带水的仍然坚持干,一个现役军人的团长,看到我们这样累,立刻叫食堂改善生活,我们才吃到猪肉炖菜,真的累垮我们了,可是,我们没有逃兵。不知道,你曾记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9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57: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乡荒友的关注与真诚留墨!你说的这段历史我有记忆,吃的馒头就是黏黏的,还有冬天时修水利的情景,有的北京知青因为没发棉帽子冻哭了。你是哪个中学的?独立三团在什么位置?祝春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19#
发表于 2015-4-10 13:01: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一样的感受,当年在哈尔滨,我送走了第一批去红色边疆的同学,汽车拉着他们去火车站,都穿着军装,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的可热闹了,年少不知愁滋味,踏上人生的征程,并不知道以后的艰难。我骑着自行车到了车站送他们,我没有被批准,因为爸爸是现行反革命,还关在黑屋子里,我多羡慕他们,多想当兵啊,对解放军崇拜的不得了。再后来,红色草原---独立三团来招人,我和姐姐报名,忐忑的心里,班主任给我写的鉴定非常好,场长是退伍军人,看到我是军人的后代,当场拍板收下了我们姐俩,他给了我们一条生路。如果下乡我们走不了,意味着家里已经很困难了,到处没人要,证明父亲的政治问题严重,包袱已经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就这样,我们告别了母亲和弟弟妹妹,没让母亲送我们,怕她难过,爸爸不知死活,造反派不让我们联系。就这样告别了我的故乡,怀揣着理想,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知青生活。当时走的时候,一卷行李,一个柳条包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20#
发表于 2015-4-10 13:11:37 | 只看该作者
身上的军装,虽然没有领章,已经让我们很骄傲了,以为下乡那里一定是解放军,或者现役军人,可是到了三团三营八连一看,一个脏兮兮的自然屯,当地职工都是农民,小孩子们穿的不像样,没有电灯,矮趴趴的干打垒的民宅,夜晚漆黑一片,我们傻眼了,与我们的想象不一样啊,的确和楼主一样的失落感,长达八年的生活里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但是,我们坚忍,我们逐渐的成熟,我们最后活着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当地职工很多人对我们不错的。那一段是我们的青春之歌,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刻苦铭心的回忆,虽然离开那里30多年,仍然魂牵梦绕那片热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8 19:27 , Processed in 0.182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