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城市街头那些茶馆和喝茶的人》 深秋街边的甬道上,捎来丝丝清凉的气息,马路两旁水桶粗的樟树交合在一起,像一条条碧绿的隧道。一抹秋曦的斜晖透过稀疏的树叶,斑斑驳驳的洒在街边的花园里,让人⼼底⽣出温馨与静谧,使⼈忘记城市的喧嚣与生活中的烦恼。抢在有太阳直照的地方坐下,依然感觉到有些寒颤,这大概是年龄熬不过岁月的现状。我虽不是街头花园喝茶的常客,但常有一帮同学、朋友集聚于此,于是,空闲时间我偶尔也会来坐坐,会会他们,喝喝茶,聊天,打下牌、聚下午餐,把人生的寂寥在悠闲中打磨。这里是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它榄东西南北,毗邻过江隧道,离湘江外滩近在迟尺,不到百米处并拥有商铺、酒店、菜场、医院与学校,生活十分便利,而露天茶馆就处在街边花园中。它呈长方形状,虽不大,但目测,约四五亩多地有余。听说原来是一个开发商准备搞房地产开发的,但不知什么原因被搁置了,后被政府收回,建了如今的公共花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 城市街头花园的独处性,虽蕴含着变化不激烈的曲折中,但未必许多人会关注它的存在,更不会知道这街边花坛里面还藏有露天茶馆,还令他们差异的是,此地居然还会有众多的退休干部和贩夫走卒同怀 闲心逸致而聚集如此? 叔本华说:“世界上可供选择的两条路,要么享受孤独,要么沦入世俗”。处于平头百姓中,纵然生活一地鸡毛,但也不忘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爱好,来支撑生活带来的疲意和不堪,或许这就是街头茶馆带给他们生活的魅力。 一处极不显眼的茶坊,口味也并非出类拔萃,更谈不上档次,而且还没有正规的门面,桌椅和喝茶的器具也极为简陋,一块空地谁占归谁,没有任何私人空间,扫过眼帘的都是些临时收放的折叠桌和塑料椅,几乎没有一点像茶馆形式的点缀或陪衬,但对市民而言,只要不是极为寒冷或落雨天,这些喝茶人就把此地当成了喝茶的‘向往之地’。由此而言,从街头休闲的公园到转变成为市民喝茶消磨时光的广泛集聚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每每遇上晴天,那些熬过了沉闷的昨夜,想起抑郁的一天又会接踵而至的人,就不想抗拒在风景中行走品味,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他们不想让孤独在自己的内心泛滥成灾,更不想失去世俗社会尚存的一点温情色彩。所以当阳光透进树林,照在花坛的空地时,那满眼显绿的花草,芬香扑鼻的桂花、菊花,心中就感觉有种接近大自然的感受,他们独坐一隅,任凭时光划过指尖,落下一天的帷幕。我留意过一些孤独的老人,他们在公园破旧的长椅上枯坐,头发,如枯黄的秋草一样凌乱,胡须,横七竖八的铺满在下吧上,右手夹着香烟冥思着淹没在岁月长河里的时光,青烟散尽,情绪跟着游曳,思维彼此起伏,想起曾经略显凌乱且有些模糊的过往。 其实,季节无关人心,这正如萨特有句话说得挺好;‘老年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不断被剥夺的过程’。如今城市许多老人把这个被剥夺的时间充分用起来了。他们在如此简陋路边花坛里找一张桌子,搬几张櫈子,把带孙的推车靠在身边,抛弃在家里与妻子、儿女观念的不同产生的烦恼,顺便把早上捎带的小菜、肉食、调料等生活用品搁在旁边,然后,放上自带的茶杯,或用茶馆老板的杯子,再要一瓶热开水放在桌下边自酌。这种花三元钱一柸茶,不受局促,不拘式样,伸腿撩脚,敞心露背,撩起二郎腿,躺坐在靠椅上,满一副自由自在的样子,就是长沙露天茶馆小市民的生活现态。 据考证; 1、最早的市民社会,见于汉荀悦 《申鉴·时事》:" 皇民敦,秦民弊,时也; 山民朴,市民玩,处也"。 2、现代泛指:发达到出现城市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态。 3、城市居民的基本解释: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应尽义务的人。并通常还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 触摸长沙城市的人情脉络,都市里,却是那么的层次分明,各个阶层都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咖啡厅、歌厅、酒吧的一杯浓郁,一种馨香,婀娜多姿的舞姿,轻盈优美,似乎所有的不满、烦躁都可以消逝在袅袅升起的清烟中。在有档次的茶馆,捧一杯香茗,结交一群朋友,宁静成为共同的语言。恍惚间,抬眼望,相视一笑。 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长沙许多的大排档、路边摊纷纷被“赶”进了门店和商场,茶馆稀少于露天的地方了。能搭起无数张桌椅,汇聚起烟火气十足的氛围,让人们在熙来攘往,甚至有些喧嚣的气氛里放松身心,让烟味、槟榔、茶香彻底地狂欢,也只有打擦边球式的挤进路边空挡的花园街头‘露天茶馆了’,这里尚还浮现出辉煌烟火的冰山一角。 然而,更多的是那些散落在街边巷尾,立交桥下、商场与单位空旷的坪前里的退休和形形色色的人。这些參差不齐的层次和思想差异的沉淀,在城市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我心里有种隐隐的异感,它从脚后跟往头顶缓缓蔓延,伴随着朦胧的视觉,我终于看到那些黯淡的小巷,黯淡的招牌和店里黯淡的灯光,那种露天的席位,热闹的人群,以及同样有些黯淡的茶客。他们聊天谈地、打牌算命、猜码买六合彩,卖祖传秘方,还有出卖灵魂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基本都能尽收眼底,而在外人看来,仿佛已经崩塌成了一堆邪恶的废墟。 其实,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在乎,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存在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去塑造自己的人生。为此,我去路边茶馆坐着,感觉这儿的秋天不冷,夏天不热,坐下去就是一种嗜好,所以这儿的花草便也格外清新繁密,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喝茶也是一种享受。在此相见,一般不分对方年龄大小,见面称呼都以某某‘哥’为主。‘哥们’的称呼成了这里唯一的‘称谓’,‘哥们’的味道就是这么样的浓,颇有些江湖的味道。《百年孤独》中说:“人群聚集的地方,讨论的无非就是三个话题:拐弯抹角的炫耀自己,添盐加醋的贬低别人,互相窥探着搬弄是非”。初来乍到,偶感觉这里的氛围似乎与社会也格格不入。周围弥漫的空气也有种毁灭的味道。如果你仔细看,认真听,就会发现有许多悲戚冷清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的形象在街头茶馆里演绎着丰富多彩,像是岁月里流行最凄美的服饰,看得你心惊胆战! 后来,数次逗留此地,感觉已把自己卖给了低俗,让思想真正陷入世俗社会的小人物生活之中。朝升暮合,多次身临其境,喝茶聊天耳闻目睹,虽谈不上云谲波诡,但从眼犄角儿里,我了解到;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阶层’,经济上并不贫困,只是因为社会分工和改革变故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原因,他们中许多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贪小便宜、格局有限、胸襟小、气量窄,嫉妒心强,爱攀比,精神追求匮乏,思想上自私自利,作风上明哲保身。害怕现实中的任何变动,竭力维持宁静安逸的无聊生活,这是一群相对社会正常发展畸形的人。 虽说这里关系复杂,但时间却是一把戳穿虚伪的刀,它验证了谎言,揭露了现实,淡化了承诺。因此,在这个群体中;他们是不会也不敢触碰法律这条底线的。他们大多还胆小怕事,不敢招惹任何黑恶势力、凶狠的角色。躲在民粹的旗帜之下,在稳定,安逸的社会中蜚短流长着这家那家的好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调侃的花边新闻,注目于人性的丑恶,斤斤计较着每日的一得一失。 如果仔细与之交谈,你会发现;还有一些人,虚荣心极强,爱脸皮,喜欢讲面子。为了脸皮,有时会说点谎话,有时则自欺自慰,有时则会打肿脸充胖子,甚至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但是,伴随的是“止不住的后悔”和“不断的内心痛苦斗争”。作为一种心理补偿,这种人会到处宣扬自己如何为他人做好事,这种宣扬有时会使他人达到令人生烦的地步。有时,为了弥补这点点“损失”,会作一些更加得不偿失的事。一旦失败,就认为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而为了脸皮,即使是自己做错了的事,只要不是被他人明确无误地抓住,那就非得要低赖不可,来一个死不认帐。 经朋友引见,混迹其中,喝茶聊天后,我看到他们更多的是行为的简单性,生活方式的简单决定了这一类人的行为的简单。他们行为缺乏周密的、理智的考虑,有时还表现出一种“天真的幼稚”和“可笑的诚实”。社会行为,不分地点、时间、场合,也不考虑后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在这种简单的行为中又渗透了一种盲目性的顽固,又象小孩似地任性,像老年人的那种执拗,有时还表现出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性。有时,自己的行为伤害了他人,自己甚至不知道。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作了有损于他人的事以后,在简单地作了一番良心上的自我责备以后,更多的则是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和开脱,甚至将责任推到受损的一方。如此不负责任内心劣质的人,就像社会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