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虫趣儿(10)蝉

[复制链接]

831

主题

891

帖子

45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1:15: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蝉,也叫“知了”,四五月间生
八九月才死,半年的生长期
躲在茂柳高槐上嘶叫
因古人常写入诗中
便成了有些风韵的小虫了
蝉这小东西,看似一个
有闲阶级,享乐、懒惰
幼虫生活在土里
吸食植物的根
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夏天,我和小伙伴们最大的
乐趣就是去林子里粘蝉了
粘蝉的胶是用松香熬制的
很黏,缚在竹竿头上
看定蝉伏在何处,黏住其蝉翼
粘住了十几只蝉,便兴高采烈地
回家喂鸡,那两只芦花母鸡
也争气,天天下蛋,我和弟弟的
脸上总是红扑扑的
有一次又突发奇想
把一段红头绳缚在蝉翼上
然后放飞它,大概是这小家伙
受到了惊吓,在空中不停地
飞来飞去,那红头绳在空中飘着
非常有趣儿。听父亲讲过一个
有关蝉的悲凄故事
齐王后因怒齐王而投井
她死后变为了蝉,这蝉不停地
在宫殿前嘶叫,声音凄惨
打动了齐王,他非常后悔
自己的行为。想不到这个大翅
短头的小虫,竟会有这么一个
凄美的故事,对于蝉
则由喜爱其声转为同情其身世了
那天经过一棵柳树下
有几只蝉在树上叽叽唧唧噪着
让人心里为之烦乱
我站在树下静听,正是傍晚时候
夕阳泛红,微风徐来
感觉就不是很热了
我用“蝉噪林愈静”的心境
去听蝉的歌唱,渐渐地也不
再觉得它们烦乱,甚至还听
出了一点儿意境来
虽然仍是叽叽唧唧
不息的鸣叫着,却并不觉得
喧扰了,也就不讨厌蝉了
有时正在午睡,窗外有蝉就
开始鸣叫起来,忽高忽低
忽断忽继,此唱彼合
听出了节奏,像是清幽的曲子
我便会朦胧地睡去
入伏后,有一种绿色的小蝉
因为它的叫声近似“伏蝶儿”
又因入伏以后才有
所以北京人叫它“伏蝶儿”
颜色形态都比蝉美观
但机警异常,稍有动静就
逃之夭夭,不易粘到
即便粘得到,叫声吱吱
全然没有了在树间时
“伏蝶儿”的声音
有一年夏天我去雁荡山,
山上的树多,蝉更多
蝉的鸣叫声极丰富多彩
有的雄浑,有的委婉
有的尖细,各种蝉鸣混在一起
情趣十足。黄昏来临
成千上万棵树上的
成千上万只蝉,突然间齐声轰鸣
就像是有人在指挥它们
奏出了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那个夏天,我感受到从未
有过的快乐,临走还捉了几只蝉
带回家中。不过听到的
只是那种孤单的蝉鸣
再听不到那成千上万只蝉
在一起的轰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7-14 07:1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益民山川知青 于 2024-7-14 07:14 编辑

    蝉鸣夏日长,风动荷花香。蝉的一生虽短暂,却尽情歌唱,释放出对生命的礼赞。每一声鸣叫都蕴含着深邃的力量,提醒我们即便生命短暂,也要勇敢地活出自我,尽情绽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17
板凳
发表于 2024-7-15 10:57: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24-7-15 11:00 编辑

少年时代的小伙伴是用桃胶粘知了,桃树枝干上分沁的粘稠树脂,取下来裹在长竹子的顶端,粘知了手到擒来。在1960年前后的困难时期,有人发明了用水煮桃胶当粥喝,为了填饱肚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近年看到商家出售桃胶,宣称有美颜功效。想起当年用桃胶充饥的人们,原来个个面有菜色,不知道有没有变得面若桃花?
小伙伴粘知了是为了好玩,清代粘知了可能飞黄腾达。雍正在未登基前喜欢清静,在王府里成立一个机构叫粘杆处,负责用长杆子粘知了,以免知了的长鸣影响王爷的心情。后来雍正继承大统,登上皇位,粘杆处发展成只听命皇帝一人,令百官闻之色变的特务机关。到了乾隆年间,和珅就是从粘杆处三等侍卫起家。因为与皇帝近距离接触,受到赏识,平步青云,官至正一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20 10:25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