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吉祥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 春 岁 月 苦 乐 年 华

[复制链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1:4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1:49 编辑

      也许是与小莉有缘分。1988年我带着女儿去北戴河玩时,住在部队招待所。很巧同屋是一位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她说:太认识朱小莉了。从这位老师这儿我得知朱小莉在学院成绩很优秀,毕业后,先留校当教员,后考上研究生,在广州读研。我还得知,小莉因脑瘤动过一次手术。这是在内蒙兵团分别后,我第一次得到她的消息。几年后,又听北京的兵团战友说,小莉在读军事学博士,但具体在哪儿读,谁也说不清。
      大约是在1996年的夏天,中国军事科学院当时正在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其中要用大量的照片。为支持民族工业,军科院主动与我所在的乐凯公司联系,想用国产乐凯胶卷拍摄。这对乐凯品牌的宣传当然是一件好事,公司领导很重视,要求办好此事。我当时在乐凯公司做对外宣传工作,也因此有了去军科院的机会。一次在军科院办完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的领导贺捷生部长(贺龙元帅的女儿)出面,和编委的其他同志请我们共进午餐。无意中我说起有个兵团战友叫朱小莉,不知在哪里读军事学博士。我旁边的的一位领导立刻说:“朱小莉,她就在我们军科院读博啊!我马上给你联系!”
        几个电话只一会儿的功夫,三十多年未见的朱小莉就站在我的面前,真的是又惊又喜!当时贺捷生部长还说,你们是老战友多聊聊,照张相吧。就这样我们合了一张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1:51:02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小莉依然娇小美丽,只是多了几分成熟。穿着军装的小莉送给我她写的一本书,名字叫《美俄新军事革命》。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当时在国内外反响挺大,美国国防大学权威人士还引用了书中的话,香港也有报刊介绍过这本书,中国军事科学院出版社还再版了。眼前这个曾经的兵团小妹妹,却和军事学联系起来而且小有成绩,真让人惊叹!我还得知小莉在部队曾获得过“全军巾帼建功标兵”等很多荣誉称号。想到小莉有内蒙建设兵团勇于磨练自己的经历,有那种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她做什麽会不出色呢!
       小莉的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也正是她准备博士学位的接近最后冲刺时,她又做了第二次脑瘤手术。这个消息是北京兵团战友许毓英(我们三团5连连长)告诉我的。她说:这次手术可能碰了神经,当时小莉的头肿的很大,昏迷了很长时间,说不了话,四肢特别是腿不能动了。我们去看她时,她还在昏迷,我们去的兵团战友们都哭了。我听了心里很难过。
      当我借出差去小莉家看望她时,她已过了危险期。但已不是我当年在军科院看到的样子了。可能是用了激素,她整个人从头到脚胖了一圈,嘴变形说话不十分清晰,走路费劲吃力,家中放着轮椅。可以看出第二次手术让她经受很大的痛苦。但小莉的精神依然挺好,她并不愿多谈自己的病,反而对我们乐凯公司的产品和发展发表了一些意见。让我感觉她的视野很宽,思路很清楚,思维反映也很敏捷。这使我感到很大的安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1:52:49 |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又到解放军301医院看过她,她对生活从没有一点悲伤和抱怨,一直坚持半天学习、半天到部队医院做康复锻炼。有一天,许毓英告诉我:小莉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听到这个好消息,真替小莉高兴!
      我知道小莉第二次手术后,说话写字走路都有些障碍。但我也坚信经过兵团锻炼的小莉决不会轻言放弃!虽然可以想见她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完成博士学位!我为有这样的兵团战友感到自豪。
      也就在军科院见到小莉后的第二年,即1997年,为了在部队宣传国产乐凯胶卷,我们公司与《解放军报》联合举办了全军的摄影活动,并在军报做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圆满结束后的一天,解放军报社社长总编等主要领导在报社邀请我们乐凯公司的领导共进午餐。我作为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也陪同参加了。席间双方领导聊的很随意很热烈,军报的几个将军级领导也向我问这问那。散席后,总编室一位副主任把我叫住对我说:刚才谈话中知道你在内蒙建设兵团锻炼了好几年。我的大学同学正在筹备一本纪念知青上山下乡的书,你能不能帮忙投投稿,写写你们内蒙兵团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1:5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1:55 编辑

       虽然事儿来的有点突然,但我没犹豫很爽快地答应了。在从北京回保定车上,我就开始回想兵团的那些人和事,此时朱小莉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很快我就决定:写写我所知道的朱小莉吧,她是我们兵团战士的优秀代表啊!
       于是,我在一本叫做《回望中国知青》的书中写了《从兵团知青到军事学博士》的文章,还选了我在兵团时给小莉拍的两张照片。第三张是我和小莉在军事科学院的合影。为了写这篇文章,许毓英还从北京给我寄来她留存的小莉的事迹材料让我参考。这本书在199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之际出版了。
        1999年,在北京的一次兵团战友聚会时我又见到小莉,她手术后留下的后遗症已好多了。除说话还有点不流畅,自己走路已没有问题了。小莉用她坚强乐观的性格和顽强精神又一次战胜了横在她生活中的难题!
       自从北京那次聚会后,由于工作忙加上照顾家中老人,我与小莉的联系慢慢中断了一段时间。后来听许毓英说:2008年小莉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栏目接受过采访,同年跟随她也是军人的丈夫到中国驻阿联酋使馆工作了。
       最近我又翻起小莉的照片和她的信。她在信中写到:内蒙艰苦生活的五年是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五年,我后来的进步与成功,都得益于兵团知青生活的艰苦磨练。那时的不怕困难的精神帮助我创造生命的奇迹!
      小莉的话是一个共同总结。兵团的那段艰苦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宝贵财富。去兵团让我们失去很多很多,但也得到别人没有的精神财富。这些无形的收获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回城后的工作和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1:5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1:59 编辑

(五)生命的感悟
         2009年夏天,在纪念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四十周年之际,我虽遗憾未能参加719日的十连聚会,但81日在北京见到了十连部分在京战友。同时,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观看了兵团战友音乐歌会。我因此而特别感谢十连战友杨玉杰,是他的帮助让我的上述愿望得以实现。
       就在那天的歌会上,见到了三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当年我的老领导孙文毕及夫人以及团部袁懋栓等很多战友,只是那天太匆忙了。
         826日是保定知青去兵团四十年的日子,那一天,从北京赶来的孙淑请、张敏,在保定的王和平、杨贺芳和我,还有76年调到十连当副连长的罗宜成,我们保定战友一行六人,专程赶往满城,去看望孙宝玉连长和兵团战友孙宝路、孙宝林和周淑芬。
       四十年后,在我心中还有一个愿望、还有一件想做的事——那就是去看望十连一个战友在保定的父母。这个战友就是已经离开我们39年的温俊林。
       说起来虽然都是保定战友,但因为不是一个学校的,所以对温俊林并不熟悉。在一个连队也从未与他接触过,所以对他了解甚少。但还依稀记得他的摸样:中等个,瘦削的身材,脸色略显苍白。感觉他不太爱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2:00:1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到十连后,温俊林被分配赶马车。这对一个城里长大的年青人,可不是个简单容易的事。就在到兵团的第二年,1970年夏天,那时我已调到团部了,一天,突然听说十连的温俊林在赶马车时,马受惊而他受了重伤,正在抢救。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也有说是因为探望他的人多,消毒不好使他伤口感染。总之,他很快就出乎意料的去世了。
       一起到兵团的、我所认识的一位战友牺牲了——这个消息让我震惊,并为此难过了好一段时间。
       温俊林是十连第一个离开我们的战友,也是三团第一个献出年青生命的战友,所以当时在全团震动很大。温俊林是为全连拉粮食、鸡蛋等补给而牺牲的。他走的又是这样的早——到兵团不到一年的19707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2:0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2:03 编辑

       温俊林离开这个世界时,距离他20周岁生日还差四个月。
       四十年后的200999日上午,当战友王和平将从温俊林妹妹那里拿到的温俊林照片放到我面前时,年近六十岁的我内心又一次不能平静:照片上穿着兵团服的温俊林是那样年轻!他右手持枪笔直站立着,神态安祥而文静。
       听说当年他是死乞百赖要求到兵团的。可以想见温俊林与我们很多人一样满腔热情,要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屯垦戍边锻炼自己!
       在兵团,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屯垦戍边的强烈责任感,我们都竭尽全力的付出了。但温俊林付出的更多!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最为宝贵的生命!他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乌兰布和沙漠,他的面容永远定格在照片上的那个时点。他没能享受到今天的生活。
       我不由的想起《怀念战友》这支悲壮深情的歌曲。
       到兵团后,温俊林服从安排——去赶马车,为连队运送生活用品等各种必需品。现在想来,在缺乏交通工具的那个年代,赶马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对一个从未近距离接触过马匹的城市知青,那又是多麽陌生、多麽艰辛、多麽危险又孤独的工作啊。
      但这些,年轻的温俊林都承担了!
      四十年后今天,回忆逝去的岁月、逝去的生命,我更加敬佩和怀念温俊林战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2:04:38 | 只看该作者
      温俊林在家是老大,他过早离世对他父母打击很大。少了快乐多了失子的痛苦和悲伤,很多年以后才听说,两个老人在1995年就先后离世了。
      本来打算借四十周年之际去看望温俊林父母,以此怀念战友,寄托我们的哀思。但已不可能了。我为在同一城市却没能早一点给他们送去些许安慰感到遗憾。
      其实,在纪念赴兵团四十年之际,怀念温俊林烈士的十连战友很多:
        81日,到京与部分十连战友聚会,当我提及温俊林时,十连战友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杨玉杰告诉我:他们正在考虑这件事。连里早有战友在怀念温俊林,并想做些事情,这种战友的情谊让我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2:0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2:07 编辑

         826日,我们与孙连长的聚会时,也谈起了温俊林:孙宝玉连长讲起温俊林奋力拦惊马的情况;孙淑清回忆当年是她在连里接待陪同温俊林的父母;杨贺芳曾在温俊林的追悼会上代表战友发言,至今还留有发言时的照片;张敏则传达了临来时沈瑶的嘱托,想在内蒙十连所在地为温俊林立碑而征求大家的意见。王和平因与温俊林的妹妹同在一个厂,他一次次的按战友的意见与她联系,了解温俊林的有关情况然后转告我们。
       回想年轻时的我们,是那样的不吝惜奉献自己的一切。那时说的最多的是“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人崇尚英雄,随时准备献身。那个艰苦的时代需要这些精神和理念。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已经“奔六”时,暮然回首才感悟到时光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所以,特别怀念早已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些战友。
      希望我们的怀念能告慰九泉之下的战友,让他们从此不再孤寂!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还想借此文,
      祝福十连战友祝福三团战友祝福兵团所有的战友们:
      健康快乐!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过好今后的每一天!
                         20090918日初稿
                         20091010日完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2: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兔 于 2014-8-1 12:10 编辑

后 记:
       在写这篇回忆录的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既追忆了四十年前的那些兵团岁月,也回味了回城之后的经历……
       在追忆中我问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在内蒙兵团度过,那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岁月吗?我能确定的是:我们受到了磨练,那段艰苦的人生经历留给了我们一笔精神财富。那时单纯热情的我们----热爱祖国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奉献自己一切,这些精神是那么可贵可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21:25 , Processed in 0.26101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