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常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国的知青 人民公社的知青

[复制链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9:04:12 | 只看该作者
张小英

比我大,父母亲都是非常高级别的老前辈,可以回北京,但她一直坚守在井冈山,直至病故。
她很有抱负,想与老区人民共同勤劳致富,她热爱身边那些质朴的山里人,曾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帮扶贫困。
她那一生的复杂曲折,令人唏嘘!

她的父亲  二野第三号
http://www.sohu.com/a/228037735_247380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在当时的地位非常高。
前委委员共五人,除了刘、邓,依次是张际春、陈赓、李达。
谦虚低调,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二野的什么第三号人物,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二野的一个勤务员。”
解放后,张际春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有相应的保卫级别。

有一次,张际春要去重庆的西南革命大学给同学们做报告,当时重庆刚解放,秘书和保卫部门调来一辆吉普车,上面有几个战士跟着保护。
张际春火了,说,大学里都是人民群众,保卫我什么?就这样带着秘书,坐着公共汽车,去了大学。
张际春是湖南宜章人,宜章县准备出一本《际春同志二三事》,张际春听说后,立刻给县委写信,说我有什么革命事迹可值得宣传的?那些牺牲的烈士,要多写写他们,不要写我。
张际春经常对子女说:“你们是高干子弟,已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待遇了,千万不能仗势欺负普通人家的孩子。你们更不要瞧不起劳动人民,爸爸和妈妈都是劳动人民出身。”
孩子们稍微长大后,每年到了暑假,张际春都把他们安排去警卫连当临时战士,培养孩子们平等的观念。

这一点,很值得今天的父母们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9:2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1-16 09:29 编辑

在这里,又知道了孙立哲、陈丽霞,他们都比我在农村更久,对农村的了解更深。
守在井冈山一生的张小英,我见过,清华附中红卫兵发起人之一鄺桃生,我们武汉锅炉厂招工他是拒绝离开农村的。
他们比我们,对祖国有着更强烈的担当精神,由衷的敬佩!

“孙立哲,新时代并非对每个人都那么友好亲善他曾经两次想到自杀他借酒浇愁,结果得了肝坏死……”
“陈丽霞在接受陈黎明采访…过得不好,与改革开放有关系…我们家突然变得特别贫穷了…陈丽霞的表达是克制的,委婉的……
“你父亲如果还活着陈小鲁:我觉得,他还是老一代的观点,对现在的贪腐他肯定不满意,对收入分配的差距他肯定不满意,同样对现在的环境污染他肯定也会不满意。”
“的确,改革,开始了一些人的快乐,开始了他们“先富而惬意”的生活;改革,也结束了另一些人的快乐……
上面所述,是这段时间在这里学到的。

张小英,听说她离了婚,参加了法轮功,也许是受朋友的影响,变化多端的市场大潮中人们在身不由己的起落着。安息吧,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8:34:54 | 只看该作者
唐佐煌

唐家湾的生产队长,浓眉大眼壮汉,可是,改开没多少年就不在了。

1969年底,我到了唐家湾。
一湾子人都觉得我们兄妹像东北逃难的,他们对我们很好。
一天早上醒来,被子上都是雪,伸脚穿鞋,鞋子里面也是雪,在东北可没见过这情况,我跑到队长家刚一开口,眼泪就止不住了。唐队长把自家的“晒天”,一种蔑席,设法架到了我的床铺上面,好遮住瓦缝里飘进来的雪。

只有米,我常常端着碗坐到队长家“天井”旁吃饭,队长的堂客,也就是队长老婆会让我吃醃的咸菜,在他们面前,我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还有一次哭。
我哥打小工回来,又是种菜又是买蓑衣斗笠和各种农具,都以为我们要永远做农民了。那天他冒着大雨回到家,放下扁担后却从箩筐里滚出来一个小猪,已经死了,卖主喂的太饱,路上滑一跤后就摔死了。

一边哭一边埋怨我哥不该养猪,农活已经够累了,又是唐队长召集村民一起帮忙杀了小猪并让大家买了,让我们好受了一点。

意外的被招工了,我们惊喜万分,新买的所有都赠送给了唐队长,唐队长帮我们挑着行李一直送到公社。

正值壮年,队长怎么就走了呢?是不是公社没了的原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0:10:15 | 只看该作者
乜吖 桂吖  …

其实,乜吖的离去,曾是我最在意的。
自我分析一下,当年我把队长当组织了,他做的就是应该的,这就是我当时世界观。
少不更事啊!

乜吖就不一样了,当我想到她的时候,一个普希金笔下的村姑就跳了出来:阳光从绿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身上,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色土布大襟上衣和毛蓝裤,把她苗条而又茁壮的身材包裹的恰到好处,黑油油的粗辫子随意的在身前身后甩来甩去,秀气的脸庞白里透红,黑白分明的丹凤眼大大的看着我,红红的嘴唇永远是笑盈盈的,好美啊!
这么好看,可干起活儿来,却是一把好手!

刚到那晚,大一岁的高大白净洋气的长生、乜吖,小一些的桂吖、庆吖先后来到我家,桂吖就是略黑一点的蒋欣,我们坐在小油灯前互相探问,好温馨的回忆,正应了费翔那首歌,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啊,比什么都快乐。

乜吖桂吖一直都很喜欢我,因为我会教她们唱好多她们从来没听过的歌儿。
她们也要我学她们说话,从123456开始,以至于武锅青工说起进厂不久的我就说,那个乡里吖!

我哥比我先到唐家湾约半年,我到时他被安排到外面做民工去了,我便住在他那间房里,隔壁右边是会计,左边是乜吖家。
她和赤脚医生哥哥住一起,嫂子曾做过武汉的公交售票员,一个眼睛大大也还好看的城里人怎么会到这儿来,我咋从来没问呢?
她家地主出身,我哥住的这间房是另一个地主的儿子的。
贫协组长老大姐曾问我有没有妈妈家,我说有啊,我有妈妈!

移民户一家来的更晚些,和他家16岁的小姑娘两人锄地时,小姑娘说贫协组长想把我那27岁的房东介绍给她,我笑了,“这辈子不结婚我也不找地主的儿子。”
一不留神,得罪了一湾子人!
没几天插秧,我成了领队,一个叫我曾叫了一堆名字直到苕箕箩筐还没叫对的婆婆好心:桂吖,你上去帮帮!
于是,桂吖才走上前来,三下五除二将我拉到了大家的一起。

铁路旁做工,累了,有个民工便睡在了铁轨上,可想而知,很残,我哥吓的跑回来了。
队长把他家天井南边空闲东屋给我哥住,我跟他家90多的婆婆住西屋。
桂吖他们问我怕不怕,我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好怕的。
他们说,老婆婆鼻子很臭,可我一点儿都没闻到。

不是割麦子插秧那么累,不是蚂蝗会咬人,我觉得农活还挺有意思的,大家一起有说有笑,特别是撒粪、用脚在水田搂草,一排排的前进,除了说笑偶尔还唱唱歌。
那几个青年名字我记不得了,他们说的事情却印在了脑海,说的是其中一位到武汉被城里人騙了,他非常珍爱的毛衣,就此和那个城里人一起不见了。
乡下人真老实!

我哥对农民的感情,比我深的多,无论南北,农民对他就一个字,好!
刚在学校摘下现行反革命的白胸条,就到了彰武大四家子黑土地上,农民没人歧视他,对他,比我这个妹妹都好的多。唐家湾就更不用说,他饿晕了是农民背他回家。
队长去世,乜吖自杀,都是他告诉我的。

承包了,照说乜吖那么能干,种粮食怎能难得到她,可谁都想富,看到种西瓜能多赚,她也种,但无天时地利也无人和,收获的是“气”,一怒之下喝了农药留下了丈夫和孩子。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06:56: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第一人刘瑛





“中国知青第一人”刘瑛的一生充满了神奇与传奇色彩。

1950年3月,她刚刚14岁,由于崇拜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英,就拉着伙伴从北京女三中自愿奔赴黑龙江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从而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女康拜因手。
积极肯干不怕吃苦创造了班次收割小麦的全国记录,被誉为“北大荒的女儿”和勤劳的“云雀姑娘”,先后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出席了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代表大会。

1950年《人民日报》登载了《草原上的拖拉机》,1957年汤汝雁报告文学《云雀姑娘》,两文中的刘瑛成为新中国无数男女青年的楷模和偶像。

2014年她接受了崔永元采访,《北大荒的女儿》一书,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刘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共和国发展的艰辛历程,将我们带回新中国建立后百废俱兴的真实历史,及开发建设北大荒充满浪漫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坎坷与磨难,读后使人体会到知青的艰苦奋斗与卓越的历史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6:49:35 | 只看该作者
印度20多年农民自杀30多万,触目惊心!
接着搜索了中国农民的自杀情况,也不得了啊!
中国式农民自杀曾有过一段触目惊心的热潮,农村妇女自杀率一度高涨。
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5倍,其中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涉及心理、文化、宗族、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
2007年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十多个省的多个农村进行了调研,以鄂东南3个行政村在1970年至2009年里的101例农民自杀案例为样本,发现当地农民年均自杀率高达每10万人37例,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农民自杀高潮,女性自杀绝对人数是男性的2.74倍。
谢丽华曾到过云南一村庄调研,村有一个很深的水潭,一位农家女告诉她,自从嫁到这个村子以来,就有8个人跳水自杀。
我的农村姐妹乜吖,也是其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0:20:15 | 只看该作者
网友遂宁知青说我没有头像,是啊,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是好事。

十年庆那天,大妹的哈尔滨邻居竟然在后排找到了我,几十年过去她印象中年轻的我,已为白发人了。她的女儿在总工会上班,住在五环之外天宫苑一代,就算开车也是每天要跑来跑去的。
从不相识的知青帮我们留影,还把我照的比本人好看,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44
18#
发表于 2018-12-21 07: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0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8-12-21 14:02 编辑

  好开心哦!


前年,俺生平第一次回到父亲出生地。
家里还有奶奶在父亲15岁时给他取媳妇生出的大哥二哥。
最大的是大姐,据她写的父亲年谱,爸爸在解放战争随部队南下湖北前离了婚,也许不知还能不能回老家。爸爸留下的回忆说,南下途中躲避飞机轰炸他的马跑死了,之后鄂西剿匪也多次遇险。
两个哥哥太热情了,我们还一起在贯三哥家隆重的留了影。

坐在中间的贯五哥做过小学教员,他得意的带我转了他的两处老宅子,告诉我当年百来亩地充公了,但是几处房子都留下了。因为爸爸叔叔都抗日,爷爷奶奶就是双抗家属,加上俩孙子很小,农忙时村里会派人帮忙种地。

贯三哥嫂年轻时特能干活,但爷爷奶奶是地主所以不能当生产队长。他还说,58年我妈给他联系好到富重当工人,但是爸爸让他回家种地。
我想,农民出身的父亲在兵荒马乱国破人亡中出生入死之后,更把种地作为最安定最安全的营生,何况爷爷奶奶一辈子省吃俭用攒钱就是为了买地买地再买地!

堂弟曾说:我爸要是听了大伯的,大伯去抗日我爸在家种地和照顾爷爷奶奶的,那就糟了!

住在翠微路的叔叔婶婶

贯三哥又说:现在每月国家还给每个老人80元。
看他很满意,我答道:国家应该最少给你们每月800元,这才能和改开前的工农差距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08: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

本来想让俺大妹从哈尔滨过来,可她之前路过北京了,结果她让小时候玩伴来陪我,没想到来了俩,呵呵!
俺很多照片比这个难看,演出化妆后好些,以后看情况还上一些来献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12:19 , Processed in 0.23801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