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北记忆

[复制链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6:52: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2-6 21:49 编辑

道北记忆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咸阳道北度过的。
       当年,它属咸阳城中村,紧靠陇海铁路,多棚户屋,居民以河南人居多,皆是早年逃离黄泛区,顺着铁路沿线而背井离乡,落户咸阳。瞧,那北闸口南北各有一座岗亭,把守道口的铁路工人,每遇一列火车通行,总见腋下夹着手摇彩旗,提前用好大力气,垂下闸口防护栏,这也是昔日道口常竖立的警示牌:“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确保列车和行人安全,如此这般,几乎年年皆发生火车撞死人的不幸事件。那会儿,我们年幼无知,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时常翻越低矮的围墙,顺着铁路沿线捡拾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旅客丢弃的烟盒,什么“火车头”、“大前门”、“黄金叶”等杂七杂八、林林总总,在我的记忆里,也许缘于宝成铁路,属“宝成牌”烟盒最多,捡回去后,立马叠成三角状或四方形面包,几个玩伴则起兴抓三角或甩面包,玩得天昏地暗、不亦乐乎。一天,我的发小拿了一个明晃晃的小刀在裁纸,我拿过细瞧,原是一颗铁钉子被压扁而成,顿觉好奇,一打问,他是放在铁轨上,被疾驰而过的火车碾压生成的,我也偷偷摸摸碾压一个,可谓,不计后果、不寒而栗。
                                                
       我的发小均来自东西闸口、新建街、沙厂街、马家院等院落。一条狭长的石子路贯穿东西,右旁是近郊光辉大队的两个荷塘,朝北是大片的农田,极目眺望便是苍茫的北莽原。学校的西墙紧邻两处大小不等的荷塘。夏季是荷塘最热闹的时节,也是我们发小的“乐园”。一阵阵北风掠过,一片片荷叶像小伞摇曳。紧贴水面的荷叶上,水珠滚动。荷花临风轻举,有的在叶下半藏半掩,有的含苞待放,在阳光的映衬下,明艳、妖娆,飘落水面的花瓣,像红色的小船随波荡漾。傍晚时分,红、黄、蓝、绿的蜻蜓,在荷塘中翩翩起舞,引得我们少男少女四处追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风生水起,我们踏入校园,校园长长的走廊总能看到墙壁上高年级书写的一张张大字报,中间还有用红色标注的“12345”序号,但内容早已淡忘。不过依稀记得,大人们喜戴黄军帽、穿黄军衣,有的胳膊上臂挽红袖标,有的“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争吵不断,论战不休,后来才知晓:一方是“保皇派”,一方是“造反派”,政见不一,势不两立。那时,“文攻武斗”甚嚣尘上,闹腾最凶的是不远处的一些工厂,不少人荷枪实弹,摇旗呐喊,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晚上,我一位发小的母亲听到“噼噼啪啪”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忙走出房门兴高采烈高喊:“成立革命委员会喽!”谁知,夜幕下闪出一个端枪之人,厉声喝道:“喊啥呢,不想活了!”妈呀!原来是势不两立的两派在巷战哩。难怪,一到天黑,家人总是不让我出门。
      “文革十年”是一场浩劫。红卫兵运动最初是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随后竟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损毁和洗劫,许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我所在的小学就有“工宣队”驻扎,高年级的学生自然加入红卫兵,像我们低龄生胸前佩戴一个长方形红塑黄字的“红小兵”标志牌,完全取代了以往的少年先锋队。在我的潜意识里,整天秉承校方和大人们的旨意,愚昧无知,浑浑噩噩,“跟屁虫”、“瞎球转”。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老师搞突然袭击,说要考试,既不是期中,亦并非期末,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奇怪的是试题听写生字,老师重复一字,我们默写一字,一堂课皆听写了生字,事后才知校园出现了“反标”,岂知谁胆大妄为,在校内水泥乒乓球台案下方,用铅笔歪歪扭扭书写了一句:“林彪是大地主。”听写生字意在比对笔体,查出“敌人”。回想我们听写的生字中,果然有这些字眼。追查好长时间,悄无声息,不了了之,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那是“停课闹革命”的年月。春季,学校让我们打起背包徒步30余里到茂陵野外拉练,途中一会儿雄赳赳、气昂昂,像军人一样呼喊着“一二三四”,一会儿又吹响哨子,模拟警报,队伍扩散至两边田地,一会儿静卧不动,一会儿匍匐爬行,真的,自欺欺人,捧腹搞笑;夏秋季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主代“农基”课,不知从那里弄来一车光溜溜的杨树条,在临近公厕前,开发了一块地,用剪刀裁成一尺长的短节节,手把手教会我们栽种,如何浇水施肥?如何田间管理?愣是一天天看着杨树苗逐渐长得比肩。冬季校办“五七”猪舍,又动员我们发小到北门口立新菜市场,捡拾白菜帮子,用架子车一车车运回,伴着猪饲料轮流喂养;临近初中毕业,哪有什么教学大纲,每学期“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真正用于学文化、学知识的时间太少、太少。我清楚地记得,上语文课,一位擅长朗诵、讲故事的老师,几乎撇开课本,一学期为我们声情并茂通读了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黎汝清著,1975年改编为彩色故事片《海霞》)。当时,我们这些幼稚的学生听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如今想起,实乃误人子弟!
                                         
       时光荏苒。一晃,45年过去了。漫步于咸阳道北,商贾林立、今非昔比,原有的棚户区早已动迁,不复存在;两个荷塘已成繁华的商业街;头顶上方被一座横贯东西、气势如虹的高铁所取代;渭城区文汇路小学依然昂首屹立在旧址。去年,该校已是“全国文明校园”;驻足眺望,旧貌换新颜。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由我感慨:哦,难忘的道北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8-2-7 07:59:59 | 只看该作者
咸阳道北是老家,
童年记忆永不差,
点点滴滴好甜蜜,
也有文革引惊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15
板凳
发表于 2018-2-7 08:2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少年时代的回忆。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时常向小伙伴展示各种烟盒,大家只能收集到常见的烟盒,而他的家长在省城规模最大的旅社工作,他到那里捡拾旅客丢弃的烟盒,因此有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烟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3:57:28 | 只看该作者
      “咸阳道北是老家,童年记忆永不差,点点滴滴好甜蜜,也有文革引惊诧。”欣赏精彩诗评。祝龙超版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3:5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2-7 13:59 编辑

      “欣赏少年时代的回忆。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时常向小伙伴展示各种烟盒,大家只能收集到常见的烟盒,而他的家长在省城规模最大的旅社工作,他到那里捡拾旅客丢弃的烟盒,因此有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烟盒。”在我残存的记忆中,当年玩伴若捡拾一个从未见过的烟盒,至少要用几个烟盒才能换一个,稀缺稀罕啊!祝福建“麻沙老农”阖家欢乐、新春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6#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8:0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4-5 18:02 编辑

该文见4月4日《咸阳日报》三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29 20:33 , Processed in 0.24601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