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冬季,陕西省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始了宣传动员老三届上山下乡运动,学校老师来家里作动员,看到我母亲患病偏瘫,说可以照顾,需要当地居委会开证明就可以免下,可那时候我想文革期间我因照顾母亲,许多活动都没有参加,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要响应呀,今后还要有光明的前途,总呆在家里怎么能行,思想斗争很激烈呀!心里虽然十分放不下父母,但又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经过几天的煎熬,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去最远、最艰苦的地方,偷偷带着户口本去学校报了名,当时老师也很激动,在学校大喇叭上表扬了我。回家告诉父母,我报名了,母亲听后哭了一夜,她不是不放心我,因为我家弟兄三个,我哥哥刚参加工作,我弟还小,家中里里外外都靠我料理,她说你走了,父亲还要上班,回来还要做饭,还要给我治病,多劳累呀,但是你为自己的前途考虑,我们也不能拦你,那你就去吧! 既然决定了,我就毅然大步往前走去。六八年十二月三号,我们戴着大红花,在新城广场集合,(省政府前)乘坐六辆大轿子车,在西安几条主要街道游行以后驶出古城,经过六小时的颠簸,傍晚时分来到陕西宝鸡凤翔县糜杆桥公社关村大队,大队贫协主席接待我们吃了饭后,开了欢迎大会,并介绍了本大队的基本情况,全大队有三个自然村,分为十一个小队,本村距离县城大约6、7公里。会后我们一组六人被二队的队干部接走,回去也开了欢迎会。然后安顿到社员家里入住,并说过了年就给我们盖新房。
于是,我们开始了广阔天地练红心的难忘经历。(待续)
我们一起插队的几位好友相聚畅谈
周德安老友拿来两瓶好酒《北大仓陈酿》
我们回忆起许多难忘的情景的确感慨万千
牛振西(左)周德安(右)都是关村十一队的知青,几十年从未中断联系
患难见知己,日久见人心,艰苦岁月中相互帮扶,情同手足。
牛振西是篮球高手,也爱唱豫剧,我记得他曾教我一段“打金枝”
我即兴演唱一段“喝一壶老酒”
周德安拿手好戏是“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我们有许多说不完的知心话,把许多精彩的回忆编写成连续剧
我的原创《记住这一代》就来源于知青生活,现发个地址点击可以打开,献给当年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