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541#
发表于 2015-11-9 15:48:06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1-7 10:29
五十二

    小年过了,我们插队后的第二个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不 ...

我们在兵团,吃不到猪肉,有一年,三八节,连队食堂给女生过了一次节,那就是杀了一头一只长了猪绦虫豆猪肉。谁敢吃?可是饿呀,总吃不到猪肉,硬着头皮吃了点肥的,瘦的有豆粒那样的虫子,现在想起来,后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542#
发表于 2015-11-9 16:0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沈家围子 于 2015-11-9 16:14 编辑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1-7 10:39
五十三

      正当我们准备高高兴兴过年的时候,公社里突然 ...

全国的知青情况是一样的,当时喊得扎根边疆的是那些高干子女,所以,团里营部都把他们抽到机关,当干部,等到返城,还是他们这些人首当其冲,牛着呢,当后门离开连队的时候,冲击不小,军心开始动摇,我们开始茫然,开始审视这场上山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43#
发表于 2015-11-11 11:29:34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1-7 10:39
五十三

      正当我们准备高高兴兴过年的时候,公社里突然 ...

      这年的春节比去年的热闹劲儿差远了,县里和公社没组织任何文艺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年前召开的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学大寨当作今后一个时期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以粮为纲,大力支援农业,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不断把农业学大寨运动引向深入。     ——北山峰

      四级干部会——我们相邻村里的同学写过一文,摘几句。   “71年秋后,汾阳召开四级干部会(县、公社、大队、小队),我作为知青代表也有幸参加。……会议要求上报今年粮食产量,必须都要‘过黄河’(即达到亩产400斤)。我大队1400亩地,‘过黄河’要56万斤,而实际只生产了28万斤,相差甚远呀。阶级斗争号角震天响,学习大寨的雄心高万丈。汾阳中学大门一关,过不了黄河就不许回家。……一咬牙,就按66万斤瞎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44#
发表于 2015-11-11 11:35:55 | 只看该作者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11-9 15:48
我们在兵团,吃不到猪肉,有一年,三八节,连队食堂给女生过了一次节,那就是杀了一头一只长了猪绦虫豆猪 ...

你们是知道猪有病,我们邻村一位大哥也是许久没有开荤,在公社买了些熟猪头肉,得了绦虫。回北京打下来了,据说二尺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主题

8万

帖子

4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853
545#
发表于 2015-11-11 13:21:39 | 只看该作者
我爱人在农场食堂误吃了带猪绦虫的猪肉,得了病,只要有刺激食物,搅得肚子疼得来回转,解大便一截截脱落,吃的营养食物,都被绦虫吸收,人很瘦,邻居出偏方没打下来,后来跟孩子大姨一说,到他们医院住院,医院大夫没接触过这种病,查医学书,制定方案,才打下来,最细地方和头发丝媲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5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红樱桃 发表于 2015-11-11 13:21
我爱人在农场食堂误吃了带猪绦虫的猪肉,得了病,只要有刺激食物,搅得肚子疼得来回转,解大便一截截脱落, ...

  欢迎红樱桃版主再次光临 小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6:37: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11-8 12:06
大哥,写了多少字了?有没有希望把它印出书啊?
          写的真细,最好上集把过年的时候,你 ...

^老插^第一部^为了忘却的记忆^匕万五千字,第二部为了^难忘的纪念^十八万字,全书共计四十八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0:0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14 10:04 编辑


                                          五十五

      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大忙季节又来了,但是与往年相比却大不一样。按照县里学大寨的要求,今年的土地不光要深耕,而且春播也要采取科学种田的方法。我们队是县里学大寨的典型,有刘队长在,一点也不敢出偏岔。此前,我们队平整了七十多亩土地,其中五十多亩地能用拖拉机耕地,深度达到一尺二寸没问题。用拖拉机耕地,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队里没钱。今年公社拖拉机站听了公社领导的话,可以秋后算帐。由于有了这个优惠待遇,才使部分生产队勉强同意用拖拉机耕地。谢家庄在这方面又带了一个好头,公社的拖拉机最先进了我们村。用拖拉机耕地也是一件破天荒的事,那天村里象过年一样,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跑到地里观看,人们竖起大母指夸奖:这家伙劲儿真大,跑的真快,土地耕得真深。另外平整好的十多亩地,拖拉机开不进去,只好靠人工深翻。我们队搞起了人海战术,不管是男劳力还是女劳力全都参加了修建海绵田的劳动,最后连小学生、连有小孩的妇女也带着孩子上了地。
     我们男劳力在一起,由副队长二妮领着用钢锨翻地,其他人由队长和发领着用镢头一层一层的刨地。用钢锨翻地可不易,原来的活土层一般只有半尺多厚,再往下挖那可费大劲儿了。一锨踩下去,得使劲儿的往下蹬,如果锨摆的太直了,蹬着更费劲儿,而且还蹬不深,只有和地面成六十度左右的角度,还比较好蹬,比较省力气。但就是这样干,要达到一尺二寸的标准,至少也得蹬上三次,十五个深翻土地的男劳力力比着干,一天最多也就能深翻一亩半地。女人和孩子们深翻土地更干不出多少活儿了,也就是造个声势、凑个热闹,她们二十来个人刨来刨去,一天能翻半亩地就不错了。大伙干了一个星期,该深翻的地到是干完了,可付出了代价也不小。由于地里不时会碰到料焦蛋子,钢锨和镢头遇上了刀口就会打弯,严重的还会碰掉一小块,坏得厉害的锨和镢,只好自己花钱到街上的铁木社重新煅打。男社员受的损失更大了,别看只干了这么几天,可鞋底子都被拦腰蹬短了底,没办法再穿了。干这种活儿真是个赔本的买卖,我们知青平常一人只有两双鞋,鞋坏了只好写信再让家里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4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0: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14 10:06 编辑


     剩下的百十亩地只好用牲口来耕了。队里一共有九头牲畜,四头牛、两头驴和三头骡子。这些牲畜有一个最大的是特点就是瘦的不行,一个个的骨瘦如柴,简直是皮包骨头,您想这样的牲口能有劲儿干活吗?一说起牲口社员们都会议论纷纷,有的说饲养员的技术不高,有的说是队里给牲口留的饲料少,也有的人怀疑饲养员偷吃了饲料。过去这几头牲畜是这样分工的:犁地、靶地主要靠四头牛,大牲口管种地、推碾子拉磨。现在要深翻土地,上面的熟地容易耕,可熟地底下的土地就难耕了。头一遍把熟地犁过后,第二遍在原来的犁沟上再向下犁一次,大概能深出两寸左右,越往下土层越结实,牲畜就耕不动了,这样深耕后的活土层顶多有八寸。只靠四头牛来深翻土地显然是不行的,进度太慢了会影响春播,只好把大牲畜也用上了。这样一来,社员们的生活顾不上了,而大队推粮的钢磨也靠不住,三天两头的开不了机,不是说机器有毛病了,就是搞不到机油了,没办法,社员们只好自己来推碾子拉磨。
      社员家使不上牲口,我们知青也不例外,只好按照挑水分的三个组,轮流在晚饭后推磨,一次至少要推出三十斤粮食,遇上天不好,还得多推点留点底子。那些天是我们劳动最苦、最累的日子,家里、家外一天忙到晚,谁也不得清闲。也许是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吧,谁也没有一点怨言,大家都在坚持着、忍受着,共度生活上的难关。
        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正是使唤牲口的时候,可队里的牲口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用起来很不得劲儿。用这样的牲口深耕,真有些力不从心,犁地的时间不长,呆着休息的时候却不短,犁地的进度越来越慢,留给播种的时间越来越紧。不巧的是一头老骡子病死了,真是屋漏偏遇连天雨,船破偏遇顶头风,这下和发队长可急坏了。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说什么也必须适时把庄稼种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0:0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14 10:08 编辑


     牲口不够用只好靠人干,人拉不动犁还拉不动耧吗?队长决定用人拉耧播种谷子。您看过电影“槐树庄”吗?有一个镜头您一定记忆的特别清楚,土改后翻身的农民缺少大牲口,没办法只好用人拉犁种庄稼。这个镜头我记得特别清楚,这个场景时隔快二十年了,可却在我们谢家庄重演了。和发队长在后面摇着篓,我们六个年龄大、劲头儿足的男知青,三个人一组分两侧在前边拉着篓,二十多亩谷子地全靠我们的身体和力气种完了。我们队的知青在农村劳动到这种艰苦的程度,恐怕在各地插队知青中够罕见的吧!
      除了深翻土地,在播种和田间管理上与往年相比也有了许多改进。过去老八辈都使用的种子有了变化,从那年起逐步推广了改良品种,县里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了一个玉米新品种,外表是紫红颜色,据说抗旱能力强,适合于干旱地区种植,同等条件可提高产量百分之十。不过这种玉米比传统的金皇后、二黄棒子的味道差多了,一点也不好吃,在新疆这样品种的玉米人也不吃,把它当作饲料来喂牲口。为了增产粮食,县里强行推广,要求全县的玉米地都必需种这个品种。由于嫌玉米的味道不好,老百姓说什么也不愿意种。我们村是学大寨的典型,在这方面不带头也不行,可村里的社员们也一肚子怨气,弄的队长挺挠头,不得不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社员的口粮地种老品种,其它地种改良品种,收获的玉米交公粮。此外,在种植上还缩小了间距和行距,推广了高密植生产方法。由于我们这里的土地比较贫瘠,实行密植地力肯定跟不上去,必须在锄二遍地时追化肥,往少里说一亩地也得追百十斤化肥,这样生产成本会增加不少。县里的态度非常明确,既使一斤化肥能增产一斤粮食也得干,他们要的是产量,至于生产成本多少不是他们管的事。如果粮食产量能有大幅度增加还好说,如果增加不了多少或是老天不长眼让咱减了产,那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别看和发队长硬着头皮按照上边的指示搞生产,其实他心里也老是敲着鼓,生怕搞不好出问题,到年底没法儿和社员交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7:20 , Processed in 0.14000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