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台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510---------王长青

[复制链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8:41:01 | 只看该作者
27、补袜子的经历
  来兵团有两年多了,先后买的袜子有个十一、二双,陆陆续续都穿出了洞,不是脚后跟磨漏了,就是脚趾处见了光,已到了再也找不出一双完整袜子的时候了,弃之不用再买新的自己都不会答应自己。怎麽办?补!
  决心已下,在没有袜子的绝镜下,也就有了改变的动力和行动。这天我把所有的破袜子统统找出来先仔细洗干净,在门外的铅丝上晾了一大串。到晚上袜子干了,就开始了补袜子的“工程”。
找出两双最破的,把它剪开,作修补的材料,依照破口的样子剪成形,边沿叠起再一针针地缝好,吭吭哧哧用了好大功夫,一双破的最惨的袜子总算补好了,还算是严丝合缝,套上脚试试,不错!穿在脚底下颜色搭配得不算完美,但丝毫不影响我穿用。
照葫芦画瓢,我一双接一双地把这十几双破袜子全都补好了,在床上摆了一排,揉揉发涩的眼睛,再一看手表:啊!已经半夜两点半了。这时才感觉到浓浓的困意,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成就感睡去。
从此之后,我的袜子只要发现有了破洞就赶紧地补好,再也不会一次攒上十几双袜子一块儿补。四十几年里,无论是到哪里,到什麽城市出差、工作,行李包中一定装有针线包,衣服破了口、掉了扣儿、袜子补个洞,三针两线就收拾好了。在兵团、在星夜里、在灯下笨拙地的补袜子的情景竟总是那样清晰、那样记忆犹新。
    28、麦收送水到地头
  72年的麦收季节来临,团部机关司、政、后的干部战士也参加其中,作为炊事班责无旁代的任务是作好后勤保障工作,除了保证一日三餐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往地头送水。这天团部机关的任务是支援二连割麦子,计划是从午后干到太阳落山。
午前在做完饭后,食堂特意熬了一大锅绿豆汤,还在大锅里撒上一些白糖,足足装了有四水桶,那时也没有冰箱,就想了个土办法——到井水里拔凉。于是我找来一根特制扁担:前后各双钩,同时走四桶水担到水井边,再用四条麻绳各栓一只水桶一一放下,让每只水桶的多半截浸入井水里,再固定好栓牢靠。
  吃过午饭麦收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出发了,我们食堂继续为晚餐能多少改善改善而忙碌着各种准备。我嘛就主动承担起往地头送水的任务。四桶水一条扁担一趟走,在十五团早有先例,在六连时我曾多次亲眼目睹过猪号班的一员女将幺力力(来自天津五中)(用现在的话说是绝对的“女汉子”)挑双担猪食的情景。即然女士都能做到,我一个大老爷们也应该不在话下。到了下午三点多钟,估摸着割麦子的人们最口渴之时我出发了,前边两只水桶,后边两只水桶,一卯劲儿就上肩了。从水井到二连的地头差不多有五里路,我右肩先担起走,觉着有点酸累时,只需膀子一拧就换到了左肩。走一段,左肩累了再一拧,扁担换到右肩。如此这般,双肩轮换着,脚下不停步,扁担不下肩,步伐轻快水不洒,二十分钟就到啦。
  这个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烧灼着大地,天气热得够呛,割麦子的人早已口干舌噪。此刻终于盼到水来了,众人自然兴奋得很。
“喝水了!”带队的参谋一声招呼,大家放下手中镰刀急不可耐地涌过来。
  “这绿豆汤还是甜的呢!”最先喝到嘴里的惊喜地叫起来。
  “嘿!这凉丝丝的真棒!”听着大伙的评价,我这送水的心里也美滋滋的,这个时候什麽酸痛、什麽疲劳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大伙你一碗我一碗把这四桶水喝个精光,又劲头十足地继续割麦子,我也哼这小曲收拾家伙打道回府。
    29、 1972年国庆节前到乌梁素海买鱼
转眼1972年的国庆节即将来临,与杨协理员、藤管理员商议国庆节如何为大伙好好地改善改善伙食。我建议说:“我们这儿离乌梁素海不算远,何不买些黄河大鲤鱼来。吉庆有余嘛!如果同意办,我可先到十四团去走一趟,看能不能联系好,定上200斤。确实定妥了再由团部出趟车拉回来,行吗?”杨、藤说:“行啊!如果好,也不仅仅限于200斤,如能搞来300斤,还可给院内的家属们分一些。”“好!就这麽办吧。”
9月28日下午,正好有一辆卡车到十四团方向拉货,我便带上一些银两随车出发了。到了十四团已是太阳落山,赶紧找到他们的后勤助理员,说明来意。这位助理员刚要下班,看到我们兄弟团的求助马上热情地带我到渔塘,刚好当天下午打上来有五草包大鲤鱼,看着鲜活。过完称三百斤多一点,办完手续,每个草包里再放上几块冰,明天就可以拉回去了。
当年的条件也没个手机,这个鱼塘附近也没有电话。吃过晚饭,一直思量着如何快点把鱼运回去的事儿。如果住下,明早找车回团,再找卡车拉上鱼,最快也是明天晚饭的时间了。——如果连夜走,从这里回十五团九十几里路,七、八个钟头,也就是明早天一亮就可以走到。然后马上找到卡车,上午就可以将鱼拉回。所以连夜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鱼拉回。
决心一下,马上出发。看看表,时间二十一点,踏上回团的路。还好今夜晴朗,能清楚地看到北斗七星,有了它就不怕方向走错。出发走了一段,遇到乌加河大干渠,方向没错,沿着渠背一直向西就是十五团,再看看星空,找到北斗七星后,再沿着勺沿的两颗星延长五倍的距离,见到一颗比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极星。在有星星的夜晚这是判断方位的最准确的方法。寂静的夜晚,没有路灯,更没有村落的灯光,仅有月光泻在渠背上的一点银光,刚好能看见一点儿路。我脚步飞快,大步流星,先脱下外衣走,又走了几里,还是出汗。干脆连背心也脱下来,赤膊前进。这一夜不曾见过一个人影,只是听见过两次村里的狗叫。离村子远些后,又是万赖俱寂,无声无亮。当时的我,没有一点害怕与不安,虽然还听到过一次远处的狼叫的声音。
一个人充分地享受着秋夜的清凉。一直走到天色有点微微发亮,终于见到了十五团最东边的九连的模糊的影子,再加快脚步,在太阳还没升起时,我已悄无声息地回到了我的宿舍,整个团部还都在睡梦里。看看表五点十分,八个多小时、黑夜里的、独自一人的急行军、九十几里路被我踩在了脚下,它给我留下人生中的唯一的一次难忘经历。
时间还早,先睡一会儿,到七多钟再找头儿要车。
这一小觉,睡了两个钟头精神就恢复过来了,起来抹一把脸,找到杨协理员将定好三百斤鱼的事一汇报,很快卡车也找好,我带上车直奔乌梁素海,中午还没开饭,五大草包的鲜活的黄河大鲤鱼已经拉回了团。留下三包食堂会餐用,其它两包招呼上团部机关的家属们都来买鱼,张家一条、李家两条……眨眼间就分完了。至于洗鱼、刮麟、开膛…..那些活儿今天我就不管了,好困啊!回宿舍倒头就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2#
发表于 2014-6-9 08:33:36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自己补衣物,
田头送水众满足,
乌梁素海去买鱼,
连夜步行劲头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5:22:19 | 只看该作者
30、猪蹄扣法拔烟筒
时间转眼已到了开春的季节,取暖季节已过。每到这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烟筒一节节地拔下来,在用个木方子仔细地敲打敲打,把里面的烟灰、煤灰除掉,已便秋后再用时烟道通畅。
可是到底应怎麽拔烟筒呢?过去还真没有动过这个脑筋,每次就是两个人一人抱住一节,拼老命地死拔。只要想一想就很是费劲的差事。
这次从老张这儿学了一着“猪蹄扣法”拔烟筒:
先找来两条手指般粗细的麻绳,一条用猪蹄扣法栓在一节烟筒的中间,再栓在某棵小树(或者是其它牢固的桩子)上。另一条麻绳同样用猪蹄扣法栓在另一节烟筒的中间,用绳头栓在一根锹把(或镐把、木棍均可)的下端,只要抓住锹把的上端在地上找个支点稍稍用力一拉,两节烟筒就拔开一点,只须三下两下,原来抱得死死的两节烟筒就很容易地分开了。
“猪蹄扣”是绳结的一种,这种扣打好后是越勒越紧,再用一点儿杠杆的原理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拔烟筒的难题解决。
自从有了这麽一个拔烟筒的绝招,再回到城里遇到这种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31、没出食堂门竟套住了一条大黄狗
   一天下午为了第二天的一道菜,老张早早地用小火慢炖的方式烧了一锅红烧肉,晚饭后就炖得差不多了,香味儿已经飘出来。息火,关门。我和老张、小张一块儿遛遛弯儿、散散步,还到王大爷(王之发)的马号唠唠嗑儿,再不紧不慢地回食堂。天色已晚,差不多是八点半钟吧。刚一推门进屋,突然看见一只大黄狗从操作间里蹿出来。
  “先把门关好!窗关严!”老张到是有经验,“看来它是闻见了肉味儿,不知是从哪个村子跑来的。”
   “是不是逮住它?”我问问老张。
   “那还用说!是它蹿到我家食堂,收拾它不用客气。”“找条麻绳,打一个活结,你和小张各抓一头。听我的。”那黄狗警觉地在餐厅里到处蹿,我们三人慢慢地接近它,小心地不刺激它,老张逗引它往活结里钻,我和小张各自攥紧手中的绳。一点点地把那活结圈套向大黄狗靠近,就在它的头刚一进套的一刹那。
   “拉!”随着老张的一声喊,我和小张同时把麻绳拉紧,刚刚好勒住了大黄狗的脖子。
我俩儿用力拉住,但这黄狗还在拼命挣扎。“抬高!抬高!”老张指挥着。因为大黄狗个头挺大,两腿着地,挣扎的劲头还真不小。我俩儿把胳膊举得高高的,它还在扑腾。于是,我俩每人再踩上一个板櫈,继续拉紧。当它两腿全都离地后,很快也就咽了气。
这时我们仨才算松了一口气。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二十多分钟。
连夜,老张掌刀把这大黄狗的皮拨下,五臓取出,大卸八块儿,炉火炖上。第二天,这大黄狗的肉就成了老小张和杨协理员、藤管理员的下酒菜。我嘛对狗肉不太感冒,也就一口未沾。但是这张大黄狗的皮,我倒是悉心地保存着,后来回了北京,特地找到一家熟皮店,熟好,送给年迈的老妈,并亲手铺在她老人家的褥子底下,算是我的一片孝心,也成了这段难忘的兵团往事的记忆。
     32、 十五团的第一次运动会
   1973年5月,十五团史无前例地组织了一次运动会,我的老同学、六连的陈战锋闻讯就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常常早早起床在连队周边的小道上跑步、活动腿脚、放松筋骨。还在一零一中学的时候他的短跑成绩就相当不错,100米达到11秒20,这个成绩已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水平。劲头上来就约上胡燕武一争高下,拼个你死我活。
这天运动会终于如期进行了,战锋早已备战多日,只盼着在十五团也来次大展身手,甚至将四分长的专业钉鞋都穿上了。用他的话说:“一上了跑道就特兴奋,就有了一种奋勇冲锋的冲动。”
各连的兵团战友闻讯也从四面八方的连队汇聚到学校的简易的操场,不说是人山人海吧,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跳高、跳远、铅球、长跑各个项目陆陆续续进行着,虽然秩序上有些乱,但也相安无事。操场上人群熙熙嚷嚷热闹非凡,随着项目的进行观战的人群竟然涌入场地中间,忽而向东,忽而向西。运动会的组织者看来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场面,显得束手无策。
终于,轮到男子100米项目的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战锋早就做好了各种热身准备,高抬腿跑、小步跑、短距离冲刺跑……..可以说是充分活动开了,只待发令枪响。
“各就位,预备!”“啪!”一声清脆枪响后,八名运动员像离弦之箭射了出去。战锋更像一匹脱疆烈马不到三十米就冲到了最前面。
观战的战友一听100米决赛的枪响,呼啦啦又挤过来,都争先恐后地想看看运动员冲刺得情景。甚至有人不明就里地跑到终点线的正前方,抻着脖子看究竟。说时迟那时快,战锋已风驰电掣般地第一个冲过来了,别忘了他的脚上是穿着钉鞋的。巨大的惯性使他过了终点线没有个三十米、二十米是根本停不下来的。拥挤的人们让他无处躲避,一脚踩在了一个女战士的脚面上。
战锋是不住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和建生看见也赶紧跑来看女战士的伤情,马上背起往团部医院抢救。在医生給她看伤、上药、包扎的时候,我们几个商量怎麽补就和安慰她呢:先到团部小卖部买点好吃的吧,白的买了一瓶荔枝罐头,红的买了一瓶山里红罐头,就算是补点红血球白血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4#
发表于 2014-6-10 09:14:15 | 只看该作者
猪蹄扣法拔烟囱,
夜捉黄狗食堂中,
全团开次运动会,
钉鞋踩女慰问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28

帖子

34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86
35#
发表于 2014-6-10 10:5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连江 于 2014-6-10 10:53 编辑
台戈 发表于 2014-6-9 15:22
30、猪蹄扣法拔烟筒时间转眼已到了开春的季节,取暖季节已过。每到这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烟筒一节节地拔下来, ...
难忘的记忆,写的真好,欣赏了。

张连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33、参加1973年招收工农兵学员的高考
1973年夏,经过了团部机关的层层推荐,我终于与全团各个连队推荐上来的总计九十人一起,获得了进一步进行文化考核的机会。在听说今年将继续招收工农兵学员消息后,我就有意识地每天晚睡两个钟头,把初中、高中的代数、三角、几何、语文、化学的课本重新找出来,从最基本的概念、公式、解法开始复习。从最基本的习题开始演算、练习。从最简单的元素周期表开始,重新认识世间万物。
  7月下旬,从內蒙古教育局派来的三位老师带着考卷来到十五团,就住在我们食堂相对的招待所,自然也是在我们的团部机关食堂就餐。
  第二天,我与其它九十位考生一起来到考场,也就是十五团学校的两间教室。气氛平静而严肃。
  当我真正见到了考题,原来悬着的心才算踏实下来。这种考卷我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內容在一张试卷上,总时间150分钟(两个半小时),我按部就班地将所有的问题答完,在化学、物理上各有一小题回答得没有把握、概念不清。其它內容基本是清楚的,解答时没有遇到太多障碍。答完题检查一遍,交卷。
  中午饭后,一位监考的老师来交伙食费,准备下午就返回呼市。闲谈中这位老师讲起他所在的考场上的趣闻轶事。
“一个考生可能是初中生,有关初中的问题他都能解,但遇到高中的內容就犯了难,答了一半,空了一半,于是这位同学在考卷的空白处写了一首诗。你看啊,我在封卷之前还特意把它抄下来了,记在小纸片上。”
“老师:能给我念念吗?”
“行啊。你听: 非是无缘轻数理,只因未学献白图,
松移薄土尚摇摆,骅遇生地亦痴chu。
俱往千篇压一律,而今半卷破独殊;
文科本应文章取,书以选行判成无。”
     
    我一听“不错!对仗工整、寓意不错、很有气度的一篇七律。”“老师,我把它记下来。” “誰写的?”“叶小兵。”。“叶小兵是几连的?”“我也不知道。”哦,从此“叶小兵”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这还有一首打油诗呢。”
“未毕业,到兵团;五年缎练多流汗;
基础太差文化浅,题虽容易做起难。
无奈支部来推荐,一张白卷在眼前,
遗憾!遗憾!”
    这首诗朴素、直白,的确表达了我们这些兵团小战士们的真实心声,蕴含着对求知的渴望 。
于是,我掏出一张小纸把这两首诗都记下来。反覆吟诵十几遍,便牢牢地刻在心里。特别是叶小兵的这首诗我仔细琢磨这其中的含意:
“我不是无缘无故地轻视数、理、化,只是因为自己一个初中生还没有学到高中的课程才留下无法回答的空白。如果把适应能力非常强的松树移栽到贫疾的土地上它也摇摇摆摆,长不好;如果彪悍、强健的快马遇到一个生疏的地方,它也会犹豫不决,不知该向哪里跑。以往,千篇一律老师出这个题,学生就必须答这个卷,而今天我以如此独特的方式即只回答了一半的卷子打破了这千篇一律的状况。我是报考的文科,应该根据我文章的优劣来取舍,应该看学生我的作文、造句的水平来说我的好坏呀!”
通过这首小诗,可以看到一颗不服输、还带有一种傲气的、自赋的心。在兵团的四年多时间里还没有见到过有如此骨气的诗作。后来我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此诗的作者叶小兵在二连,再后来听说,叶晓兵被推荐学理工,他不去;再后上了北京师院历史系。遗憾的是,至今四十余年还未能与本诗作者叶小兵谋面。
34、奇遇恩人董老师
  大约是考试之后的三个星期吧,內蒙教育局两位老师来到我们团,显然他们是带着我团今年高考的成绩直接与团领导商定今年的工农兵学员的录取名单的。同样是住在团部招待所,吃在我们的机关食堂。
其中一位胖胖的、很和善的女老师这天直接来到我的办公室。
当她坐定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们十五团团部有没有一个叫王长青的?”
“有啊!我就是。”我有一点不解,怎麽这位老师突然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是你,这真是太巧了!那我再问你:你的父亲是叫王北辰吗?”
“是啊。我的父亲是叫王北辰。”
“你父亲在刚刚解放的时候是不是在汉口工作?”
“对呀!我是一九五零年一月出生在汉口。那时我父亲随四野南下,解放军攻克了汉口后全国解放,我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调到武汉中南卫生局。我就是在这时出生在汉口,家住在江汉路。”
“后来你父亲去哪儿了呢?”
“一九五四年,他工作调动到的北京,在建筑工程部工作。我也随父母到北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一九六九年三月底来到二师十五团。”
“那你父亲现在在哪儿?”
“和我妈妈一起在国家计委的河南西华五七干校。”
“这就对了!那你现在手里有你父亲的照片吗?或者是你父亲在汉口时期的照片?”
“有啊!”我边说着边很快地拿出一本随身的家庭相册递给这位老师。看得出她十分兴奋、惊喜的神情,专注地翻找着泛黄的老照片中我父亲的身影,“是他!是他!当年的王队长就是这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8:51:50 | 只看该作者
“告诉你吧,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我叫董继藻,在内蒙古医学院多年从事教务工作。今年抽调来作招生工作。整个兵团的考试后,将考试成绩靠前的,也就是准备录取的学员的档案集中起来。在二师十五团的名单里,也就是你的档案中填写——父亲:王北辰。这是二十多年前我曾经熟悉的名字。在一九五二年我在汉口中南卫生学校参加土改工作队,你父亲王北辰就是我们这二十几人的工作队队长。你看这张照片,”董老师指着一张120的小照片,每个人都是清清楚楚,“靠边的是你的父亲,过来数三个人,这个短头发的女学生就是我。我的记忆里你父亲就是这个样子,个子不高、文质彬彬,穿着一身旧军装,对我们这批刚刚参加工作的卫校同学非常照顾和关心。那一年的冬天,条件很艰苦。你父亲带着我们跑了很多的乡村,一家一户地作群众工作。这是对我们是非常难忘的、很有锻炼意义的五个月。”
听董老师这麽一讲,我茅塞顿开。见到父亲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就跟见到了亲人一样的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8:53:25 | 只看该作者
台戈 发表于 2014-6-10 18:51
“告诉你吧,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我叫董继藻,在内蒙古医学院多年从事教务工作。今年抽调来作招生工作。整 ...

另得到可靠消息,今年高考本人的成绩在十五团的考生中名列前茅。也多亏在董老师的多方斡旋、努力下,终于在发榜前的最后时刻取得了从国家计委组织上开出的“王北辰政审通过,不影响子女高校入学。”的证明信。也正是有了这封证明信,才使我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愿望得以实现。
     35、临别的醉酒
  在最后拿到《北京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距最后出发之日仅有两天的准备时间。所幸,我平日的食堂帐目都是日清月结,在杨协理员的主持下,交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现金数目分毫不错;
粮票数量斤两不差;
《库存物资清单》、《就餐登记卡》、《食堂财务平衡账》等一并交接完成。
  出发日期定在九月十日,在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领导我们后勤工作的杨协理员、藤管理员、贾管理员、炊事班的全体战友特意安排了丰盛的欢送晚宴,在我们那个年代可以说相当不错的。我北京一零一中的几位最要好的朋友战锋、建生等都来了。
  回想在十五团“屯垦戍边”的四年五个月十天的难忘岁月,看着身边这些朝夕相处、一同摸爬滚打、风雨同舟的战友,我心中又有着深深的不舍。这一晚每一位朋友的敬酒我都不愿推辞,一饮而尽。席间我满怀感激之情,放声地唱了一首在大串连时学会的、只是我一个人悄声地吟唱过多遍的《欧阳海之歌》:
  “湘江岸上枫叶红,列车奔跑在群山中。
透过那清晨,茫茫的云雾,
迎面来了一队炮兵,来了一队炮兵。
车轮飞奔气笛鸣,一匹战马受了惊。
挣脱了缰绳,刹时间,刹时间冲到路轨当中。
群山高声呼喊,湘江停止流动。
啊!群山高声呼喊,湘江停止流动。
就在这危急时刻,冲上来一位英雄。
他迎着飞驰的列车,
抓住了、抓住了战马的缰绳。
抓住了、抓住了战马的缰绳。
是谁挺身站出来?是谁挺身站出来?
五好战士欧阳海,共产党员欧阳海。
欧阳海!欧阳海!
是谁命令他挺身站出来?
他曾在党旗面前宣过誓,他曾在日记本上写情怀: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人民幸福早到来。
脸不变色心不跳,敢上刀山下火海。
敢上刀山,下火海。
上刀山,下火海。欧阳海挺身站出来。
欧阳海!欧阳海!欧阳海挺身站出来!
路轨上推开了战马,车轮旁倒下了英雄。
他为了千百人的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旅客们同声呜吟,老司机热泪纵横。
湘江水!滚滚翻腾,歌唱这舍身的英雄。
啊!
英雄像大海永生!永生!”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也可以说是在兵团唯一的一次当着众位战友和同事们尽情高歌。唱完这首歌,有一种豪迈心绪激荡在心里。又接二连三地喝下一杯杯盛情的敬酒,头有些晕呼呼的,记得是建生扶着我回宿舍休息了,好舒服啊!………..
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只是听到有人一遍遍地在呼唤我:“长青!长青!醒一醒!醒一醒!”
一听是建生的声音,“长青:现在半夜一点了,你的行李还没有捆呢。天一亮就要出发了。在你醉倒后有好些人来看你。”他把我扶起来,
“这是冯桐送的相册,
这是潘兰惠、张庭斌送你的日记本,
这是赵时燕送给你的打火机。
我刚才找来一个西瓜,你吃了醒醒酒。
告诉我,行李怎麽捆。你就不用动手了。”
这西瓜真甜啊,清凉爽口,我一口气干掉半个,酒也全醒了,人也精神了。
在老韩的帮助下很快把行李捆好。“老韩,你也回去吧,时间不早了,已经两点。”我十分感激这位铁哥们儿无微不至的关照。
    这一幕场景什麽时候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晚上。令我永生难忘!
后记
  从我踏上二师十五团的土地,到我告别它的那一天,屈指算来是四年五个月十天。
    这四年多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它确是我踏上人生旅途中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时光。它锤练了我质嫩的肩膀,磨砺了我的意志,培养了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结识了一个个思想上、精神上很有共鸣的兵团战友,这是永久的、最可珍贵的财富。
   我自2010年2月起正式退休,自觉身体还行,脑筋还够用,准备再工作几年。春节一过,本人作为测量监理先是来到黄河之滨的兰州市永登县秦川镇六墩子村的300万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干了两个月,充分地感受到了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的生活。接着从5月起受聘于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江苏分公司在苏州市继续从事监理的工作,一干时间竟过去了四年,在苏州、胶南、南京、阿图什、上海、南昌等不同的工程项目上摸爬滚打,参加了地铁、隧道、住宅、写字楼、海军洞库、田径场、商业街、影院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也感受到了祖国各地不同地域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其间错过了许多次与十五团的战友们重逢、团聚的机会,非常地遗憾。总想着用什麽方式加以弥补,走南闯北的生活总不会有北京城里那般安逸,但只要回想起在十五团所经历的生活,确又很是知足、也很能适应。
    此文是去年底才着手写,笨拙的手指输入汉字还挺费劲。很多素材(当年多少还有一些零碎记录)都留在北京,于是硬着头皮完全凭着自己的记忆写成此文,中间虽然也征询了一些战友的意见,肯定还会有史实的出入、错误。很希望当年的十五团的亲历者看到本文后对史实有误之处及时联系我,以便及时纠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9#
发表于 2014-6-11 08:52:28 | 只看该作者
终于遇到招考事,
准备充分应对实,
顺利考上北理工,
退休以后仍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8 04:19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