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乡村美食(二)

[复制链接]

25

主题

60

帖子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09:5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维俊 于 2016-3-5 12:05 编辑


                             真正的乡村美食(二)

        粘豆包。也叫粘饽饽、蒸饽饽。这也是乡村美食。可能有人说那叫什么美食,过年谁家不弄点儿?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粘豆包和粘豆包不一样,做法、用料、吃法都不尽相同。那里的粘豆包是用黄米做的。黄米又叫糜子,八月十五左右就收割,磨完后就是黄米。
       做粘豆包要先把黄米泡几天,然后用磨磨,浆下来后,要用小灰把水分熥干备用。用的馅儿是爬豆,不是红小豆,是粒儿大、带花的那种。生活较富裕的黄米面不掺别的,特别粘:条件差些的要掺些苞米面,叫俩打一个,就是一份黄米,两份苞米面,粘度差许多。馅儿也有说道,条件好的全放爬豆,差的就打了折扣,放什么豆的都有,甚至还有搁高粱米饭的。每家条件好坏,一唠嗑就知道了,“你家今年泡多少米”?“你家今年泡多少米”?分量一比就明白了,泡得少的有些自愧不如,悻悻不语了。
      那时候家家没有自留地,全靠生产队分的粮食,要想。泡米,只有花钱买,可都是罗锅上山—前(钱)紧。每家包粘豆包的时候都像办大事情一样,找来七大姑八大姨来帮忙。有包的、有蒸的、有专门烧火的、有负责挑水的、还有专门尅饽饽底儿的。这一天是那些平常吃个半饱之人的盛大节日,因为今天无论你是什么角色,都可以放开肚子吃,没人笑话你,瞧不起你。
       我们也经常去老乡家帮忙,帮着尅饽饽底儿、看着外头冻的饽饽别让狗给祸祸了。待到饽饽冻得像石头一样了,用簸簯一收,装进大缸里。我们帮忙,就是为了好玩儿,吃不了几个。可有的是专门为了吃饽饽而来,我给你讲一个:有个老王家,哥们七个,老大外号叫“大稀松”,长得人高马大,一身力气,可以扛二百斤的麻包,走五里地。有一年村里打井,打到水脉,可压稳木的石头谁也拿不动,多人搬下不去井底,人少又不顶用,眼瞅着水往上涨,再不压上稳木,井就要费了,就在这时“大稀松”来了,看了看对众人说:“起开,一帮废物,就是一帮吃货!”说罢袖子一挽,紧紧布腰带,一哈腰,就把四个人都抬不起来的压井石给抱了起来,摆弄几下就把稳木给压上了。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把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他说别人是吃货,他才是地道的吃货。亲戚们家里蒸豆包不敢请他去帮忙,太能吃,一般人也就七八个,他能吃多少?说出来吓你一跳。他专门负责挑水,挑一趟水,肩上的扁担前面粘三个,后面粘三个,一晚上六七十个像玩一样。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能过一把瘾,否则谁家也供不起。后来因老吃不饱,去了北大荒,给兵团赶大车。才填饱了肚皮,但听说一辈子没娶上媳妇。
       扯远了,还是说说粘豆包吧。这东东真的很好吃,冻得梆硬的豆包,放在大锅里一馏,金黄黄,黏糊糊,再蘸上白糖,那叫一个美,但最好吃的还是熝饽饽。就是把馏好的粘豆包按扁,再放在放好棉籽油的锅里一煎,两面焦黄,油汪汪的特别好,外焦里嫩,又香、又糯。说其为美食,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辞。每年返城,我们都要带很多,那时候城里根本见不着。(待续)                                                                                                              2016年2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6-2-27 08:10:16 | 只看该作者
乡村美食粘豆包,
不同等级都挺好,
回城当作宝贝带,
城里根本见不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6 16:35 , Processed in 0.212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