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歌 于 2016-4-11 08:42 编辑
身退与心退(养老杂谈)
身已退,心甘否? 男过六十,女过五十五,想不退休都不行,但我们真的甘心退休?我们的心真的已经随我们的身体同步回家了吗? 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坎,迈过去得迈,迈不过去也得迈。跨的主动些,你的前面一片柳暗花明;被动地跨过去,你面对的说不定真就是戈壁荒滩无限凄凉。 要做到身心同时退休很难很难,多数人可能是身先退,心再慢慢适应。我则相反,是心先退,身盼之。记得年奥运会那年,我59岁,随一群年轻人第一次驾车去了坝上。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史无前例地将自己彻彻底底融入大自然,那感觉真是好得无法形容。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名为《老去童心今又回》的文字,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似乎参到了一丝禅意,为了成功,我们的身心已有太多的负累,而如果成功是需要用幸福感去换取的话,我们一生的竞争和拼搏还有什么意义?” 那几年,我和我妹妹正合伙做着生意,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按我的消费习惯,应该够我的养老所需。我开始有了一种与其再拼命挣钱,不如抓住人生的最后十年、二十年,好好享受生命的馈赠的念头。我们这一生已经错过很多,我不能再错过最后的机会了。 对生意,我有点心不在焉了,时不时跑出去旅游。那时,我是人未退,心已退。开始无限向往过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生活。 2010年,我离开了公司,下决心不干了。又过了半年,妹妹因为身体原因也支撑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变卖了公司全部财产,彻彻底底迈入了退休行列。
心退,退出的是我们原来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新生活的开始。我总在想,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纯属偶然,活一次太不容易了。无论青春的张扬还是中年的奋斗,无论壮岁的拼搏还是黄昏的闲暇,生命的每一段自有每一段的精彩,我们真的应该以享受的心情好好体验一下,才不枉此生。 晚年于我,卸下了拼搏竞争的负担,没有了挣钱养家的辛苦,堪称黄金岁月,如何才能不辜负自己的黄金岁月?三个构建很重要: 一、构建新的爱好、兴趣、关注点。我们离开原来忙忙碌碌的工作环境,时间富裕得都不知如何打发,如果生活中没有新的内容做填补,构建起新的生活方式,失落是难免的。 这种构建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打发百无聊赖的时间,而是把我们新的爱好、兴趣当一份事 业来做。换句话说,玩也要玩出点名堂,玩也要玩得精彩。 结合我和老伴的身体及经济状况,我们制定了第一个十年计划:70岁以前自驾走遍除港澳台之外的大陆所有省份,同时下功夫将我们的摄影爱好,力所能及地推向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我给自己的激励口号是:宁可倒在旅行途中,绝不朽在自家床上。这几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自驾走过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走过了走过青藏高原西北戈壁。今年一月,在携孙女完成环海南岛自驾后,我们已提前完成了这项计划。期间,我们又开始了国外自驾旅行的尝试。而我们的摄影作品也能在业余爱好的范畴内归为中上乘。 2011年,我有了可爱的孙女,一种未曾想到的喜悦和满足让我倍感幸福。从此,我把我的爱好、兴趣、关注点集中在相互关联的三件事上:自驾、摄影、逗孙女。
二、构建新的朋友圈。退休,不仅退出了工作岗位,也意味着退出了原来的人事圈,结交一批爱好、兴趣相同的新朋友对晚年生活格外重要。 我总觉得小农经济时代衣莫如新,人莫如旧的老话已经过时。就像一列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开往何处的生命列车,我们每个人都是这趟列车上的旅客。自从我们登上列车,身边就不断有人上上下下。我们最先认识的曾和我们比肩而坐老朋友,因各种不可控的原因或下车,或坐到了另外的车厢里。下车的,我们只能怀念,坐到另外车厢的,虽偶尔还能穿过相隔与之相会,但他们已不能再回到我们身边的座位。我们不能因老朋友下车或远离而让自己的旅程孤寂、枯燥,要在不断前行的列车上努力结识新的伙伴,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人生旅程才能充满快乐,才能变得有意义。 青年时代结交的老朋友不可疏,虽然难得相见,但偶尔一聚,可以舒旧日情怀唤起青春记忆,可以无城府之忌坦诚论辩交心。但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个人生活轨迹的不同,已经把这样的老朋友从地理上越推越远,见面也越来越难。如果仅有这样的老朋友,仅保持这样的朋友圈子而不求突破,我们的老年生活难免日渐单调,又何谈享受夕阳? 老年人需要新生活,新生活要有新朋友。 世界是多样性的,我们的朋友也应该是多样性的。不存在一种绝对性格、气味、爱好、修养、学识都相同的朋友。人无完人,朋友也如此。对于结交新朋友,不必强求政治上志同道合,无话不谈,只要有某一方面的共同爱好;不必强求生活上扶危济困,解囊相助,只要性格上有相似处,修养上有相通点。爱好唱歌的,可以聚在公园里放声;爱好跳舞的,可以携手广场上尽兴。喜欢摄影的,或相约数十摄友去公园拍春花秋菊,或集合七八旅伴行走江南海北观风光民情。 细细想来,我们晚年生活的十数年或数十年中,与新朋友的交往时日要远远多于旧日老友,新朋友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老朋友,随着交往日深,相信新朋友中也一定会有不少人终将成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老朋友。
三、构建乐观积极的养老观。现在,养老成了我们这代人最关心的话题,而这话题的核心总离不开病了瘫了我怎么办?有人管我吗?是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有资料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74岁,女77岁,城市则要更高一些。考虑到我们是在谈养老问题,如果去除掉早亡者(已不存在养老问题),只计算已进入退休期的老人的平均寿命,应该超过80岁。也就是说,从退休那日开始,我们这帮人大部分还能活二十几年。 在如此之长的岁月里,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背负着我走不动了怎么办,将来谁管我这类担忧过日子,是不是太累了? 养老的确是民生大问题,需要做很好的顶层设计。但我们同时又必须从中国人口超级多,地区差别超级大的现实看待养老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如果我们总是以抱怨中国养老政策,羡慕欧美养老环境这样的悲观心态过日子,这日子不仅累,而且苦,心苦比身苦更苦。 我们这代人命定是探索的一代:青年时代的上山下乡是探索,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是探索,如今的养老设计依然是在探索。探索就可能失败,就一定会有瑕疵,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走回头路。从现实老百姓个人心态的角度出发,我主张构建乐观积极的养老观。需要我们参与意见时,我们积极提出看法。而更重要的是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一味羡慕他人,抱怨自己,不如活好当下,珍惜拥有,并相信国家的养老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 仔细想想,我和老伴的当下和拥有是什么?是身体还算健康,头脑还不呆滞,经济还算可以,儿孙让我宽心。除此外,迷恋上自驾摄影且小有成就,结交了一帮新朋友且活动不断,宝贝孙女更让我尽享天伦之乐。我珍惜我的拥有,享受我的拥有,我甚至感觉自己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成功,一种老比年轻好的满足让我的黄金晚年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少年豪气今犹在,便是花甲也张狂”,老年人的幸福不是等来的,要靠我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争取,去设计,去实践。 当然,我们终有老了走不动路的那天,但我不愿意去多想,想多了也无益。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今天的想法很难跟上数年后的变化,我很乐观地认为这种变化只会更好不会更糟。如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把当下活出乐趣活出精彩。我和老伴都认为,只要我们两人都健在,居家养老就是我们的选择。最大的变数是我们中一人先走之后,到了那时再说那时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