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壶口瀑布碎记 作者 晓寒

[复制链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4:5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壶口瀑布碎记   作者  晓寒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 。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为工作在陕西多年,就有机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领略了壶口瀑布不同的风姿。
       在雨量充沛的夏季,壶口瀑布水流裹挟着泥沙一泻而下,槽满水溢。震耳欲聋的隆隆声中看的是黄河恢宏的气势。
      到了冬季,秦晋长峽冰封雪冻,很多河段形成冰桥。往日的飞瀑凝成壮观的百丈冰瀑冰挂。刺骨寒风中,欣赏的是黄河红妆素裹的北国风光。
      春天是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层断裂冰凌坠落。满河床破碎的冰块如巨大的玉石堆叠着,挤压着,碰撞着,喊叫着,势不可挡地向东流去。
      到了秋季,天高气爽,红叶夹岸。高悬30多米的瀑布如一挂水帘高悬云端。黄土高坡上又是一番壮观景色。
      记得是2015年7月间,我陪几位苏州来的朋友去延安办事。车过壶口恰逢大雨。我们幸运地看到壶口瀑布的西边浊浪排空黄浪滔滔,东边却清水横泻白浪滔滔。一河之水从中分开,清浊黄白泾渭分明。那可是百年不遇的奇观啊!
      在陕西省高校科研口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有幸结识的专家学者涉猎各个学科。与他们同游壶口时,专家们自然而然地会从各自的专业看壶口说壶口。这使我在欣赏壶口瀑布雄姿的同时增长了很多地址水文历史考古等方面的学识。
      地质学院科研处的姜处长告诉我,瀑布周围的岩石是灰绿色、浅红色的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和砾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地质年代为距今二亿年的中生代三叠系。砂岩和泥岩组成的地层结构达到一定的比例就满足形成瀑布的必要条件。这一河段是中生代末形成的离石挠褶构造带的通过处,新生代又叠加了盆地边缘断层。造成了石质山体的高的台阶。正是因为这高台阶形,65000多年前,奔腾千里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壶口瀑布。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的张教授告诉我,有关壶口的第一次历史文献记载是《尚书·禹贡篇》。
      春秋时期,壶口是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的分界线,也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晋国与狄人在壶口一带爆发过多次战争。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与隋将做战时,绕过重兵把守的河东,西进壶口,沿岸居民每天献船数以百计。唐军主力在西渡黄河之前,李渊在壶口接见了应诏前来的关中绿林领袖孙华,并建立了唐军最早的水师。
      与西北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同游壶口,我知道了: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陕西全境,派遣部将由壶口飞渡而过,进而攻取平阳,杀明朝宗室三百余人。
      清朝同治年间为阻止西捻军东进,清朝政府派遣淮军驻守壶口东岸一线。西捻军的骑兵步兵合骑一匹战马,星夜疾驰壶口。适逢严冬,黄河封冻。十万捻军踏冰过河,一夜击溃淮军精心构筑的军事防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半壁山河沦陷。阎锡山部在日军的追击下两次西渡黄河。重返山西后,阎锡山率领第二战区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移驻壶口瀑布上游十余里处的克难坡。现在仍有旧址可凭吊。
      九曲黄河流经兰州时水势平缓,河面宽阔。人们用黄河母亲表述对这条大河的尊崇。黄河流至三门峽,诗人用"黄河女儿梳妆来"赞美黄河的秀美风姿一。可在壶口岸边,面对滔滔黄水,你不会把眼前的黄河与任何对女性的赞美联结起来。你想到的是雄浑,伟岸,是壮怀激烈的英雄情怀,是视如归的英雄胆。
       这里自古是战场 。千百年来黄河两岸的黄土垅中掩没了多少将士白骨?风声水浪陪伴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的悲凉绝唱。面对一泻千里的滚滚洪流,在震耳欲聋的涛声中我突然醒悟,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那一年,光未然一定来过壶口,来过这黄河发出怒吼的地方。是这汹涌的波涛给了他写下不朽诗篇《黄河颂》的灵感。也一定是这浊浪排空的壶口瀑布震撼了冼星海的灵魂,才有了民族的史诗《黄河大合唱》。
      八十年代,黄河漂流队探险队员王来安乘坐密封舱顺瀑布而下,揭开了人类在壶口体育探险的序幕,人称“黄河第一漂”。
      九十年代,柯受良驾车飞越壶口,创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飞车世界纪录,人称“世界第一飞”。
      2000年冬天,我和留陝的北京知青同游壶口瀑布。这片黄土地上埋葬着我们的青春岁月。黄河岸边,留下的是我们对知青生活的共同记忆。
      现在的壶口瀑布已经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每逢节假日,瀑布景区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观瀑听涛。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太爱想起战争。曾经的血雨腥风金戈铁马都随波涛远去了。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旋律永驻心中。人们在这桀骜不驯如万马奔腾的黄河面前,一定会想起光未然那气势磅礴充满民族血性的诗篇。那就让我们在黄河岸边,伴随着不朽的波涛,大声地朗诵吧!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修改于2016,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6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733
QQ
推荐
发表于 2016-11-18 17:35: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多次,但是它那丰富的历史知识,今天才拜读得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2861

帖子

89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7
推荐
发表于 2016-11-18 18:2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国风光 于 2016-11-18 18:24 编辑

壶口瀑布冬夏秋,
各俱特色说不休。
古演多少惊天事,
黄河逸事永末朽。
赫荣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83
推荐
发表于 2016-11-18 21: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推荐
发表于 2016-11-19 09:18:55 | 只看该作者
壶口瀑布故事多,
历史演化多变革,
知青体验青春祭,
万众如今旅游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6#
发表于 2016-11-19 19:27:22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7#
发表于 2016-11-20 19:50:54 | 只看该作者
    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太爱想起战争。曾经的血雨腥风金戈铁马都随波涛远去了。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旋律永驻心中。人们在这桀骜不驯如万马奔腾的黄河面前,一定会想起光未然那气势磅礴充满民族血性的诗篇。
    慷锵有力的言辞,令人感动更令人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8#
发表于 2016-11-20 20:15:30 | 只看该作者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好有气魄的文字,拜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0 22:22: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光顾与留言。这是我替一位同学,也是纪实文学板块的前版主晓寒发的。她因为身体的原因很少上网,就由我替她发出了。看得出,晓寒是个热爱生活,有些浪漫又有些豪气的人。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应该有些情调,有点豪情,这样的日子才让人过不够,不是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52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923
10#
发表于 2016-11-22 10:53:32 | 只看该作者
真是长见识,春夏秋冬不同的壮观和雄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4:43 , Processed in 0.250015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