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连载——10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0: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主席像章

“文革”中毛主席像章始终受到人民的崇爱和收藏。据说在1932年第一次最早出现毛主席像章,但我没有听说更没有见过。我第一次知道有毛主席像章是在文革初期,第一次看到有人佩戴毛主席像章,是像团徽那样大小。当时毛主席像章特别稀少,佩戴的人感到特别的荣耀和自豪,走在街上很是受人羡慕。 我也是非常羡慕并渴望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 第一次到北京串联时发给我们串联学生每人一枚,这枚毛主席像章和我第一次见到的一样,像团徽大小圆圆的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像章,当时喜欢得不得了,特别高兴和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像章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并且样式和颜色也多种多样,也越来越漂亮。特别是还有夜光的毛主席像章,晚上光芒闪闪的,让我非常羡慕。但因为毛主席像章已经非常普及,渴望的心情远不如当初。

佩戴毛主席像章当时既是一种风尙,也是一种对毛主席的尊重。可以说上到副统帅、国家总理,下到黎民百姓几乎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的发行数量大大超过《毛主席语录》,样式和数量多的无法统计。

每个人都喜欢把最好的像章别在胸前,既是炫耀,更是表示对毛主席的热爱。还有一些人竟把毛主席像章别在肉皮上,表示对毛主席的忠心。我的邻居“老根”有一次光着膀子,胸前别着个大像章让我们看。我们看了都很吃惊,因为“老根”平时是个很胆小的人,他说是表示对毛主席的忠。

毛主席像章多的时候又兴起了收藏热,有很多家庭用毛主席像章摆个“忠”字型别在一块红布上,用镜框挂在墙上,表示对毛主席的忠心。我们家也有很多毛主席像章,感觉放在抽屉里也不好,也准备摆个“忠”字挂在墙上。但还没有等到摆完“忠”字,下乡时就都被贫下中农要去了,因为他们都说还差几枚就能摆“忠”字了。

十五、 名字革命
从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宋彬彬改名宋要武后,改名字形成了一种时髦的风气。名字不革命的要改可能也是一种破四旧吧?我们班很多同学也都改了名字,让名字突出革命和火药味,什么永红啊,要武啊,学军啊,小兵啊等。凡是不具有革命色彩的名字都要改,改成一个革命的名字表明一个人对革命的态度。学校贴出大字报,勒令教导主任张中正和范宗仁老师24小时内把名字改了,当时还真觉得说得很对,革命教师怎么能起国民党反动派头子的名字。还有一个叫蒋帮玉的人,说他的名字是怀念蒋匪帮而被勒令改名。在学校一次大会上,很多同学宣布改名。我记得一个姓马的高中同学在大会上宣布:“我以后就叫马武了!”他那搞笑的动作和口音惹得我们几个同学都暗暗发笑。学校很多同学都改了名字,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也都改了名字。同学王坦对我说你姓吴,改名叫“吴灭资”最好,表示无产阶级灭资产阶级。当时我感觉他说的还真有点道理。但我出身不好就是改什么最革命的名字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反而让人感觉有投机革命之嫌就一笑置之。我想如果“家庭出身”能改名就好了,我一定要在全国第一个将“地主”改成“贫农”。

改名之风风靡中国整个社会,不管是街名、单位名、学校名、物品名、食品名都要改。连国家首都北京都拟改名为“东方红市”,沈阳市也拟改名为“升阳市”。1966921日沈阳市人委正式发出通知将所有的区都改名,将和平区改为“红旗区”,将沈河区改为“红星区”,皇故区改为“红卫区”,大东区改为“卫东区”,铁西区改为“红工区”等。我校的名字也改成“红色要武战校”,环路公交车“二十七中学”车站,也改成“红色要武战校”车站。名字充满了火药味,看不出一丝一毫文化气息。

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到中街钟楼旁的饭店吃饭,我在买饭窗口对服务员说:“买两张吊炉饼,一碗甩袖汤!”服务员却对我高声说:“毛主席万岁!”我很奇怪并认为服务员没有听懂我要买饭。我就又大声说:“买两张吊炉饼,一碗甩袖汤!”服务员却大声对我说:“你要说万万岁,我才能卖给你!”我这才恍然大悟!服务员又大声说:“毛主席万岁!”我接着说:“万万岁!”她说:“你买什么?”我说:“买两张吊炉饼,一碗甩袖汤。”服务员手往墙上的黑板一指说:“改名了。”我往墙上黑板标注的新旧菜名更改表看了一会才记住,然后对服务员说:“买两张反修饼,一碗革新汤。”这时服务员才卖给我。我的伙伴也憋住嘴忍住笑,和我一样和服务员对话,我们几个人买完坐下不禁相对哑然失笑。以前还感觉很好吃,经这么一折腾,反而吃不出味了。也许是“反修”和“革新”本来就不是享受而是一种艰苦的拼搏,所以就不会吃出原来的味道。现在看起来很荒唐可笑,甚至有些年轻人不会认为这是真的,可当时这是非常普遍的革命现象。我们当时也都认为这种现象是“破四旧”“立四新,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不适应只能说明我们在革命队伍中已经落伍了。同是起名字,起个革命的名字不比不革命的名字好得多吗?革命的名字才能适应革命的年代。

我们脑子里也经常搜肠刮肚地琢磨哪些不革命的名字应该改,当时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议论哪些人名和地名不革命应该改成什么名字,那时很多街道车站名字都改了。有一次团支书韩立春同学议论说“红”是革命的象征,可是信号灯却是红灯停。应该改红灯行,绿灯停,我和几个同学听了都感觉他说的太对了,并佩服地说这么大的反常现象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啊?
当时改的名字的大多没有改成,有的改名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新名还没有叫出去就又恢复了原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4 02:47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