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连载——75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15:45: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爱情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爱情的故事发生,但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个地方的多数知青是生活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一是知青是从学校下乡到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和劳动还不适应,对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感到恐惧和绝望,要想一个人挑起家庭重担独立地生活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知青在农村结婚成家的想法几乎没有。那个年代又是很守旧的年代,一般男女处对象是不敢公开在一起走的,如果被人看见就会当笑话谈,这对男女就会感到很没有面子。尤其是女生会在心理上感到有压力和羞耻,甚至会不再和对方处了。所以那时候男女处对象一般都是背着熟人偷着处,能在一起公开走的是极少的,只有定完婚马上要结婚的男女才会公开在一起走。要是有勾肩搭背的男女在一起走,那肯定是品质不好的人了。当年我们又都很正统,都把处对象看得很神圣。看中一个人就要与其相守一生,处着玩和阶段性的想法根本没有,认为那样做是极不道德和猥亵的行为,所以都很克制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回城的想法相当强烈,感觉先回城后处理个人问题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二是男多女少。我们学校在召生的时候是男多女少,说是为了考大学的升学率。谁想到考大学的想法却变成了下乡的现实。上边可能是从男婚女嫁的角度考虑,将沈阳第三女子中学分配在各个县村,遗憾的是我们大队一个也没摊到。这种男多女少的状况,对男知青来说简直就是人生情感上的天灾。我们大队不仅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授受不亲的想法还很普遍。那个时代虽然讲男女平等,但更是男女有别。在学校是隔班如隔山,男女如隔海,不是一个班级的同学很少接触,同班级的男生女生见面说话都不好意思,能打个招呼就算是最开放的了。不知道是受传统教育还是因为什么,我们那儿大多数女知青很少和男知青说话。同学好几年彼此应该很熟悉,见面打个召呼应该是很正常,但在村里走路碰上大多是一低头而过。要是互相人多走到路上碰到,因为相互有时候都在聊天,不打招呼还有情可原。但单独两个人走路碰上,女知青却一低头走过,让人心里感到有点尴尬和不解。互相也没有过矛盾和过节,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弄得我后来走路都怕和单独的女知青碰面,能避开就尽量避开,免得走到对面一扭头,弄得心里不痛快,哈!都成心理负担了。我们男知青有时聊及此事,很多男知青都有这样共同的经历。男知青不乏有帅小伙,但也同样是遭到冷遇。大家都很气愤无奈地议论此事,结果只能是以眼还眼了。

下乡几年中我们男女知青从没有在一起闲玩和聊天,连一次扑克都没有在一起打过。记得有一次男知青想打扑克,但却没扑克而向一壁之隔的女知青去借。连去了好几个知青都没有借来。大家就说我凭妹妹和她的关系能借来,我也认为我妹妹和她朝夕相处关系很好,估计差不多能借给我,结果没有想到我去也是没借来。当时程显平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才高人靓有威信,虽然平时不和女生说话,但自认为平时很尊重女生,第一次开口总不至于不给面子,就说了一声:“我就不信了?”大胆地第一次和女知青开口借,但仍然是那两个字“不借”。看到他生气沮丧地回来,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尴尬地笑着说:没有想到不耻下问也遭到了闭门羹。哈!男女知青的关系从这一点可见一斑。视野窄又是狼多肉少,又不知道是什么心理造成的男女生不说话状况,那个时代也没有任何交际场所,除了在一个生产队劳动的女同学和女社员外,不可能认识以外任何女人,爱情的成功率肯定会极低。看过此书可以看出书中很少提及女生,不是不想提,而是非常想提及,但她们从不接触我们,没有给我提及的机会。

这种男女知青不说话的现象也不知道是不是就局限于我们队。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上沟里一些贫困队的青年点去玩,看到男女知青围坐在炕上,中间用大棉袄盖着脚打着扑克,互相边玩边说笑打闹。要是有的男生打扑克玩赖了,女生还会用脚蹬,互相蹬得嘎嘎大笑。那种男女把脚伸到一起盖个大面袄,当时我的心里认为有点不太雅观,可见我当时那种观念还是有些封建的。但他们那种亲热劲让我看得真眼馋,我们那里连正常的男女知青互相说话都很少。他们回沈阳也互相结伴同行,互相串门和聚会,这种男女生融洽的关系在我们青年点是根本看不到的。

三是我们大队离县城很近,村后火车道,村前是公路,坐火车汽车都相当方便,村里也相对开化。所以心情烦恼和情感不如意时候抬腿就走,回到父母身边自然会得到调整,这样也会减轻对爱情的渴望。

在遥远偏僻的村庄,回趟家很不容易,烦恼和情感几乎都封闭在山沟里。心情烦恼和情感不如意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在村里得到安慰。听说有很多偏僻地方的知识青年在那个艰苦的环境精神苦闷,恋爱自然是一付良药,有一对成功,其余的紧随其后全部成功,剩的也是性别多的人。我小学同学XXX所在的青年点,和我在一个公社,但地处偏僻山沟,有一对开了头,不到一个月六名男知青全都速配成功;我的一个朋友贾XX,他们同班48名同学下乡到一个大队,结果同学恋爱成了17对,还有两个男女同学分别和社员结了婚。我听了都感到惊呆,这也是我所知道同班同学结婚最多的一个班级。相比之下,我们青年点在爱情方面可真是相形见绌了。

四是心中的偶像现实中没有。我们学校是重点中学,看书的风气很盛行。我想很多人是书看得多而内心情感丰富好幻想,内心的美好世界和现实很不合拍,用束之高阁的书中偶像衡量现实男女很难达到标准,所以总是处在幻想中。看来孔子曰“女子无才便是德”还真有一定道理,哈!

处对像其实是一种对等行为,郎才女貌就是这个意思,类似是一种等量交换。但这个对等并不取决于实际的对等,更主要是心中的对等和认可,否则条件再好也决无成功的可能。比如甲男的条件比乙女强,但乙女的要求标准比甲男高,这样就很难成功,因此心中的对等更重要。

当时我把这种情况的男女比作两条平行线,平行线上都有等高的点,如果互相平行延长,等高一点的直线都会重合;但如果眼光高,各点都以仰角放出射线,不管你交到哪个点也不会有重合的线。因为这个点也是仰角往上放射,因此永远遇不到重合的那一条线。

可能是这几点原因致使很多同学在最好的恋爱年龄阶段没有享受到爱情。哪个少年男子不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怀春。我认为男女在20岁左右没有共度那段恋爱时光,是缺失了人生美好的一课。青春妙龄没有爱情是很遗憾的青春,缺失了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恋情阶段。什么年龄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年龄大了即使有了美满的爱情,那也弥补不了年青丧失浪漫爱情的遗憾。遗憾的是我和很多知青在青春的时候没有爱情,让那青春如火的时光在农村孤独地度过。

近年有一次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看到放的投影是这对新人在澳大利亚照的各种风景像,浪漫美好的影像让大家很是羡慕。有人就逗我说:你处对象时候能有这样浪漫吗?我说:我比他们浪漫!我那时是革命爱情,处对象是在苞米地里、稻埂子上、河边树趟子、柴禾垛旁。大家哈哈大笑。其实苞米地里的爱情也是我当时梦寐以求而没有享受到的啊!哈!

我长相自认为一般,还有一脸大胡子。我那时生活艰苦喜欢粗犷的形象,有时候很长时间不刮脸,就像当时电影里土匪和日本鬼子的形象,在奶油小生受崇的年代是没有女人喜欢这样形象的。我从没有受到女人的青睐,也没有听过有人赞美。就有一次四类分子王纯仁对我说:你这脸胡子在欧州就是个半美人。我听了只能付之苦笑。 

我是个很崇拜英雄的人,中学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是我崇拜的英雄,他的很多性格和品质影响我多年甚至一生。那时候我常用保尔对丽达的那种情感压抑自己,感觉被人拒绝是一种很难堪的事。其实我心中很理智,看不上自己的人,决不是我要找的人,因为爱人就要互相爱才对。我可以说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女人看上我。但英俊潇洒的知青才子程显平和大部分知青,在农村六七年中也没有享受到爱情,不能不说明那是一个缺少爱情的年代和地方。我知道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我没有爱情。

我幻想爱情,内心呼唤着爱情,希望在艰苦的环境里能有个相爱的人共同爱恋,彼此孤寂的情感能得到释放和安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弹着吉它,心里幻想着美好的憧憬,边弹边唱些爱情歌曲。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弹唱印度电影插曲《丽达之歌》,“从夜晚直到天明整夜都在呼唤着你”,呼唤着长夜的等待。我当时认为这首歌是女声中最好听的歌曲,无论是旋律和曲调都是相当美的,同时对丽达的爱情观也相当欣赏。有时候弹日本歌曲《他乡》,这个曲调特别凄凉,外国味特别浓,给人有一种到异国他乡的感觉,同时内心也在呼唤着远方的爱情。

那时候非常喜欢弹爱情歌曲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己的情感也进入歌声中,在琴声中感觉自己很幸福,但遗憾的是幸福随着琴声的结束而结束。但不管怎么弹,始终是没有姑娘来伴我的琴声。唉!空有吕布之勇,难换貂婵之貌!但我坚信上帝既然创造了我,就一定会有个相对的她。

我们绝大多数知青都是这样没有爱情度过了农村的艰苦岁月,一直保持着童子之身,纯粹的处男,哈!有一次我和青年点知青瞎逗说:你们猜我结婚第一天晚上对老婆做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大家就炸开了锅,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我说猜得都不对。大家让我说,我说:“结婚第一天晚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狠狠地给老婆一个大嘴巴子!问她为什么早晚嫁给我,而不早早过来和我见面,让我等得这么苦,白瞎了我的青春。”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30
沙发
发表于 2017-3-28 16:3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7-3-28 16:36 编辑

       其实那个年代,不仅插队的难寻爱情,就是在兵团,农场也少见。起初是不许谈恋爱,加之那时的人封建,后来放开了,但因许多人想回城,也就放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14:27 , Processed in 0.129007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