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连载——80(上)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6:22: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次抽调——全国第一次统一考试招生工农兵学员

1973年的夏天,全国大学开始招生,这是自文革以来国家第一次通过考试的形式统一招生。但考生并不是文革前的高三学生,而是在工农兵里招生。被录取上大学的人员也不叫做大学生,而叫工农兵学员或工农兵大学生。在这以前也曾有过零星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但既不考试也不公开,只是推荐形式确定一个人就行,我大队就有还乡青年是以这种形式上的大学。这时城市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为九年一贯制,已经没有了高三学生。九年毕业后主要分配方向都是上山下乡。


工农兵学员在“工”和“兵”里怎么招我不知道,但在“农”里召大多是知青。那个年代大学生在农村并不怎么看好,多数农民对上大学并不那么迫切。而很多知青对上大学是很迫切的,既能离开农村,又能有一个很好的出路,再说知青已经属于农民了,又年青又被冠以“知识”二字,因此知青是从农村招生的主要对象。


当初定的招生形式,是考生由贫下中农按着上级规定的名额推荐,推荐标准是相对表现好的知识青年,然后被推荐的知识青年参加统一考试,再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工农兵学员。


公社给我门大队分配了一个名额,要求在知识青年中选拔。上一年度抽调后,我们小队初三年级的男知青就剩我了,出身不好的我也就顺势当了一年青年点点长。这一年我干得很好,又有上一年选上又下来的经历,小队、大队评选后确定将我一人报到公社。


我们公社28个大队共报了20多名,要经过考试按三分之一左右录取。我就找些旧的文化课书和一些公式手册,但表现好的最低标准是不能耽误工,我就利用田间地头和晚间看起书来。虽然扔了七八年,但数理化仍有印象,特别是数学自我感觉良好,当然看的都是初中课程。


有一次公社有一个“五七战士”给大家辅导,他先讲个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几?这个简单分数加减法,现在看起来是相当简单了,但当时现场有很多人都说是五分之二,我听了直发笑。其实从文革以来,从学校到下乡大家谁都没有看过书,学的没有忘的多,答错了也不奇怪。当时辅导老师拿出一套浙江考试练习题考试。我当时觉得脑瓜特别清醒,因为都是初中题,我一会就答完了。老师看完说都对了,你不用辅导了,你肯定能考上。我听了心里很高兴,大家也都很羡慕我,认为我肯定能考上。我毕竟念的是重点中学啊,自己也感觉和这些考生相比还是比较突出的,自己感到很自豪,也感觉大学门槛已离自己很近了。


在填报志愿时我考虑了很多,最后报了大连海远学院。那时考虑的基点是毕业的去向,如果学完毕业可能是工作在船上,或者是造船厂,这两个去向我都喜欢。如果毕业能在船上工作,四海为家到处漂泊,过上航海家生活到处探险多好啊!这也符合我的性格。如果分配造船那肯定是分到大城市了,像上海江南造船厂、大连红旗造船厂。当时真是踌躇满志,美好的憧憬在我心中闪耀。
  但那个年代靠考试录取的想法也真是太天真了,这个想法就像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似的。当接近考试的时候舆论就有点不倾向考试了,我就有点上火了。因为我出身不好,考试是我的优势,如果考试成绩不重要,我是很难被录取的。这时候家里通过别的知青回沈阳探亲,也知道了我考大学的事情。父母特别高兴,对我的期望值很大。我记得知青田久成回来对我说:你爸妈知道了你考大学,嘴乐得都合不上了。父母来信都认为是天上降下来的喜事,有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真是后后有席啊。我们家这个出身能上大学,那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我心里不免也沾沾自喜,我两个姐姐都大学毕业,我也不能破坏老吴家的规律啊。但这时我也有点太小瞧文化大革命了,不革文化的命还叫文化大革命吗?


临近考试时,有一些重在政治表现的传闻,我的心就有点虚了。但不是为我表现不好心虚,而是我1921年死去的爷爷留的那几亩地表现不好让我心虚。我信心在下降,心情在下降,感觉考试将不是录取的重要依据。


果然考试采取了开卷考试,我进了考场,看了很多同学在乱翻书,还有一些考生根本不答题,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我没有看任何书只是闷头答题,数理化是一张卷,都是初中知识,什么多项式加减法,一些简单的方程题。最后一道题是讲你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我就虚拟一个事实,说涨大水的时候,我们队的木桥被大水冲坏了,队里要重修。但需要多少木材合适?砍树时做到既不浪费也不能不够用?我就用三角形相似形的原理进行了计算,将文化知识用到劳动实践中,结果合理砍伐了树木。修桥这个事情是有的,但实际根本没有用什么计算,随便砍了一些大树,什么浪费不浪费的。语文考得也不是很难,最后的作文是“批修整风使我们------变了样。”我写的是“批修整风使我们青年点变了样”。主要写青年点同学有一度思想颓废,唱黄色歌曲,打架斗殴,不参加队里劳动,青年点菜地荒了,柴禾没人割。经过批修整风全变了,伙食得到改善,菜地绿油油,柴禾高高的垛,样板戏在村里村外演出;同学担当了很多重要职务,村里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被知青破获,通过知青的高度的政治嗅觉,很多贫下中农在严酷的阶级斗争面前提高了觉悟,一代知识青年成为新型的农民。最后压题说批修整风真使我们青年点变了样。其实哪有那么回事,原先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并且越来越糟!哈!


我记得考试时清原县教育局的兰局长在我旁边看了好一会,我交卷纸的时候,她还对我笑了笑说没问题。但我走出考场并没有解脱感,一直为家庭出身不好而感到压抑。看到很多考生走到县桥头把书往河里扔,我觉得我更应该扔。走到桥当中,我大喊大叫:让知识见鬼去吧!把书全都扔到河里。走到公社和一些人聊了聊,感觉更加渺茫。


回到青年点看到同学为我庆祝,准备过年杀的猪为我要提前杀了。猪不到100斤,我要亲自杀,但不是庆祝,是泄愤!那头猪死得实在是可怜,我首先操刀捅了五六刀也没有捅死,血也没有流出来。其他同学又接过来捅,结果好几个同学共捅了20多刀猪才不叫了。但血一点也没有流出来,打开膛一看肉都是红色的了。什么白酒啊,香梨酒,桂花酒,反正我是见酒就喝。我要看看喝多是什么样?但愿长醉不愿醒,结果喝休克了。什么也不知道,连撒尿都是大家给我抬出去帮我解裤子,当然我很感激当时的同学朱乃光、冯再胜、刘继武等同学。大队一些干部也赶来给我灌醋灌茶的,我妹妹吓得都快哭了,过了两个多小时我才苏醒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沙发
发表于 2017-4-2 17:2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7-4-2 17:21 编辑

出身不好上大学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3:22 , Processed in 0.160009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