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0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生难忘(一)《纪念知青下乡48周年》 张毅男

[复制链接]

11

主题

69

帖子

39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22:4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毅男 于 2017-8-12 22:32 编辑

今生难忘(一)
  在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鼓舞下,沈阳市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迎来了,历时十余年之久,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是一场涉及千家万户、牵动亿万人心的年月。举国上下每个家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给所有原本就为生活奔波操劳的父母,在内心深处又增添了极大的担忧和牵挂。尽管如此他们(她)还是以博大的胸怀,把养育了多年在他(她)们眼里还未长大的子女,献给了党,献给了那个年代!
  假如把人生比做炼钢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的熔炼过程,就相当的复杂、曲折、艰难。因此这一代人应属于时代炼成的特种钢,当年大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我们融入社会的时间是1968年,那是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被人们称为“老三届”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是我步入知青生活的起点,从此走上了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道路。18岁的我远离了家乡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开始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回忆往事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不同的人生经历,盘锦大堡子给予了我们苦乐的过去,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天早上,我含泪告别了母弟和邻居后,背上行装我怕看见亲人离别的泪水,头也没回直接奔向学校。学校操场上停着辆卡车,车身上贴着横幅标语:“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操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为我们送行的老师同学来了很多很多,大家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互相拥抱道别,那送别的场面非常令人感伤……。启程的时间到了徐徐地驶出校园,我们在车上挥舞双手向老师同学们告别。“再见了我的老师!再见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我的母校 沈阳市第二十六中学!再见……”
      沈阳铁路局的专列早已停在站内待命。我们按照学校的安排陆续登上了列车,和我们乘坐同一专列的学校还有:一中、五中、十四中、三十五中、五十中、九十三中、九十六中、大东区人民中学。第一站台聚满了送行的亲人,车上车下人声鼎沸,那种亲情释放的场景刺痛着所有人的心房。车站上的工作人员为这感人的一幕双眼噙满了泪花。上午十一点多专列发车的铃声响了,站台上车厢里顿时爆发出一片哭声。同学们争抢着把头伸向车窗外,拉着亲友的手不愿松开,窗外的人群边流眼泪边随着列车奔那依依不舍的亲情至今回想起来鼻子还是酸酸的。“呜……”鸣笛声中缓缓地驶离了沈阳站。啊,别了我的亲人!啊,别了我的家乡!
《离别滨城》
   列车请你等一等呀等一等,无情地车轮震动我心情,将我和可爱的滨城,止不住的泪花滚滚流。
   滨城月色多么美呀多么美,我们时刻永远把你怀念,我们告别了可爱的亲人,走上独立生活的疆程
这首“知青年代”流传的歌曲唱出那一代人的心声
   下午三点多列车驶入沟帮子火车站,接站的部队卡车整齐的停在火车站前。我们下车后,随行的老师指挥列队清点人数(前进农场和学校早已把名单分配到各大队和小队),然后走出车站蹬上了亲人解放军的卡车。长长的车队驶出北镇进入了盐碱滩地形成的“南大荒盘锦”。车队一路南行,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秃疮似的盐碱地和随风摇摆的苇芦,时不时地看到散落在其中的草房村落。这满目凄凉的景象我们全看傻眼了。前进农场派到学校的代言人,把盘锦描绘成有水就有鱼、螃蟹满地爬、野鸡野鸭到处飞、水稻是特产,简直就是鱼米之乡。我们的单纯被谎言欺骗了。(68年冬在毛家出工,我们见到了这位给我们洗脑的人,毛家大队的党支部高书记。)天壤之别的现实打破了我们美好的幻想,那种被愚弄的感觉是即失落又无奈,我们只能接受现实。疾驶的卡车继续南行,也不知还有多远的路?天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毛毛细雨。又过了好长时间卡车驶进了盘山县,雨停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车并没有停留直接开出了盘山。
      夜色降临时,卡车停在农场小洼大队的路口,因前两天下雨道路非常泥泞,卡车已经无法开进大堡子了。同学们把自己卡车上的行李,搬到各个小队派来的马车上。我们被分到四队的同学,由队长庄宝祥和会计魏宝章,领我们徒步走向大堡子。下雨后的路很难走天又黑,一不小心不是鞋掉了就是滑倒了,五里路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伙房设在老刘家,小队为我们现杀了一口猪,晚饭四菜一汤、大米饭。在那个年代可称之为丰盛的佳肴!一天的颠簸大家感到疲惫不堪又累又饿,面对香喷喷的饭菜早就急不可耐了这是我们离开父母开始知青生活的第一餐
  我们饱餐之后稍事休息,队里安排我们三十多人分别住宿在几户老乡家,此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们放好行李倒头就睡。(我和徐杰、刘长胜、明灵三、孙中光住在李树荣家)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7

主题

7万

帖子

3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0466
沙发
发表于 2017-8-13 05:18:0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岁月,终身难忘,感谢朋友留下的文字,让历史告诉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9

帖子

39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7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8:12: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屹梁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9 00:37 , Processed in 1.2636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